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三梯隊之變:抖音快手奪食,陌陌騰訊發力,虎牙鬥魚追趕

2020-12-20 創業最前線

原創出品 | 「創業最前線」旗下「子彈財經」

作者 | 蛋總、楊博丞

熊貓已亡,騰訊進場。

一周前,全民對熊貓直播的哀悼聲尚未消散,騰訊就推出了針對微信公眾號的直播工具「騰訊直播」。

「巨頭此時進場,看來是想一統直播江湖。」騰訊試圖掌握直播行業話語權的野心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早在2月14日,騰訊就發布了12條直播禁令,內容涉及到直播平臺、主播、MCN等多方利益。

自2016年以來,除了自建6家直播平臺,騰訊更是直接投資了4家直播公司,作為直播行業及其衍生領域的內容提供者,騰訊無疑正在逐步掌握行業話語權並建立新規則。

馬化騰想成為直播領域的王者,王思聰則在鑽石段位折戟。

當初王思聰攜熊貓直播C位出道,歷經了資本的瘋狂與行業的整頓,見證了千播大戰的硝煙,最終卻倒在了上市的路上,網際網路的寒冬何其殘酷。

有人說,「經營不善、高管內鬥、資金短缺、定位不清」這四大罪因「殺死」了熊貓,但死在這四大罪名之下的,又何止熊貓一個?

從2016年到2019年初,直播行業經歷了「井噴式增長——千播大混戰——監管大風暴——洗牌加速期——行業調整期」,如今資本趨於理性,行業正大浪淘沙。

「子彈財經」經過梳理發現,根據直播選手們入場的時間,整個行業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大梯隊:

A梯隊:純直播平臺(鬥魚、映客、花椒、虎牙等)

B梯隊:原生平臺+直播功能(陌陌、百度貼吧、淘寶/天貓、騰訊等)

C梯隊:視頻/短視頻+直播功能(抖音、快手等)

三年後的今天,整個直播行業發生了戲劇性的格局之變:C>B>A,後起之秀們在市場佔有率和整體營收上幾乎以「碾壓式的勝利」壓倒了先行者。

或許,商業的規律之一就在於變化無常。

A梯隊:冰火兩重天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位接近鬥魚直播業務的業內人士面對顛覆性的行業格局之變,諱莫如深地說了一句。

鬥魚曾幾度徘徊於美股市場門前,期間和虎牙攻防纏鬥,大戲輪番上演了三年,去年末緊急裁員的風波過後,目前正在準備5億美元IPO。

作為曾被騰訊同一天重金投資的兩家直播公司之一,鬥魚的速度顯然已經落後於剛宣告全年盈利的虎牙。

3月5日,虎牙公布了2018年財報,其全年營收入約為46.6億元,全年淨利潤收入為4.6億元。2018年Q4營收15.05億元,其中直播收入佔比95.80%,直播業務成為虎牙核心收入來源。

自王思聰在2015年引入「在線直播」的火種,投資17直播後,這個行業在三年來,逐漸出現了「冰火兩重天」:一邊是熊貓全民直播們苦苦掙扎後,禁不住內憂外患而走向終局;一邊是陌陌虎牙們營收翻番,鬥魚預備在寒冬逆流而上。

在直播風口吹起的這幾年,中國先後誕生了300多家直播公司,這註定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殘酷競賽。

事實上,在熊貓倒下之前,第一個「宣布陣亡」的直播巨頭是主打遊戲直播的「全民直播」。

2015年上線的全民直播風頭無兩,先後籤下了小智、帝師與小漠等知名遊戲主播。2016年9月,全民直播獲A輪5億元人民幣融資並花3億併購手印直播。

根據艾媒諮詢《2016上半年中國在線直播市場研究報告》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在線直播人氣主播盤點中,在TOP18排位裡,全民直播佔據7位,站穩遊戲直播top 5的行列。

無奈好景不長,自A輪融資後,全民直播再無融資消息。

一般而言,直播公司想要殺出重圍,必須靠資本持續輸血,融資能力成為決定直播公司生死存亡的核心能力,這就註定了「融資、燒錢、擴張、缺錢、死亡」將成為行業難以避免的發展路徑。

在「千播大戰」期間,各家瘋狂拉融資,缺少資本青睞的全民直播直接跌落崖底——由於資金鍊斷裂,在遊戲直播和泛娛樂直播等業務中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

