只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來做,就一定能得到群眾的認可,這始終都是一個硬道理。
——題記
「生活中發生不當得利的情況很多,如微信、支付寶付款等。不當得利應及時退還,做到誠實守信。大家要握住民法典這一『尚方寶劍』,法律會給大家一個公平公正的答案。」12月12日,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第22期「請您當法官」庭審觀摩活動,是一場有關商場店鋪轉讓後,押金歸屬問題產生爭議上訴案件的庭審,法官現場釋法再次「燃」起群眾的熱情。當天,各縣(市、區)還有6場觀摩活動同時啟動,全市1100多名群眾旁聽現場庭審。截至當天,走進法院「請您當法官」庭審觀摩活動已經成功舉辦22期,達到106場次。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價值追求,堅持司法為民是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自今年6月份起,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廣泛動員、精心組織實施「萬人觀摩百場庭審」計劃,一場聲勢浩大的「請您當法官」庭審觀摩活動在全市兩級法院火速展開。庭審選擇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夠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定普法教育意義、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代表等群體,通過「線上三門峽」APP廣泛邀請各界群眾參加旁聽,每月一次抖音直播,讓人民群眾走進法院、感受庭審,一堂庭審就是一堂法治公開課,引導群眾「有話好好說,遇事依法辦」。
據統計,該活動啟動以來,「線上三門峽」APP提前發布公告瀏覽人數有600萬餘人,現場觀摩庭審人數2萬餘人,抖音全網直播6場次,直播觀看案件庭審人數超過27.7萬人,20.3萬點讚,線上線下群眾關注人數650萬餘人。活動規模和影響逐步擴大,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這是該院在教育整頓這場刀刃向內、清除頑瘴痼疾「戰役」中的有益探索與實踐,得到極高的社會關注和群眾認可。
「司法為民,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請您當法官』庭審觀摩活動的平臺作用,廣開言路、暢通渠道,延伸法律觸角,創新法治宣傳形式,讓司法貼近群眾,讓法律更有溫度。我們將繼續堅持開門抓教育、搞整頓,切實轉變司法作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永遠在路上,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梁維心裡底氣更足了。
1 開門:請您當法官
一石激起千層浪,兩指彈出萬般音。
僅五個月時間,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您當法官」庭審觀摩活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群眾熱評如潮。這一有益的創新和探索,在全國尚屬首創。
從1986年區劃調整以來,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就紮根在這一方土地上,維護著社會公平正義。別看體量小,但審判質效一直位於全省第一方陣,各項成績走在全省前列,獲得過集體二等功,把全國文明單位這塊金字招牌攬入懷中,令人豔羨。然而,由於受理案件體量小、影響度低,在每年全省人民滿意度測評的位次上總是比較靠後。
今年年初,院長梁維又一次在這兩極反差評價中輾轉反側:「群眾滿意才是檢驗一切工作成效的標準,群眾不滿意,還是我們工作不到位,沒有贏得群眾認可和支持。」
「法律是冰冷的,但司法是有溫度的,如何讓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又能得到群眾的理解,一定要打破『天花板』,找準群眾心結,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從人民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做起,用司法的溫度融化他們。」梁維多次在會上說出肺腑之言。
今年6月,一份《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建立公眾開放日制度的實施方案》正式出臺,目標明確:「要切實增進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了解、理解與支持,創新司法服務形式,宣傳人民法院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以「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搭起為民的橋梁,將法院工作自覺置於社會各界的監督之下,使法院工作更加貼近社情民意,努力打造公開、透明的服務型法院;加強溝通與聯繫,提升群眾滿意度,並積極引導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增強依法維護權益的意識。
