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職場暴力 看美國人如何拆招
一名職場人士正在咆哮。
一名遭遇職場暴力的女士在哭泣。
除了家,工作場所按理說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不然大家都沒辦法安心工作。但實際上,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職場暴力事件時有耳聞,一些職業甚至成為最容易遭遇職場暴力的「高危職業」。
在美國,「職場暴力」並不是什麼新現象。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總共有397宗職場死亡案例被定性為兇殺案,佔職場死亡案例總數的9%。
在評估職場暴力風險和如何防範職場暴力行為等方面,美國勞工統計局、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局等部門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盡力去了解和解決這個問題。
專題文字:王希怡
現狀: 每年200萬人遭遇職場暴力
2014年9月,在短短一周內,美國連續發生3起職場暴力襲擊案。在阿拉巴馬州,UPS運輸公司一名剛被解僱的男子走進UPS辦公室,開槍殺死兩位同事,然後自殺。在奧克拉荷馬州,一位剛下崗的男子回到此前工作的食品加工廠,把他遇見的第一個人的頭砍了下來,然後又襲擊了另外一個人。在伊利諾斯州,一名男子走進自己工作的航空交通管理中心放火,並且割喉自殺。
每天8000起人身攻擊
這3起暴力案件均涉及嫌疑人的工作場所,屬於職場暴力行為。似乎在一瞬間,人們每天待的時間比家裡還長的工作場所變成了危險區。
理論上,職場暴力行為包括威脅、騷擾、言語辱罵和暴力襲擊等。這些行為不僅限於發生在辦公場所內,任何人在從事與工作有關的活動期間所受到的暴力,都屬於職場暴力行為。
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平均有近200萬美國人上報自己在工作中遭遇暴力。而當局估計,未被上報的暴力事件更多。另一項調查顯示,美國職場上每天平均會發生8000起人身攻擊事件,最常見的武器是拳頭,而非槍枝。
2013年,美國總共有397宗職場死亡案例被定性為兇殺案,佔職場死亡案例總數的9%。其中,五分之四的人死於槍殺。
相較之下,美國職場死亡最大的原因是交通意外(40%),其次是墜落以及被硬物或器械砸到等。
對於女性而言,他殺是女性第二大職場死亡原因,緊跟在交通事故後面。在2013年,美國有302名女性在工作中死亡,其中22%死於他殺,男性的這個比例只有8%。
不過,從總數上說,2013年美國一共有4101人在工作中死亡,其中男性佔93%。
計程車司機、醫護人員和零售店員最易中招
美國哪些職業職場暴力風險指數最高?美國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計程車司機面臨的風險最大,他們被殺害的可能性是其他行業人士的20幾倍。
此外,像建築工人、農民或者運貨司機,在工作中死於暴力的可能性也比較高。但是,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以下行業中,死於他殺佔總死亡人數的比例相對較高。
企業「高層管理人員」:13%(其中業務專項經理的比例翻倍);商業和金融運作行業:33%;司法行業:36%;醫護人員:19%;執法人員:31%;餐飲行業:41%(其中主管人員比例為48%);銷售:46%;零售業職員:66%。
此外,教師和社工面臨的風險也比較高。
近八成護士工作中遇襲
《科學美國人》在今年年初發表了一份2014年的調查報告。報告稱,在2014年,美國接近八成的護士曾在工作中受到襲擊。
報告稱,美國的醫護人員通常不得不與情緒接近崩潰的人近距離接觸,因此他們受到侵犯的機率變得非常高。
很多人單純因為自己感到受挫,就對醫護人員動手。2014年的調查顯示,接近50%的襲擊來自喝醉了酒或者服過藥物的病人或病人家屬。
美國急診室護士協會研究部負責人麗莎·沃爾夫表示,對於醫護人員特別是急診室護士來說,「上至司法系統,下至前線醫護人員,幾乎各階層人士都認定暴力是工作的一部分。」
目前,美國當局對於醫院內暴力事件的處理方法也不盡如人意。2011年美國急診護理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50%的醫院在急診護士遭遇暴力襲擊後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只有20%的肇事者受到了警告。更令人不解的是,還有10%的護士受到指責。
由於醫院管理層對於院內暴力事件置之不理,很多醫護人員更加不願意上報襲擊事件。一項調查顯示,50%針對醫護人員的肢體暴力和80%的語言暴力事件都未能被有效上報。
對策: 醫療系統三管齊下
目前,美國很多大公司已紛紛採取安檢措施,以防止槍枝等武器進入工作場所,但是,依然有很多公司缺乏有效的預防機制,很容易成為大範圍襲擊或者針對性襲擊行為的目標。
零容忍態度+法律嚴懲+培訓護航
2014年11月,明尼蘇達州一家醫院發生惡性襲擊事件,一名68歲的病人操起從床架上拔出的一根鐵管,對一群護士進行追趕和毆打。
事件發生後,該醫院開始對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懂得如何防範和應對突發暴力襲擊事件。醫院管理層還仔細檢討引發暴力事件的外部因素,如是否因急診室內人手不足,醫院環境不理想,或者醫護人員缺乏必要的培訓等情況。
此外,院方還明確強調對暴力事件採取零容忍態度的立場,讓醫護人員意識到「院內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都是侵害了他們的權利,防範醫院內暴力是每個人的職責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無的規章制度。院方為此設立「強制上報機制」,要求員工對於哪怕是「微小」的不愉快事件也應該積極上報。
而醫院在管理方面也採取了一些具體的措施,防範暴力事件發生。這些措施包括醫院與當地警察部門進行合作,在必要時為醫護人員提供「警員陪同」服務;對於患者探視,醫院需要嚴格登記探視者的名單;醫院的出入口處配備警力協助治安等。
在更高層面應對醫院暴力事件,法律無疑是最具威懾力的武器之一。美國急診室護士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美50個州中已經有31個州將襲擊急診室醫護人員定為犯罪。
例如,愛荷達州在去年3月通過法例,規定對醫護人員實施暴力最高可判處3年監禁,造成嚴重傷害另計;伊利諾斯州規定對醫護人員實施暴力屬於3級犯罪,可判處2至5年監禁;路易斯安那州則規定對該類行為可判處15天至6個月監禁,最高罰金1000美元;行為嚴重者,最高罰金5000美元,監禁1至5年。
聽老美講解職場暴力
如何評估職場暴力風險?
