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寧網訊 鹹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星報導:4月15日,記者來到鹹安區雙溪橋鎮毛祠村,抬眼望去,1300畝的土地上儘是綠色的「黃金」,芍藥花開,玉竹散枝,百合翠綠,貝母結籽……
去年9月份來到鹹安落戶的「百草園」藥材基地,經過半年的建設,如今已經初具規模,園內杜仲、芍藥、貝母、玄參等16個品種的中藥材長勢喜人。
「最早一批300畝百合與200畝貝母,將在今年9月份開始採收,屆時能有1000多萬元的收入。」基地負責人陳浩宇說。
據悉,「百草園」藥材基地總投資4000萬元,佔地4500畝,項目分三期建設,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
面對這麼大的投資和工程量,為了確保資金能夠及時回籠,該基地採取了「輪種」模式,16個品種的中藥材,分別按不同生長周期搭配種植,保證年年有產出、有利潤。此外,藥材花期的觀賞性強,還能發展特色農旅。
「鹹安雙溪的氣候、土壤條件都適宜種植中藥材,目前中藥在市場上越發受到重視,相信行情會越來越好。」陳浩宇告訴記者,未來,「百草園」產出的藥材將向鹹安經濟開發區的九潤中藥飲片廠供貨,或者直接銷往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荒山變成了美景,村民們也有事幹了,大家舉雙手歡迎。」正在栽種生地的毛祠村8組村民劉純英說,今天和她一起出工的,還有20人。
因為疫情,今年沒有出去務工的村民,都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他們只需在地裡挖坑、埋苗、覆土,一天下來,人均可掙得80元。
目前,該基地已經為村民支付了170萬元的工資,帶動了38戶貧困戶就業。高峰時,每天有80人在基地務工。
記者在鹹安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目前,除溫泉辦事處、永安辦事處之外,全區共有11個鄉鎮種有中草藥,累計6000餘畝,涵蓋50多個品種,這一規模正在逐年增長。今年8月將落成的湖北九潤中藥飲片廠,也將進一步完善鹹安中藥材產業的產、銷、種鏈條。
近年來,鹹安區不斷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步伐,不斷湧現的新思路、新業態,成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農產品附加值提升、農民脫貧致富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