6月12日,第一期「請您當法官」庭審觀摩活動《都是垃圾惹的禍》由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審理,維持原判。
「面對那些認真的旁聽群眾,還真緊張,最後連敲了30多年的法槌都忘敲了。」當天庭審的審判長李佔通笑著說,觀摩活動對他這名老法官來說,也是新挑戰。
李佔通為觀摩活動「開鑼鳴道」,拋出第一塊「磚」還真是引出「玉」來。
10月17日9時整,該院民二庭,林某上訴李某及某礦業公司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正在審理。大屏幕上展示證據文字資料,旁聽市民看得明白。最終,法官改判林某行為是職務行為不承擔還款責任。
這樣的改判對嗎?在觀摩活動調查問卷環節,相當一部分旁聽群眾選擇林某應承擔還款責任。
「什麼是職務行為,什麼是個人行為,如何來界定?日常蓋章要蓋在什麼地方……」民二庭副庭長李劍、郭旭飛釋法答疑,撥開群眾認知的迷霧。1小時30分鐘庭審,30分鐘互動答疑,群眾反響很好。
開門「亮醜」暴露問題,在每一次公開審判中改進和提升活動質量,讓群眾更滿意。
2 抉擇:群眾滿意就是方向
七月盛夏,天鵝湖畔,一場針對全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戰役」打響了。三門峽市和靈寶市被確定為全國的試點之一,形勢緊迫、任務艱巨。
深入學習、轉變思想,刀刃向內、刮骨療毒,深刻剖析、查糾問題……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梁維為首的領導班子清醒而深刻地認識到,教育整頓讓全市法院系統緊跟新時代發展步伐,緊系群眾所想所盼,緊貼法院改革發展實踐,推動高質量發展,帶來的不僅是一次精神洗禮,更是一次重塑形象和錘鍊精神的機遇。
開展「請您當法官」庭審觀摩活動,就是築牢人民至上理念,加強隊伍作風轉變的有益探索,是對教育整頓成效的生動實踐和檢驗。該院貼合實際,把觀摩活動作為教育整頓自查問題、找準癥結、解決問題的有效路徑,紮實深入推進。
《關於持續舉辦走進法院「請您當法官」開放日活動,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的實施方案》相繼出臺,增加觀摩活動次數,由每兩周一次改為每周一次,時間由周內改為周末,每月一次抖音直播,讓更多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來。
再次來旁聽庭審,邵秋麗說:「這就是一場場法治文化大課堂,這種形式太好了,身邊好多同事、朋友都很有興趣。」今年50多歲的邵秋麗來自市直機關,在同事帶動下,參加了第一場觀摩活動後,從此欲罷不能。「現在是法治社會,工作生活中更需要大家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法律領域太過專業,觀摩活動打破了『壁壘』,是個生動又鮮活的學習平臺。」
群眾對旁聽觀摩活動的熱情,在意料之外。據了解,「線上三門峽」報名通道提前3天打開,工作人員不得不考慮各院法庭容納量提前關閉。只能增加開庭次數,來回應群眾的熱切期盼。隨後,全市7家法院在每周末同期開庭,火力全開。就拿12月5日的庭審觀摩活動來說,當天就增粉1萬多。
截至目前,「請您當法官」庭審觀摩活動已成功舉辦22期共106場次,「線上三門峽」提前發布公告瀏覽人數達到600萬餘人,現場參加庭審觀摩人數2萬餘人。盧氏縣法院審理的少女網紅橋人身意外糾紛一案,旁聽群眾230餘人;澠池縣法院把庭審開到文化廣場,觀摩人數300餘人。
線上直播,線下互動,形成強勢宣傳合力。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3場、靈寶2場、澠池1場庭審,通過中院擁有46.2萬粉絲的官方抖音帳號「虢法紀事」,採用抖音6次同步向全世界直播,吸引27.7萬餘人觀看,20.3萬餘人點讚,群眾關注人數達到650萬餘人,活動規模和影響逐步擴大,影響力隨著群眾的滿意度提升,快速增長「裂變」,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更加顯現。
3 轉變:隊伍戰鬥力凝聚
觀摩活動可見的成效,首先是全市法院自上而下,以人民為視角的思想認識的清醒、轉變和統一,是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的根本轉變,最終結果是整個法院隊伍的戰鬥力明顯提升。
「觀摩活動倒逼法官綜合素質提升,也使全市法院審判更加規範,標準更高。」湖濱區法院副院長竇曉輝說。
把審判置於群眾監督之下,更像是一場現場「答卷」,考的是法官的專業水平,臨場應變和駕馭庭審的能力等綜合素質,這也不亞於一場審判專業的隔空「競技」,切實促進審判質效的提升。
澠池縣法院仁村派出法庭副庭長張蘇波還記得那場讓他激動心跳的庭審。這是一起居民家中廚房著火,導致玻璃碎落扎傷鄰居汽車的案件,近400人參加庭審,首次採用主持人串詞,聯繫身邊同類案件現場釋法的方法,群眾對這一新穎做法直豎大拇指。
「這更像是組織一場演出,法官是主演,需文武兼修,全過程的策劃、銜接、配合要恰到好處,還需要從群眾易於接受的角度作為著力點和出發點。」
「庭審中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要把好度,法官儀容儀態要大方端正、嚴肅得體,說話既要有溫度,更要有深度,讓人舒服、令人信服,調節庭審氣氛、調動群眾參與活躍度,這些都是新課題。」觀摩活動激發鬥志,改變著法官對工作的重新定位和思考,讓他們個個大有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衝勁。
