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年俗裡的鄉愁

2021-03-02 果園詩語

作者:王新梅     編輯:果園詩語

小時候的春節才能稱之為「過年」。

小時候困惑的是過年為什麼總是在冬天?

小時候過年的序幕其實在放寒假的時候就已經悄悄拉開了!

把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寒假作業抄寫在本子上,打掃完教室的衛生,帶著那份不盡人意的成績單喜憂參半的回到家中。所幸那時的父母對成績的要求不像現在的家長苛刻,及格就好。放下書包的那一刻如釋重負,放飛的像一隻出了籠子的小鳥。

盡情玩耍了幾天,父母就會選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安排我們兄妹幾人把所有的椅子和凳子都搬到院子裡,把被褥和柜子裡的衣物全部抱出來晾曬;然後用報紙將屋裡的物件蓋起來,父親把笤帚綁在一根長長的竹竿上交到哥哥手裡,教他如何清掃屋頂的蜘蛛網和灰塵;把拖把、抹布交到我和弟弟手裡,全體戴上母親用報紙摺疊的帽子,一場家庭衛生大掃除轟轟烈烈地開始了——當夕陽西下,滿身灰塵和疲憊的我們欣喜的望著窗明几淨的屋子。

臘月二十七,在母親說著「今天是最後一個年集了」的聲音裡,我們跟著父母到大集上購置過年的物資,肉、魚、青菜,當我們手裡放不下的時候,母親就會讓我們先送回家,然後再購置第二批、第三批。因為那個時候過了正月十五外面才有賣東西的,再加上還有好幾撥親戚來訪,需要囤積大量的食物。各種菜買回家放在飯屋裡(院子南面的一間小屋,用來做飯),用舊棉被蓋起來防止結冰,再喊住賣豆腐的囑咐明天送一整個豆腐過來。時間快到中午的時候,父親一手提著豬頭,一手提著豬下水從集上回來,用麻繩把豬頭掛在飯屋的牆上,再把「豬下水」用淡鹽水浸泡著。這幾天我是斷然不敢獨自去飯屋的,總覺得有兩隻眼睛怒視著我。父親拿出供糧證翻看著、計劃著,春節每人供應半斤葵花籽和半斤食用油,再託熟人買一袋精粉準備過年包餃子。糖果是父親委託上海的戰友早早的寄回幾斤,偷偷的藏了起來,準備過年給我們驚喜。

二十九早晨都起得特別早,母親在北屋的爐子上蒸年糕、包子和饅頭,父親則把飯屋的大灶臺點起來,用燒紅的火鉤子清理著豬頭上殘留的豬毛,一遍遍淘洗著豬下水,清洗乾淨連同蔥姜大料醬油等一起放進滾開的大鍋裡煮。父親一下一下拉著風箱,不時地用勺子「撇」著鍋裡的浮沫,這時的父親儼然像一位大廚,對他所做的美食胸有成竹。北屋則是另一番景象,繚繞的水蒸氣宛如仙境,雪白的饅頭、黃燦燦的粘糕、肥嘟嘟的大包子散發著香氣,挑戰著我們的視覺和味蕾。隨著肉香味的飄起,就聽父親在院子裡大喊:「新梅,快來嘗嘗肉熟了沒有啊?」我哪裡懂得熟了沒有啊,這是父親的私心,因家裡就我一個女孩,父親總是偏心一些。在大家「我就知道」的眼神裡我慌忙跑了過去,父親掰一塊豬肝放進我嘴裡,溺愛的說:好吃嗎?豬肝補鐵,看你黃黃瘦瘦的,要多吃一些才好。直到如今,父親去世二十多年了,五十多歲的我還是經常去買一塊豬肝,慢慢地嚼著,眼淚靜靜的流著,埋藏在心底的思念瞬間決堤。如果時光能倒流,哪怕只有幾分鐘,讓我回到那個場景,再傾聽父親用鄉音喊我一聲「新梅」。