「公司沒錢了,大家趕緊去找工作吧。」2018年9月,全民直播CTO張雲龍在技術部門例會上只拋下這句話,宣告了公司破產倒閉,隨後旗下主播和員工討薪的風波席捲全網。

全民直播最終倒在「千播大戰」的硝煙裡,創始人王傲延銷聲匿跡。

目睹著戰場上的「殘酷血腥」,韓坤也開始感到焦慮了,他沒想到自己曾引以為豪的「社交+直播」模式竟然使一直播走入窮巷。

他於2011年8月創辦一下科技,隨後分別於2013年、2015年和2016年推出秒拍、小咖秀和一直播三款爆品,全都抱住了微博的「大腿」,巨大的用戶流量使一下科技順利地駛進了發展的快車道。

這三款爆品其實是韓坤在內容、工具和社交領域布下的三步棋,從他早前的演講來看,他開創的「社交+直播」模式被市場證明了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在直播平臺不斷被圍獵時,一直播因捆綁微博這個天然的社交平臺,用戶無需下載App就可以一鍵點擊直播,給一直播業務帶來了「大躍進」式的增長。

但很遺憾,「社交+直播」模式這顆「革命的果實」後來被唐巖的陌陌摘走了。

彼時,在三款爆品的加持下,一下科技曾在16年11月21日完成5億美元融資,其中微博連續四輪加持一下科技,成為創始團隊外的第一大股東,更有資本希望一下科技在2017年就上市。

資本的青眼有加讓韓坤出現在公眾場合時,眼角眉梢都壓抑不住「成功的喜悅」。

但韓坤沒能笑到最後,一直播的高光時刻也沒能挺到2018年。

一直播內外交困:在內,2017年,「短視頻+直播」模式異軍突起,根據Questmobile 2018年報告顯示,短視頻的用戶數和使用時長都超越了直播;

在外,國家監管當局對直播行業的大力整頓。

一直播幾經折騰,血氣大減,想要單獨IPO的目標也落空,時而被傳與微博「鬧分手」,時而又說「賣身」給微博……

回望業內去年的「冰火交加」:全民直播陣亡,熊貓直播岌岌可危,龍珠直播更是壯士斷臂般的放棄了遊戲分類;

騰訊一天內拿出超10億美金投資鬥魚、虎牙並扶持二者上市,變相控制了遊戲的宣發渠道;

YY直播憑藉YY LIVE和虎牙仍有一席之地,花椒背靠360也能得到輸血,單打獨鬥的映客借殼不成便急忙掛牌港交所……

「有人歡喜有人憂」,這是A梯隊的純直播平臺的生存現狀。所有人都明白,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盈利」二字。

在瘋狂燒錢的同時,如何保持盈利,扭轉虧損?這是直播平臺的「生死之問」。

對於純直播平臺而言,收入來源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打賞分成、遊戲聯運、廣告及會員增值服務,從虎牙、映客等直播公司公布的財報數據來看,目前打賞分成是直播平臺主要盈利模式。

因此,直播業務更像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直播業務帶來的廣告收入及流媒體直播收入都成為公司的支柱產業;

另一方面,直播公司過度依賴直播業務,造成營收結構單一,這將是以直播為主業的公司最大的隱患——一旦出現用戶增長緩慢或頭部主播跳槽等問題,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營收狀況。

「主播即內容,內容即流量,流量即變現」是直播行業的商業邏輯。

當一種商業變現的根基在於「人」身上時,變數太大,屬於不可控因素,這就相當於直播平臺上「產品」或「搖錢樹」是主播們,一旦他們離開某平臺,將直接帶走一部分用戶流量。

同時,頭部主播的吸金能力驚人,但籤約成本也高得嚇人。例如,某DNF的遊戲主播籤約鬥魚時的費用高達1.3億,堪比一線影星明星的片酬。

在「千播大戰」期間,各平臺在拉到大量融資的情況下,為了漂亮的數據而不惜重金去挖當紅主播,更是把這股風潮推向了制高點。

更殘酷的是,直播平臺的打賞分成和用戶流量都集中在頭部主播身上,中小主播能獲得的流量和收益少之又少。平臺為了獲得更大利益,只能重金挖人,哄抬價格……直播行業陷入了惡性循環。

此外,真人秀直播一向比遊戲直播更受歡迎,營收更大,但風險也更大。

由中娛智庫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國網絡表演(直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在線直播領域的用戶規模中,秀場直播(真人秀直播)用戶規模為3.12億,遊戲直播為2.47億。

