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挨批的經歷發現,職場你務必做好兩件事:抓住薪情,養好心情

2021-02-25 職路施語
轉載請聯繫(微信ID:suiyuan800614)閱讀文章前,請點擊關注,您的這一舉動,既會激起筆者的寫作動力,更會讓您的認知收益持續累加!一、做為下屬的你,被領導「虐」過嗎?

講一個自己在體制內的例子,自己剛入職時,有兩位已經先於自身一年來到單位。剛來時,就聽到兩位職場老人說,部門領導好撇閱批夾子,有時候,就連一個標點符號沒整明白,都會挨一頓批。

果不其然,自己的一位同事,也算是職場老人,但還是沒能避開被撇夾子的「惡運」,結果,第二天,那位同事便離職了。

而另一位則不同,可謂百撇不撓,縱使被虐千百遍,我待你還是如「初戀」。後來,他成為副科長,再後來,如同職場開掛一般,發展得很順利。到現在,也做到了部門領導的位置,不過,撇夾子的習慣沒能在他身上體現出來。

每次回憶當時自己所經歷的那段被「虐」的經歷,那位同事,總是感慨萬千,倒不是很贊成領導當時的做法,而是感謝當時的自己,既沒有與領導起衝突,也沒有中途挑撂子,而是依然做到了不說不講,將領導安排的工作,所提的各種要求完成好,才走到了今天這份田地。

職場裡,要堅信這樣一句話,所有熬不住的時候,都值得你再熬一陣子,嚴冬過後,必定是春天。但如果單純就是挺到每月月底,為得到那份月薪的話,則很容易中途放棄。抱著這樣的動機在職場裡這樣做,要麼就是混,要麼就是很擰巴地活著。

 二、領導的批評,實則是一種變相提醒

職場裡的挨批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關鍵是如何對待批評,這將決定自身發展如何的關鍵一步,挺過去了,就會前途光明,越走越順;否則,很可能中途就會敗下陣來,更別提拿死工資了,這樣的人時間長了,很容易變得頹廢起來。


那麼,對於平日裡領導接踵而至的或大或小的批評,我們應該如何妥處理呢?

1.反思自身問題

我們常說,當你手裡拿的是錘子,看到什麼都是釘子。說得是,當自己始終處在一種牴觸心理的支配下,是很難客觀正確地看待問題,而是總覺得是各種被找茬,實則不然。

對於領導的批評,要想到,做為一個領導故意地沒事總想找你點兒事,大會小會地批評你,確實沒那個必要。

要意識到自身也存在著問題,這種問題,不單單地出現在工作上,也可能發生在人際關係之間的處理,生活當中一些細節之處,甚至還可能涉及到自身的站隊問題。

因而,面對批評,要肯於虛心接受,空杯心態,不但適合學習知識,也可以接納外在的不如意。可以從第三者的角度,先審視自身的工作,是不是因能力不足而導致標準不高、節奏拖沓的問題,再看看個人的為人處事,是不是過於張揚,不把領導放在眼裡,甚至出現越級匯報的問題。

 倘若,認認真真地做反思、自省,相信領導的許多批評,都會找到由頭,進而想出辦法。

2.主動溝通交流

澄清問題原由的一個有效方法便是彼此做到有效溝通。與其背後胡亂猜疑,莫如當面直抒胸意。

當面對領導的批評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並且類似的批評不斷襲來的時候,就有必要,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如工作之餘,領導高興之時等等,與領導面對面、開誠布公地進行一次溝通與交流。

一般而言,領導對下屬提出批評都是出於兩種目的。一個是,恨鐵不成鋼,希望你快速進步,這個應該是主流。而另一個,看你很不爽,希望你早離開。這個也不排除存在的可能性。

至於到底是哪種,積極地去跟領導溝通交流,應該是一種較為快捷的方式。若是前一個,自己則要感激在心,繼續努力,爭取早日成鋼;而第二種,恰巧也可能從領導那裡找到問題的真正癥結,視情做出相應的調整。

3.著眼實際情況

衝動是魔鬼。很多時候,因領導的批評而一時想不好、繞不過,憤然辭職的,大有人在。而當自己也有這樣的想法,請提前考慮一下自身的實際情況:

1.個人的存款足以維持至少半年的房貸、車貸、孩子就學還有其他的生活開支嗎?

