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兩代翻譯家25年譯成美國比較文學巨著

2020-12-15 搜狐網

父子兩代翻譯家25年譯成美國比較文學巨著

來源:

新華網

2009年11月25日21:45

  新華網上海11月25日電(記者孫麗萍)復旦大學著名英美文學教授楊豈深與兒子楊自伍兩代翻譯家前後歷時25年,耗盡心力,翻譯完成了八卷本、350餘萬字的美國比較文學巨著《近代文學批評史》。

  25日,這部綜觀200餘年西方文學史的比較文學巨著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正式推出中文版。

  《近代文學批評史》是美國當代著名學者雷韋勒克的代表作。該書共有八卷,論述了從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長達兩百年的西方各國文學批評的歷史。雷韋勒克因撰寫此書及其他學術成就,獲得英、美、德、加、荷、意等各國嘉獎,曾任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荷蘭皇家科學院、義大利國家學院院士。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中國高等教育部就將這部西方比較文學的「裡程碑」式巨作列為高校文科輔助教材,並委託復旦大學著名教授楊豈深翻譯,後來翻譯計劃因文革擱淺。

  1981年,上海譯文出版社請楊先生重起爐灶。當時,楊先生的身體已經不太好,常常手抖不能握筆,完成了第一卷的翻譯之後,重擔就落在了二十多歲的兒子楊自伍身上。從第二卷開始,楊自伍整整花了25年時間,沉浸於寂寞而清苦的翻譯工作中,譯出了比較文學、文學批評史上的這套巨著。

  復旦大學著名學者陸谷孫教授說,《近代文學批評史》的出版對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文藝理論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將成為研究比較文學、西方文藝學的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參考書籍。

  這一耗時25年的翻譯工程,是中國出版史上的一個「馬拉松」戰役。翻譯家與出版社都以傳播文化為己任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最終促成了這套巨著的面世,為中西文化交流又搭建起了一座橋梁。

