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治貧」藥致富有良方 鹹安種植中藥材6000餘畝

2020-12-22 鹹寧新聞網

鹹寧網訊 鹹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星報導:4月15日,記者來到鹹安區雙溪橋鎮毛祠村,抬眼望去,1300畝的土地上儘是綠色的「黃金」,芍藥花開,玉竹散枝,百合翠綠,貝母結籽……

去年9月份來到鹹安落戶的「百草園」藥材基地,經過半年的建設,如今已經初具規模,園內杜仲、芍藥、貝母、玄參等16個品種的中藥材長勢喜人。

「最早一批300畝百合與200畝貝母,將在今年9月份開始採收,屆時能有1000多萬元的收入。」基地負責人陳浩宇說。

據悉,「百草園」藥材基地總投資4000萬元,佔地4500畝,項目分三期建設,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

面對這麼大的投資和工程量,為了確保資金能夠及時回籠,該基地採取了「輪種」模式,16個品種的中藥材,分別按不同生長周期搭配種植,保證年年有產出、有利潤。此外,藥材花期的觀賞性強,還能發展特色農旅。

「鹹安雙溪的氣候、土壤條件都適宜種植中藥材,目前中藥在市場上越發受到重視,相信行情會越來越好。」陳浩宇告訴記者,未來,「百草園」產出的藥材將向鹹安經濟開發區的九潤中藥飲片廠供貨,或者直接銷往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荒山變成了美景,村民們也有事幹了,大家舉雙手歡迎。」正在栽種生地的毛祠村8組村民劉純英說,今天和她一起出工的,還有20人。

因為疫情,今年沒有出去務工的村民,都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他們只需在地裡挖坑、埋苗、覆土,一天下來,人均可掙得80元。

目前,該基地已經為村民支付了170萬元的工資,帶動了38戶貧困戶就業。高峰時,每天有80人在基地務工。

記者在鹹安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目前,除溫泉辦事處、永安辦事處之外,全區共有11個鄉鎮種有中草藥,累計6000餘畝,涵蓋50多個品種,這一規模正在逐年增長。今年8月將落成的湖北九潤中藥飲片廠,也將進一步完善鹹安中藥材產業的產、銷、種鏈條。

近年來,鹹安區不斷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步伐,不斷湧現的新思路、新業態,成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農產品附加值提升、農民脫貧致富的「良方」。

