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提到民族魂魯迅先生,大家定會說出他耳熟能詳的幾部作品。《吶喊》、《彷徨》、《朝花夕拾》等等。今天我帶大家品味一下其中「看客」這一重要形象,更好地在品讀魯迅的道路上有更深的感受。(新人發表,給點小鼓勵唄)
《吶喊》是魯迅的一本小說集,在《吶喊》自序中寫到了這是一本為了那些不能忘卻的事情而寫下的一部書。但是這樣一本描寫不能忘卻的事情的一部書為何稱之偉大呢?他又在批判和諷刺什麼呢?我百思不接,於是重新走進了這本書所講述的歲月裡……
走進魯鎮,看到和別處不同的酒店,我起了些興致:鹹亨酒店就這了。
「老闆!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我提聲叫道,同時也有一個人這樣喊著。
我看到他扭過頭,青白臉色,皺紋間夾著些傷痕,我衝他一笑,因為他是這屋裡唯一穿著長衫的顧客。我是不大懂這裡的規矩的,不知什麼是隔壁的房子,不想去那裡,只好端著兩碗酒找了個地方坐下了。
「孔乙己,你的臉上又添新傷疤了!」隨即一片笑聲。「孔乙己?」這名字挺熟的,我呷了一口酒,這酒沒羼水,有點甜也有點苦。只見孔乙己在被人取笑後正與溫酒的那個孩子嘀咕著什麼,其他人要麼自顧喝酒,要麼衝他們笑。只是看著,不去勸,不去理會他們的眼神,我也看不出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眼中的空洞似乎帶有些憐憫,我也說不清楚,看著他們我有些害怕,也不敢說什麼,便咬了一口茴香豆。
突然眼前變了一番模樣。
孔乙己正坐在門檻上,店內有幾個人。他在要酒,顯得很頹唐。我聽見掌柜說他還欠了十九個錢呢!我大吃一驚,摸向衣袋自己剛才的一吊錢竟然不翼而飛了!我吃驚地望著眼前的這一切,這個時代,我能做什麼呢?只是看著短衣幫們笑我不去笑罷了。我看見溫酒的小童端上了酒,拿走了他僅有的幾文錢,我端起我還剩下的那一碗酒也放在了門檻上。孔乙己弱弱的道了一聲:「多謝。」我跨起步走了,不知那些短衣幫有沒有嘲笑我。
景致在慢慢的變化,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
街頭上突然出現了一個黑沉沉的人影打著燈籠走了過來。他走得很快,我悄悄地躲在暗處使他沒有察覺到我,他走遠了,天也漸漸亮了起來。突然「轟」的一聲,打斷了我的沉靜,那個人影又走了回來,手中的燈籠破了,另一隻手裡拿著一個用紙草草包住的一個東西。
我跟著他走,來到了一個茶館裡,老頭被他妻子叫到裡面,外頭正有一個吃飯的少年。不過一會,又一個駝背少年進來,看到我好像有點不太高興,但還是說:「好香,你們吃什麼點心呀?」老頭兒出來了,給他泡了茶,好像並沒有看見我。「小栓進來罷。」一個聲音把正在吃飯的小夥子叫了進去,老頭兒也進去了,不過一會,聽見一陣咳嗽聲,老頭兒才出來。
店中人也多了起來,我也有幸得到了一碗茶水,坐在長板凳上看著人來人往,說說笑笑。一個滿臉橫肉的人闖了進來,滿口大嚷:「包管好,走運了……」之類的話,聽著他們的話,他似乎是叫「康大叔」,我也多半猜出了「人血饅頭」這件事情。
前頭後頭儘是那些聽康大叔講故事的人,他們胡亂地起鬨大叫,但我覺得事情一點也不值得吵鬧,我倒看那些白鬍子老頭一行人不順眼!
小栓不知什麼時候出來了,一刻不停地咳,而康大叔卻還小聲地說:「包好!包好!」其他人依次說:「瘋了!瘋了!」不知他們過了腦子沒有。
我甩了下手,獨自走了出去,天氣分外寒冷,我揚起頭靜靜地想著,魯迅是不是也是個看客呢?也許他想做些什麼,只是在旁邊悄悄記錄,悄悄地叫醒那些看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