三十晚上的年夜飯記憶不多,因各色美食在製作過程中都已品嘗過了。在院子裡放鞭炮和煙花成了重頭戲,天老鼠、泥窩頭、滴滴筋、二踢腳等,沒有響的鞭炮我們稱之為「瞎炮仗」,撿回來剝去外皮,把黑色的粉末倒到紙上點燃,瞬間火光大作,我們稱之為「忽」。男孩子們調皮,把鞭炮放在酒瓶子裡點燃,巨響伴隨著玻璃渣四處飛揚,危險係數極大,父親一定是從屋裡跑出來大聲的呵斥他們。這時,父親把從上海寄來的糖果拿出來分一下,各色糖果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玻璃紙包著,每一種顏色代表一種味道,剝一塊放進嘴裡果香四溢,甜的不得了。吃剩的糖紙是萬萬不能丟掉的,被我們女孩子撫平夾在本子裡成了收藏品。攢多了有重複的,還可以與同伴交換,相互炫耀和交流,中午躺在床上還可以用來看窗外的太陽,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

初一拜年那是大人們的事,我們期盼的是那套心心念念好久的新衣服,學生藍的褲子,紅底白花的上衣,頭上再別一隻用彩色海綿做的蝴蝶,翅膀顫顫巍巍的,鮮活的像真蝴蝶停落在發間。女孩子們就會湊在一起比誰的衣服好看,母親手巧,總是恰到好處的點綴一兩朵繡花和一個蝴蝶盤扣,如神來之筆,讓整件衣服頓時有了亮點,與眾不同起來。直到如今我還是偏愛中式服裝,傳統的落肩,精緻的盤扣,挽一個髮髻,仿佛只有這樣才能留住回憶,留住那永遠回不去的青蔥歲月。



本來是想表達過年的喜悅,可寫著寫著平添了許多惆悵,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積,也沒有故弄玄虛的渲染,有的只是平凡生活的絮叨,將濃的化不開的感情熔鑄於文字裡,給厚積的思念找一個薄發的機會而已。

難忘年俗裡那份濃濃的鄉愁,風將往事吹起,從眼前落到心底。

 

作者簡介:王新梅,現供職於利津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繁忙的工作之餘,喜歡徜徉於文字、漫步於書香之中。我手寫我心,只為那份喜愛與執著。

