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萍是家裡的大姐,她底下有三個弟弟。
翠萍的家在農村,她沒有讀過多少書。
她的個頭高,為人樸實,繡花補鞋,種莊稼,栽園子樣樣都不輸給男人。
她嫁給了鄰村的一個男人,夫妻倆開了個小麵館兒,一邊種田一邊賣面。
翠萍爹娘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為了供三個兒子讀書,老兩口平時連個雞蛋都捨不得吃。
翠萍為人很大方,只要她手頭上有錢,經常會補貼娘家,給娘一些生活費和零花錢。
三個弟弟放學回來,翠萍總是把他們接到自己家裡,放五六個雞蛋,下麵條,做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荷包面。
可是翠萍在夫家過得也不是很好,鎮上飯館開的多了,麵店生意不好。
翠萍和丈夫起早貪黑,賣力的幹活,生意還是不行。
他們維持了5,6年,後來終於關門兒了。
翠萍生了個兒子,她和丈夫的矛盾越來越多。
丈夫不願意她補貼娘家和幾個小舅子,可是翠萍怎麼忍心不管自己的親人。
後來翠萍帶著兒子,跟丈夫離了婚。
翠萍一個女人,又開了一個水果攤兒,一直也沒有再嫁。
她一邊撫養兒子長大,一邊照顧三個弟弟。
老父親生病住院,也是翠萍拿錢拿得最多。
老母親生病住院的時候,翠萍的手頭已經很緊了。
可是她還是把水果店抵押出去,換了些錢,拿來給母親治病。
翠萍每天堅持給母親洗腳,換藥布,擦身子,餵湯餵藥。
她的孝心,幾個弟弟和兒子都看在眼裡。
老母親78歲那一年去世,她去世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翠萍。
她對三個兒子說:將來你們大姐家,可能最艱難的。
她離了婚,家裡連個像樣的房子都沒有,還要供娃子讀書結婚成家。
你們幾個條件好了,一定要相互幫襯著點你們姐姐。
三個弟弟答應了。
後來二弟開了一間超市,三弟回農村種田,最後四弟比較爭氣,硬是讀到了博士。
三個弟弟先後成家。
那會兒二弟每個月掙的錢不超過一千塊,住的也是四五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沒有能力給大姐提供更多的幫助。
可是二弟經常會從超市裡拿一些東西,補貼給大姐。
超市有點零錢,二弟也會拿去給在大外甥當學費。
三弟在家種田,每年春夏秋冬,他都把自家種的菜,花生還有油,給大姐送去。
四弟一直在讀博士,後來參加工作以後,也是經常寄錢回來。
一家人就這樣相依為命,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歲月。
今年大外甥要結婚了,大外甥大喜的日子,三個舅舅都非常的高興。
大外甥也有出息,大學畢業以後在武漢工作,新娘是大學同學,兩人談起了戀愛,現在回來結婚。
大外甥從接親到陪親遊玩,從酒店安排到新房的布置和婚慶典禮,都是三個舅舅在忙活。
三個舅舅和舅媽,為了給大外甥籌備婚禮,太緊張,太勞累,嗓子都啞了好多天。
婚禮當天,三個舅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二舅50多歲了,忙著把自家超市的東西拿出來,酒席上的菸酒都是二舅從自家帶的。
三舅一家人都忙著在廚房裡幫忙炸糖糕,肉丸兒,洗菜切菜,洗盤子。
四舅是個文化人,忙著寫對聯兒。
二舅拿了1萬塊錢,三舅拿了5000多,四舅拿了3萬元。
酒桌上,外甥收下幾個舅舅的紅包,大姐看著弟弟們為兒子結婚,忙來忙去,感動的眼淚灑在酒桌上。
外甥的婚禮辦得很成功,新娘的娘家人都說:酒席辦的真好。
這才是相依為命的一家人,全家歡喜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