相關焦點

  • 夏邑:中藥材種植成治貧良方
    本報記者 韓 豐 攝 ▼夏邑縣中藥材協會會長劉守華在展示中藥材初加工產品。 夏 天 攝 初冬時節,冬日暖陽下,夏邑縣馬頭鎮北劉樓村1200多畝的何首烏種植基地內,十餘名村民正忙著採收何首烏種子。在夏邑縣,何首烏、赤芍、杭白菊等中藥材種植基地呈遍地開花狀,隨處可見。全縣3000多貧困人口靠種植中藥材實現了脫貧致富。
  • 魏志平:中藥材種植築就群眾「致富路」
    中藥材的收入遠遠超出傳統糧食作物,這讓他喜出望外,也進一步堅定了他種植中藥材的信心和決心。本想著旗開得勝後繼續乘勝追擊,但接下來的幾年,合作社在種植時卻狀況百出,品種選擇不對路、社員缺乏管理經驗、市場信息不靈、病蟲害防治不到位等等狀況……導致藥材收成大不如前,這讓本以為找到了富民良方的魏志平大為受挫。
  • 中藥材種出「致富良方」
    8月28日,首個「河南省中藥材之鄉」授牌儀式在豫東藥材小鎮——虞城縣界溝鎮舉行,鎮黨委書記許諾在儀式上如是說。目前,該鎮已發展中藥草3.5萬餘畝,打造千畝種植基地6個,培育百畝種植戶32戶、藥草種植專業合作社30餘家,帶動全鎮44%的人口從業,助力1200餘個貧困戶脫貧。
  • 龍門建設萬畝南藥現代農業種植基地 打響中藥材品牌
    今年4月,惠州市提出要結合「地道南藥在惠州」的定位,打響惠州中藥材種植品牌。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豐富的森林資源和適宜的氣候條件,龍門縣一直保留著種植生產中藥材的傳統,是廣東省南藥種植重要基地。作為全市重要中藥材種植區域,龍門提出要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藥箱」。
  • 村民搬新家換家具 石柱永和村中藥材種出「脫貧良方」
    近年來,永和村以農業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為契機,引進石柱縣旺咖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種植吳茱萸1200畝,三葉草800餘畝,荒坡變為「聚寶盆」,用中藥材種出了自己的「脫貧良方」。提升「顏值」 中藥材為荒坡披上「綠衣」 吳茱萸產業基地在永和村的東南方,原是荒坡,雜草叢生,偶爾會看到裸露在外的黃色土地。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藥材開出富民「良方」
    天堂鎮科拉村香味最濃鬱的富民產業——中藥材,也搭乘上了這條致富「坦途」。自打村裡發展中藥材種植,他種了4畝羌活,秋冬收穫以後,還到合作社打工。種植加打工,他一年能掙20000多元。有了四季不愁收入的產業,嚴斌存卯足了勁忙致富,成了「大忙人」。
  • 雲南雲縣:這個鎮中藥材種出群眾致富「良方」
    雲南雲縣:這個鎮中藥材種出群眾致富「良方」近日,記者來到臨滄耀陽生物藥業科技有限公司幸福種苗培育基地,看到這裡的工作人員已經熱火朝天地忙活了起來,有的在給苗床澆水,有的在清點藥種,有的在平整土地,現場井然有序,一派欣欣向榮的勞動景象。
  • 人均一畝艾草田,穩定脫貧上保險!「致富草」釋放新活力,治病治貧...
    曾在日本東京大學農學部學習有機種植的陳銘東,2016年回國,搞中藥材種植。現在,村裡的2000多畝耕地,有近三分之一都流轉給陳銘東他們種植艾草,96戶村民加入了種植合作社。地裡晾曬2天的艾草,要儘快打捆,為了提高效率,陳銘東他們花了10萬元,買了一臺德國麥草打捆機。
  • 武都馬營鎮:中藥材產業成脫貧「良方」
    今年入秋以來,斷斷續續時有大雨及小雪,寒煙籠罩,影響了中藥材的收成。儘管氣溫很低,地裡很潮,也阻擋不住村民抓緊時間採挖中藥材的熱情。這幾天剛剛放晴,鎮政府靠實村幹部的責任,督促各合作社積極組織力量挖藥,搶抓採摘有利時機,保證中藥材應收盡收,將群眾的損失降到最低。
  • 種中藥材也能致富增收 林口縣謀新脫貧路
    近年來,林口縣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縣委、縣政府成立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專班推進產業發展。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評定為「省級中藥材種植基地示範縣」。  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中藥材種植情況。 中國青年網記者 曹迪攝  在林口縣六合村,有一片200畝顛茄草種植示範推廣基地。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到:「顛茄草是一年生的中藥材,它的根莖葉都可以入藥。」
  • 新安縣南李村鎮:種植中藥材 造血拔窮根
