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如果生孩子不是用來玩的,那將毫無意義!」現如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90後的父母們更偏向於跟孩子們成為朋友,跟寶寶一起玩耍一起成長。
這樣的相處方式輕鬆又愉悅,減少了許多隔閡。在小朋友的眼裡,爸爸媽媽既是他們的小夥伴,也是他們的避風港,如果寶爸寶媽遇到困難,作為「兄弟」的孩子們自然也會義不容辭的去幫忙!
一位90後寶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4歲兒子想幫爸爸搓澡結果被無情拒絕的一幕,只見這位小主人公一臉委屈的從洗手間裡出來,哭著對媽媽說:「爸爸不讓我給他搓澡!還把給我趕出來了!」
兒子的這番話讓寶媽有點摸不著頭腦。平日裡,丈夫和兒子關係好的就像「兄弟」一樣,按理說孩子這麼積極的想要幫忙,丈夫不應該拒絕才對!但是等她看清孩子手裡拿的東西後,寶媽瞬間就笑翻了,連連說:「兒子,你被拒絕的一點也不冤枉!」
原來,孩子手裡拿著一個鋼絲球準備當浴球用,也不知道這是準備給爸爸搓澡,還是給爸爸蛻皮!而網友們看到這的時候也紛紛留言說:「這鋼絲球很到位!」、「承包了我一天的笑點!」
案例中的這位小男孩原本是好心想幫忙,但因為年齡太小經驗不足,造成了「幫倒忙」的效果,而這樣的情況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
一般來說,孩子在2歲左右「自我意識」就會逐漸形成,在這個階段,小寶寶們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所以不管家長做什麼事情他們很感興趣,想要插一手。
3-6歲則是孩子們「幫倒忙的高發期」,他們總是特別熱衷於給家長打下手,喜歡勞動、願意幫父母跑腿,但由於認知能力有限以及經驗不足,經常幫倒忙,而這時父母的責備和不耐煩都會讓孩子覺得委屈難過。
1. 肯定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
家長在面對孩子幫倒忙後的「爛攤子」時,覺得這就是在挑戰自己的底線,很難不生氣,但父母們這樣做其實會打消孩子的們的積極性,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其實,孩子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只是想幫助父母而已,但由於年紀小生活經驗不足,做事自然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樣面面俱到。
家長要適當降低標準,肯定並且鼓勵孩子,小朋友也許會還你一個驚喜。
2. 幫孩子找到不足之處
小朋友們雖然給父母留下了一堆問題,但這也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好機會。
導致一件事情的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孩子在哪方面沒有做到位,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缺乏生活經驗,而父母這時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3. 引導孩子尋求更好的處理方法
孩子們由於年紀比較小,考慮問題不會特別周全,所以才會出現「幫倒忙」的情況。
作為家長,這時可以引導孩子尋求更好的處理方法,比如告訴他們,如果是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解決,這樣等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也可以起到參考作用。
【貼心寄語】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幫倒忙」的情況,作為父母一定要妥善處理呀!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做過什麼幫倒忙的事嗎?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