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眼睛:廣義相對論誕生之後

2021-02-08 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1月29日,德國柏林布蘭登堡門下舉辦「毀壞的多樣性——柏林1933至1945」露天圖片展,紀念被納粹政權迫害的各界人士,左一為愛因斯坦的照片

廣義相對論的成功,極大改變了物理學家的形象,也改變了物理學本身。

物理學始終是一門基於實證的科學,即使是建立了經典力學的牛頓,在進行數學推演的同時也時刻關注著天文學的觀測結果並與自己的演算結果進行比較。為了解釋光的構成,牛頓利用一個三稜鏡就讓一束白光分解為各種彩色,這體現出他作為實驗物理學家講求親自進行實驗驗證的一面。但是在人類的所有科學理論中,此前沒有其它任何一個理論能夠像廣義相對論一樣,如同藝術品一般,純粹的體現出人類抽象思維能力的美感。廣義相對論遠遠地走在了實驗觀測的前面,正是因為如此,愛因斯坦使理論物理學家由他開始成為了一種特殊的行業,理論物理學家的工作是進行抽象思維,他們的工具是數學,這也使理論物理學成為唯一一門理論可以領先於實踐的學科,物理學的面目被永遠的改變了。

物理學的改變使一門全新學科的誕生成為了可能,那就是宇宙學。不僅是因為廣義相對論對於宇宙的描述使研究宇宙本身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另一方面,宇宙學是一門理論遠多於實踐的學科。對於至今尚未衝出太陽系,對自己行星的衛星和其它行星都知之甚少的人類來說,對動輒幾千光年之外的遙遠天體進行直接觀測的手段並不多,建立各種模型和理論是宇宙學家們的主要工作,而後再去與觀測結果進行對比,從花樣百出的假設中選擇出可能正確的幾個繼續加以檢驗。

愛因斯坦在柏林住過的別墅外景(上圖)與內景(下圖)

廣義相對論是人類進行宇宙學探索的基礎理論,它使人類了解宇宙成為了可能,可以說廣義相對論是人類度過蒙昧的嬰兒時期之後,看向宇宙的一雙眼睛。此時人類驚奇的發現,之前那個由上帝創造的,冷冰冰一成不變的宇宙不見了,代之以一個有開端,有未來,充滿了各種奇特天體和各種可能的神奇的宇宙。由廣義相對論所推導出的各種奇特的結論,有的已經被證實,有的至今還沒有發現切實的證據。宇宙觀測是檢驗廣義相對論的最佳手段,而廣義相對論是進行宇宙學觀測的最重要的依仗。

引力可以使光線彎曲,這個觀測結果讓人們明白,在宇宙中物質可以起到透鏡的作用,人們看到的天體與它們實際的位置有所偏差,也可能使天體看上去更加明亮。只有可慮到這種現象,並且加以修正,人們才可能探測宇宙中的物質分布。實際上,早在1912年,愛因斯坦就預測到了引力透鏡(gravitational lensing)現象,但他當時認為人類也許永遠都不會觀測到這種現象。實際上,人類直到1979年才第一次觀測到了這種現象。目前人類發現的宇宙中最大的引力透鏡之一,距離地球大約有40億光年的距離。這個被宇宙學家稱為「Abell2744」的主要由恆星,星際塵埃和暗物質構成的引力透鏡由四個星系相互碰撞而成,總質量相當於兩千億個太陽。宇宙學家們在地球上通過這個透鏡回望過去,可以看到130億年前宇宙誕生之初,那些最終形成了星系的種子。在這個引力,質量,時間和空間交互作用形成的宇宙中,引力透鏡成為了人類回望宇宙發展歷史的放大鏡。


1931年5月23日,牛津大學授予在牛津講學的愛因斯坦(左二)名譽博士學位

愛因斯坦最初對於廣義相對論所能夠推導出的一些結論並不十分信服,其中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黑洞。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之後一個月,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就開始計算廣義相對論方程的精確解,他得出結論,對於任何質量來說,都存在著一個「臨界半徑」,他相信這是在一定空間內可以容納多少質量的極限。在1939年,愛因斯坦得出結論,質量無法被壓縮在它的「史瓦西半徑」以內。也就在同一年,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和他的學生哈特蘭.斯奈德(Hartland Snyder )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他們在《物理評論》雜誌發表文章,根據廣義相對論的計算結果顯示,極大的質量可能因為自身的引力發生塌縮,進入到史瓦西半徑之內,但是它們會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只剩下引力場的作用。


