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結束,又是一批滿心歡喜的準大學生,又是一個輕鬆的暑假。
心裡高興的人,不僅是求得解脫的同學們,還有很多小店店主和輔導班老闆——
又可以招收質優價廉的準大學生來當臨時工了。
在空閒的暑假打工賺錢,這聽上去似乎挺不錯的。既可以賺錢,也可以「鍛鍊一下」。
可是,這真的是不錯的選擇嗎?
最近我刷朋友圈,看見有很多學弟學妹在幹兼職。
有的在奶茶店學衝奶茶,有的在輔導班管熊孩子,甚至有的在路邊燒烤攤烤串……
我表妹,也是兼職大軍中的一員。
她最近在給小學生教數學,內容大概是一米等於100釐米,九九乘法表之類的。
她向來不喜歡小孩子,我奇怪於她這次怎麼會想到去做輔導班老師,答案不出所料:
「暑假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與其在家裡空調西瓜,還不如去賺點錢花,順便也能避開老媽。」
為什麼去教小孩?因為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工作。
她才大三,沒什麼工作技能,除了教教孩子基礎知識,的確也沒什麼更好的選擇。
畢竟現在的經濟形式也不太好,找個簡單的工作月賺3000,似乎還不錯。
可如果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淪落到去夏季輔導班教小學生,拿著一個月3000的報酬,大家則會一致認為這人混挺差的。
奶茶店裡打下手,輔導班裡看小孩,大馬路上發傳單之類的工作,根本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和額外收益。唯一的吸引力,就是那點微薄的工資。
但對於大學生,尤其是準大學生來說,就不一樣了。
這些兼職雖然普遍工資較低,但他們卻可以接受。
因為他們在幹兼職的時候,就已經在心中把工資定義為自己的零花錢或者學費,而不是交房租水電、吃飯的錢。
所以很多小店和輔導班也樂意招收大學生當暑假工,畢竟誰都喜歡工資低、素質高的員工。
記得幾年前,有個頁遊的廣告詞非常洗腦:
「你的時間,非常值錢,我在XX世界等你。」
很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的時間並不值錢,自己可以為了20塊錢會員,等兩分鐘廣告。
不過,每個人時間的含金量不同,這倒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畢竟有的人願意為了一塊錢討價還價半小時,而有的人則願意為了節約通勤時間而多花錢幾十塊打滴滴。
相同的半小時,對這兩種人是兩種概念。
所以說,之所以大學生和準大學生兼職的工資低,是因為他們時間的含金量低嗎?
顯然不是。
老闆之所以能給大學生暑假工開這麼低的工資,是因為他們知道,學生沒有收入,而且暑假也無事可做,自然也就沒有議價能力。
大學生和準大學生們之所以可以接受那麼低的工資,是因為他們覺得,反正暑假閒著也是閒著,賺的錢就算少點也無所謂,好歹不算虛度。
但關鍵問題是,大學生群體的無收入,和失業群體的無收入,其根本性質是不同的。
一個人過去的時間,和現在的時間,以及未來的時間,其實是同等含金量的。
人一生的時間,就像是一根長長的繩子一樣,是一個連續的整體。過去,其實是未來的一部分。
如果沒有短暫無收入的學生時光,怎麼可能會有後來逛超市不看價格的成人時光?
甚至於,一個人大學時期的時間,相比於他成年時期的時間,其實更加值錢。
因為我們身體狀態最好的時光,就是年少青春。年輕的身體,才能達到思考效率的峰值。
如果說,僅僅是因為打工而浪費了時間,倒也不是什麼特別值得懊悔的事。
真正值得我們警惕的是,過早想著打工賺錢,很有可能會改變人生的走向。
我有個初中同學就很固執地認為,反正上完大學還是要工作,還不如現在就工作——然後他就拜了個師傅,去學修車了。
今年因為疫情在老家停留了一段時間,正巧遇見了他。和他寒暄了一番,得知他仍然在修車,而且還收了個徒弟,已經兩年了。
我還有個大學同班同學,在大二剛開學時就專心致志地倒賣二手電動車,第一個學期賺了好幾千。
後來掛科重修,賺來的錢又都花光。
再後來專業分流,逐漸少了他的消息,不過看他朋友圈,知道他現在的工作就是針對我們母校的大學生,販賣二手電動車自行車、二手手機,偶爾還賣高仿的air pods。
我不是說,提前工作賺錢、放棄學業的同學,一定會過得很慘。
不排除初中同學以後會成為明星修車工,也不排除大學同學以後會掙很多錢。
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對於其他職業,他們可選擇的範圍大大縮小了。
如果他們今後後悔,想要從頭再來,投入另個行業,沒有學習過成體系的知識,沒有得到過系統性思維訓練的他們,又該怎麼從零開始呢?
更糟糕的是,很多想要賺錢的大學生,往往會被騙局收割,付出代價。
每年,我們都能看到各種針對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兼職騙局,「打字員兼職」、「刷單兼職」小廣告滿天飛,無數人被騙了99元會員費;
每年,我們都能看到有大學生滿懷期待地找到一份「高薪兼職」,然後就被騙進傳銷窩點,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每年,我們都能看到有大學生,因為有意或者無意參與違法活動(比如刷單,洗錢,網絡詐騙)而觸犯法律,給自己的人生留下汙點……
大學生們本沒有多少經驗,可賺錢的渴求卻慫恿著他們貿然嘗試陌生的東西。
可是一步踏錯,就可能是萬劫不復。
在這裡,我並不想否定所有大學時期工作的意義。
如果能去和未來發展相關的公司實習,那並不屬於我們今天所討論的範疇。
我也並不想否認大學生們賺錢的正當性,更不會攔著有經濟需求的同學去做暑假工,補貼家用。
只是希望大家認真想一想:到底值不值?
如果有得選,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比起打工,在假期投資自己,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我們選擇在這段時光投資自己,大概率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雖然這份收益需要很長時間後,才能體現出來。
想考研的同學,可以利用這個假期全面復盤高數,也許考研時就因為多了幾分,就去了更好的院校。
對某一專業特別感興趣的準大學生,可以利用這個假期多去了解一下行業信息,也許在未來工作時,上司就會因為你比其他人更熟悉、更理解這個行業,對你另加青眼。
在假期,你可以學習一門外語,或者學一個可以用來謀生的技能,比如UI設計、寫作、運營、銷售,等等。
也許在未來的某次招聘會上,你就會因為多了一項有用的技能而得到心儀的offer。
再退一步說,哪怕以後做兼職,也可以找收入更好、技術含量更高的,而不是用勞力換取報酬。
短期內看不見收益的投資是最反人性的,可它往往也是對人生最有益的。
大學時期,最適合做的就是不斷地學習、強化、打怪升級,提高自己人生的發展上限。
珍惜高中畢業後那個漫長的暑假吧,珍惜大學時代那些空閒時光吧。
畢竟,以後工作了,再也不會有這麼長的假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