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達·文西的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西耶拉在展示名畫《最後的晚餐》。

■ 深圳報業集團駐滬記者 馬信芳文/圖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象徵人類智慧的義大利畫家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餐》裡,耶穌旁邊的聖約翰為何長得像女人?聖彼得為何手拿一把刀?桌上為何沒有聖餐?……幾百年來,藝術史家為這些問題爭論不休。

自丹·布朗《達·文西密碼》問世以來,以歷史謎團為主題的小說層出不窮,但大部分都是跟風之作,唯有西班牙作家哈維爾·西耶拉對此有獨到見解。儘管挑戰了相同題材,但他根據自己漫長的調查研究,以令人信服的完整理論依據和詳實的歷史資料,另類解讀了達·文西的驚世之作,這就是他的小說《秘密晚餐》。在美國出版當年,與《達·文西密碼》同列全美暢銷書榜前列。

這本創下在40多個國家出版、全球發售400萬冊奇蹟的《秘密晚餐》,日前已由上海99讀書人公司引進,上海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為此書中文版造勢,哈維爾·西耶拉最近應邀來到上海,與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達·文西密碼》譯者朱振武先生和眾多讀者共同探討達·文西畫作中的終極密碼。西耶拉表示,「當讀者們讀完這部小說,恐怕再也不會用原來的眼光去看待這幅《最後的晚餐》。」

小說是對歷史的一種解讀

哈維爾·西耶拉,西班牙當代著名作家、記者及研究學者。近年來開始研究各種歷史謎題。他的小說討論了各種歷史疑案,並以大量的檔案資料和背景調查研究為基礎,《秘密晚餐》是他的代表作品。

小說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497年文藝復興背景下的歐洲。正如小說一開頭所說,當時歐洲處於發現新事物、面臨新衝突。

1497年冬天,萊奧納多·達·文西應米蘭公爵邀請,在聖瑪利亞感恩修道院繪製壁畫《最後的晚餐》。此時,羅馬教會接到匿名舉報,稱達·文西在這幅新作中隱藏了一個足以顛覆傳統教會的秘密。宗教法庭的檢察官前往米蘭,查找舉報者的身份和達·文西畫作中的秘密。調查期間,詭異的殺人案不斷發生,達·文西的朋友接連被害,這一切似乎牽扯到一本傳說中的書以及一個地下教派,連達·文西本人似乎也與這個教派聯繫密切,而解開這一切謎題的關鍵,都藏在那幅《最後的晚餐》中。

西耶拉告訴大家,為寫作此書他花費了數年時間,多次到義大利和法國考察,並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以現代偵探技術解碼《最後的晚餐》,最終才完整地解開了達·文西畫作之謎。

作者在小說中提出了「記憶術」的概念,即通過圖像與符號隱藏信息、傳遞意義的能力,小說中的達·文西成功地在宗教法庭的眼皮底下,把自己的畫作變成了隱秘教派「卡達派」的朝聖象徵,冒著被認作異端的危險向世人傳達「性靈的教會」的高潔信仰,正如達·文西在書中所說:「那些秘密雖然明明白白地擺在你們面前,你們還是看不出來。」這是一場雙方智慧的較量,也是一場對信仰的考驗,書中所提到的「光」的理論、聖約翰與抹大拉的瑪利亞建立「真正的教會」等說法,雖然大出讀者意料之外,但又有詳實的理論依據支持,極具說服力,令人不禁為作者的想像力所折服。

作為一名嚴謹的小說作者,西耶拉說,「我所提出的是對歷史的一種解讀,但這種解讀是基於大量的歷史文獻之上的。我希望做到的是:讀者在讀完這本書之後能夠有一種衝動,立即站起來想去更多地了解達·文西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秘密晚餐》運用的是達·文西繪製《最後的晚餐》的真實史料,雖然素材都真實可信,但這本書還是一部虛構作品。」

《秘密晚餐》非跟風之作

與超級暢銷書《達·文西密碼》一樣,《秘密晚餐》也涉及了名畫《最後的晚餐》。那麼,《秘密晚餐》是不是《達·文西密碼》的模仿之作?

對此,西耶拉在與中國讀者交談中急於撇清與丹·布朗的關係。他說自己是在交了《秘密晚餐》的手稿的兩個星期後才看到《達·文西密碼》的。他抱著很大的興趣讀了,「因為它和我的這部小說可以說是講述了一些相似的內容」,但他認為這是兩部完全不同的小說。因為丹·布朗的小說「比拼的不是知識和歷史的準確性」。西班牙語版《秘密晚餐》2003年出版,而他直到2006年,才在倫敦見到了丹·布朗。

西耶拉還告訴大家,它們的不同,還因為這兩部關於《最後的晚餐》的歷史懸疑小說,實際上基於對達·文西這幅名作不同版本的研究結果,「《達·文西密碼》中,只有區區不到3頁的內容講到了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然後他的觀察是基於修復之前的《最後的晚餐》的那幅壁畫之上的,所以他的研究就出現了一些錯誤。而我的《秘密晚餐》是基於對達·文西作品運用現代科技解碼技術,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接近《最後的晚餐》,對它有一份真實的了解。」

