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三皇再說五帝,五帝指的是皇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是五個部落的聯盟首領,被古代的歷史學家們尊稱為五帝。傳說顓頊是皇帝的孫子,他聰明智慧,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統治了很大的地盤,據說北到如今的河北一帶,南到現在的南嶺一帶,西到甘肅東到東海,在當時可以說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他有很高的統治威望,顓頊視察所到之處,都要受到當地民眾氣氛高漲的熱烈歡迎,可以看出顓頊的政治威信不容置疑。在顓頊的同一時代,還有一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傳說他是二人首蛇身,長著滿頭紅髮,他的坐騎是兩條龍。中華上下五千年,品歷史故事,談共工怒觸不周山,話百姓生活!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河南的北部,他對農耕很是重視,尤其對水利更是上心,他發明了築堤壩蓄水的辦法,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共工氏有個兒子叫后土,對農業也是很精通,真是虎父無犬子。為了更好的發展農業,他不辭勞苦親自要在野外考察,地勢高的地方存不住雨水,地勢窪的地方又會被雨淹,他就利用地勢取長補短,高的地方取土到低的地方,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水利灌溉,對農業的發展大有好處。
顓頊因為自己的政治威信高高在上,變得專橫獨斷,他卻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他說共工氏這樣做會觸犯上天發怒,整個部落聯盟只能聽他一人的指揮,自己在部落聯盟裡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不能受到任何威脅。於是在共工氏和顓頊之間一場戰爭蓄勢待發,他們的鬥爭表面上是對農業發展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落聯盟裡政治權力的爭奪。
力氣上共工氏要強,但論機智,他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當時的人們對自然知識了解太有限,對鬼神之事情都很相信,都相信了顓頊的是正確的,認為共工氏的做法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得不到支持的共工氏卻堅信自己的觀點,拒不妥協,為了堅持真理,為了天下人們的利益,他決定犧牲自己來表示自己的堅強的決心。他架起自己的坐騎飛龍,來到半空,猛地撞向不周山,霎時間天崩地裂,不周山被攔腰折斷,天地間頃刻間發生了巨變,天空中日月星辰轉換了位置,大地上山川河流改變了方向。
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間的支柱,天柱被撞斷了,天空向西北傾斜,大地向東南塌陷,日月從東方升起,江河向東海奔去。共工氏死後,他的英勇行為得到人們尊重,後人尊奉他為水師,他的兒子后土被後人尊為社神,故事到了這裡就有個圓滿結束了,共工氏怒觸不周山的故事也被後人津津樂道,被歷史學家評為古代四大神話傳說之一。
因為這個神話傳說,不周山在文學作品裡多有出現,不周山指的就是今天的崑崙山,巍巍崑崙高高聳立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綿延幾百裡,被古人神話為天地間的支柱也是名副其實。今天的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大陸西高東低,以黃河長江代表的母親河自西向東流向大海,這當然都是遠古時代地殼運動的結果。日月從東方升起向西邊降落,這是地球自轉的結果。可遠古時代人們還不能科學解釋這些自然現象,只能通過這樣的神話傳說來滿足人們對知識的渴望,也為我們後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也是一大幸事。
神話傳說共工氏當然不一定實有其事,他的兒子叫后土,就是後來我們發誓所說的「蒼天后土在上」,說的就是他的兒子,他們父子倆勇敢堅強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無畏的精神,是值得後人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