而隨著國家重點整頓真人秀直播以來,直播的增長率和使用率全都下降。

根據《CNNIC底4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直播的年增長率為-6%,成為所有網際網路應用中唯一下降的類型,其中真人秀直播的使用率下降了8.8%,只有遊戲直播使用率保持平穩,但遊戲直播的單個用戶打賞付費率卻遠比不上真人秀直播。

此外,高昂的帶寬成本也是阻礙遊戲直播盈利的原因之一。相比於真人秀直播,遊戲直播通常需要較高的解析度,對平臺帶寬造成負擔。

這些主播籤約成本、平臺運營成本、帶寬成本……都是一筆筆大帳。

董榮傑很清楚這一切,即使虎牙去年全年盈利,但直播業務已進入了存量市場,天花板觸手可及。

對於虎牙而言,上市後更不輕鬆,除去遊戲直播業務外,虎牙開始涉足更加細分化的直播領域,如「直播+綜藝」、「直播+旅遊」、「直播+短視頻」等。

然而,隨著直播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內容創新之路越發難走,「跨界融合+尋求多元化發展」成為了A梯隊純直播平臺們共同奔赴的戰場。

市場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畢竟B梯隊「原生平臺+直播」的敵軍們也在開疆拓土。

B梯隊:「現金牛」與「救命稻草」

在直播競賽的中場戰事裡,作為B梯隊的典型代表,陌陌或許是最大的贏家。

事實上,陌陌並非是一家純粹的直播公司,它的「基因」人人皆知,但直播業務已經成為了陌陌營收的法寶,直播打賞就是「現金牛」。

靠著持續供血的「現金牛」,陌陌活得很滋潤。

3月12日,陌陌發布了 2018 年Q4及年報。

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陌陌淨營收達到人民幣134. 084 億元(約合19. 502 億美元),同比增長51%。截止2018 年 12 月,陌陌月活用戶達到1. 133 億,2017 年同期陌陌月度活躍用戶為 9910 萬人。

2018 年第四季度,陌陌直播服務與增值服務付費用戶去重後總數達 1300 萬(包括探探付費用戶 390 萬),這表明陌陌的直播業務是正向增長的。

從營收構成上來看,陌陌的營收主要來源於四個業務板塊:直播服務、增值服務、移動營銷服務、移動遊戲營收。其中,2018年Q4陌陌直播服務收入為4.3億美元,同比增長31.2%,佔比77%,是陌陌最大的營收板塊。

難怪,在去年公司年會上,陌陌給員工的福利是人手一個價值萬元的新年福袋,外加國際旅遊大獎,原來是「糧庫充實」。

殊不知,在三年前,直播業務曾是陌陌的「一根救命稻草」

2016年,陌陌已上市兩年,由於業務瓶頸而在美股市場下挫,歷經計劃私有化和放棄私有化,股價從高位持續下跌——彼時,陌陌一波三折,命途堪憂。

「我們是在曲線最漂亮的時候上市的,之後網際網路紅利消失,大河不進水了,在產品上又取得不了突破,整體上到了一個瓶頸期。」唐巖不願過多回想那段灰暗時日,對他來說,當時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對陌陌下一個突破口的探索。

在產品表現和資本市場的雙重壓力下,唐巖為陌陌制定的「反攻戰」是切入最熱門的直播賽道。

事實上,唐巖在2015年第四季度就推出了直播業務進行「試水」——將PGC模式的陌陌現場頻道升級為UGC模式的素人直播。

來到2016年時,「千播大戰」已初現端倪,整個行業被資本的追捧和全民的狂歡一同推進了「烈火烹油」的態勢——遊戲直播、真人秀直播、體育直播一直是以男性市場為主,其中以鬥魚、虎牙、龍珠為頭部玩家,和新加入的「選手們」一起瘋狂燒錢,互挖當紅主播坐鎮,收割用戶流量;

花椒、映客、美拍直播等素人直播新模式直接填補了女性直播的空白,電商直播如淘寶直播和聚美優品紛紛進場並佔據女性市場……

真正進入直播賽道後,市場留給陌陌的機在哪裡?

