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低,免疫力就差?

2020-12-19 瀟湘晨報

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測體溫成了我們出門的防疫關卡。「為什麼我的體溫總比別人低?」「體溫低代表免疫力低下嗎?」近日,網上也盛傳:「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會下降30%左右;體溫上升1℃,免疫力就會提高5~6倍。」體溫低代表免疫力低下?這種說法的可信嗎?

體溫,男女老幼有差別

人的正常體溫為36℃~37℃(腋窩),體溫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不同人群的體溫略有差異。「體溫低,免疫力就差,這種說法並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確實有一部分人的體溫長期偏低,這屬於生理性,不是病態。生理上,一般女性較男性體溫稍高;兒童體溫略高,老年人體溫偏低。人的體溫一天內也有變化,早上比較低,下午比較高,相差通常不應大於0.8℃。」寧醫大總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雷晨認為。

但是,可以明確的是,體溫往往能反映人體的新陳代謝情況。如果體溫過低通常說明基礎代謝率比較低、血流放慢,白細胞工作效率相應降低,因此即便發現外來敵人(如病毒、細菌),反應也會變得遲緩。

這些做法會降低體溫

體溫過低,說明產熱量小於散熱量,主要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的。生理性體溫低最常見的原因是運動少、壓力大、長時間待在低溫的空調房、睡眠飲食不規律等因素。

「有些人體溫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長期缺乏運動,肌肉是人體內最大的發熱器官,較少的肌肉意味著較低的體溫和較低的基礎代謝。另外,有些人長期在空調屋工作和生活,大腦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機會,久而久之,體溫調節中樞將對外界溫度不再敏感,從而導致體溫降低。」雷晨分析。

中醫認為「陽虛則外寒」,人陽氣不足時,不能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會出現體溫低、怕冷等症狀。「夏季如果吃了過多的生冷食物,會對人的陽氣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夏季很多人整夜開著空調睡覺,還有人在地上鋪涼蓆睡,這些做法不可取。人在熟睡時全身基礎代謝減慢,體溫調節功能下降,身體抵抗力變弱,這時開空調、睡地板都會使寒邪更容易進入體內,損傷陽氣。」銀川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馬巧玲醫生介紹。

這些病也可引起畏寒怕冷

病理性的情況下如免疫力低下、心臟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以及慢性心力衰竭、貧血或營養不良等,都會使得產熱功能缺失,從而引起體溫過低。

「甲減是一種常見的甲狀腺疾病。」雷主任介紹,甲減患者的激素分泌比較少,產熱也就減少,基礎代謝率降低,患者就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溫度的變化。因此,甲減患者會比普通人更怕冷。

缺鐵的人由於血紅素較少,影響了血液的攜氧能力,導致組織能量代謝發生障礙,人會因產生的熱量不足而感到異常寒冷。

另外,血液是由心臟發出,攜帶氧氣到全身各部位,糖經過氧化後,才能產生熱能。一旦心功能減退,也會影響血液運行輸送,造成手腳冰冷的情形。

這樣做穩住體溫

要想讓體溫維持正常,保持健康的狀態,不妨試試下面幾招。

1.已立夏,本身體溫偏低者別貪涼、儘量少用空調,如果使用,空調溫度儘量控制在25℃~26℃。冷飲也要少碰。

2.建議每天泡腳,促進末梢血液循環,驅散寒意。

3.經常快步走。人體的「產熱大戶」是肌肉,而下肢的肌肉很豐富,經常快走能鍛鍊下肢肌肉,讓基礎體溫升高,使身體充滿活力。

4.晨起時,人的陽氣開始生長,午間會達到相對最高點。下午三四點後,陽氣開始衰退,此時可以喝杯下午茶或咖啡,吃些點心來補充熱量,保持體溫均衡,同時也能避免犯困。(記者劉威)