2.能接受自己的下一家公司是否有譜了?

3.還有很關鍵的一條,自己所謂的本事,是嫁接在這家單位還是本來就擁有核心競爭力呢?換句話說,是否能做到「此地不養爺,自我養爺處」,到哪都能有口飯吃?

若對上述的3個反問,均能做出肯定的回答,那麼,你可以選擇辭職或者直接與領導PK,或許還真的可能轉變領導對你的態度。

否則,還是對於領導批評,哪怕有不合理之處,經過此權衡,還是要慎重,一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二來,與領導鬧翻了,就很難有個人在職場上的迴旋餘地了,接下來的日子會更加難過。

4.果斷抽身離開

有時候,職場上的進退去留,並不是能由自己所決定的,若是決定你成長進步的關鍵人物,始終看不上你,那麼,也沒有必要猶豫不決,果斷離開吧。

之前,經歷過一件事情。在一家公司,有位職員因種種原因,導致直接領導總是看不上他,一到開會就挨批,時間長了,參會的人都一致覺得,批XX,似乎成了會議的一個必要環節了,領導會上不點一點他,就好似缺點兒什麼。

倘若,如此真的沒有必要還一味地硬頂、死槓,搞不好還會出現因情緒問題出現其他意外情況。好在,那位職員也很知趣,接連挨批幾次過後,也確定領導終究還是看不上自己,於是便果斷地離職了。

有時候就是這樣,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既然已成定局,再多的糾纏都是一種浪費,沒有必要的。

 三、結語

每位職場人,都會關注兩件東西。一個是薪情,都希望自己的工資能越賺越多,另一個還是心情,每天上下班都能開開心心。


而當領導的批評,既直接影響了自己心情,將來還可能影響自己的薪情時,就需要在心情與薪情之間做出一種平衡,既不能只為一時的好心情,而放棄了薪情,也沒有必要一味地得到薪情,而冷落了自己應有的心情,兩者兼顧,平衡才好。

作者:愛尚君,80後職場人士,坐標大連。一個致力於將內心想法訴諸筆端的文科男,理性,善思考,喜讀書,愛運動,總認為寫有價值的文章,如同烹製一份精神美食,唯願你能親自品嘗。個人公眾號「施說職場」(ID:sszc800614)