相比起A梯隊純直播平臺,唐巖的陌陌有個「殺手鐧」——獨特的平臺屬性和用戶社交氛圍,陌陌直播業務推出後,用戶的消費意願和付費打賞居然比所有人的預期都高。

在2016年年報裡,直播營收在陌陌四個季度的整體營收佔比分別為30.65%、58.48%、69.17%、79.15%,一躍成為陌陌的絕對收入來源。

毫無疑問,從2016年開始,陌陌就已成為高度依賴直播業務的公司。

根據陌陌的既往年報顯示,2016年總營收為5.531億元,2017年總營收為88.83億元,2018年總營收為134.1億元——相較之下,2018年的營收比2016年漲了約24倍。

直播,相當於拯救陌陌於危難之中的最大功臣,如今還幫陌陌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對於陌陌來說,直播不過是視頻社交戰略的一部分。除了帶來現金流之外,直播對陌陌來說,更深遠的價值或許是爭取了更多的用戶留存時間、提高用戶活躍度以及提高社交效率。

說到底,陌陌依靠直播,完成了一次「驚險的轉身」——擺脫了「功能性工具」的標籤,實現從位置社交平臺到泛娛樂視頻社交平臺的轉變。

眾所周知,遊戲營收佔據了騰訊總營收的半壁江山,騰訊是中國最大的遊戲公司,但它不是一家遊戲公司,而是一家做社交的公司。

同樣,當直播僅是一種為原生平臺賦能的新功能時,陌陌就不是一家純粹的直播公司,它不是虎牙、映客、鬥魚或YY的直接競爭對手,它更多是一個具有LBS、視頻和娛樂三大屬性的社交平臺。

陌陌靠直播煥發了新生機,唐巖終於稍微鬆口氣了,但他也不能高枕無憂。

在B梯隊裡,阿里和騰訊是最強大的對手,中國的消費者每天打開手機,有超過一半時間是在BAT帝國的疆域內「自由地瀏覽和消費」,它們佔據了絕大部分的用戶時間和流量。

而淘寶和微信公眾號布局直播業務,也是看中了直播的變現潛力。

淘寶直播已經初嘗甜頭,2018年共有81名主播年引導銷售額過億元,在雙十一前後更是到達峰值。去年12月中旬,淘寶內容生態資深總監聞仲表示,未來三年,淘寶直播將帶動5000億規模的成交。

阿里的野心一向不小,騰訊也不甘示弱。

憑藉著微信的超強流量,微信小程序中的電商品類增長不錯,但有開發者認為缺少交易環節,而直播形態有利於補足這個閉環,更遑論騰訊在A梯隊的投資布局以及對遊戲直播的絕對控制。

猶記得,熊貓直播COO張菊元在宣布熊貓倒閉的內部信中說:「直播進入最壞的時代,但對巨頭來說,或許是最好的時代。」

更要命的是,C梯隊的快手、抖音、火山和西瓜視頻等新平臺崛起,形成了新的流量聚集地,用戶對直播的注意力開始流失。

B梯隊好不容易搶奪A梯隊的一方疆土,但沒想到還有更強悍的C梯隊來圍攻狙擊。

C梯隊:「虎口奪食」不斷上演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

在整個C梯隊中的成員們均以短視頻業務作為主線發展,加以直播業務「輔佐」,構成整個視頻生態體系。「短視頻+直播」成為當前大部分直播公司在探索的體系。

但隨著抖音、快手、B站為代表的C梯隊,在該種體系面前的探索不斷深入,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這條路似乎也充滿著種種困難。

當前,短視頻賽道的爆發式增長,導致這些平臺在不斷地「虎口奪食」。

短視頻的崛起,將對直播平臺帶來一定衝擊。在短視頻帶來的行業地震之外,直播行業的洗牌也在不斷加劇。

因此,這對於從事「短視頻+直播」的平臺是一次考驗,但同時,兩者卻都為收割用戶與流量。

處於梯隊頭部的平臺仍在不斷嘗試不同的可能。

在充斥著二次元世界的B站,也在努力嘗試這種可能。可以說,B站的成功離不開一個人,它們的投資人陳睿。

在B站的商業版圖和運營模式中,這些「設計」大多都是出自陳睿之手,對於工科宅男徐逸,他更多的任務則是忙於技術。B站在陳睿的引領下,逐漸走上正軌,最終上市。

當前,B站最為核心的兩大業務為手遊和直播。

縱觀B站2018年財報,其總營收達4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其中四季度營收為1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7%。

雖然從財報直觀上可以看出B站營收在不斷增長,但實際其各項指標均呈下降或放緩趨勢。

根據財報顯示,當前B站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定期存款總額為43億元人民幣。不考慮員工股權激勵成本,B站第四季度調整後的非美國會計通用準則(Non-GAAP)的淨虧損為1.5億元人民幣,淨虧損率為13%。

另外,2018年歸屬母公司的利潤為-5.517億元,較2016年「千播大戰」時期有所增長,但增長幅度不為明顯。

在資產負債部分,B站2018年總負債達32.99億,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0億。

