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真正這個名字的出現,就是清朝雍正年間才開始出現的,在這以前,它依然叫它學術的名字:掐絲琺瑯。但是到了清朝,尤其到了乾隆年間,景泰藍的這個俗名就開始逐漸的推廣起來了。景泰藍到今天我們都覺得這三個字的組合是一個很奇妙的事兒,我們先說景泰是一個年號,藍呢是它的基本色調,如果我們再拆開看,景:景色,景觀,景致是我們客觀的看待一個事物。泰呢,是一個主觀的感受,比如我們說國泰民安,這個國泰民安是主觀感受。那麼藍呢又變為一個極為可觀極為具象的感受。我們從「景「」泰「」藍」三個字中呢可以理解出多層含義.」景泰藍」三個字作為一個組合的時候,我們認定了就是這樣一個中國人創造的。其實是發源於歐洲,中國人發揚光大的這樣一個器物,如果我們把它拆開看,「景泰」和「藍」 巴塔拆開兩組的時候,會發現景泰年間非常推崇的一個藝術品。後來被皇家確認,所以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神奇的地方。你們仔細想一想,我們有時候一個詞彙,覺得是詞彙,不就是一個詞彙嗎。但是我們從一個詞彙中能夠講出三層意思。那證明什麼,證明不是我會講,而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的偉大。
乾隆五十四年的時候乾隆下令把琺瑯作撤銷了,因為對皇家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開銷。那個時候很多琺瑯作的工匠都分配到其他作坊裡去了,這個時期不是琺瑯不燒造了,而是沒有那麼大量了。所以清代的琺瑯器到此開始走下坡。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景泰藍在晚清的時候流落到民間算是一次普及。中國所有的藝術品自古到今都有一個特徵叫官民共享。唯獨景泰藍是個例外。景泰藍由於製作成本太高,民間很少去染指,也沒有機會去染指,所以進入元代之後呢,它一直在宮廷裡王公貴族之間流動。是一種貴族文化,一直到了清代的後期才開始進入民間。所以景泰藍在民國的時候即便是非常新的東西拿出來送利都是非常高等級的,也不是一般人送的起。比如慈禧太后七十壽辰的時候在頤和園舉行壽誕之禮,跑到民間作坊買大型的景泰藍作為壽禮送給慈禧太后,許多都保存在國家的收藏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