「情理與法理之間存在現實差距,『勝敗皆服』很難。公開審理,旁聽群眾考慮的是樸素的公序良俗和道德,而法官考慮的是法律規定,同時兼顧情理。為解決這一問題,觀摩活動為群眾發放問卷調查和互動提問環節成為一大亮點。」每場觀摩活動後,法院便組織法官分析庭審實況,提出改進意見。據統計,100場庭審案件中判決68件,群眾主流意見與判決結果相符的案件有61件,佔比89.71%;不相符案件7件,佔比10.29%。共提問題322個,重點針對案件實體問題和日常生活法律問題諮詢兩個方面,法官均作出讓群眾滿意的答覆。
立規於前、教化於中、威刑於後。隨著越來越多的群眾走進法院,觀摩熱情高漲,法院辦案「愈戰愈勇」,質效明顯提高,庭審觀摩案件當庭宣判率達到96%、民事案件調解撤訴率38.96%、平均審理時間32.53天、服判息訴率94%,呈現當庭宣判率高、調解撤訴率高、平均審理時間短、服判息訴率高的態勢和特點,且均優於全市法院相關審判管理質效指標,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令人滿意。這就是三門峽法院在全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這場刀刃向內、清除頑瘴痼疾「戰役」中的有益探索與實踐。
法院幹警工作作風的轉變,從涉及67名被告人的陳子萬涉黑案件的審理中可見一斑。在為期5天的案件審理中,出動警力300餘名,全體幹警勠力同心、晝夜奮戰,圓滿完成警務保障任務,3名主審法官依法審判,罰當其罪,同時注重對被告人的教育和感化。庭審過程中,多名被告人主動認罪認罰,審判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多次受到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第二駐點小組和市領導點名肯定。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有150餘名法官、人民陪審員參與開庭審理,共有1000餘名法院幹警參與活動組織、策劃、宣傳及服務等,樹立了法官的良好形象。群眾在公開透明的庭審模式中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公信力和法官的魅力,增進了對法院和法官的信任和理解,滿意度不斷提升。
4 民意:檢驗實踐的標杆
群眾需要在哪裡,我們的「戰場」就應該在哪裡。一堂庭審就是一堂法治課,引導人民群眾「有話好好說、遇事依法辦」。在「線上三門峽」APP後臺留言區,一名大學生寫道:「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道出群眾對普法需求還有足夠大的領域、前路還很漫長。
法官們及時調整思路,觀摩活動選取案件類型更豐富,從高空墜物傷人到網絡信貸「陷阱」等,涉及民間借貸、生命權、繼承權等50餘項案由或罪名,涵蓋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的社會關注熱點,讓群眾產生強烈共鳴,也使群眾受益匪淺。
「我參加5回觀摩活動了,總體來說,中院庭審更規範,法官轉變也很大,素質明顯提高。」人民陪審員範俊傑以專業標準表達對觀摩活動的認可。
觀音堂派出法庭庭長任娟娟,是第一個當庭讓原、被告雙方調解撤訴的法官。她審理代課老師朱某網貸無力償還的案件,主動到當事人家裡、醫院了解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動雙方當事人,也給旁聽群眾留下深刻印象。
「天下無訴,才是法官的最大追求。在基層法庭,斷的雖是『雞毛蒜皮』的小案子,但群眾普法需求更大,法官要努力成為『全科醫生』,才能滿足群眾需要。」任娟娟說。
9月12日,靈寶市蘇村鄉一失火現場,靈寶市法院院長白旭春主審,檢察長尚粉紅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森林防火工作人員及村幹部300多人參加……庭審現場普法,通過抖音直播,2.2萬人觀看,轉發6000多人次。
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觀摩活動在群眾心裡把根扎得更深。
5 深植:拂來春風化作雨
一粒火種可以燎原。
今年,「請您當法官」庭審觀摩活動四處開花。
「這種形式的庭審我過去沒有參加過,作為律師,也需要跟上形勢。」來自新疆哈密的上訴人代理律師周軍和來自鄭州的被上訴人代理律師陳永革高度評價該活動。
良序善治。法律在於防範,勝訴不如無訴,任何司法的手段都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諧有序,保障人民群眾生活幸福。庭前準備、公開審理、主動監督、釋法明理、裁判統一、公開透明,現身說法一舉多贏。這樣的普法形式深得人心,群眾法治意識越來越強,社會文明進步的腳步也就更快。周軍說:「我一定要把這樣的公開審理帶回新疆,相信三門峽的創新經驗會得到全國更多人借鑑學習。」
拂來春風化作雨,讓法治的陽光溫暖每一個角落,讓更多群眾受益,推動法治社會文明進步,三門峽法院邁出了一大步——為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局探路,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實施「萬人觀摩百場庭審」計劃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一定要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耀在三門峽230萬人民群眾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