當前,B站的主營構成主要為手遊、直播、廣告、其它收入四大板塊,佔比分別為。根據每個業務的營收收入來看,雖都有實現同比增長,但遊戲業務仍然是B站最大的核心,而直播處於遊戲之後,排在核心收入的第二名。

而2018年,B站的直播和增值服務業務收入達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6%。

從子彈財經對B站之前兩個季度的直播業務對比來看,Q3季度B站直播和增值服務業務在第三季度收入為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2%。

Q2季度直播與增值服務收入約1.19億元,同比增長186%,佔總收入的約11.55%。

由此可以看出,從Q2到Q3,B站直播和增值服務收入增長接近5000萬,在整體行業內已屬於驚人之速,但其兩大核心業務的收入增速已開始放緩。

從當前B站財報得以看出,其用戶規模雖然較大,但就當前的營收與負債情況來看,B站字用戶身上的創營收能力還存有不足。

在「短視頻+直播」這條賽道內,除了抖音,B站和快手的掌舵者均是工科宅男,這頗有一絲喜劇性。

在抖音總經理張楠看來,抖音其實很簡單,它是一個事關「美好感」的產品。「抖音本質上是一款短視頻消費升級的產品。而抖音之所以能夠取得用戶的認可,我想可能是因為時機到了,用戶需要一款能夠給他們『美好感』的產品。」

張楠覺得,短視頻能夠包含的信息量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但是當時的主流短視頻產品,對視頻的表達還比較簡單,缺少引導。「如果我們的產品能夠讓用戶體驗到短視頻的美好帶來的驚喜感,應該有機會取得用戶的認可。」

在抖音發布的《2018抖音大數據報告》中顯示,截止2018年底,抖音國內用戶全年打卡2.6億次,覆蓋233個國家和地區。

對於抖音來說,低門檻正是它能夠持續引爆內容的關鍵點之一。短視頻在意的是內容輕快,而像長視頻那樣沉慢。

抖音在短視頻行業內的小有名氣離不開字節跳動這個流量陣地,從字節跳動的戰略來看,從文字到圖文再到短視頻及直播,覆蓋了多個可以流量變現的重要平臺。

抖音看重的仍是短視頻,對於直播則是它引流的第二個入口,這也是抖音為什麼沒有首頁也沒有分類的原因之一。推薦、直播、搜索均在不為起眼的地方,它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戶打開APP即可以進行娛樂。

因此,抖音對於其短視頻內容分發與生產機制是去中心化,通過籤約網紅以及主播來保證內容的持續輸出,通過廣告變現等方式進行變現。它實際上是用大數據驅動分發機制,你感興趣什麼他給你推什麼。

但同時,抖音也有令人堪憂之處,在短視頻越來越同質化的當今,如何保證未來不被另一個對手奪去「生命」,如何增加用戶黏性以及如何商業化變現是種在每個短視頻平臺的一顆心頭草。

因此,抖音未來要探索與改變的應是如何讓用戶們獲得更多其它的服務,包括如何為用戶帶去新價值以及不可或缺的新內容。

除了抖音與B站,在「短視頻+直播」的賽道中的佼佼者還有快手。

但快手卻不同於二者,若以內容論,快手似乎就是「吃大蒜」的,而抖音和B站卻是「喝咖啡」的。

從「大蒜」和「咖啡」的理論不難看出這三者的差異,一邊土味一邊洋氣,圈層也大為不同。

在不同的內容分發、運營思路之下,快手更像記錄普羅大眾生活的陣地,而抖音更像記錄網紅生活陣地。

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MC天佑」,他便是從快手起家,而這不得不得益於快手的喊麥文化。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快手的平民化政策為這些人帶去了一定的流量收益與人氣,也從側面說明了快手的主播們大多來自於三、四線城鎮與鄉村,他們的內容核心均為喊麥和土High系列。

對比抖音與B站,在內容上截然不同。

抖音則顯得更加「豪華派」,它更多的是精緻住房、繁華都市和現代化空間,另外從才藝展示上和快手「土味」的不同,抖音顯得更加「現代化」,如音樂、書法、旅行,還有很多年輕人將自己的情感生活和感情感悟發到抖音上面。

