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中國電子報特策劃推出「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探索軟體人才培養新模式」專欄,邀請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門、骨幹企業相關專家和負責同志圍繞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產教融合培養路徑、創新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對建設指南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我國軟體人才現狀和存在問題,並提出推動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舉措建議。敬請關注。本期為華北電力大學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房方的署名文章。
當前,在高端軟體研發領域,我國依然落後於發達國家,尤其是關鍵基礎軟體和大型工業軟體,而引起這問題的根源在於專業軟體領域的人才儲備不足。如不儘快改變這一狀況,會使我國在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中處於劣勢,也會對高度信息化環境下的國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能源關係國計民生,電力系統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大型的公用基礎設施。新世紀以來,電力系統向著安全、高效、清潔、低碳、靈活、智能的目標蓬勃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電力網絡與信息網絡的深度融合是最根本的支撐要素,而兩網協同運行的核心驅動力和生命力正是來自於大型工業軟體和各類專用軟體。因此,無論從行業特色軟體研發的角度,還是從完善電力企業信息化管理組織架構的角度,培養具有能源電力特色的多層次軟體人才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價值。
華北電力大學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以服務能源電力為己任,致力於電力信息化人才培養,形成了院士領銜、多學科融合的優勢師資隊伍,多年來為電力行業培養了本科及以上學歷層次、超過1萬人的計算機、軟體、自動化領域專業人才。參照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中提出的建設原則和建設任務,結合多年的辦學經驗,我們對電力特色軟體人才的能力特徵做了梳理,對人才培養模式做了初步規劃。
電力特色軟體人才的能力特徵
電力特色軟體人才首先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能源電力行業軟體技術進步需求,能夠在工業設計軟體、網絡化信息管理軟體、工業過程監控軟體、能源電力交易軟體等領域,從事軟體系統分析、軟體系統設計與開發及軟體項目管理等工作。電力特色軟體人才應具備四種能力特徵:
一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與項目管理能力,遵守法律法規,具有工程職業道德,遵守職業規範,有社會責任感。
二是具備紮實的軟體工程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能夠綜合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針對電力行業對軟體產品及服務的專門需求,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三是能夠跟蹤軟體工程領域的前沿技術和能源電力相關行業國內外發展趨勢,具備良好的主動發展意識、創新精神與自主終身學習能力。
四是具備良好的表達與溝通能力,適應「一帶一路」電力走出去的發展要求,能夠承擔國際交流與對外合作項目。
電力特色軟體人才的培養模式探索
電力特色軟體人才的培養要堅持「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求創新」的理念,保證學生在電力特色軟體工程領域具有系統、完備的知識儲備,加強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自主知識更新能力和對行業需求的適應能力(三個能力)的培養。為了實現上述培養目標,我們初步規劃了知識結構協同、實踐平臺協同與培養層次協同的電力特色軟體人才「三協同」培養模式。
(一)方法與舉措
一是以知識目標為導向的知識結構協同。拓展專業課內涵和外延,適應國際化需求,創新教學模式。開設智能電網、智能發電、物聯網技術、軟體安全技術等與電力行業技術發展和應用需求密切相關的專業選修課程,豐富原有專業核心課程中的電力特色元素,鼓勵教師開設學科交叉的通識類課程,構建電力特色行業軟體工程案例庫;適應「一帶一路」電力走出去的發展要求,開設雙語教學示範課程,聘請外籍教師開設暑期課堂,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創新協同教學方式,鼓勵課程群建設,多名專業教師協同,從問題提出、理論支撐、功能設計到性能測試,為學生提供「一站式」專業知識保障服務。
二是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實踐平臺協同。建設多層次實踐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自主研發的具有電力特色的虛擬仿真、電力機器人、新能源發電系統系列實驗平臺上增設軟體工程實習、實訓模塊,規劃建設支撐學生自主創新的系列開放實踐平臺;積極推進校外實習、培養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建設,依託與能源電力企業和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共同建立的協同創新中心或聯合研發機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實踐環境;探索「專業知識體系誘導實踐」,協同利用各層次實踐平臺,實現對學生「構思·設計·實現·創新」工程化能力培養過程的全覆蓋;推行軟體實踐類畢業設計(論文),對學生學業達成情況和專業能力開展多元評價。
三是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培養層次協同。多措並舉,構建適應能源電力轉型發展的多層次軟體人才培養模式並持續改進。服務電力行業軟體工程領域的創新發展,對標專業人才培養的國家標準和國際先進水平,在學歷維度推行本、碩、博實踐環節的貫通培養,在能力維度提供研究型、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差異化實踐,在需求維度提供電網和發電企業的實習實踐環境;發揮校企合作、產學研共促、特色培養的育人優勢,落實校企雙導師培養機制;積極推進軟體工程專業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嘗試構建針對電力行業軟體工程人才的評價標準和能力認證體系;引入基於大數據分析的第三方評價,建立企業主動參與的電力特色軟體人才培養的持續改進機制。
(二)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是適應創新發展的知識結構協同。針對能源電力發展中多學科、多領域深度融合的軟體人才需求,通過教學模式創新,解決傳統軟體工程專業知識結構單一、缺乏交叉融合,對應用領域新趨勢響應滯後的問題。
二是以能力為導向的實踐平臺協同。針對能源電力行業對軟體人才創新實踐能力的要求,通過實踐教學平臺的多維度、高質量建設,解決理論學習與實踐培養脫節、學生應對複雜工程問題能力不足的問題。
三是滿足行業需求的培養層次協同。針對能源電力發展對多層次、專業化軟體人才隊伍的需求,通過貫通培養、差異化實踐,結合認證評價、反饋改進等措施,解決行業軟體人才培養針對性不強、層次不清晰的問題。
國家啟動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工作,是深化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華北電力大學將積極響應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號召,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電力特色多層次軟體人才培養為目標,充分發揮學院產學研協同、產教融合的優勢,以改革創新為驅動,努力探索具有示範性的特色化高質量軟體人才培養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