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為了17歲的兒子張晅賾(音同「選擇」)更改戶籍中的名字一事,家住江蘇徐州泉山區的張雪山可謂「煩透了」。
他和家人前前後後跑到派出所好幾次,也諮詢了好幾個「有關部門」,光是申請材料就已填寫了好幾份,電話也打了無數個,法律知識也學到不少,可改名的事,依舊懸而未決。
以有生僻字為由,申請變更名字
日前,澎湃新聞報導了張雪山為兒子申請改名而多方奔波的事。
張晅賾今年夏天剛考入湖北經濟學院。在進入大學讀書之前,兒子再次央求父母幫他更改自己的名字,原因是他的名字太生僻,周圍的人都不認識,這給他帶來了很多煩惱。
於是,今年8月11日,張雪山就來到轄區派出所——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龐莊派出所遞交了變更名字的申請。此後,歷經多種曲折,張雪山也到處奔波,警方則口頭告訴他,在徐州當地可以辦理更名一事,但是仍在「走程序」。
眼看著,大半個月過去,兒子也即將開學,可更改姓名的事仍「八字沒一撇」,焦急之下,張雪山就把自己的遭遇向澎湃新聞進行了反映。8月26日,澎湃新聞刊發了報導《準大學生申請改名半月未果,徐州警方一直「走程序」遭質疑》。
張雪山說,他原本以為媒體報導此事後,當地警方能更加重視,加速辦理更改名字的事。沒想到,就在26日當天,他接到了當地警方的電話,對方告訴他:他兒子更改名字的事,公安機關不能批准。理由是,他兒子名字中的兩個字——「晅賾」,不屬於生僻字。
按照根據我國相關法律以及《戶口登記條例》,公民戶口上的姓名中,若含有「社會公眾不易識別的冷僻文字、不雅文字」等,公民可以向公安機關申請變更姓名,公安機關也應當予以辦理。
也正是憑藉著上述法律依據,張雪山認為自己兒子名字的兩個字「晅賾」屬於生僻字,他才向當地警方申請變更名字的。但沒想到,在徐州警方眼中,這兩個字不屬於生僻字。
警方:「晅賾」二字不屬於冷僻字
8月28日,澎湃新聞記者通過徐州公安局泉山分局戶籍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劉警官獲得證實,目前張雪山兒子更改姓名的申請,確實無法辦理,其原因是「晅賾」二字不屬於冷僻字。即張雪山兒子的改名申請不符合法定更改名字的理由。
劉警官告訴澎湃新聞,江蘇省在1994年前後建立過一個冷僻字庫。如果有人前來申請更改姓名,戶籍工作人員會通過查詢這個冷僻字庫,來判斷申請是否符合條件。
劉警官說,徐州泉山公安分局的戶籍民警通過查詢上述冷僻字庫發現,張雪山兒子張晅賾的名字並不在冷僻字行列。
仍不死心的張雪山並未放棄。他告訴澎湃新聞,他為此還自己去找到了徐州市委政法委,請求政法委相關領導能否加以協調。
8月28日下午5點多,張雪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事情又有了一絲轉機。徐州泉山公安分局戶籍科民警打電話給他,讓他重新遞交一份更改姓名的申請。這已經是他第3次提交相關的申請。
28日下午6點,張雪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龐莊派出所已受理了他的最新改名申請。申請原因為「同學們認不清,方便與同學交流」。他說,警方告訴他,申請改名的理由中,不要提及生僻字,「這樣才可能辦下來。」不過,澎湃新聞未能就該說法從警方處獲得證實。
- 長按此二維碼快速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