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中學物理知識,幫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

2021-03-04 科研圈

1909 年,在德國的《物理雜誌》(Physikalische Zeitschrift)期刊上,一位物理學家獨立發表了一篇看起來很不起眼的論文。這位作者也不是什麼大學教授,論文看起來也很簡單,用到的數學不超過中學水平。但就是這篇論文,卻讓愛因斯坦找到了其思想鏈條中缺失的關鍵一環,也直接幫助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

埃倫費斯特(左一)與愛因斯坦(圖片來源:wikipedia)

撰文  張華

這篇論文的題目是《剛體的勻速轉動與相對論》。作者只有一個人,名叫保羅·埃倫費斯特(Paul Ehrenfest)。而論文的通訊地址,只寫了聖彼得堡。這是因為,博士畢業的埃倫費斯特在當時沒有工作,他在 1907 年搬遷至聖彼得堡,正是為了在那裡找工作。

(圖片來源:專著Relativity in Rotating Frames)

這篇論文寫得很簡單,但涉及到了狹義相對論背後的深層次矛盾。正是在這篇論文的啟發之下,愛因斯坦推出了廣義相對論。

1880 年,埃倫費斯特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猶太家庭,他的父母是開雜貨鋪的。埃倫費斯特比愛因斯坦小一歲,小時候的家境也比愛因斯坦要差一些。

1899 年,19 歲的埃倫費斯特進入維也納工業大學,主修化學。同時,他也在維也納大學上課,跟隨統計物理學大師、原子理論與熵理論領導者玻爾茲曼學習分子運動論。這段跟隨大師學習的經歷,為埃倫費斯特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埃倫費斯特(圖片來源:wikipedia)

1903年的春天,埃倫費斯特坐上了一趟開往荷蘭萊頓的火車。也不知道是去玩還是去找工作,總之這一次旅行改變了他的命運,因為他在火車上認識了當時荷蘭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洛倫茲。與洛倫茲成為朋友後,他開始注意到洛倫茲的研究工作有很多狹義相對論的朦朧思想。當時,這部分工作主要是洛倫茲、龐加萊等先驅者在做,還沒愛因斯坦什麼事。

到了1905年,愛因斯坦後來居上,發表了關於狹義相對論的論文《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這篇跨時代的文章澄清了洛倫茲與龐加萊的思想混亂,基本奠定了整個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主要是提出了絕對靜止的慣性參考系不存在的思想)。愛因斯坦的論文得到了德國物理學大師普朗克的力挺,加上普朗克的弟子勞厄等人的傳播,學術圈開始慢慢接受了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包含了一個離經叛道的思想:同一列火車,運動時比靜止的時候更短。這個思想被稱作洛倫茲收縮,這是由洛倫茲發現的數學公式,但其物理意義是由愛因斯坦闡釋清楚的。

埃倫費斯特正是在此基礎上,開始介入狹義相對論的研究。而且他目光如炬,很快就發現狹義相對論有點毛病。

在愛因斯坦闡述洛倫茲收縮之後,大家考慮運動物體的長度收縮時,一般考慮的是平動,而很少考慮轉動。埃倫費斯特則獨闢蹊徑,他考慮的是轉動的物體。這時,他發現狹義相對論好像有點問題

於是,1909 年他在《物理雜誌》發表論文,提出了所謂的「轉盤實驗」。

這是一個思想實驗:在一個勻速旋轉的圓盤上,我們在各個位置放上任意方向的尺子。我們很容易知道,盤子外側的速度大,而內側的速度小。因此,不同尺子的洛倫茲收縮程度是不一樣的。

(圖片來源:Soshichi Uchii)

如果尺子的靜止長度是 L0,切向運動速度是 V,那麼,圓盤運動起來以後,尺子的長度記作 L1。如果我們記光速 為C,則運動前後尺子長度的關係是:

所以,切向運動速度 V 越大,則整個尺子的長度 L1 就越小。換句話說,圖中測量直徑的縱向尺子不收縮,而緊貼圓盤邊緣、記錄周長的切向尺子收縮最為明顯。

這就引起了一個問題:如果計算這時的圓周率,會發現圓盤的周長變小了(在地面靜止參考系看來),但半徑卻不變。因此,這時計算出來的圓周率將小於 3.1415926……(這裡我們只討論大致的物理思想,不涉及計算細節。如果要計算這個轉盤參考系的物理細節,則需要用到比較複雜的微分幾何知識,因為這個轉盤參考系不是一個超曲面正交的類時矢量場,情況比較複雜。建議讀者參考梁燦彬教授編著的相關書籍,這裡不再展開。)

這是埃倫費斯特當時的朦朧想法,他覺得要麼圓周率有問題,要麼就是狹義相對論在處理旋轉運動時有點毛病。於是,他把這個事情寫成論文,發表出去了。

隨後,這篇文章引起了愛因斯坦的注意。愛因斯坦意識到,這個實驗說明,從數學上來說,一個旋轉的參考系似乎等價於一個彎曲的空間(對球面或者馬鞍面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彎曲空間中的圓周率同樣不等於 3.1415926……)。