做下屬,出眾,當領導,出局:原來能力是門技術,而領導是門藝術

相關焦點

  • 職場新人如何獲得好「薪情」?
    工作是雙向選擇,那麼,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怎樣談「錢」才最成功?好「薪情」要訣一:不談薪酬是損失  討論薪酬是面試中的重要一環,如果職場新人躲閃這個問題,那麼有損失的將是你自己。HR典型問題:你願意降低自己的薪水標準嗎?  提前做功課:如果非常想得到這份工作,那最初工作時降低薪金標準是可以考慮的。面對面試官,你要首先強調自己可以把工作做好,並且設法了解公司什麼時候能夠給你調整工資待遇,對自己能承受的工資底線要心中有數,但是不要把這個底線告訴你的面試官。
  • 談談印象最深的一次漲薪經歷丨上財MBA職場論道
    不過比起薪水的數字,相信「加薪」背後的故事一定會更吸引人,也更精彩——因為薪水漲幅和職場貢獻是牢牢掛鈎的,也某種程度上顯示了職場價值。今天我們整理了三則加薪的故事,包括主人公們加薪的緣由和感受,以及MBA學習對於提升職場價值的幫助。閱讀後或對話題本身有任何啟發或共鳴,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下想說的話。
  • 職場‖人生兩件事,做好了第一件已經成功了百分之九十
    是人都在做兩件事 有的人認為職場是江湖,江湖立足必須讓自己變得強大,就像升級打怪需要面臨無數的挑戰。人在職場必須有更高的追求,有對未來事業成就的渴望,就需要有「創業者的心態」,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全局,把控風險,做出成就。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站在的角度不同,答案自然是不一樣的。今天所說的人生兩件事,則是從第三方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因為無論是誰,都在潛移默化地做這兩件事。
  • 80後,正在經歷職場拋物線的你,做好準備了嗎?
    中年階段的你,有沒有感覺到職場工作的變化?是一帆風順,平步青雲,還是起伏不定,瓶頸繁多?其實大多數人都會經歷一段職場的滑鐵盧,只有少數的人在扶搖直上。一位職場好友大田,35歲前任職世界500強企業經理崗位,因為一次關鍵的晉升PK失敗,負氣離職。離開那家公司後,他去了一家民營企業,年薪50萬。
  • 送你一份2020職場行動指南,今年能不能漲薪全在這裡了
    2020年的第一個季度馬上就要過完了,而因為疫情的影響,職場人的心情也隨著行業的興衰,薪資的變動而七上八下。在向陽生涯最近接到的諮詢電話中,有因為受疫情影響沒法正常復工,感覺看到行業危機而想轉行的職場人,也有感覺今年就業難,在猶豫要不要考研的應屆生在這個傳統金三銀四的招聘旺季,很多人都在持續觀望尋找機會。
  • 一挨批就失落?對待壞情緒從來不是排斥,而是做到「建設性沉迷」
    這幾天,項目分析員趙蕾心情一直不太好。起因在於上一周向領導遞交了一份項目報告,內容中的兩組數據因不夠嚴謹而遭到了部門領導的嚴厲批評。由此帶來的失落壞情緒,讓趙蕾不知不覺地與周邊的同事產生了敵對的想法。終於,因工作上的一次任務安排,使得她與另一位同事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由此讓趙蕾對接下來的工作很難再全身心地投入。
  • 職場:讓老闆主動為你漲薪的三個步驟
    職場中的漲薪是等來的,還是自己爭取來的呢?2. 職場中如何才能讓老闆主動為自己漲薪呢,有什麼好的步驟方法?【閒聊】職場中沒有一件事情是等來的,在職場中守株待兔,等同於自掘墳墓。所以想通過等的方式來實現漲薪的目的,猶如白日做夢。那麼,該如何通過自己爭取的方式讓老闆主動為自己漲薪呢?
  • 哈佛研究:兒童大腦發育一生只有3次高峰期,家長務必抓住一次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有3次「高峰期」,父母抓住一次也好寶媽自從懷上孩子開始就盼望著孩子健康成長、聰明伶俐,一直到孩子慢慢長大開始上學,步入社會中 ,期望孩子在未來能夠出人頭地現在市場上也抓住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早教機構,而家長們也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甚至不會吝嗇花費大量的錢財去投資。其實,家長們完全沒有必要去過度在意,因為只要你懂得孩子正常的發展規律,你在家中也可以做好早教,不僅能省不少錢效果也很不錯。
  • 職場人應該知道的8個真相!第1個:跳槽漲薪往往更容易
    然而,對於剛入職場的新人來說,有些經驗只有在經歷職場多年打拼後才會明白,若不是前輩提點,往往會栽很多坑。那麼,又有哪些真相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才能逐漸領悟的?結合個人這十五年的職場經驗,以及多位職場高管的成長經歷,現將這8個真相總結如下:一、跳槽漲薪往往比在公司等待漲薪來得快如果你的公司沒有長期的發展規劃,注重眼前短期效益;如果你的公司沒有清晰的職業晉升通道,以及你個人的成長規劃;如果你的公司沒有完整的、明確的薪酬體系,凡事都是老闆說的算……遇到以上這幾種情況,你若想在公司裡獲得快速的薪酬增長,機會是很渺茫的