如何評估職場所存在的暴力風險有多大?美國聯邦調查局曾經給出這樣的建議。
1. 有沒有直接涉及金錢交易?如果有的話,那麼你面臨有人對你進行暴力襲擊,然後把錢搶走的風險就會加大。例如,便利店職員、銀行職員或者比薩店送外賣職員,這些行業人士都應該要考慮這一點。
2. 你的工作環境周圍有沒有可能出現情緒不穩定的人?例如在精神衛生機構或者執法部門工作的人士,他們的工作可能需要應付有暴力傾向的人。
3. 你的工作涉及向他人提供服務或照顧嗎?如果是的話,你可能未必能立刻發現你的服務對象正處在情緒崩潰邊緣。
4. 你的工作涉及賣酒嗎?一個酒醉的人可能會喪失自制力,從而給他人造成傷害。
5. 你上夜班嗎?你的工作地點處在治安比較差的地區嗎?如果是,這會令你受到陌生人暴力襲擊的風險增加,這是因為罪案通常更多發生在深夜以及治安較差的地區,無論你是不是在工作。
6. 你是不是獨自工作或者小團體工作?如果你沒有值得信賴的人在你身邊和你一起工作,那麼你更加需要小心留神,以免成為心懷不軌之徒的襲擊目標。
7. 你的公司是否正經歷解僱潮?研究顯示,失業、工作的不穩定和削減工資都是員工壓力的來源,都可能將人們逼到崩潰的邊緣。
什麼人可能實施職場暴力?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報告顯示,接近80%的職場兇殺案的實施者與事發的工作場所根本沒有關係。他們可能是拿著槍隨意闖入加油站或便利店打劫的暴徒,或者偶爾看到有人在單獨工作就起了搶劫的念頭。
此外,一個人的私生活出現狀況也可能會影響工作情緒。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7%的職場暴力行為與家庭暴力有關。
再者,病人對醫生發飆、顧客對售貨員發飆,屬於比較常見的案例。對同事施暴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此外,專家提醒那些解僱員工的管理層,在解僱員工前,管理層應該特別注意他們是否發出一些積存已久的牢騷或抱怨。在許多案例中,員工的電子郵件、意見或行為都是表達心中真正想法的重要指標。
暴力爆發前會有哪些信號?
專家提醒稱,如果出現以下這些現象,就要格外留神了。
1. 小心那些突然變得分外好鬥、敏感、不守規矩,或者行為改變比較大的人。
2. 小心那些剛和同事或上司發生嚴重衝突的人。觀察他是如何處理這個困局。同樣,那些突然對某位上司或同事異常迷戀的人也要小心。
3. 小心那些剛在工作上遭受挫折的人,看他們是否能接受所受的處罰。
4. 小心那些私生活經歷重大困難的人,如離婚或負債。
5. 小心那些提及甚至執迷於武器和暴力行為的人。
襲擊者就在面前,怎麼辦?
美國當局給出以下建議:
1. 儘量保持鎮定,不要刺激襲擊者,令形勢惡化。
2. 堅定而簡短地回答襲擊者的問題,如「是的」、「不行」、「不可能」等,語調緩慢而清晰,但不要提高音量。
3. 不要與襲擊者爭論或辯駁,冷靜地聽襲擊者說話,有助於他們釋放情緒和壓力。
4. 不要試圖伸手去拿令襲擊者感到更加沮喪的產品或文件,這樣只會令形勢更糟。
5. 如果可能的話,試著表達理解,或者提出一個能讓襲擊者感覺好受點的解決方法,給對方臺階下。
6. 如果經過幾分鐘或者數次溝通嘗試,襲擊者依然不能冷靜下來,在可能的情況下向同事求助。
7. 除非是在必須自衛的情況下,否則儘量不要用暴力回擊襲擊者。如果受到威脅,答應襲擊者的要求。
8. 儘量和襲擊者保持安全距離,不要有突然的動作,也不要有用手指著襲擊者等看似挑釁的行為。
9. 對於「輕微」的暴力行為事後要做筆記,記下日期、時間、地點、行為(如發生次數、你是否一個人等)、目擊者姓名和其他有效信息。
10. 可以把情況告知你信任的同事或家人。如果他們是目擊者,請他們記下襲擊者的言行。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