1939年,愛因斯坦(右)和邱吉爾在邱吉爾家族位於肯特郡的查特韋莊園見面

奧本海默與斯奈德的結論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太多重視,但是在二十世紀60年代,一些天文學觀測的結果顯示,在宇宙中確實存在這種引力塌縮所產生的神奇天體。這種會吞噬一切的略顯恐怖的神奇天體得到了觀測證實,這也成為廣義相對論的又一次勝利。現在宇宙學家們相信,在銀河系內大約存在著一億個由燃燒殆盡的死亡恆星發生引力塌縮而形成的黑洞。而在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名為Sagittarius A*的超巨型黑洞,它的質量相當於400萬個太陽的質量。正是這類超巨型黑洞和瀰漫在星系中的暗物質維繫住整個星系。廣義相對論開始顯示出愛因斯坦沒有預料到的巨大潛力,當人類睜開眼睛,就看到了一個生動的宇宙。

⊙ 文章選自《三聯生活周刊》總第862期,版權歸本刊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 回復以下 關鍵詞 查看過往精彩內容 |

釋永信 | 侯孝賢 | 美食閱讀 | 孤獨之書 | 天津爆炸 | 下午茶 | 寧澤濤 | 黃渤 | 邪教殺人案 | 一人食

長按二維碼 即關注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系列之七:戰爭下的廣義相對論
    1916年3月,愛因斯坦53頁的「廣義相對論基礎」發表於《物理學刊》,其基礎即愛因斯坦三年前與數學家格羅斯曼共同署名的論文「廣義相對論綱要和引力論」。那篇論文由愛因斯坦負責物理部分,格羅斯曼則負責將其歸納為數學方程式。這本專著標誌著廣義相對論誕生。同年,愛因斯坦決定將11年前(奇蹟年)發現的相對論定名為「狹義相對論」,而新的理論定名為「廣義相對論」。因此,廣義相對論純粹是戰爭下的蛋。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廣義相對論簡史
    大衛·希爾伯特出席了愛因斯坦在哥廷根的講座,第一次聽到了有關廣義相對論的概念,並開始構建自己的想法。11月4日,愛因斯坦宣布自己和格羅斯曼犯的錯誤已經被解決。他幾乎完成了廣義相對論。11月13日,大衛·希爾伯特給愛因斯坦寄去了他的論文,說他已經完成了廣義相對論,並邀請愛因斯坦去哥廷根討論。不過愛因斯坦拒絕了。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在愛因斯坦之前,最成功的兩個理論分別是牛頓提出的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提出麥克斯韋方程。
  •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下)
    黎曼幾何是彎曲空間中的幾何學,也是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基礎!在!黎曼幾何裡,兩條「平行」的測地線可以相交也可以越分越遠,三角形的內角之和可以大於也可以小於180度,你看多了就習慣了。這些基本.上就是你理解廣義相對論所需要的數學。廣義相對論第一:一個有質量的物質,會彎曲它周圍的時空。
  • 信不信我用一句話概括《廣義相對論》?——卿眼看世界之15
    理論之前,伽利略幾乎為當時人類所有已知的物理現象作了總結和歸納,並將這一學術成果轉化到天文學界。牛頓所說的自己是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獲得的成就,伽利略就是他所提的巨人裡最偉大的一位(沒有之一)。這位涉獵廣泛的科學家甚至是文藝復興後期的標誌性人物。而巧合般地誕生於伽利略逝世同一天的伊薩克·牛頓在25歲前幾乎完成了包括經典力學原理在內的所有個人科學成果(成名要趁早啊)。
  •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非慣性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
    然而慣性系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當進入非慣性系之後,問題就變得有些不同了。非慣性系與廣義相對論在慣性系之中,物體始終處於勻速運動之中,且沒有引力的幹擾,而現實世界並非如此。在現實世界中,物體不可能永遠處於勻速運動的理想狀態,也不可能將引力置於不顧。
  • 極簡科普:什麼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廣義在哪裡上面說了狹義相對論,那廣義相對論又是啥?狹義廣義,從名字上來看,也應該知道廣義相對論適用的範圍更廣一些。還記得上面在說狹義相對論的時候我說了狹義相對論是基於慣性系的麼?於是愛因斯坦就絞盡腦汁,把相對論從慣性系推廣到非慣性系,要讓這一套思想真正的在不管有沒有加速度都能使用,愛因斯坦成功了,後面這個在非慣性系裡也能用的就叫廣義相對論。等效原理大家還記得我在上面一句話說狹義相對論的時候,說狹義相對論是把牛頓體系裡除了萬有引力定律以外的東西都給推了一遍麼?
  • 通俗解釋一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想不通,既然想不通,那就乾脆假設光速是不變的,看看能推導出一些啥東西來,而且如果假設光速是不變的,麥克斯韋電磁學和牛頓力學之間的矛盾也好解釋了,也能解釋一些其他的難以理解的現象,這真是一舉多得啊。然後好景不長,愛因斯坦看看他筆下的公式,OMG,看看我都推導出來了一些啥?如果光速是不變的,那麼運動的物體時間會變慢,長度會縮短,質量會增加,這個世界瘋了麼?
  • 坐標系困境:廣義相對論險入歧途
    學者在研究他那兩年間的筆記資料時,找到了廣義相對論完整的方程式,最多只缺少一些細節性的東西。匹茲堡大學科學史及愛因斯坦研究專家John Norton說:「這確實應該已經是最終的理論。原來,在廣義相對論提出的最後關頭,愛因斯坦發現了一個嚴重的缺陷,這令他在懷疑與發現的歧途上顛沛流離,幾近讓他抹殺掉自己最大的科學成就。而他當時所做的決定至今依然深刻影響著數學和物理學。