歡迎關注果園詩語  投稿郵箱:1197128955@qq.com

主編微信:w857852

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猜燈謎,讀美文,歡樂度元宵 | 年俗⑪
    他又跳進迴廊裡來,看見淑貞膽怯地偎著鳴鳳,便哂笑道:「這樣膽小,不害羞!」故鄉的元宵汪曾祺故鄉的元宵是並不熱鬧的。沒有獅子、龍燈,沒有高蹺,沒有跑旱船,沒有「大頭和尚戲柳翠」,沒有花擔子、茶擔子。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會」——賽城隍時才有,元宵是沒有的。很多地方興「鬧元宵」,我們那裡的元宵卻是靜靜的。有幾年,有送麒麟的。
  • 《橄欖樹》攜《鄉愁》全新演繹 2018兩岸元宵戲曲晚會將於元宵期間...
    ●2018兩岸元宵戲曲晚會將於元宵期間在兩岸播出  ●齊豫寄語晚報讀者:早日成為自己特別的那棵橄欖樹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晚報 記者 龔小莞)「今風古韻四海同春―
  • 傳統年俗活動精彩紛呈 海寧各地熱熱鬧鬧慶元宵
    燈謎裡的廉潔文化。來源:海寧文明網    隨著一年一度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元宵節的到來,海寧各地老百姓歡天喜地迎來團圓的佳節,猜燈謎、包湯圓等傳統年俗活動精彩紛呈,紅紅火火分享幸福與溫暖。  此次元宵系列活動的舉辦豐富了居民們的節日文化,讓人樂在其中,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創造了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
  • 【年俗】初一到十五過年習俗完整版,你知道多少?
    春節,是中國人最濃鬱、最美麗的鄉愁而年俗則蘊含著中國人希冀美好的心願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年俗漸漸消失或者不再適宜但是了解這些年俗則是了解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最隆重的節日的重要途徑來一起看看都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習俗吧
  • 年貨清單裡吃的佔大頭 青島老年俗年味兒挺足
    年味越來越淡了?幾乎人人都在這麼說。要說原因,可能是人們不再像以前一樣講究過年的方式了。翻看書本裡記錄著的年俗,聽聽老人們講講怎麼忙年,讀一讀、聽一聽,都覺得過節的氣氛撲面而來。  年貨清單吃的佔大頭  需要置辦哪些年貨,一般要從臘月廿三「辭灶」這天算起,糖瓜、點心都需要準備好。到了廿四,該「寫大字」,就是買春聯寫福字剪窗花。
  • 元宵節當然與元宵最配啦!家庭版黑芝麻流沙餡元宵來啦!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在元宵這一天,逛燈會,猜燈謎等傳統習俗是慶祝節日的主要方式,當然,吃元宵也是北方人的一種習俗,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家怎麼做元宵!主要介紹黑芝麻元宵,想吃其他餡的元宵也可以參照這個做法,做法類似哦!
  • 杭城各處元宵看點一覽 別讓雨水攪了元宵的興致
    上城區  吳山廣場取消大型燈會,提倡「家門口過節」  今年元宵,杭州上城區一個最重要的消息是:吳山廣場不舉行大型元宵燈會,而是改成了「家門口過節」的形式,各個街道和社區都策劃了豐富多樣的活動,自己動手體驗傳統年俗。
  • 過年了,來說說我們當地的年俗文化,過年都有哪些特色飯
    說起過年,各地都有不同的年俗文化,特別是飲食文化,各地都有不一樣的習俗,所以過年也有著不同的年俗飲食,不知道你們當地過年都有啥年俗飲食,都有啥特色美食,我今天來說說我們當地年俗文化中的飲食習俗。我老家是山西晉南與河南交界的一個小縣的,我們這裡進入臘月,就開始有不同的年俗飲食。臘月初五,我們叫「臘五」。臘五這天要吃五豆飯:黃豆、綠豆、豇豆、豌豆、紅豆,用這五種豆子再加小米,煮成粥,全家共享「豆豆飯」,以示來年五穀豐登。臘月初八,我們叫「臘八」,要吃「臘八粥」。
  • 紙箱裡的元宵,帳篷裡的元宵,陌生人的元宵……這群人的元宵好特別
    而紙箱中是剛煮好的熱騰騰的元宵,她專程過來送給假期值守的公安民警。「進出小區的次數有限,看你們忙前忙後地防控疫情,這些元宵送給你們祝你們節日快樂」,她邊說邊端碗出來。擔心被拒絕,依姆看著值班民警把8份元宵分完並吃下,這才露出微笑。依姆不願透露姓名和家庭住址,走出值班室大廳時只告訴民警「有你們在,我們很安心」。
  • 元宵節到了,為啥超市裡只賣湯圓,卻少有賣元宵,原因只因這一點
    元宵節到了,為啥超市裡只賣湯圓,卻少有賣元宵,原因只因這一點。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從宋代一直流傳至今,有很濃鬱的年俗文化,在這一天可以看花燈,猜燈謎,舞龍獅,吃元宵等。通常北方人在元宵節會吃元宵,南方人吃湯圓。
  • 貴陽市民逛燈會度元宵佳節
    當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貴陽民眾看花燈、逛廟會,歡度元宵佳節。本屆燈會分為「時代之光、城市之光、文化之光、未來之光」四大主題,濱湖花城、年俗中國、風韻貴州、財神祈福、未來世界、標語彩幕和氛圍亮化七大燈組分區,讓貴陽民眾盡觀貴州風韻,盡享年味。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3月2日,貴陽市民在財神爺燈區拍照。
  • 南方「包」北方「滾」,上海人家吃完元宵才算過完年
