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在老家做了三十多年豆腐了,因此對於這個問題忍不住要說一下。通常打豆腐,磨漿之後,只取豆漿,直接銷售或是熬煮後,用滷水或石膏或內酯點豆腐,然後製成各種成品。剩下的豆腐渣也就棄掉了。豆腐渣通常有兩個方向的用途,飼料或人的食材。
豆腐渣做動物飼料
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磨豆腐過程中被棄掉的豆腐渣中蛋白質的含量也是較高的。通常含量在20-30%,另外還含有豐富的纖維、脂肪、鈣、鐵、磷等營養物質。
小時候家裡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通常會用來餵豬。豆腐渣餵豬,還是很不錯的。那時候家裡通常會養兩到三頭豬。主要飼料就是玉米面和豆腐渣,摻混在一起,餵出來的豬看起來還是很「順溜」的。
通常過年的時候,做豆腐會較多,豆腐渣用不了,有時也會扔掉一部分,主要是不稀罕呀!
再後來不養豬了,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也會餵羊,但是羊吃得少呀,大部分扔掉了。還曾為此苦惱過。
年前回家一趟,父親正忙著做豆腐呢,新換了大型號的磨漿機。好幾堆兒豆腐渣在院子裡晾曬著。
問母親:「這種不稀罕的東西,怎麼還會留著。」母親說如今很多人都稀罕呢。原來如今有一些專業養牛的,討要了去做飼料,很受用呢,他們過一段時間就會過來買。沒想到之前不喜歡的豆腐渣,成了稀罕物。
豆腐渣做食材
豆腐渣除了做飼料之外,人也是可以吃的。生活困難時期,豆腐渣是稀罕物。可以做成窩窩頭,誰家要是能吃上豆腐渣窩窩頭,那可是讓大家都羨慕的。
記得聽父親講過一個故事,他小時候,爺爺去修河(那時候每到農閒時候,農村就會興修水利、挖渠修河),夥食是豆腐渣窩窩頭,捨不得吃,攢下來半袋子。託人帶回家,以為能過個好年,沒想到餓極了的孩子們三五天就給吃光了。
豆腐渣摻上玉米面,做窩窩頭還是不錯的。不過在我小時候,基本就不稀罕了。記得母親曾經給我們炒過一次,放上很多香油,結果都不喜歡吃。
奶奶懷念年輕時候,心心念念要吃豆腐渣。母親給她炒了一點兒,放上蔥花香油的,結果只吃了一次再也不要了。說「不是過去那個味兒!」
按照過去的做法,肯定不好吃呀。其實豆腐渣可以做成很多美食兒。比如加上小香蔥、肉末等,可以做成丸子,或是配上其它食材炒著吃。跟其它食材一起搭配起來,味道還是不錯的。
廣東一帶著名的齋菜,梧州「黴豆腐渣」就是以豆腐渣為主要食材的,不過它要經過多道工序才行。
一般經炒熟、風冷、加菌種發酵、翻箕、上架等10多道工序,歷時三天加工而成。
要想讓這廢材「豆腐渣」有好的味道,得費點兒功夫才行。不過它的營養價值還是蠻高的。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