B站則顯得更加「二次元化」,它更多的是二次元的動畫以及Cosplay的場景展現,並且綜合個人專業藝術表演。

而這三家短視頻平臺在直播上的內容也全部接近於各自的標籤,B站接近二次元、抖音接近藝術表演、快手則接近生活,由此可見平臺屬性的重要性。

當前,抖音和快手仍在進一步瓜分國內短視頻市場,其內容和用戶重疊將趨同,而未來,兩者是否會殊途同歸我們不得而知。

但對於直播來說,監管一直是這些平臺最為關鍵的核心之一,相對於短視頻擁有審核步驟來說,直播卻無法實現這個過程。

2018年2月,央視焦點訪談播出題為《重拳打擊網絡亂象》的節目,揭露了網絡直播中存在的亂象。其中提到直播平臺上存在未成年人打賞以及出現涉黃涉毒等違法視頻問題。

直播的確比視頻命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危機四伏」的境地。相比起視頻,直播的掣肘和風險實在太多。

「三分天下」的直播賽道

直播賽道從此「三分天下」。

隨著2016年「千播大戰」的炙熱,到2019年「百播大戰」的冰冷,只用了三年多光景。

而這三年多的光景,足矣讓這個行業發生了「天差地別」的變化。

根據2019年CNNIC的數據報告顯示,在直播細分領域中,除遊戲直播穩定外,真人秀直播用戶使用率較2017年同期下降8.8%,達19.7%。而短視頻領域的用戶規模卻達到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

這說明,以真人秀為代表的直播領域佔比在不斷下降,這與國家近年來對直播的管控存有一定關係。但在短視頻領域的用戶使用率卻遠超於直播用戶使用率,兩者相差近4倍之多。

這與短視頻市場逐步成熟,內容生產專業度不斷加深有著一定關係。而用戶在視頻內容觀看上也存有一定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視頻內容本身。

因此,優質的短視頻內容將成為各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直播作為視頻的三種形態之一,依舊是大平臺豐富內容生態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視頻化趨勢已勢不可擋,因此,用戶想要在短視頻平臺發布內容時,都可以直接選擇直播,但直播又非他們的主線。

在視頻領域,短視頻的門檻相對較低,用戶使用行動裝置即可完成短視頻拍攝製作上傳。在內容上,視頻與圖片相比文字更加直觀也更好理解。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在閱讀上需要進一步轉化才能理解其中之意,而短視頻相對直觀,幾乎看一遍就可理解其中之意。

另外,在當代年輕人中,生活高度碎片化,娛樂和休閒活動都是在這些空餘的碎片時間中完成的,因此結合碎片化場景,這是短視頻優於長視頻的優勢。

對於網際網路直播平臺來說,用戶規模和用戶黏性永遠是平臺發展力最重要的指標,當前,用戶對平臺的黏性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靠內容吸引用戶黏性,如愛奇藝、騰訊視頻等長視頻平臺。

第二類是靠主播來吸引用戶黏性,如虎牙、映客、熊貓、鬥魚。

第三類則是以文化精神來吸引用戶黏性,如B站、A站。

在歡聚時代董事長李學凌看來,直播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商業模式。「直播比廣告的變現方式還要先進,因為直播對用戶的打擾非常少。」另外,他還判斷稱,雖然目前絕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都是廣告模式,但是用戶付費模式正在改變這種狀況。

兩個月前,熊貓直播CEO張菊元在其年度盛典上說,「熊貓目睹了資本風口的瘋狂,見證了千播大戰的硝煙,也體會了網際網路寒冬的殘酷。」

兩個月後,熊貓直播宣布關停伺服器,熊貓時代離我們遠去了。但,直播大戰的殘酷仍在繼續,它來得異常兇猛,以至於王思聰和張菊元都抵擋不住了。

在經歷了千播大戰後,資本更加趨於理性。

從熊貓直播的破產我們總結出了原因:經營不善、高管內鬥、資金短缺、定位不清。但歸根結底,它沒有一條可梳理的可以實現持續營收的主線業務。因此,對於有主線業務、有持續變現能力的C梯隊和B梯隊來說,A梯隊顯得尤為脆弱。

不僅是熊貓直播,更多的直播平臺選擇抱團取暖,花椒直播宣布與六間房重組合併,一下科技旗下的一直播被微博收入囊中,而熊貓直播和全民直播都成為了「全民直播時代」的炮灰。

當前,頭部直播平臺開始進入收割期,處於頭部之外的直播平臺卻愈發艱難,究竟是合併,還是賣身,又或者是死亡……

2016—2019,直播行業已滿目瘡痍。3年前,這個行業如火如荼,潮氣蓬勃地大步向前,3年後,這個行業冷酷如冰,謹慎前行。

再過3年,直播又是何種景象?