同時,從物理上說,旋轉的參考系是非慣性系,而非慣性系可以通過加上一個慣性力變成慣性參考系。綜合數學層面與物理層面,愛因斯坦提出,慣性力可以導致空間的彎曲。這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思想變革。

在之前的 1907 年,愛因斯坦已經通過自由下落的電梯將慣性力與引力等效起來了。現在,有了這個將慣性力與彎曲空間聯繫起來的思想,愛因斯坦很容易就把引力與彎曲空間聯繫起來,打通了學術上的「任督二脈」。在此基礎上,愛因斯坦最終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那就是引力等價於空間彎曲。

1912 年,埃倫費斯特在布拉格第一次遇見了愛因斯坦,從此以後他們成了好朋友。愛因斯坦內心深處很感激埃倫費斯特提出的這個轉盤實驗。由於愛因斯坦正好要去母校蘇黎世理工大學工作,他建議埃倫費斯特繼承自己在布拉格大學的職位,但布拉格大學沒有接受埃倫費斯特的職位申請。

1912 年 8 月,洛倫茲辭去了在萊頓大學的教授職位,並指定埃倫費斯特為他的繼任者。這樣,埃倫費斯特才在荷蘭穩定下來。這時埃倫費斯特 32 歲,還算年輕。

在萊頓大學,埃倫費斯特在統計物理學的相變理論中做出了傑出貢獻。在量子力學中,也有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定理。十年後,在學術上造詣更深的埃倫費斯特取得了荷蘭國籍。

但與他的老師玻爾茲曼一樣,最後埃倫費斯特選擇了自殺。

1933 年 9 月 25 日,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埃倫費斯特槍殺了自己的兒子,然後自殺。至於原因,埃倫費斯特的兒子患有唐氏症候群,他本人也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這給埃倫費斯特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埃倫費斯特的離世是物理學歷史上的一個悲劇,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他的貢獻彪炳史冊,其對愛因斯坦創立廣義相對論所帶來的影響,也不應該被忘記。

參考文獻: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instein,劍橋大學出版社

《相對論之路》,湖南科技出版社

《微分幾何入門與廣義相對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Relativity in Rotating Frames,施普林格出版公司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環球科學」

(ID: huanqiukexue)