  • 通俗的解釋一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因為光速是不變的,所以在愛因斯坦推導出來的新公式裡,啥都跟速度光速有關係,時間、長度、質量、能量都是,然後就有了上面說的運動的物體時間會變慢,長度會縮短,質量會增加這些狹義相對論的效應。廣義在哪裡上面說了狹義相對論,那廣義相對論又是啥?狹義廣義,從名字上來看,也應該知道廣義相對論適用的範圍更廣一些。還記得上面在說狹義相對論的時候我說了狹義相對論是基於慣性系的麼?
  • ——從萬有引力理論到廣義相對論
    水星近日點進動新理論誕生直到上世紀初,腦迴路清奇的愛因斯坦對統治物理界數百年的牛頓萬有引力理論發起了挑戰,他通過嚴密推理指出,引力可能根本不存在憑藉等效原理和廣義相對性原理,愛因斯坦於1916年提出了全新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在給出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以後,愛因斯坦第一時間通過弱場近似方法求解引力場方程,並給出了廣義相對論下計算的水星近日點進動與牛頓理論的誤差值為43.03,與實際觀測值非常接近。
  • 廣義相對論 ——純粹理性思維的巔峰之作
    1915 年11 月25 日,36 歲的愛因斯坦在普魯士科學院報告了「基於廣義相對論對水星近日點運動的解釋」,接著在1916 年第7 期的物理年鑑上正式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基礎」一文,對廣義相對論作了系統的闡述,並特別地在B部分把發展廣義相對論所採用的數學工具以最簡單明了的方式(in möglichst einfacher und durchsichtiger Weiser)作了介紹,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到底有啥區別?
    之前的所有文章,我們多次談到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概念,其實這裡所說的相對論僅僅是狹義相對論,其中長度收縮僅僅是一種相對效應,也就是地面人看運動的物體,長度變短了,但是運動物體自己看自身,長度依然是沒變的,這就是長度的相對性,如果不理解這個,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看下。
  • 相對論中:時間在狹義和廣義的概念下有什麼不同?
    下面是我們經常會在科普文章看到的一個公式:這是狹義相對論的結論,物體速度越快,時間過的越慢。其實難懂是因為大家只針對相對論的結論去思考。如果大家能看看狹義相對論的原理還有一些推導過程,會發現並沒有那麼難以理解,一切都結論都是那麼水到渠成。
  • 「黎曼幾何」與「狹義相對論」的相遇,驚豔了整個人類的現代文明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數學與物理也有過這樣一次驚豔的相遇。彼時,數學中的「黎曼幾何」無人賞識,物理中的「狹義相對論」遭遇瓶頸,人類文明的進程來到了最為關鍵的十字路口,就在那一刻,人類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兩門學科相遇了。這一場相遇,人類文明迎來了又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這到底是怎樣一次令人驚豔的相遇呢?還得從來自於遙遠的古希臘的史詩級巨著《幾何原本》說起。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導語:2015年11月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紀念。本文介紹了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從牛頓物理學與電磁學的矛盾到洛倫茲變換,從只適用於慣性系的狹義相對論到可適用於非慣性系的廣義相對論。
  • 略論量子感應、天人本一與廣義相對論的同一性
    一、總論:一以貫之的世界如何認識人類自己及其所身處的世界,構成了古今中外所有哲學的核心議題。如何解決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問題,形成了我們稱之為「社會科學」的各種「社會學科」。在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建立以前,所有這些議題和學科,都要以人類能夠認識到的物理規律(客觀規律)為前提。
  •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上)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上)「屠龍之術」又來啦,相對論之所以很多人難理解不只是我們上期說的那幾個原因
  • 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發展歷史,沒有他們的實踐愛因斯坦的傳奇不會誕生!
    (加微信:yzts111111,拉你進微信群,一起探索宇宙奧秘)1919年5月29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1915年建立的廣義相對論得到了極大的驗證但實際卻在海平面觀測到大量μ子,這只能是近光速運動的時間膨脹效應使μ子的時間變慢,壽命大大延長,這也是相對論效應存在的經典證明。狹義相對論得到了很好的驗證。但在現實世界中,存在加速度,即幅度或方向上的速度變化。愛因斯坦試圖將他的理論的有效性擴展到這些新情況。他通過發展廣義相對論來實現這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