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輕的父母帶孩子和以前的人帶孩子有很多不同,父母雖然有自己威嚴的身份,但是現在的父母都會愉快的陪伴孩子長大,父母這樣教育的好處,就是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更親密。有的孩子還會主動的幫父母承擔勞動,但由於孩子卻總是好心辦壞事,最近就有小男孩想幫給爸爸搓澡,卻被爸爸罵了出來的視頻,火遍了網絡,這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這天,這個男孩看到爸爸要洗澡,男孩就想著幫父親搓澡。於是這個小男孩就敲了敲浴室的門,告訴爸爸幫他搓澡,爸爸聽到之後就允許兒子進來了,可是等到孩子上手搓澡之後,背後瞬間就疼痛難忍,爸爸轉頭一看,發現兒子給自己搓澡的工具,竟然是「鋼絲球」!這可給爸爸氣壞了,直接向兒子吼道:「我不用你搓澡了,趕緊給我出去。」男孩瞬間就被爸爸給嚇哭了,十分委屈的邊哭邊走了出來。
寶媽聽到丈夫吼兒子的聲音,急忙跑過來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兒子哭著向媽媽告狀:「爸爸不讓我搓澡,還把我罵了出來」。這讓媽媽很生氣,怎麼兒子懂事幫忙,爸爸怎麼能拒絕還訓兒子呢?但是當媽媽看到兒子手中給爸爸搓澡的工具後,終於知道爸爸為什麼會這麼生氣了。原來兒子手裡拿的是「鋼絲球」!難怪爸爸會如此生氣,媽媽說:「被拒也不冤,誰能受的了鋼絲球搓澡?」
看著寶爸背上被兒子用鋼絲球,搓出的一絲絲血痕,媽媽也是哭笑不得,畢竟兒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是有點好心辦壞事了。之後媽媽便把兒子用鋼絲球給爸爸搓澡的視頻給發到了網上。這個視頻上傳到網上後,引來了很多網友的關注,網友們都被這個男孩給逗笑了,在同情這位寶爸的時候,也表示估計只有親兒子能做的出來這種事情了,換做別人可能早就挨打了。
其實孩子好心辦壞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畢竟孩子的年齡還小,很多時候並不明白是非對錯,孩子也是出於好心。之所以小孩子會出現這一情況,大部分都是孩子的認知錯誤。那麼為什麼小孩子會出現「認知錯誤」呢?
小孩子對生活上的常識,大部分都是父母教育的,有的父母在生活中就很少給孩子普及一些生活常識,就像這個孩子知道搓澡需要工具,當時他不知道搓澡工具是搓澡巾,所以才會誤認為是「鋼絲球」,以為鋼絲球可以讓爸爸洗澡變乾淨,所以才會出現這個大烏龍。
還有一些孩子是明明知道怎麼做正確的,但是平時的生活中,孩子總是馬馬虎虎,在三心二意的情況下,就容易出現錯誤,例如父母讓孩子幫忙在柚子水裡加一點白糖,但是孩子卻錯放成了「鹽」。在孩子眼裡鹽和糖長的很像,小孩子又不知用品嘗的方式分辨,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
1.教孩子正確的認知
父母應該在孩子懂事的時候,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認知觀念,教會孩子一些生活中的常識。很多父母平時忙於工作和家庭,卻少了教育孩子一些本該知道的常識,要知道寶寶的認知並不是天生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得知的。有時孩子對一個事物不是很了解,就會做出一些令人感到可笑的事情,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在孩子適當的年齡,給孩子普及正確的生活常識。
2.選擇合理的解決方式
當父母發現孩子好心辦壞事的時候,不要急著去責怪孩子。因為這是孩子的理解能力出現了偏差,並不是孩子故意要這樣做的。就像這位爸爸發現孩子出錯了,第一時間就對孩子吼叫,這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從而以後不敢輕易的去幫父母做一些事情。所以,父母在發現孩子好像辦壞事兒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合理的解決方式。首先不要急著責怪孩子,應該耐心的和孩子講清楚為什麼犯錯了,只要讓孩子明白過來,並教給孩子正確的方式,這樣孩子以後就不會犯類似的錯誤了。
孩子願意幫父母做事,這是一個值得誇獎的事情。雖然孩子可能在做的時候犯了一些錯誤,但是父母也不要急著去責怪孩子。讓孩子改正過來,孩子才會一直願意幫父母分擔,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