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些表現討人厭,可能得了「天才病」,引導好了智商超同齡人

2020-12-15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這天難得清閒,我約了閨蜜文文出來喝酒,沒想到對方卻帶著被摧殘過的面貌前來赴約。對此我很驚奇,九月已至,孩子們都被扔進了幼兒園,從這些天我接到的網友私信就能看出來,家長們心情都愉悅的不得了,怎麼文文反倒愁眉苦臉起來?莫不是太過想念兒子,得了相思病嗎?

對於我的打趣,文文直接訴苦,別家孩子送到幼兒園自然不用擔心,但她家兒子一向情況「特殊」:性格不合群,事事不一樣。有些固執表現和特定行為真的很討人厭,老師和小夥伴意見很大。如今入園還不到半個月,文文就被老師叫過去三回了,再這麼發展下去,怕是孩子要被勸退了。

對於文文的處境,我也束手無策。文文家孩子叫問問,起這個乳名是為了有趣,也是文文老公為了彰顯對妻子的愛意才取諧音,對外自稱「文文老公,問問爸爸」,沒想到,這個孩子反而真的成了一個「問題兒」,給夫妻倆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原因簡單,這個孩子是一名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

阿斯伯格症候群到底是什麼?

從醫學角度來說,阿斯伯格症候群是一種心理疾病,與孤獨症類而不同,屬於廣泛性發育障礙。日常表現中,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並沒有明顯的智力障礙和語言障礙,想要從人群中分辨出他們卻很簡單,只需要觀察行為模式即可。

就我閨蜜的孩子問問而言,當年被查出他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也是因為行為表現太過「與眾不同」,用文文的話來說,就是特別討人厭,與同齡孩子很不一樣。開始她以為孩子是有多動症,直到送到醫院檢查,才得知患上的是更為複雜的阿斯伯格症候群。

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有哪些討人厭的舉動呢?

自定一套規則,缺乏群體意識

就以閨蜜家孩子舉例,她多次被老師叫去幼兒園就是因為孩子在課堂上搗亂,讓做什麼不做什麼,還帶著小孩子胡鬧。當然,這種所謂的「帶領」並不是孩子有意為之,而是在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的認知裡,規則不需要遵守,他只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沒有跟群體保持一致性的意識。以至於被老師誤認為在故意挑釁,其實這只是孩子在無視規則罷了。

只對感興趣的事物專注

記得早年我去閨蜜家裡做客,每次與問問交流都會出現障礙,但這種障礙並非口齒不清或者不說話,而是「答非所問」,仿佛沒聽到我的問題,眼睛只集中在手裡的玩具上面。文文當時還很生氣,說這孩子怎麼聽不進去人話呢?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不感興趣,只關心自己喜歡的事物。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天生對情緒免疫,不會察言觀色,當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時,就容不得他人的「插足」。他們大多行為比較偏執,做事一根筋。

這種行為的後果就是無法融入群體之中,因為外界規則和人情世故對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來說無關緊要,他們無法理解眾所周知的「社會規則」,讀不懂人與人交流時對方的情緒,只不過這種一根筋來自「娘胎」裡,天生如此。

機械記憶力強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美劇,名字叫《生活大爆炸》,裡面的主人公謝爾頓就是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當然,他也是一名物理學天才,因為強大的記憶力。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對於刻板重複的東西非常熱衷,比如說火車時刻表、物理化學元素、複雜的數據和既定法則,對他們來說記憶起來都易如反掌,並樂在其中。

因此,曾有心理學家提出,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的工作其實都屬於高端職業,比如說矽谷(IT精英)、金融、警察、律師、藝術領域等,這些都是極其考驗智力的行業,換一句話說,正確引導下的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極可能成為天才,智商遠超普通人。

面對阿斯伯格症候群,家長該怎麼做?

很多家長或許好奇,為什麼說阿斯伯格症候群是「天才病」,答案很簡單,這種病出天才的機率奇高,我只需要簡單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牛頓,音樂家貝多芬、莫扎特,童話鼻祖安徒生,哲學家維根斯坦,政治家戴高樂,以及美國總統傑佛遜等人,全都屬於這「萬中之一」的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

所以,正確的引導就成了家長要好好了解的事情,方法如下:

不要指責孩子的行為,要給予最大的理解和寬容,畢竟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並非普通孩子,那我們自然不能常規看待;

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打斷他或者阻止他,因為該興趣領域的一個「天才」可能正在誕生,家長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

增加孩子的社交活動,我們不能要求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在群體活動中應對自如,但基本的社交生活也是不能少的,長期孤獨生活反倒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相信只要做到以上三點,家長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希望大家能牢記。