關於這點,中國專家認為,相比而言,在寫作風格和對歷史、藝術知識的嚴謹態度及對圖像符號學的迷戀上,西耶拉更接近於另一位歐洲人——《玫瑰的名字》的作者、義大利作家翁貝託·埃科。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認為,《秘密晚餐》在歷史材料的運用上肯定要比《達·文西密碼》準確。丹·布朗的作品是以當代的人物為主人公的懸疑小說、驚悚小說,而《秘密晚餐》更是一個歷史懸疑小說,直接描寫歷史的背景、歷史人物,所以相比丹·布朗的作品來講,《秘密晚餐》更有一種歷史的現場感。丹·布朗的小說以情節見長,西耶拉的《秘密晚餐》讀來栩栩如真,能夠讓我們發揮智力,最後會有非常驚奇的發現。丹·布朗的小說非常好看,但我不會看第二遍。而西耶拉的《秘密晚餐》爆炸的結尾,不是我們閱讀的終止,恰恰是讓我們能夠開始進一步地思考。所以它最後的秘密,不僅是為了刺激我們,更是為了讓我們能夠不斷地回味,去思考,思考那個歷史,思考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

《最後的晚餐》的展示令人震撼

作為丹·布朗五部長篇小說的中文主譯者朱振武先生毫不諱言,當他拿到這本書時,認為可能又是一個《達·文西密碼》的模仿品,因為他之前看到過《培根密碼》等等一系列的書。但看了這本小說之後改變了他的看法,「這部小說無論從情節構成,還是在文化的截取方面,都與丹·布朗這五部小說不一樣,包括敘述手法。丹·布朗從來沒有用第一人稱,西耶拉用第一人稱使讀者與作品人物拉近了。特別是他在講故事的時候,沒有過多地幹預作品和人物,而是讓人物,特別是通過對話來推進情節。

朱振武對書中《最後的晚餐》這幅名畫的展示非常震撼。他認為,沒有深厚的繪畫、藝術史等等方面的底蘊,沒有進行史料上的收集、論證和探究,這樣的書沒有三、五年的功夫是寫不出來的。西耶拉教會了我們很多知識。另外,雖然書裡面也有謀殺、暴力,但我們不覺得他在這方面過度渲染,而是拿捏得恰到好處。

相關焦點

  • 天才達·文西給我們的教育啟示
    01 達·文西開掛的一生說起達·文西,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重要人物。也許更多的人對達·文西的認識是因為他的畫作,比如說他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等。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對達·文西更是推崇有加。他稱讚達·文西說:「他在藝術和技術當中都發掘出深厚的美感,竟還能將二者融會貫通。他是當之無愧的天才,給予我無限的靈感。」
  • 達·文西的珍貴手稿披露:他是史上罕有的科學巨匠
    人們對達·文西的了解多半來自於他的繪畫。然而,文藝復興時期的萊昂納多·達·文西既是一位藝術家,更是一位科學家。他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才華的人之一,但留存下來的作品卻鳳毛麟角。讓人欣慰的是,達·文西的手稿保存得非常完好。2019年,是達·文西逝世500周年。在他逝世500年後,我們仍然能夠清晰地看到手稿中的每一個線條。
  • 比爾·蓋茨公布夏季推薦書單:達·文西傳記在列
    雖然他是以畫家的身份被現在大多數人所熟知,然而從人體解剖學再到戲劇,達·文西的興趣廣泛得令人髮指。艾薩克森用我所見過最高超的方式,描繪了達文西生活的不同側面,並且解釋了是什麼使他如此與眾不同。艾薩克森另外兩本關於愛因斯坦和賈伯斯的偉大傳記作品同樣值得一讀。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說的就是達·文西
    這是達·文西設計製作的帶盔甲和大炮的戰車,據他介紹,它美觀實用,所向披靡。達·文西有個科學小發明——用來測試翅膀的力量。
  • 斜槓天才達·文西和你相比,到底哪裡不一樣?
    達·文西想衝破傳統的界限,引入一種略帶模糊的畫法,賦予畫面寫實性和真實感。反其道而行之,最終他發明了新的概念和技法,並創作出傑作。《撬開天才的腦袋》書影也許天才和平庸的人之間,更優秀的你和現在還不那麼令自己滿意的你之間,相差的不過是幾個好習慣。
  • 周心怡:尋找東方水墨的另一種可能
    周心怡花了兩年的時間,尋找用電腦表現暈染效果的方法。在技術上突破後,電腦繪畫的優勢也逐漸顯露出來。    「電腦繪畫的一些魔幻感和細節是手繪所達不到的。」周心怡說,香港《文匯報》曾報導,科學家分析《蒙娜麗莎》這幅畫時,發現達·文西在創作的時候不是用筆刷,而是用手指蘸了顏料一層一層『暈圖』,大概塗了40層,這樣交疊的效果使畫中人的笑容特別神秘。
  • 在《樂隊的夏天》和《十三邀》中的張亞東:穿過霧靄森林去尋找美
    3,穿過霧靄森林去尋找美。很多人對張亞東的感情生活特別感興趣,很奇怪為何他沒能給女友們終生的依靠,可她們在離開他時,都對他沒有仇恨,甚至心懷感激?我想,那可能是因為,在女人跟他共處的時光裡,都有過特別幸福的過往,都被他溫柔以待過,所以,即便沒有走到最後,她們也是很珍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