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撫養日本孤兒40年,養子回到日本音信全無,雙親患病也拒絕看望

2020-12-20 文墨逐筆

孔子曾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人生的一種遺憾,孔子也曾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也」,本性善良的人,善良的流露就像水往低處流那般自然,人也沒有不善良的,就像水也沒有不向下流的。

75年前,正值日軍侵略之時,蘇聯的紅軍強攻了關東軍,日軍瞬間被擊潰,這時的日軍,不是逃回了日本就是被俘虜,也有不少在中國出生的日本孩子被遺棄,被遺棄中的孩子中的一個,他被一對善良的中國夫婦撫養長大,這對夫婦養育了他40年,他回到日本後便音訊全無,養父母生病也拒絕探望。這個故事還得從1945年講起。

1945年,關東軍逃散後,東北地區的人民開始回到了安寧的生活中,在大雪紛紛的一天,趙鳳祥在哈爾濱的街道上撿破爛,就在他準備回家時,在垃圾堆的旁邊看見了一個衣衫破爛、正在哭泣的小男孩,這個孩子看起來只有三四歲,他的臉和腳都被凍爛了,趙鳳祥心生憐意,便上前詢問這個孩子,問他家人在哪裡,想要幫助他,送他回家。

這個衣衫破爛的小男孩卻害怕的一把推開了他,並說了一大串日語,這時的趙鳳祥才明白,這孩子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遺孤,雖然說這些孩子並不是戰爭的罪人,是無辜的。但看著這孩子的臉,趙鳳祥怒火中燒,想著慘死在日本人刀下的家人,他便沒有什麼好臉色給這個孩子。

但是看著這孩子無辜的眼神,讓他想起了家裡和他一般大的女兒,趙鳳祥又看看漫天大雪,想著如果自己不管他,這孩子肯定活不過當晚,心軟善良的趙鳳祥就將這孩子帶回了家。回到家後,趙鳳祥和妻子李秀榮說明了原委,和他一樣心地善良的妻子並沒責怪於他。

夫妻二人先用熱水給這個孩子擦拭了身體,李秀榮還給孩子煮了碗熱騰騰的麵條,這個小男孩已經很久沒吃過飽飯,於是狼吞虎咽起來,吃完之後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夫妻二人看著這個無辜的孩子,決定收留他,並給他取名叫趙連棟。當晚還冒著大雪去請醫生為趙連棟看病,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趙連棟的身體慢慢好了起來。

夫妻二人的這一決定在在當時是非常需要勇氣的,一開始,他們還讓自己孩子不要出去說這個孩子是日本人,還讓趙連棟不要出門,夫妻二人在家裡教他說中文。但是紙終歸是包不住火的,趙鳳祥夫婦收養日本遺孤的消息一下就傳開了,所有人都開始指責排擠他們,說他們是漢奸、賣國賊。

不想女兒和養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趙鳳祥夫婦賣掉了在哈爾濱的房子,回了農村老家。回到農村後,日子也並不好過,流言蜚語始終圍繞著這家人,到了女兒和趙連棟上學的年紀,但沒有學校願意接受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所學校,但在入學後受了很多欺辱,只要趙連棟還手自衛,村子裡的人還要上門找麻煩。

在1955年時,還是在一次村民「找麻煩」的過程,懷孕已有7月的李秀榮被推倒,導致了流產,生育能力也因此喪失。經歷了如此困難的時刻,趙鳳祥一家也沒有拋棄這個孩子,他們已經將趙連棟當做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就這樣,趙鳳祥夫婦含辛茹苦將孩子們撫養長大。

成年後的趙連棟,找到了工作,成了家,家裡的生活也好些了,本以為他們一家人能像這樣一直安穩的度過餘生,未曾想到,趙連棟心中一直想要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為了完成他的心願,不留遺憾,李秀榮非常支持他。

於是在1992年時,趙連棟回到日本開始他的尋親之路,沒過多久,趙連棟就找到了自己的親人,原來他本名叫做野板祥三,親生父親是一個日本軍官。為此十分高興的趙連棟將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的養母,李秀榮也很開心。

1994年,趙連棟決定回到日本橫濱,臨行前,他告訴養母李秀榮說快就會回來,到時候給媽媽買房子,讓媽媽安享晚年。誰想,趙連棟這一走便再沒了音訊。2001年時,李秀榮因腦出血入院,從此癱瘓,李秀榮一直想要再見趙連棟一面,為了滿足李秀榮的願望,趙家人想盡辦法聯繫上了現在更名為野板祥三的趙連棟,但是他卻拒絕回來探親。

時間過得飛快,12年後,仍然臥病在床的李秀榮,一直想著那個撫養了40年的養子,還是想要再見他一面,她認為兒子肯定是有苦衷才沒有回來見她,也不知她最後能否等來自己的兒子。這實在是令人唏噓。

參考資料:

《孔子》

相關焦點

  • 她撫養日本孤兒40年,養子回到日本音信全無,雙親患病拒絕看望
    這時,日軍逃到日本或被俘,很多在中國出生的日本孩子也被拋棄。其中一個被拋棄的孩子被一對善良的中國夫婦撫養,這對夫婦撫養了他40年,他回到日本後,這個故事應該從1945年開始講。1945年,關東軍逃離後,東北地區的人們開始過上平靜的生活。有一天,大雪紛飛,趙鳳祥在哈爾濱的街上撿到一個破爛,他準備回家的時候,在垃圾堆旁看到一個穿著破爛衣服哭著的小男孩。
  • 她撫養日本遺孤40年,養子回日本後音信全無,雙親患病也拒絕探望
    夫妻兩人先用熱水給孩子擦了身體,又煮了一小鍋粥,還說服了3歲的女兒,讓她不要將這個日本孩子的事情說出去,晚上,夫妻兩人,又冒著風雪給孩子找了醫生,經過幾天的調養,孩子的身體漸漸好了起來。
  • 她養育日本遺孤40年,養子回日本後了無音訊,想見養子卻被拒絕
    ,這個孩子在夫妻兩的呵護著快樂的成長,一直養育了40年,雖然不是夫妻兩親生的孩子,但是養育了40年,這份恩情早已經勝過任何的親情了,但是即便如此,這個孩子後來去了日本後,遍了無音訊,即便是養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顧,他也不聞不問,正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更何況40年的養育之恩,早已經勝過這世間任何的恩情,但是他卻對年邁的養父母。
  • 中國夫婦收養日軍孤兒,飽受歧視將其養大,不料最終被養子給拋棄
    這一年同樣是趙鳳祥撿到日本遺孤的年份,她在寒冷的冬季遇到了一個被遺棄的日本小男孩,於心不忍的趙鳳祥咬咬牙把小男孩帶回到了家裡。 01 當時日本侵略者剛剛撤離我國,戰爭帶來的影響讓民眾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趙鳳祥一家過得也很拮据。他經常在街邊拾荒,撿一些有用的物件補貼家裡,這回還撿回來一個日本小男孩,家裡更加難以繼日。
  • 中國夫婦撫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白眼,不料養子回日本後音訊全無
    中國人民飽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南京淪陷,南京人民活活被殺害、掩埋,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敵視著日本人,可想而知,當時如果日本人的孩子生活在他們周圍,這孩子應該是不會有一個好的童年。即使,他只是一個孩子,但那時人們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心理早已蒙蔽了他們基本的同情心。
  • 中國媽媽養日本遺孤40年,回國後音信全無,母親對著照片哭成淚人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我國東北三省,並建立起了偽滿洲國,隨後將魔抓伸向了上海和華北地區。在「七七事變」之後,抗日戰爭全面的爆發。戰火綿延之地,全都化作了焦土。經過了8年時間的抗戰,日本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了。
  • 談談日本的養子文化:日本文化
    來源:日本物語在日本歷史上不乏養子出身的名人,如文學家芥川龍之介 ▼養子的形式收養養子主要可分為四種形式。婿養子(婿養子むこようし)是將女兒的婚姻與收養養子合二為一。順養子(順養子じゅんようし)是在沒有兒子的情況下,以弟弟做養子。末期養子(末期養子まっきようし)則是在既無子嗣又沒有早早認領養子的情況下,為避免絕嗣,直到臨終前才倉促認領的養子。
  • 日本人投降了留下孤兒,這些日本孩子怎麼了?中國人太善良
    日軍連孩子都不放過,但他們萬萬沒想到,日軍戰敗投降後,中國留下了大量日本兒童。據統計,戰後日本孤兒有4000多人,有的甚至是嬰兒。這些日本孩子是怎麼來的?日本早就制定了所謂的國策。自1931年日軍佔領東北以來,日本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其中不僅包括武裝人員,還包括學者,農民,工商業等各界人士。
  • 歷史老照片:圖四是戰敗後日本人的嘴臉!圖五是日本侵華後失去雙親...
    圖四是戰敗後日本人的嘴臉,圖五是日本侵華後失去雙親的孩子們! 圖3:1918年,天津。手拿扇子,目露兇光的日本武士 宮本。
  • 1980年,一名日本女孩到中國尋親,她稱父親是開國元帥,她是誰?
    1980年一位日本女人來到中國尋親,竟受到了聶元帥女兒聶力親自迎接,當日本女人見到聶元帥時激動不已,哽咽的喊了聲:「爸爸!」這一幕讓不少人深感震驚,這是怎麼回事呢,聶元帥怎麼會有一個日本女兒?這一切都得從1940年華北地區的大規模戰鬥說起,當時我軍在聶元帥的指揮下,成功襲擊了井陘煤礦,並在戰鬥中救下兩個女孩,這兩個女孩都是日本人,姐姐有5歲大,名叫美惠子,妹妹非常幼小,尚在襁褓中,經過調查發現,女孩的父母均已在這場戰鬥中身亡,而她們也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但這畢竟時戰場,戰士們無法照顧兩個孩子,所以必須想辦法安置孩子,聶帥首先想到的就是將小孩寄養在附近的老百姓家中