相關焦點

  • 孩子3種「討人厭」的行為,恰恰說明大腦發育好,雙商超過同齡人
    而這些基本的智能,會通過孩子的行為、語言等各個方面展示出來,當然,其中有些智能的展現方式,可能會讓我們家長覺得孩子真的很「討人厭」。比如說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他的童年就很讓他的家人頭疼,到處亂跑亂玩,有一次掉進水裡,還有一次捅了馬蜂窩,愛迪生的行為和調皮,讓他的左鄰右舍的大人都告誡自己的孩子,別跟愛迪生在一起玩。
  • "天才病"兒童:政治經濟侃侃而談 無法和同齡人交流
    原標題:"天才病"兒童:政治經濟侃侃而談 無法和同齡人交流  今年3月,一則新聞讓「天才病」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浮出」水面。浙江一名7歲兒童,對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關係談得頭頭是道、出口成章。然而,這個孩子幾乎無法與同齡孩子交流。誰料,這孩子最終被確診為「天才病」患者,醫學上被稱為阿斯伯格症候群(簡稱AS)。
  • 孩子智商高於同齡人,有哪些表現,在三歲前,有11個跡象可循
    但是寶寶聰明與否,其實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種種跡象可循了,智商高於同齡人的孩子,早就以各種形式暗示明示過家長了,那麼你家有沒有這個智商特別高的孩子呢,我們來看看研究人員分享的11個可循跡象。猶如存儲器一樣的記憶力。
  • 孩子有這十大表現,可能在阿斯伯格症候群邊緣,引導好離天才很近
    導讀:孩子有這十大表現,可能在阿斯伯格症候群邊緣,引導好離天才很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有這十大表現,可能在阿斯伯格症候群邊緣,引導好離天才很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以下表現的孩子很「可惡」,卻是智商高的暗示,家長別嫌棄
    文|文兒「孩子的智商越高,對父母智商的要求就越高。」不久前,我在電視裡看到這句話,講話的是育兒領域一名大佬,算是比較專業的教授。對方說到孩子的智商時,搖搖頭,表示將來是否有出息不取決於孩子的智商,而取決於家長。因為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得到正確引導。
  • 8歲男孩智商高達146,遠超同齡人,家長的做法是關鍵
    我國著名天才兒童高雍涵,他8歲那年智商就高達了146,遠超同齡人而這一切的關鍵都在他家長的做法上面。8歲男孩智商遠超同齡人,家長的做法很關鍵:我國著名智商領域的專家孟教授完善了智商概念後,又修訂了斯坦福的智商分布圖。
  • 有這3個表現的孩子往往智商高,父母不要盲目糾正,娃可能是天才
    有這3個表現的孩子往往智商高,父母不要盲目糾正,娃可能是天才很多名人小時候都有些「怪癖」關於孩子的智商問題,除了先天遺傳以外,孩子的後天培養也十分的重要。孩子出生以後就會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很多時候都會表現出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在這種好奇心的驅動下孩子的大腦高速的運轉,孩子就會表現出一些怪癖,有很多父母就會阻止孩子的這些行為,無形之間扼殺了孩子的天賦。
  • 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怪癖」,家長別傻傻扼殺了「天才」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於是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智商,比如給孩子吃健腦的食物、上早教班、胎教等等,俗話說,三歲看老,其實孩子智商高不高,從小時候就能看出來。智商高的孩子往往跟普通孩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玩遊戲的時候,智商高的孩子就喜歡制定規則,再比如,孩子的專注力很強,很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家長們平時都看不到的細節,孩子卻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些都是高智商的表現!
  • 一萬名新生兒會有7名患者,不要再說這是「天才病」了!
    說起阿斯伯格症候群,很多人聯想到「天才病」一詞。有研究表明,很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梵谷等均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因為他們獻給人類的成就讓後人銘記,只覺得他們的智商遠遠高於我們普通人,就順其自然地認為他們得了「天才病」,從而忽略了他們是患上了一種孤獨症譜系障礙「阿斯伯格症候群」。
  • 斯坦福教授:睡前跟孩子一起做這2件事,孩子的智商會遠超同齡人