【來源:塞上清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以蝙蝠為例,蝙蝠免疫系統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溫能保持較高的40℃。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2為什麼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隨之降低呢?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
  • 體溫越低(<37℃)免疫力就越差?
    人類的體溫37℃, 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 免疫力越差。 疫情期間, 很多人把一輩子需要量的體溫, 都量完了。但你知道嗎,人類的體溫37℃, 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 免疫力就越差。那麼, 我們體溫普遍降低, 對我們的免疫力意味著什麼?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對體溫的測量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測量好幾次。可能有些人在小時候上過的生物課上聽到過,人類的正常體溫應該在37℃左右,但是我們通過這幾天對自己的體溫測量,發現我們正常體溫現在一般都是不到37℃的,除非是生病的人,體溫容易到37℃。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體溫37度和36.3度,分別說明什麼?
    雖然今年已經快過去了,但相信很多人依舊還是有經常測量體溫的習慣,誰能想到每天測量體溫竟然能變成日常操作,不過畢竟已經還沒有全部結束,時不時地還會冒出病例來,我們依舊要做好防護和檢測。人的正常體溫到底是多少度?37度和36.3,分別說明什麼?真的是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嗎?
  • 體溫越低,身體越差?不發燒是不是免疫力太差了?
    本 期 導 讀 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人就越百毒不侵嗎?最近,大家進地鐵、去超市、回公司、入小區,都要測體溫。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這樣,我和身邊的一些朋友就總是被測到35℃這樣的數值,所謂的低體溫(排除機器障礙和測量方法有誤的情況)最高的時候也不過36.5℃。話說,正常的體溫是36℃~37℃,臨床上通常用口腔溫度、直腸溫度和腋窩溫度來代表體溫。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這幾點提醒必看
    「我的體溫只有35.6℃,正常麼?」「我孩子的體溫37.2℃,是發燒了麼?」「我的體溫一天內怎麼時高時低?」「看到網上說,體溫高一些,意味著免疫力強一些,是這樣的麼?」……今天針對市民對體溫的諸多疑惑武漢晚報邀請相關醫學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體溫低免疫力就差?近日,網上盛傳,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是真的!這幾點提醒必看
    「我的體溫只有35.6℃,正常麼?」 「我孩子的體溫37.2℃,是發燒了麼?」 「我的體溫一天內怎麼時高時低?」 「看到網上說,體溫高一些,意味著免疫力強一些,是這樣的麼?」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 2 為什麼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隨之降低呢?
  • 體溫時高時低?研究:正常範圍內,體溫偏高,身體免疫力更強
    諸多醫療機構人員對廣大民眾進行體溫檢測,以及時發現潛在患者。大多數朋友在量體溫時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體溫有時候時高時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甚至還有研究表明體溫偏高意味著身體免疫力更強!針對以上疑問,接下來幫助大家解答。體溫時高時低?究竟為何?
  • ​免疫力下降的兩大原因:低體溫,少運動
    :體溫下降1度C,免疫力就下降30%       感冒或身體狀況不好時,常會出現發燒的症狀,這是因為此時身體的免疫軍隊正處於奮戰的狀態,也就是身體正在讓體溫上升,好讓白血球的免疫作用能夠火力全開。       體溫比正常值多升高1度C,免疫力就會瞬間提升5~6倍;相反地,體溫一下降,就會讓白血球的活動力變得遲緩,造成免疫力低落。
  • 體溫時高時低?研究:正常範圍內,體溫偏高,身體免疫力更強!
    還有網友表示,現在看體溫結果比中彩票還刺激,一看體溫計超過37度,就覺得自己被感染了…… 朋友圈截圖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的體溫總是忽高忽低?究竟體溫多少為正常?最近也有人聽說體溫越高,人的免疫力越強,這又是真的嗎?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講講「體溫」這件事。
  • 體溫升高1度,免疫力翻倍,科學提高體溫8個妙招
    但是,不超過正常上限的情況下,體溫偏高的人,往往免疫力更強一點。國外免疫學家ToruAbo博士說,當體溫僅升高1.0℃時,免疫系統就會增強5倍。想要知道答案的話,首先得了解造成低溫狀況的原因,要知道,有時候,還可能是病理原因引起的低體溫。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怎麼提高免疫力?
    「 哇這麼低啊?」 「沒事,正常。」 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
  • 體溫到底在多少度為正常?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新冠病毒爆發後,可能很多人每天最關心的事情,除了口罩,就是自己的體溫和免疫力了,只要體溫稍微有點升高,就開始自我懷疑了。即便現在有的人已經開始復工了,在進單位前還是要測量一下體溫的。那麼,體溫與免疫力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體溫保持在哪個範圍,說明免疫力還比較不錯?
  • 正常體溫本來是37度,為什麼大家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
    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
  • 體溫偏高怎麼辦?先別慌,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往往越強
    人的體溫是在不斷波動的,靜止時的體溫會低一些,運動後的體溫會高一些,吃飯前的體溫會略低一些,吃飯完體溫會稍微高一些。不同時段測量的體溫往往不同,只要不超過標準就可以。每個人的基礎體溫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的基礎體溫本身就是比較高,特別孩子的,基礎體溫往往會比成人高出幾一點點。測量出的體溫超過了37,但不超過37.3度,只要你的身體並沒有發熱的跡象,之後再次測量,還是這個溫度,或者是比這個溫度低的溫度,就是正常的,不用太擔心。還有些人,體溫長年不超過36度,測量體溫總是三十五點多。
  • 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下降30%以上?這個前提是關鍵!避開四大誘因...
    不過,體溫與人體免疫力的確存在一定的關係。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在他的《36.5度決定健康》一書中提到:醫學研究表明,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會降低30%以上;相反,當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如果體溫提高1℃,免疫力會增強5-6倍。不過若體溫超出正常範圍,這一結論則不適用。
  • 免疫力低、皮膚差,可能與這4個因素有關
    身體免疫力低、皮膚差,可能與這4個因素有關。 導致免疫力差、皮膚差的4個因素 1、飲食:吃對了可以給身體提供能量以及各種營養,而吃的不對就會拖垮身體,影響免疫力,導致皮膚抵抗力差,比如一些人偏好辛辣
  • 日本醫學博士:體溫決定你的健康和免疫力!
    每個人都關注健康指標 但多數人忽視了體溫 體溫與健康有直接關係 經常食用寒涼食物 可能讓你的體溫變低
  • 科普:為啥人的體溫不斷下降?體溫降低,是否免疫力也會下降?
    今天疫情想要出門就要經歷層層關卡,每一步都需要測量體溫。很多人都發現一件怪事,正常人的體溫是37攝氏度,怎麼自己低於這個數值,怕不是身體出了什麼毛病吧。新冠肺炎的發生,讓更多的人開始重視疾病和身體免疫力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