上網從搜狗開始

今日熱點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

相關焦點

  • 父子歷時25年 譯成美國巨著《近代文學批評史》
    父子歷時25年 譯成美國巨著《近代文學批評史》 新華網上海11月26日專電(記者孫麗萍)復旦大學英美文學教授楊豈深與兒子楊自伍兩代翻譯家歷時25年,翻譯完成了八卷本、350餘萬字的美國比較文學巨著《近代文學批評史》。
  • 德語文學的中國翻譯之路
    前者精通義大利文和德文,是成績卓著的雙棲翻譯家。其最大功勳是花了18年的時間攻下了但丁巨著《神曲》的翻譯,該部譯作的最大特點是注釋性文字多於文本文字4倍,獲得翻譯界和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堪稱中國翻譯史上研究型翻譯的絕筆。但田德望作為翻譯家的成名,卻始於60年代初的德語翻譯,成名作是19世紀瑞士最重要的作家高特弗裡德·凱勒的中篇小說集《塞爾特維拉的人們》,包括6個中篇。
  • 杭州現「神翻譯」 美政路被譯成「美國政府路」
    杭州現「神翻譯」 美政路被譯成「美國政府路」 2015-12-25 09:30:04來源:錢江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2015年12月25日 09:30 來源:錢江晚報
  • 旅居新加坡的美國人愛學華文 將華文文學譯成英文
    旅居新加坡的美國人愛學華文 將華文文學譯成英文
  • 全球化的文學就是翻譯
    文學理論根本不在我研究範圍之內。我是語言學家兼翻譯家。我語言學方面研究的興趣主要是中國方言學,上古和中古漢語的音韻學,古代和現代漢語語法,詩律學,等等。我被選入瑞典學院的原因可能是我在翻譯方面的貢獻。最近幾十年的經濟、貿易、交通等方面的全球化傾向是相當可觀的,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像個全球化的鄉村。文學方面可不然。瑞典學院前任的一位常務秘書曾說: 「全球化的文學就是翻譯。」
  •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著名翻譯家許淵衝
    中國網12月2日訊 記者馮竹 12月2日9:30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暨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著名翻譯家草嬰、許淵衝、屠岸、沙博理、李士俊5位先生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許淵衝,1921年4月生於江西南昌。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
  • 豆汁譯成「綠豆的牛奶」? 京味兒「難住」翻譯家
    京味兒「難住」翻譯家 2017-10-20 08:17:39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綠豆的牛奶」京味兒「難住」翻譯家  北京《十月》雜誌社、俄羅斯《十月》雜誌社、首都師範大學斯拉夫研究中心聯袂舉辦的第二屆中俄十月文學論壇近日舉行,中俄兩國作家對談中俄當代文學的現狀及未來合作。
  • 豆汁譯成「綠豆的牛奶」?京味兒「難住」翻譯家
    豆汁譯成「綠豆的牛奶」?京味兒「難住」翻譯家 2017年10月20日 09: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 中俄文學翻譯家齊聚莫斯科 《中俄文學名著翻譯》國際研討會隆重開幕
    人民網莫斯科12月16日電 (記者 華迪 屈海齊) 在即將告別2014年之際,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於12月16日在莫斯科舉辦了《中俄文學名著翻譯》國際研討會。這是一次文學翻譯家的盛會,來自中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的文學翻譯名家悉數出席,彰顯出本次國際研討會的規格和水平。
  • 河南方言譯成捷克語咋弄?捷克翻譯家:可能加一些有怪味的詞
    捷克翻譯家:可能加一些有怪味的詞 作為第二屆北京十月文學月核心活動之一,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十月文學院聯合主辦的「如何翻譯當代中國文學 」文學對談活動近日於十月文學院佑聖寺舉行。
  • 美國翻譯家葛浩文:對中國文學進入世界很樂觀
    三部獲得亞洲文學獎的中國作家作品均系經其手譯成英文  葛浩文「沒有翻譯,我就不能生活」  本報記者 付鑫鑫  今年3月17日,香港,畢飛宇憑《玉米》榮獲第四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成為該獎項2007年創立以來,第三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作家。
  • 7年翻譯70萬字拉丁文 重慶大學李永毅教授斬獲魯迅文學翻譯獎
    據了解,古典著作翻譯的最大問題無疑是理解,這一點對於將中國古典著作譯成外語同樣適用。李永毅表示,對照《賀拉斯詩集》中的20種格律節奏,定義20種對應的中文格律,最終譯作近八千行,以拉漢對照的形式呈獻給讀者。
  • 曹操三父子與蘇軾三父子比較,哪一個文學團隊的文學成就更高
    中國歷史上有非常有名的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一個是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一個是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這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光耀千古,都給我們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學遺產。那麼,如果我們要對這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進行一個比較,那麼,哪一個團隊的文學成就更高呢?
  • 人民網:帶著理想去翻譯 文學翻譯也有世界觀
    今天,在國家外文局的小禮堂裡,這些在翻譯領域默默耕耘了一輩子的「幕後英雄」走上領獎臺,領取了「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06年成立的「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是中國翻譯協會設立的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此前,只有季羨林和楊憲益獲得過該獎。「文學翻譯也有世界觀」由於身體原因,沙博理和草嬰沒有到會領獎。
  • 7年翻譯70萬字拉丁文 重慶大學教授李永毅斬獲魯迅文學翻譯獎後更...
    據了解,古典著作翻譯的最大問題無疑是理解,這一點對於將中國古典著作譯成外語同樣適用。李永毅表示,對照《賀拉斯詩集》中的20種格律節奏,定義20種對應的中文格律,最終譯作近八千行,以拉漢對照的形式呈獻給讀者。
  • 讓華人翻譯家為中國文學國際化加速
    關於「如何走出去」,有人認為應從作家作品、翻譯、評論及編輯幾個方面入手,克服語言和意識形態障礙,運用合理的傳播機制和技術,為中國文學走出去立項,成立對外翻譯與傳播機構,利用網際網路平臺,使中國文學更加國際化。這些看法和做法都很好。要想更快看到預期效果,優秀的文學翻譯是實現這些預期目標的最關鍵因素,而這件事,華人翻譯家可以挑起大梁,為中國文學國際化進程出一份力。
  • 翻譯文學:經典是如何煉成的
    一部作品如果在不同的時代能夠不斷吸引翻譯家們對它進行翻譯,推出新譯本,這就意味著這部作品具有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這本身就為它的譯本成為翻譯文學的經典提供了一個基本條件。 就像世界各國的國別文學、民族文學都會有自己的經典一樣,世界各國的翻譯文學也會有自己的經典。
  • 【鏡鑑】俄翻譯家談翻譯莫言作品成俄文:機遇與挑戰並存
    原標題:中國文學走出去 | 譯莫言作品,看中國文學   中國文學走出去 | 譯莫言作品,看中國文學   2015-01-25葉果夫鏡鑑    ,他曾擔任聖彼得堡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翻譯了矛盾、蘇童、餘華等作家的多部作品,並將莫言的《酒國》、《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等書譯為俄文。
  • 「宗教因素」深刻影響翻譯文學變遷
    「宗教因素」深刻影響翻譯文學變遷 2014年06月27日 08:4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玉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報上海訊(記者李玉)近年來在翻譯文學研究領域,宗教因素受到學者越來越多的關注
  • 讓華人翻譯家為中國文學國際化加速(文學聚焦·海外華人作家看中國...
    關於「如何走出去」,有人認為應從作家作品、翻譯、評論及編輯幾個方面入手,克服語言和意識形態障礙,運用合理的傳播機制和技術,為中國文學走出去立項,成立對外翻譯與傳播機構,利用網際網路平臺,使中國文學更加國際化。這些看法和做法都很好。要想更快看到預期效果,優秀的文學翻譯是實現這些預期目標的最關鍵因素,而這件事,華人翻譯家可以挑起大梁,為中國文學國際化進程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