    如果家長們給出正確的引導,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記憶力,都能達到事半功倍,所以,家長們睡前做好準備是很有必要的。睡前父母正確的陪伴,也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記憶力,還能讓孩子的情商比同齡的小朋友高。建議爸爸媽媽每天睡前花點時間,陪伴孩子,斯坦福教授:斯坦福教授:睡前跟孩子一起做這2件事,孩子的智商會遠超同齡人。家長在孩子睡前做這兩件事1、情緒復盤情緒復盤顧名思義就是幫助孩子回想自己的情緒,這有助於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高情商。
  • 兒童心理學:以下特徵的孩子大多是高智商天才,家長注意引導
    這句話在中國流傳了上千年,在大眾的印象中,孩子的成就很難超越父母,寒門貴子是萬中無一的概率,比起後天努力,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孩子的上限。這並非是家長自暴自棄,而是階級固化帶來的無奈,很多家長認為家庭條件和父母能力能帶給孩子的光環,遠超孩子本人的聰明才智。
  • 孩子有這幾種特徵,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好好培養,將來易成學霸
    但其實,孩子身上有些看似討人厭的特質,卻是智商高的表現,寶媽無需強行糾正,適當引導孩子才會更聰明。孩子身上有這三種特徵,智商或高於同齡人1、活潑好動這類孩子容易被父母認為是多動症,整天坐不住,不是上躥下跳就是在家搗亂,給家長徒增煩惱,相比起來,還是安安靜靜規規矩矩的孩子更受歡迎。
  • 兒童心理學:以下特徵的孩子大多是高智商天才,家長注意引導
    這句話在中國流傳了上千年,在大眾的印象中,孩子的成就很難超越父母,寒門貴子是萬中無一的概率,比起後天努力,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孩子的上限。這並非是家長自暴自棄,而是階級固化帶來的無奈,很多家長認為家庭條件和父母能力能帶給孩子的光環,遠超孩子本人的聰明才智。
  • 斯坦福媽媽:睡前跟孩子一起做兩件事,孩子的智商會遠超同齡人
    有了孩子後,Betty成為了優秀的媽媽。兩位女兒先後被她培養進了史丹福大學和布朗大學。Betty老師後來成為了很多人的家庭教育顧問,在她分享的所有經驗中,我認為有一點可能被很多家長忽略了-孩子睡前時間的利用。一個優秀的孩子身後,不僅僅有優秀的老師,可能還有一位懂教育孩子的家長。
  • 法國心理學家發現:孩子若具備這3個特徵,長大可能是個「天才」
    隨著教育的發展,現在我們的身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天才兒童」,2歲識字500,3歲熟記古詩……很多家長通常都會以智商的高低來判斷孩子是不是一個天才,但根據科學研究證明,家長這種單一評判的標準,有可能會忽視掉潛在的「小天才
  • 法國心理學家發現:孩子若具備這3個特徵,長大可能是個「天才」
    隨著教育的發展,現在我們的身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天才兒童」,2歲識字500,3歲熟記古詩…… 很多家長通常都會以智商的高低來判斷孩子是不是一個天才,但根據科學研究證明,家長這種單一評判的標準,有可能會忽視掉潛在的「小天才」。
  • 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怪癖」!父母別傻傻扼殺了天才
    每個孩子在不同領域會具有不同的發展潛力,有的孩子可能更有人際敏感度,有的孩子可能更有數字敏感度,有的可能在樂感方面更加擅長。還有一些孩子異於常人的高智商,他們日常的表現也往往異於常人。許多科學家、名人小時候都會有一些「怪癖」行為,常常難以被人理解。比如愛因斯坦,小時候竟然常常被人說是「笨小孩」,因為他記性太差,總是記不住別人說的話。
  • 躁鬱症:「考神附體」的天才病,這個病要怎麼得?
    「天才病」,很多人一聽就會覺得,這是個智商爆表的病啊,一般人都沒機會得。那麼,患上「天才病」是什麼樣的體驗呢?杭州有一位高中生得了這個病,他平時考試班上倒數,可突然在一次摸底考試中「考神附體」,考到了全班第五名。父母這個高興啊,逢人就誇,我家孩子開竅啦,最近學習特別有勁。可沒高興兩天,父母就發現異常了。
  • 孩子有這9種表現,可能智商極高!
    有些孩子天生就有高智商,從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來,但是由於父母的疏忽導致了孩子後天並沒有出眾。所以父母要留意孩子高智商的表現,對於高智商的寶寶進行針對性的早教教育,不要埋沒了寶寶的聰明才智,那麼寶寶智商高的表現有哪些呢?
  • 3歲女孩智商171超愛因斯坦,心理學家:高智商孩子大多有3種表現
    智商,又被稱為「智力商數」,就是檢測個人智力並與同齡人相比最終得出來的平均指數,在科學領域這是一項衡量個人智商高低的參數之一。智商的概念最早由德國心理學家施特恩提出,隨後被美國心理學教授推孟教授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