  • 後現代女性的薪情與愛情
    曾有句歌詞「我負責努力賺錢,你負責美麗妖豔」,被一眾自強不息、自食其力的女性嗤之以鼻。而如今,當人才市場上擠滿了尋尋覓覓的女大學生的同時,在婚介所中,也有比以往更多的女大學生涉足其中。   那麼,在「薪情」與「愛情」的抉擇上,後現代女性到底有些什麼樣的考慮?
  • 在職場發展更好的人,多半抓住了這3個機會,錯過了就很可惜!
    在職場發展更好的人,多半抓住了這3個機會,錯過了就很可惜! 時代發展之快,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各種不確定,所以不確定是唯一可以確定下來的事情。不要急功近利仿佛有點難以做到。現在也沒有多少人相信慢就是快。
  • 沒有這5個決心,就很難在職場立足,你信嗎
    因為這五個決心有助於你在職場上的發展,信不信看過之後再做決定吧:一、吃苦---方能讓自己走得更遠職場中向來沒有一件事情是不用吃苦的,所以不具備這個決心的話,很有可能在剛踏入職場沒多久,就會被職場給淘汰。那麼對於那些想在職場上立足,走得更遠的夥伴們來說,一開始就做好吃苦的決心,會讓自己在職場中適應得更快!
  • 你對薪水是什麼樣的心態?數字解說薪情
    數字解說薪情 2004年06月14日20:19:39 網易教育    編者按:薪水是反映工作能力和績效最直觀的標尺之一最近的一項調查反映出人們對自己的薪水的滿意度,根據如下幾個指標,你不妨看看自己對薪水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心態。
  • 用我的經歷告訴你,職場中遇見這樣的同事,不要客氣,懟他!
    在開篇之前,筆者想說一句話,「在職場上,好人做不得」。職場小白們請務必記住,深深刻在腦子裡。從小我們的父母和師長就告訴我們,做人先立德。良好的品質確實是做人的根本,在職場中,如果你遇到過很多跟你一樣保持善良之心的人,那麼筆者很為你高興,你是幸運的。但在這裡我要說的是,筆者並不是教你學壞,筆者是一個很善良的人,至今也是。善良是一種良好的品質,但要注重運用的地點與場合,不是什麼人都值得你以善相待。
  • 「薪情」有點糟,在臺灣年收入這個數可稱「土豪」
    有臺灣網友近日在臺當局「主計處」的「薪情平臺」上輸入薪資數字,發現自己96萬元新臺幣的年薪(約等於20.8萬元人民幣),竟然贏過了90%的人,不禁大呼:「臺灣人的薪水真的低到可怕。」臺灣的「薪情」好不好,還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數字。一是「22k」,是島內大學畢業生剛就業時的平均薪水。22k就是2.2萬新臺幣,也就是5000元人民幣左右。比起低薪更要命的是成長空間小。
  • 職場上想要升職加薪,你需要明白的一些真相
    職場親身經歷 事情經過:在我結婚前一天,部門經理給我打電話,說領導要給每個部門一個人員提崗提薪的機會(我們公司之前一直是集團普調,特殊情況除外),因為事情緊急,所以電話給我,直接投票,每個人不可以投自己的票。 崗位設置:專員提升主管,主管提升副經理。
  • 你可以不仁慈,但請你務必善良
    你可以不仁慈,但請你務必善良1:你已經是個大人了,應該懂得如何區分清楚生活和愛情之間的關係,生活不是為了愛情而生,而愛情卻是基於生活依存2:以後再遇見吧,那時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追求也許會一致,我們的生活圈子也許會向一起靠攏
  • 職場菜鳥須知的5大職場「潛規則」
    當我們走入職場後,你很快就會發現兩種人,第一種碌碌無為的模樣;另一種,骨子裡沒有甚麼變化,但能力卻變得愈來愈強。你想成為哪一種呢?職場財年想要快速適應職場你應該知道這五點:比月薪重要的,是時薪;比錢重要的,是時間
  • 職場很難嗎?做好這3件事,讓你從此輕鬆玩轉職場!
    聽著他們的煩惱,好像看見了從前的自己,再問問身邊的人,發現大家大多數都是這麼走過來的。不一樣的是,「職場老人」們有更多的職場經驗,更知道在這個魚龍混雜的職場,怎麼做才是對的。今天和大家分享3件,我覺得要混好職場必須懂得的事情,供大家參考。
  • 臺灣「薪情」有點糟
    有臺灣網友近日在臺當局「主計處」的「薪情平臺」上輸入薪資數字,發現自己96萬元新臺幣的年薪(約等於20.8萬元人民幣),竟然贏過了90%的人,不禁大呼:「臺灣人的薪水真的低到可怕。」臺灣的「薪情」好不好,還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數字。一是「22k」,是島內大學畢業生剛就業時的平均薪水。22k就是2.2萬新臺幣,也就是5000元人民幣左右。比起低薪更要命的是成長空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