    昨日上午,在新安縣南李村鎮韋莊村洛陽翼展藥業中藥材加工基地,數十名工人正忙著分揀剛採收的丹參,該村的種植戶們也在自家院子裡分揀丹參,忙得熱火朝天。  韋莊村的中藥材種植得從4年前說起。該村黨支部書記翟鋼鋒說,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2016年,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後決定引進丹參種植項目。當年,依靠縣裡的「科技扶貧」項目,黨員幹部帶頭組織30多戶貧困戶種植400畝丹參「試水」,一年後效益可觀,每畝地產值1萬多元。  有了丹參種植基礎,2017年,南李村鎮引進的洛陽翼展藥業項目落戶韋莊村。該企業主要從事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技術諮詢和中藥飲片的生產及銷售。
  • 看準中藥材 打開致富路-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狸獅村是典型的山村,村子延山而建,田土地塊小,而唯一成片可發展產業的土地在山頭,那裡已經種植了200餘畝的楊梅,想要發展起一個新的產業帶動村民增收就必須把零碎土地利用起來。」鄒顯躍左思右想,最終將目光投向中藥材種植。「我老家就在發展中藥材產業,所以我對這個產業還比較了解。相比傳統種植業,中藥材的價值高,能給村民帶來的收益也更可觀。」
  • 6種適合在冬季種植的中藥材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熱的興起,中藥材種植也成了炙手可熱的發展項目。藥材的種類非常多,栽種的時間都是不同的,你是否還在為不知道什麼時間種什麼藥材而發愁?今天小編就給你介紹5種適宜冬季栽種的中藥材。因為它的使用價值非常的廣,是目前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一種藥材,由於種植的面積減少,所以價格也在慢慢的回升。種植時間在霜降至翌年立春前後均可進行,但提早在冬季下種,可促使翌春早抽芽,提高產量,種植方法分切根和整條種兩種。
  • 釀「甜蜜」事業 開脫貧「良方」
    梅川鎮紅水村村民陳俊紅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甜蜜事業」還在壯大,家裡的蜂箱已變成致富「金箱」;同樣意外的還有茶埠鎮大竜村村主任邱富文,通過種植藥材,他帶領村民們開出脫貧「良方」……  位於大西北高原上的岷縣,因一個個帶有福州鼓樓印記的產業項目落地,一位位項目的參與者生活迎來新變化。
  • 紫雲金龍村:種藥「種」出好生活
    來源: 安順日報麻山生靈藥,治病又「治貧」。紫雲自治縣大營鎮金龍村中藥材種植基地裡生機盎然,藥香飄產業興。2018年,金龍村與貴州百靈集團旗下的寶林公司合作發展中藥材產業,在大坨組種植了1000畝山豆根,其中700畝為寶林公司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種植,300畝為農戶分散種植。農戶分散種植的部分,山豆根苗、技術指導由寶林公司提供,3年後挖收,鮮根以保底價16元1斤由寶林公司回收。
  • 【達州製造業十大領軍人物】楊昌林:80後「藥王」的中藥材夢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他帶動當地農戶,實施統一育苗(種)、供苗(種)、栽培(技術支持)、肥料、防治病蟲害、收割、統一交貨的「七統一」產業鏈,形成了公司與農戶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走上了富農強企的發展道路。  如今,楊昌林帶動農戶種植中藥材面積近7萬畝,覆蓋宣漢縣10多個鄉鎮36個村,輻射帶動萬源市、達川區、開江縣、通川區12個鄉鎮27個村,年產值達1.7億元。
  • 龍藥,要種對藥種好藥——來自中藥材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的報導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世潤介紹,我省有野生中藥材1120種,其中378種有一定蘊藏量,載入《藥典》的藥用植物130種左右,刺五加、五味子、赤芍、紅柴胡等道地野生藥材品質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全省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近千家,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50萬畝以上。
  • 艾家坪的藥園有「錢」途
    2016年底,在雲南昆明種植中藥材的吳濤,在威寧自治縣扶貧辦的引薦下返回家鄉,成立了威寧天露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他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中藥材種植,建設基地2000餘畝,種植金鐵鎖、雲木香、秦艽、附子、黃精、白芨、重樓、草烏等中藥材,帶領鄉民們共同致富。
  • 民勤中藥材喜獲豐收
    原標題:民勤中藥材喜獲豐收        12月7日,甘肅省民勤縣的甘草、板藍根等多種中藥材進入收穫季節,農民們抓緊晴好天氣收穫、挑選、晾曬、銷售……田間地頭、農家大院,到處是農民們收穫中藥材的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