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導師何家弘。見習記者姚宇 攝
小說《血之罪》英文版。見習記者姚宇 攝
小說《血之罪》英文版發布會現場。見習記者姚宇 攝
正義網北京9月3日電(記者 朱晶)正義網法律博客知名博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導師何家弘撰寫的小說《血之罪》英文版昨天下午在北京市東城區嵩祝名院餐廳舉行了發布會。此前,《血之罪》已出版發行法文版、義大利文版和西班牙文版,並且在臺灣地區出版了中文繁體字版。該書還於2007年被英國《衛報》推薦為「亞洲十大犯罪小說」之一,並於2011年獲得由中國公安文聯、中國公安作協和北京偵探推理文藝協會主辦的「第五屆全國偵探推理小說大賽」的「最佳推理獎」。
何家弘在發布會上回顧了自己的創作歷程,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作為「下鄉知識青年」在黑龍江務農期間,何家弘就開始了小說創作,1977年完成了人生第一部小說。後攻讀法學,從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博士畢業後,陸續創作了《神秘的古畫》、《血之罪》、《性之罪》等多本長篇小說。
區別於阿瑟·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裡斯蒂等偵探懸疑、推理文學大師們,何家弘更注重在作品中融入法學理念,將無罪推定、證據鏈等法學概念內涵於小說中。《血之罪》取材於1990年發生在黑龍江伊春縣一起真實的兇殺案件,經歷4年偵查使用DNA技術找到真兇,重視證據、強調證據鏈等觀點被作者植入到小說中,並將小說帶到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閱讀小說了解法學原理。
何家弘同時注重利用網際網路創作,他曾在法律博客上連載《血之罪》、《性之罪》等小說,不僅及時收集網民的建議更正文本錯誤,還在2011年與正義網共同製作推出網絡劇《庭辯》,打出了雙重虛擬審判的招牌。《庭辯》根據小說《性之罪》的庭辯章節改編,由法律博客博友自發組成人民陪審團在線對案件發表自己的觀點,直至小說公布最後的審判結果。該活動有超過三十萬博友參與,網絡劇《庭辯》點擊量過百萬。
《血之罪》的英文版今年七月由世界著名文學出版社企鵝公司出版,全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