相關焦點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導語:2015年11月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紀念。本文介紹了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從牛頓物理學與電磁學的矛盾到洛倫茲變換,從只適用於慣性系的狹義相對論到可適用於非慣性系的廣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愛因斯坦系列之七:戰爭下的廣義相對論
    在德國科學家充滿「愛國」熱情的歇斯底裡圍剿之下,在人類第一次全球大規模屠殺同類的腥風血雨之中,愛因斯坦在柏林完成了廣義相對論,並於1915年11月4、11、18和25日,分四次在普魯士科學院宣讀結果。因此,按智慧財產權分,廣義相對論確實要算職務發明。德國人宣布愛因斯坦是德國人,從智慧財產權來看,不能說完全沒道理。19
  • 科普: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導出
    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當然也是近代大尺度物理學/宇宙學最偉大的成就。而愛因斯坦場方程則是廣義相對論的最凝練的核心數學表達式,愛因斯坦場方程對很對人來說是非常神聖和神秘的。今天,我們準備寫一篇簡單的科普文章介紹一下愛因斯坦場方程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 為什麼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適用於包括非慣性系的一切參考系?
    愛因斯坦卻認為相對性原理應該是一個普遍性的原理,應該也能適用於電磁力學,麥克斯韋聯立方程組中隱含著光速是個常數,這個結果為麥可遜――莫雷實驗所證實,當時邁克耳遜――莫雷做的「以太漂移」實驗,實驗結果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多次精確測定的光速都是不變的。1905年愛因斯坦大膽把光速不變上升為一個原理,結合伽利略相對性原理,把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做了簡單推廣,最終創立狹義相對論。
  • 新理論摒棄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兩個教授摒棄了粒子或波這兩種物質的基本構成要素,而提出宇宙中所有的物理物質都是由 "能量碎片 "構成的。Larry Silverberg和Jeffrey Eischen的理論甚至可能會取代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後者已經被用來解釋物理現象超過一個世紀,最突出的是空間和時間的扭曲。該理論基於這樣一個基本理念,即能量在空間和時間中不斷流動,永無止境,永不交叉。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很多人都不搞錯了!
    ,是用實驗的方法慢慢驗證推理出來的,還是直接用數學方法和物理思想推出來的。就是因為沒有實驗驗證,直到愛丁頓在1919年觀測到了和廣義相對論相符的日食現象,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才開始慢慢被大家接受,而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那一年是1905年,足足過去了14年。
  • 廣義相對論簡史
    100多年前,愛因斯坦在柏林普魯士科學院發表了四個關於廣義相對論的演講。愛因斯坦致力於發展出一個描述引力的數學方程,他最終的引力方程至今仍然是最有影響力的發現。下等效原理是他最快樂的思想。愛因斯坦和格羅斯曼合作發表了一篇關於引力理論的論文,他們稱該理論為:Entwurf理論。大衛·希爾伯特出席了愛因斯坦在哥廷根的講座,第一次聽到了有關廣義相對論的概念,並開始構建自己的想法。11月4日,愛因斯坦宣布自己和格羅斯曼犯的錯誤已經被解決。他幾乎完成了廣義相對論。
  • 廣義相對論 ——純粹理性思維的巔峰之作
    1915 年11 月25 日,36 歲的愛因斯坦在普魯士科學院報告了「基於廣義相對論對水星近日點運動的解釋」,接著在1916 年第7 期的物理年鑑上正式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基礎」一文,對廣義相對論作了系統的闡述,並特別地在B部分把發展廣義相對論所採用的數學工具以最簡單明了的方式(in möglichst einfacher und durchsichtiger Weiser)作了介紹,
  • 提出廣義相對論30多年後,愛因斯坦仍在擔憂這件事
    來源:環球科學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之一,廣義相對論經過時間的檢驗,已經成為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石。但鮮為人知的是,即使到了20世紀50年代,由於缺乏實驗證據,對廣義相對論感興趣的人也並不多。因此,愛因斯坦試圖將廣義相對論推廣為新的理論。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一個著名的物理理論,但人們對此知之甚少。相對論包含兩個不同的元素: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首先被介紹,後來被認為狹義相對論是更全面的廣義相對論的特例。廣義相對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7年至1915年間發展起來的一種引力理論,1915年之後,許多人為驗證廣義相對論做出了貢獻。
  •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下)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下)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裡就簡單的公式,給定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
  • 發出「響聲」的黑洞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據外媒報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理論認為,在兩個黑洞碰撞並合併之後,新創造的黑洞應該像敲鐘時一樣發出「響聲」,在時空中發出引力波漣漪。更重要的是,這些波的俯仰和衰減應該直接告訴我們天體的質量和旋轉。現在,天文學家已經成功地第一次觀察到了這一點,再一次證明了這位傑出科學家的理論。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出色地通過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考驗
    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該理論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人自1907年開始發展,最終在1915年基本完成。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屬性(曲率),而時空的曲率則通過愛因斯坦場方程和處於其中的物質及輻射的能量與動量聯繫在一起。
  • 愛因斯坦:相對論
    昨天說到物理界四大神獸,今天填坑愛因斯坦吧;現代物理已被兩大物理學佔據: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今天來說相對論,為了讓大家好理解部分理論內容,先舉幾個看似不可能,但是可能存在的例子吧。相對論嗎,不就說的是相對麼。這是存在狹義相對論裡面的,(我的理解是可以實際證明的,但是沒人和你這麼說,因為物理界非常嚴謹,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我統稱為相對論)。
  • 坐標系困境:廣義相對論險入歧途
    愛因斯坦在1915年底提出了他的廣義相對論。學者在研究他那兩年間的筆記資料時,找到了廣義相對論完整的方程式,最多只缺少一些細節性的東西。匹茲堡大學科學史及愛因斯坦研究專家John Norton說:「這確實應該已經是最終的理論。原來,在廣義相對論提出的最後關頭,愛因斯坦發現了一個嚴重的缺陷,這令他在懷疑與發現的歧途上顛沛流離,幾近讓他抹殺掉自己最大的科學成就。而他當時所做的決定至今依然深刻影響著數學和物理學。
  • 通俗的解釋一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因為光速是不變的,所以在愛因斯坦推導出來的新公式裡,啥都跟速度光速有關係,時間、長度、質量、能量都是,然後就有了上面說的運動的物體時間會變慢,長度會縮短,質量會增加這些狹義相對論的效應。廣義在哪裡上面說了狹義相對論,那廣義相對論又是啥?狹義廣義,從名字上來看,也應該知道廣義相對論適用的範圍更廣一些。還記得上面在說狹義相對論的時候我說了狹義相對論是基於慣性系的麼?
  • 人類的眼睛:廣義相對論誕生之後
    物理學始終是一門基於實證的科學,即使是建立了經典力學的牛頓,在進行數學推演的同時也時刻關注著天文學的觀測結果並與自己的演算結果進行比較。為了解釋光的構成,牛頓利用一個三稜鏡就讓一束白光分解為各種彩色,這體現出他作為實驗物理學家講求親自進行實驗驗證的一面。但是在人類的所有科學理論中,此前沒有其它任何一個理論能夠像廣義相對論一樣,如同藝術品一般,純粹的體現出人類抽象思維能力的美感。
  • 愛因斯坦是如何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拓展到廣義相對性原理的!
    導讀:本文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旨在幫助大家了解物理宇宙科普知識。愛因斯坦是如何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拓展到廣義相對性原理的!此文說的明白。狹義相對論建立在狹義相對性原理【即在所有慣性系中,物理定律有相同的表達形式。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在愛因斯坦之前,最成功的兩個理論分別是牛頓提出的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提出麥克斯韋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