相關焦點

  • 鬥魚、虎牙合併落錘,誰才是直播界真正「一哥」?
    圖片來源:鬥魚官網和鬥魚、虎牙一樣,隨著短視頻的興起,快手、B站也在逐步發力遊戲直播,成為遊戲的重要聯運平臺。根據QuestMobile的報告,受短視頻平臺爭奪用戶時長的影響,鬥魚和虎牙新用戶的規模呈現同比下降趨勢。
  • 騰訊合併虎牙,鬥魚,企鵝的影響,會不會對觀眾出現會員制?
    注|菜雞說遊戲在2020年十月十二日,兩大直播大平臺虎牙和鬥魚共同宣布正式接受自己的大股東騰訊提出的合併邀約,並進行戰略合併。同時鬥魚與騰訊還籤署了關於企鵝電競業務的轉讓協議,從騰訊手中獲得企鵝電競業務。
  • 直播行業報告丨11月,七平臺收入破4.5億;陌陌徐澤月入1157萬
    陌陌被統計主播收入合計達1.61億元。除了平臺、主播收入外,本月平臺紛紛入局直播、探索社交領域、發力音樂版塊。此外,抖音發布直播新政策,引起行業廣泛關注。此外,抖音發布直播新政策;平臺發力音樂版塊,快手發布「音樂燎原計劃」,B站上線「音樂星計劃」。一直播賽道再添新人11月,網際網路颳起了「直播風」,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內容分享平臺,都紛紛開啟了直播。
  • 虎牙鬥魚「連體」遇阻,B站和快手做夢都在笑?
    從時間線上來看,12月14日傳出的虎牙和鬥魚合併事宜受阻的緣由與前述的三事件不無關聯,虎牙和鬥魚合併事項究竟能否成功得以落地,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恐怕不容樂觀,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虎牙和鬥魚今後的日子恐怕不太好過。虎牙和鬥魚"受傷",B站、快手將"獲利"?虎牙和鬥魚"難兄難弟"的遭遇,在向來殘酷的資本市場蕩起的憐憫少得可憐。
  • 鬥魚、虎牙正式合併,騰訊整合遊戲直播業務抵禦勁敵
    在接受大股東騰訊提出的合併邀約後兩個月,遊戲直播巨頭虎牙與鬥魚的 「聯姻」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  雙方預計,緊隨進一步收購虎牙股份、鬥魚股份及合併交割後,騰訊通過其子公司所持有的合併後公司的投票權按全麵攤薄計算將為 67.5%。這意味著,騰訊將徹底掌握虎牙、鬥魚合併後公司的主導權。  在執行合併協議的同時,鬥魚與騰訊也在 2020 年 10 月 12 日籤訂一份 「重組協議」。根據該協議,騰訊將把其以 「企鵝電競」品牌經營的遊戲直播業務與合併後的虎牙和鬥魚整合。
  • 鬥魚如何戰虎牙、鬥龍珠:投資人還原真實直播江湖
    眾所周知,2018年3月,騰訊選擇同一天加注鬥魚、虎牙,金額分別為6.3億美元和4.6億美元,根據雙方招股書,當時的估值分別約為12億美元和25億美元。一年後,鬥魚和虎牙像抖音和快手「兩兄弟」一樣,劃出纏繞的增長曲線,鬥魚上市前估值達到37.3億元。
  • 虎牙、鬥魚、企鵝電競大整合但挑戰剛剛開始
    企鵝電競5億美元賣給鬥魚記者從虎牙方面獲悉,根據合併協議,於合併生效之日起,鬥魚在合併前已發行的股份(協議規定不包括鬥魚ADS以10∶1比例所代表的普通股、除外股份和持異議的股份)將取消,每股兌換成7.3股有效發行、已繳足且毋須增繳的虎牙A類普通股。
  • 虎牙鬥魚合併遭反壟斷審查:鵝廠仍將得到直播,可能失去更多
    此前的10月12日晚間,鬥魚、虎牙雙雙發布公告:鬥魚虎牙雙方將按照1股鬥魚ADS換0.73股虎牙ADS的比例進行合併,與虎牙相對等的1:1市值水平兌換新股,鬥魚現有股東和虎牙現有股東將在合併後公司中各佔50%的經濟權益。
  • 騰訊建議鬥魚與虎牙合併 鬥魚第二季度淨利潤增長513.7%
    伴隨著財報發布的重磅消息更引人注目,鬥魚公告稱,已經收到騰訊合併鬥魚和虎牙的初步建議。孵化出虎牙的歡聚集團則公告稱,將向騰訊轉讓3000萬股虎牙B類普通股,總收購價為現金8.1億美元。在行業人士看來,在經歷了多輪市場傳言之後,鬥魚和虎牙合併終於走到了實質性的落地環節。雖然最終結果尚未確定,但在外界看來,經歷了許久的談判,騰訊撮合「魚虎」合併這件事「有戲」。
  • B站、快手VS虎牙、鬥魚,如何看遊戲直播的新競爭?
    同樣是下半年,快手宣布進入遊戲直播領域,改變此前的模式,啟用籤約制度,在虎牙、鬥魚轉了一圈的嗨氏在禁播期滿後去了快手。B站在2019年下半年籤下馮提莫、8億拿下S系列賽三年中國區獨播權,以超高調的姿態向外界宣布將進入這個領域。