  • 一個被中國人撫養的日本人跨越半世紀越洋尋親
    一個被中國人撫養的日本人跨越半世紀越洋尋親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2日 06:26 來源:人民日報   新聞引子  2006年年底,CCTV-4《華人世界》欄目組收到一封日本來信。寫信人的中國名字叫王維章,日本名字是菅野章二。他希望尋找失散60多年的親生母親(日本籍)和從未謀面的妹妹。  今年4月,清明節前後,王維章回到中國,到鞍山為他的養父母掃墓,他通過這次機會,和記者一同回到鐵嶺,尋訪親人的線索。
  • 【關愛事實孤兒】姜堰區檢察院支持起訴,助力未成年人依法維權
    )系事實孤兒。經查,自2008年小宇出生後,其母親李某長年在外,主要由其父親及爺爺奶奶照顧。2019年期間,小宇的父親及爺爺奶奶不幸相繼去世。在明知小宇無人撫養的情況下,母親李某從未進行探視,也沒有支付撫養費用,在出具放棄撫養聲明後,至今音信全無。在此期間,小宇一直由民政部門及志願者代為照顧。
  • 她抗戰期間養育日本遺孤幾十年,孤兒卻忘恩負義,讓其難受一生
    如果說我們對哪一個國家印象最不好,我想多數人想到的肯定是日本,畢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對中國發起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尤其是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那段日子簡直是國民噩夢。在漫長的14年中,我們一次次擊退日軍,終於在1945年,我們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 日本戰敗時候,留在東北的孤兒去哪了?多數人被細心照顧不肯回國
    不過面對這些即是侵略者也是受害者的兒童,飽受侵略之苦的東北人民還是以德報怨,在竭力的收留和養育這些戰爭孤兒,通過施之以德,將他們撫養長大。這些戰爭孤兒在東北都經歷了什麼,他們身上又有著什麼樣故事呢?第一種,跟隨父母移民;在開拓團中一部分孩子是隨從自己的父母一起加入到開拓團中移民到東北的,根據當時日本政府對開拓團移民的獎勵補助規定「如果接家屬入滿,旅費大人每人補助 80 元,小孩每人 40 元」。
  • 在日本撫養一個孩子要多少錢?
    年。要是全是私立的話那就截然不同了,費用大概在1600萬日元(約合100萬人民幣左右),看到這裡小編已經瑟瑟發抖。有孩子或者有非就勞人員的家庭可以申報撫養,在收入上可以減稅。,一種是無利息另一種是學中無利息,畢業後低利息。
  • 《大地之子》中日本孤兒對想帶他回國的生父說:我是大地的兒子
    1995年11月11日,作為二戰結束50周年和NHK成立70周年的紀念作品,該劇首次在NHK電視臺綜合頻道放映,大受好評,後來又多次重播。二戰期間,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讓日本人民飽受戰爭的創傷,「戰爭孤兒」就是苦果之一。
  • 3000個中國孤兒求生背後:央視揭開了78歲老人的驚人故事
    又逢物資嚴重匱乏,孤兒們患病、夭亡時有發生。米糧眼看就要見底,3000多個孤兒,面臨著死亡威脅......因為當年的她自己,和這些被遺棄的孤兒,是何其的相似......1942年4月出生於內蒙古的她,7歲那年父母就去世了,同樣是幼年喪親,每當她看到上海的孤兒,就好像看到了當初失去雙親後,孤苦伶仃的自己。
  • 二戰中,日本女子通過怎樣的播音方式,瓦解美國大兵戰鬥意志的
    「東京玫瑰」中,最受歡迎的一位女主播名叫戶慄鬱子,她在節目中自稱「安」或「孤兒安」。經常在一檔名為「零點」的節目中,向美軍士兵播放宣傳節目。她的節目開頭很是吸引人:「你最親愛的敵人,孤兒安。」一陣銷魂肉麻的聲音飄過美國士兵的耳畔後,戶慄鬱子便開始了她每晚的表演。 她有時會在播音中說到:「還在前線作戰的孤兒們,你們好!
  • 日本遺孤:很高興中國還惦念著我們
    隨著中日邦交正常化,池田澄江及絕大部分在華遺孤告別了中國養父母,回到自己的國家。30餘年來,中國成了念念不忘的故鄉。  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慶典活動,池田澄江作為遺孤代表也接到了邀請函。拿到那張莊重的請柬時,她沒有絲毫猶豫便開始籌備來華行程,儘管已經71歲,身體不好,體內還植有心臟起搏器。「挺高興,中國還惦念著我們這群孤兒。」
  • 她16歲被日本人帶走,時隔一年回到家中再無生育,晚年說了一句話
    她16歲被日本人帶走,時隔一年回到家中再無生育,晚年說了一句話總有那麼一段歷史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刻著烙印,也就是那段歷史中所發生的事情讓我們遲遲難以忘懷。她其實只是有個普通的婦女,但是她卻出生在那個戰亂的時代,那個時候只有16歲的她沒有倖免的被抓去日本兵當時的一個據點。然而那時候待在小木屋的林亞金因為生來就非常美麗,所以日本兵看到這樣美麗的女子就像狼吃羊一樣的撲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