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5日電(嶽瑞芳、符靜)當奧運志願者的風採還印刻在人們腦海中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務社會工作部志願者的隊伍已從最初的100多人擴充到275人,累計參與服務的志願者有534人次,在短短100天的時間內,已開展門診大廳志願服務和透析病人陪伴服務等651個小時,成為志願者群體的「另一道風景」。
24日在京召開的「醫療質量萬裡行-愛心在行動」活動百日慶祝儀式上,記者了解到,面對醫療資源緊缺、醫療工作領域擴展導致的傳統醫療服務不能適時對社會需求給予回應,不能滿足各種涉及人與社會因素的需求的現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於今年4月2日率先組建醫務社會工作部,開始了醫療領域社會工作的嘗試,志願者成為醫務社會工作開展的主體。
這些志願者包括民主黨派人士、浙江大學和華北科技學院的學生、醫院的社會監督員、離退休老職工和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中學生等,其中年齡最大的已72歲、最小的僅17歲。
據了解,短短100天內,這些志願者主要開展了門診大廳服務和透析陪伴服務,現在正積極籌備手術區等候家屬的陪伴服務、圖書車借閱服務、先心病兒童陪伴讀書等多項服務。在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倫理全方位服務的同時,這些醫療志願者發揮主觀能動性,以第三方視角體驗醫院環境,發現並提出醫院管理、流程、服務方面的不足,提出了69條合理建議。
一位學生志願者代表表示,穿「白大衣」帶來的是責任,而「藍背心」更多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一位社會監督員志願者說,志願服務是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在醫院為患者進行服務,讓他從另一個側面體會到了和諧。
據悉,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針對志願者,逐步完善並建立起志願服務培訓體系、志願服務評價體系及志願服務管理體系。凡在政治背景、學歷背景、職業背景和健康狀況等方面符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志願者條件的,均可申請成為志願者。
責編:孫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