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閨蜜發了一條求援的消息:「我覺得我老婆生完娃後,似乎有點鬱悶。
我急忙問:「這是什麼表演?」
"她沒有懷疑過孩子每天都有黃疸,就是覺得寶寶大小便不正常,或者說寶寶吃不飽,有事沒事就拿著奶瓶餵奶。好友丈夫說:「寶寶這兩天老是吐奶,我老婆急得要哭,我問你怎麼了?」
突然間,我開始吐奶了嗎?我問。
"恩,就這兩天,沒有什麼事。孩子剛才又吐了,都噴出來了,要不要去醫院看看?」
按你所說,寶寶可能吃得太多,應該不會有問題,把奶減少一點,觀察一下,」我淡定地安慰道。
對於新生兒吐奶的問題,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私信裡也總能聽到新媽媽們的求救信息。每一個新生的嬰兒都會吐奶嗎?它們為什麼要吐奶,又怎麼解決呢?咱們今天一起來看看。
區別兩種新生兒吐奶情況。
在朋友把寶寶的奶量適當的減少後,寶寶的吐奶現象明顯的好了很多。正是因為她產後神經過於緊張,總是擔心寶寶哪裡不舒服或者吃不飽。因此只要看見孩子睡不著覺,或醒來後哼哼唧唧,就立刻給他餵奶。很明顯這個問題很大,吃多了自然會吐。
養育專家指出:新生兒吐奶是較常見的消化症狀,包括溢奶和嘔吐。
正常的吐奶現象。
通常,當新生兒吃得過飽時,會把多餘的部分吐出來。與母乳餵養的嬰兒相比,用奶粉餵養的嬰兒更容易出現吐奶現象,但是任何新生兒都可能出現吐奶現象。假如嬰兒只吐一點點奶,而體重持續上升,則不必擔心。
不正常的吐奶現象。
如果嬰兒吃奶不久,就會把幾乎所有的奶都吐出來,而且呈噴射狀。特別是經常發生這種噴射性嘔吐,那媽媽就要多留心了,也許孩子的胃幽門比較窄,或者神經有問題。
初生的嬰兒吐奶現象可能會持續數月,如果每次只吐一點點,可以放心。但是如果經常呈噴射狀嘔吐,要及時就醫。
所以,媽媽們需要對新生兒吐奶有個正確的認識,並非所有的吐奶問題都要到醫院來解決。那為什麼新生兒會出現吐奶現象呢?
嬰兒吐奶的三種常見原因
對於為什麼新生兒會吐奶,我們老家有一句老話:嬰兒出生後,母乳餵養的時間太早了。由於新生兒從母親體內出來後,口、鼻、喉等部位可能會有羊水「異物」。過早餵奶,會發生阻塞,從而導致吐奶。不知這句話有沒有科學根據,但我家兩娃都是在等了將近10個小時後,才給喝奶的,還真沒有出現過這種吐奶現象。
但從實踐經驗和研究結果來看,新生兒吐奶有三大原因。
1.飲食過飽。
我朋友也是這樣,用奶瓶餵養的嬰兒更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因哺乳的孩子一旦吃飽,就不再吸吮。
用奶瓶餵奶的時候,一旦發現寶寶吸吮速度變慢,或者與奶瓶發生衝突,就不要繼續用奶瓶餵奶。
在《張思萊育兒手記》中曾提到,很多時候,新生兒吐奶都是因為餵食不當所致。
第二,打嗝沒有足夠的時間。
新生嬰兒吃奶時,胃會吸入空氣,引起胃脹。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都會出現氣脹現象。所以打嗝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孩子及時從胃裡排出空氣。
第三,內臟障礙。
嬰兒常遇到的障礙是胃與腸之間的幽門狹窄,這種情況會導致食物不能順利通過而導致嘔吐。
若寶媽能肯定自己沒有給孩子餵太多奶,而且打嗝時間足夠長,孩子還吐得很厲害,就要考慮這個原因了。
所以,想要解決新生兒吐嗝現象,父母要學會正確的拍嗝方法尤為重要。
寶媽掌握了拍嗝兩種技巧,輕鬆應對吐奶。
大多數新生嬰兒會吐奶,但並不是說輕微吐奶的嬰兒可以讓他們自己發育。每次嬰兒喝完奶後,都需要做拍嗝這個動作。由於嬰兒把牛奶吸入氣管後,有發生窒息的危險。因此,父母需要掌握一些打嗝技巧。
首先,靠著肩膀打嗝。
作法:將墊布鋪在父母肩上,以防止嬰兒溢奶弄髒衣服。再次將寶寶的頭放在肩上,用下頜靠在墊布上,一手抱住寶寶的臀部,另一隻手掌呈杯狀,從下到上輕拍寶寶的背部,直到寶寶打嗝。
第二,坐腿打嗝。
作法:給寶寶圍上圍巾,讓寶寶坐在媽媽大腿上,媽媽一手張開虎口,託住寶寶的下頜和前胸,另一隻手掌弓成杯形,從下到上輕叩寶寶的背部,直到寶寶打嗝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