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上,周俊三次抓舉失敗,部分媒體在報導中用了「恥辱」的字眼,引發公眾對這種「語言暴力」的批評。而就在昨天,另一種「暴力」又在網上引發熱議
「孫楊和樸泰桓並列拿銀牌,我們經理臉陰得擰下水來!剛才不得不去送報表,劈頭招來一頓罵!」昨天在南京一家論壇上,網友「小刀刀」的帖子引來眾多「吐槽」:「南京這幾天熱吧?我一看我們老闆的臉,再熱的天也冷汗直冒」,「我們領導是個女人,看人那眼神像刀片……」
網友們說的這種情況,相信幾乎所有人都遇到過。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這種行為有個專有名詞,叫做「表情暴力」。
那麼,你遭遇過「表情暴力」嗎?你是否也曾經對他人施「暴」?面對傷人傷己的「表情暴力」,我們該如何應對?
你看你看他們的臉
「我們領導臉色隨著金牌變」小王是南京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的職員,部門領導是個體育迷。
「孫楊那天400米自由式奪金,我們經理開心壞了,一整天陽光燦爛,還表揚我工作細緻。」可小王沒高興多久:「眼看著孫楊又要和樸泰桓較量了,經理說了,贏了他請客。可沒想到,兩個人並列亞軍!」接下來的日子小王欲哭無淚了:「一上班我就看到經理沉著臉,一上午都沒怎麼說話,打電話也是在罵人。」
到了下午,悲催的小王不得不去敲經理的門,「送上的是一樣的報表。前一天他還誇我工作細緻,沒想到馬上就罵我馬虎大意,報告寫的亂七八糟看不清楚!」委屈的小王氣憤不已,偷偷跑到網上哭訴。
「我最怕老婆沒有好臉色」
小王的帖子引起大家的討論,網友們紛紛吐槽自己的遭遇。
「我簡直懷疑你們經理就是我老婆!除了性別不同。」一位網友的跟帖引來大家圍觀:「我老婆不高興的時候,那臉簡直就像雕塑,一點表情都沒有!」更讓網友驚訝的是,該網友的妻子竟然是一位星級賓館的前臺。「她在外面整天和人家微笑,和藹極了,回家就上演天地大反轉!」
「沒錯沒錯,我老婆是老師,也是這樣的。哪怕她把外面的彬彬有禮給我一點點也好啊!」又一位網友「哭訴」。
「醫生的臉讓我看了更難受」
「我覺得我受不了的冷臉是醫生的。我小病自己買藥,大病才不得不去醫院。可是醫生那張臉真讓人難受!冷冰冰毫無表情,惜字如金,幾分鐘就打發掉人。我想多問問自己到底是什麼病,都不一定得到回音。你說,我上醫院不是為了治病嗎?真是堵得慌。」一位網友的話得到大家的「認同」。
「還有一些所謂的窗口行業,雖然態度比以前好了,但總有些人還是板著臉,讓人小心翼翼地詢問還不一定有回音。」對於這種感受,也有一些網友表示「經歷過」。
揚子晚報記者 謝堯
小心!你承受著「表情暴力」是否也散播這種「暴力」呢?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身邊的人整天長籲短嘆,苦大仇深,你的心情也會隨之低落;或者對方一味地朝你笑,你卻猜不透他是在嘲笑你還是在肯定你,讓人十分難受。其實,你正在遭受一種暴力侵犯表情暴力。
心理專家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表情暴力是在寫字樓白領中新近出現的一種心理精神「傳染病」,不光會讓自己的心理情緒一直處在不太健康的狀態,而且容易「傳染」給身邊的同事。
通訊員吳葉青程守勤實習生朱悅揚子晚報記者楊甜子
老闆「擺臭臉」是表情暴力
你對同事唉聲嘆氣也是表情暴力「老大今天心情不好,千萬別惹他!」遭遇一個板著臉的老闆可遭了殃,稍不留神點燃了「火藥桶」,「爆炸」的聲音會威懾到整層辦公樓。實際上,這樣的「一點即燃」便是顯性表情暴力的主要症狀之一。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告訴記者,表情暴力,是指大城市公交車和寫字樓裡的人「表情不好」,不是雙眉緊鎖,就是木訥茫然,「擰巴」的五官搭配對於周圍的同事及夥伴而言,可能正在構成一種暴力侵犯。「喜歡倒苦水的同事可能是希望得到其他夥伴的關注,所以才會向你講述,以此達到他的發洩目的。」而隱性表情暴力更多的存在於初入職場的菜鳥中間。因為初入職場的菜鳥還不會控制情緒,所以經常會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擺在了臉上。
「白領們的生活節奏十分快,而且有著極大的工作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容易攢下一些負面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則被白領們從家中帶到辦公室,或是從上班時間延續到下班後。」袁主任向記者舉例,如在同事面前不停地唉聲嘆氣、眉頭緊鎖,進而傳染給其他同事,讓辦公室的氣氛變得壓抑。這就是「表情暴力」,或是對同事的一種暴力侵犯。
這兩個患者的遭遇,你是否也經歷過?
「暴力」總會帶來一定的傷害,表情暴力也不例外。不光會讓自己覺得十分「內傷」,也會給「暴力」的接受者帶來心理上一定程度的創傷。根據「暴力傷人」的程度則可以分為「外傷型」和「內傷型」。
被領導不冷不熱逼得「崩潰」
定義:「外傷型」是指外界「壞表情」對感知者自身造成的心理傷害。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告訴記者,該科室兩年多接觸的患者以「外傷型」居多。
最典型的是有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會計小李,領導好像對她的工作有很大的意見,格外挑剔。不論小李怎樣做努力,就是得不到領導的正面回應。在意識到領導的態度後,小李決定做一些改進,無論是工作方法還是待人接物的態度,小李的轉變讓不少同事刮目相看。但是沒想到的是,領導依舊對她不理不睬。崩潰的小李萌生了辭職的念頭,但家中剛剛貸了款買房的現狀卻讓她十分尷尬。她開始失眠,無奈之下只好前去就診。
心理醫生「拆招」
袁勇貴:遭遇外向型表情暴力的人,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其次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若自己做的是正確的,那就說明是對方的問題,那我們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平時也要注意維護人際關係。
「心裡罵臉上笑」,容易得內傷
定義:「內傷型」是指經常被迫在情緒消極時還要維持一種愉悅自然的姿態。臨床上稱之為「微笑型抑鬱症」。
微博上有個段子「把脾氣發出來叫本能,壓回去叫本事」,引得眾多網友轉發。
「現在我天天把脾氣壓回去。」27歲的小蔣(化名)是某公司的前臺,每天的任務就是給無數客戶進行分類導引。時間一長,小蔣受不了了:按照公司規定,無論客戶的脾氣再壞,自己再氣,都得笑臉相迎,「在攝像頭下每天露著8顆牙微笑,都笑得內傷了。」而且前來的客戶也分成三六九等,「有很多人找藉口來吵架的。」最令小蔣糾結的是,自己一旦回絕,騷擾者會立刻向上司投訴。
心理醫生「拆招」
袁勇貴:受到內向型表情暴力的人真正就診的其實並不多。這一類人群要更加地放寬心,在非工作場所,合理地釋放自己的心理壓力。像小蔣這樣「裝」出的笑容有時候反而會給人更大的壓力,而這樣的笑容也會讓自己更加「內傷」,儘管傳遞給了周圍人快樂的信號,在本該接受慰藉和鼓勵的時候,卻要獨自承受壓力。
(本文來源: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