    而對於遠歸的親人來說,年夜飯和元宵宴則是最被看重的兩頓團圓飯。如果說年夜飯是為了迎接遠歸的親人,那元宵宴則是為了「謝年」。餐桌上雞鴨魚肉當然是主角,另有一道傳統點心也能從大年初一吃到正月十五,那就是元宵。食物的傳承似乎是最不易被遺忘的,有人說,如今年味漸淡,但元宵節吃元宵湯圓依然必不可少。
  • 港澳臺春節年俗
    不一樣的香港年俗刈包裡包的食物則是三層肉、鹹菜、筍乾、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鄉土食品。送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戶戶舉行祭灶活動,歡送灶神及其他諸神上天。 灶神俗稱」灶君「,也有叫」司命真君「、」灶君公「、」護宅天尊「。」灶王「等。其全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稱之為」九天東廚煙主「。早期臺灣民間,每家廚房都有一個相當大的」灶「。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年元宵晚會》延續新意 年味十足
    《2019年元宵晚會》兼顧到了祖國各地不同地域的審美差異,為大家帶來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節目。  元宵節是己亥豬年迎來的第一個滿月佳節,在這個傳統節日裡,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等傳統民間民俗不可或缺。《2019年元宵晚會》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彩燈項目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汴京燈籠張傳承人、中國糖畫非遺傳承人與吹糖人傳承人、麵塑傳承人,以及元宵達人、湯圓達人、燈謎達人一起,將元宵、湯圓、糖人、面人、糖畫等的製作過程展現出來,並與現場觀眾一起猜燈謎,重溫元宵佳節年俗,營造出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
  • 《年味兒》:95幅年俗畫裡的老北京年俗
    《年味兒》一書包含了95幅年俗畫和95篇溫暖散文,正文一共分四部分:紅火的準備、懷舊的祝福、開心的慶典、永久的期盼。第一部分講述了從臘月伊始到大年三十這段時間裡忙碌的準備工作;第二部分講述了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的熱鬧的祝福活動;第三部分描寫了正月裡喜慶的廟會、花會、燈會等極具儀式感的集會場面;最後一部分記錄的是正月十六至二月初二溫暖有趣的民俗風景。年味兒是什麼?
  • 北方「滾」元宵的來歷!北方黑芝麻元宵的製作方法
    01每年元宵佳節,湯圓都是元宵節的必備食品之一。在這個充滿湯圓味道的節氣裡,湯圓賦予了我們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最長情的告白。到了晚上,要吃湯圓了。「元宵佳節有湯圓嗎?」我向我的母親自怨自艾道。袁世凱剛當上總統不久,總能看見外面賣元宵的小販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剛開始,袁世凱並沒有在意,但是後來仔細一聽,覺得有些不對勁兒。元和袁同音,元宵不就是袁消嗎?我剛當上總統,他們整天喊元宵,這不就是讓我消失嗎?不行,我還要當皇帝呢,消了怎麼能行。於是,袁世凱就下令把元宵改成了湯圓,誰要再叫元宵就要一個人犯法禍及九族。不過,袁世凱最終也只做了83天的總統。
  • 莆田人做的元宵貢品,一般人還做不了
    莆田人做的元宵貢品,一般人還做不了!文:聞道 圖:天涯孤芳ab「除了那些狂歡的儀式之外,莆田人的元宵貢品也是不得不說,惟妙惟肖,精緻的不得了,在忙碌的場景裡,你會體會到人們表達對神明的祈願,表達對生活的理解與追求,都鐫刻著他們積極、向善的奮鬥足跡。
  • 台州各地特色元宵「狂歡」大搜羅 哪裡最有味?
    不僅有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光是那傳統的燈謎競猜和迎燈慶典遊行就讓你醉了,從三官壇—潮濟小學—農村合作銀行—潮濟村辦公樓—潮濟衛生院—桑樂太陽能店—潮濟新街,最濃的元宵味兒,統統都藏在潮濟老街裡。慶元宵、頌家風、傳廉德,元宵佳節前後,該鎮寓教於樂,將廉潔教育融入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引導黨員群眾思廉、悟廉、踐廉、助廉,進一步投入到「清廉家庭」創建熱潮中,營造崇廉尚德氛圍。「兩袖清風(打一體育項目)」「空手道!」樓上育廉堂裡書聲琅琅,樓下黨建文化長廊裡,人頭攢動,一條條五顏六色趣味「廉」味兼具的燈謎讓村民們啟動「頭腦風暴」,競猜之餘,歡聲笑語不斷。
  • 2021全國各地元宵節燈會展時間地點
    2021年北京元宵節花燈會在哪裡舉辦?不同地方的元宵節燈會展時間地點不同,這裡信用家裝修網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2021全國各地元宵節燈會展時間地點介紹。2021元宵節哪裡有燈會?2021元宵節去哪看花燈,全國各地元宵節燈會展時間地點不同,這裡信用家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北京、武漢、天津、長三角斜塘老街元宵節燈會時間地點,看看吧。
  • 幼兒園元宵節教案《元宵樂》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元宵樂教案適用於元宵節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整個活動幼兒都非常地開心,大家都沉浸在元宵節歡樂的氣氛中,快來看看幼兒園元宵樂教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