  • 鬥魚虎牙財報亮眼 遊戲直播背後的狂歡與隱憂
    但是遊戲直播版塊中的玩家卻沒有因此減少。除了鬥魚與虎牙兩大遊戲直播平臺外,B站、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也開始進入遊戲直播版塊。虎牙財報中有所體現,財報顯示,虎牙一季度總營收24.1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16.31億元的營收增長47.8%,相比上一季度24.67億元的營收下降2.2%,出現環比下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遊戲直播市場湧現的新玩家,分走了虎牙部分流量。
  • 直播平臺實力對比:抖音第五,鬥魚僅第三,虎牙市值400億僅第二
    當今社會是的網絡主流是流量和關注度,直播平臺也成為了社會的主流。而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直播平臺實力對比,其中抖音排名第五,鬥魚僅僅排名第三,虎牙市值400億僅第二,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具體情況,也看一下具體原因。
  • 鬥魚熱鬧,虎牙專注——簡析遊戲直播雙雄的異同
    2018年4月虎牙赴紐交所上市成為遊戲直播第一股,19年7月鬥魚也成功赴美IPO。經歷千播大戰的混亂後,遊戲市場逐漸洗牌形成了雙寡頭格局。同處遊戲直播的賽道、同創立於2014年直播爆發前夜、一同經歷過監管風潮,千播大戰等行業大事件、甚至最近擁有了同樣的大股東騰訊。鬥魚和虎牙看起來似乎十分相似。但若深入分析,遊戲直播雙雄還是有不同之處,概括起來就是,鬥魚熱鬧、虎牙高效。
  • 陌陌、鬥魚、虎牙分別捐一千萬,陌陌首筆助力鍾南山團隊
    新京報訊(記者 白金蕾)春節期間,全國都在關注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武漢及全國多個地方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的心,陌陌、鬥魚、虎牙等直播企業分別捐款1000萬元,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1月29日消息,移動社交平臺陌陌宣布,設立抗擊疫情科研公益金,將通過中國福利基金會—芒果V基金捐資1000萬元,定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和防控的相關科學攻堅,首筆捐贈款500萬元撥付鍾南山醫學基金會,用於鍾南山團隊開展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相關科學研究等。
  • 鬥魚虎牙合併為什麼是一種必然?
    編輯導讀:鬥魚和虎牙合併了,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並從納斯達克退市。還記得直播火爆時,出現了「千播大戰」的盛況。大浪淘沙,眾多的直播APP在漫長的競爭中消失了。直播領域為數不多的兩個巨頭合併將會給這個領域帶來什麼改變?本文作者從三個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 鬥魚虎牙為什麼合併?直播行業面臨哪些新問題?
    談到遊戲直播,網友們一定繞不開鬥魚和虎牙這兩個平臺,多年以來他們都是競爭關係,不過隨著近段時間B站、抖音等新直播勢力的加入,也給這兩大平臺帶來了不少壓力,從體量上來說,鬥魚和虎牙實力相當,經過了各種行業規範、瘋狂挖人之後,兩大平臺也基本迎來了飽和,而這幾天有消息傳出,騰訊正在考慮推動這兩大平臺的合併
  • YY、陌陌們的沒落與自救
    與老三家相比,以短視頻為切入後推出直播業務的快手、抖音,則顯得求變之心更甚,除了秀場直播,還有短視頻、直播電商,在線廣告營銷業務,用戶規模和營收規模更是遠超於前輩們。 而據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的內部數據,到2020年8月,抖音峰值日活已達6億之巨,秀場直播流水有望全年達到450-500億。另外,字節跳動內部預計,抖音有望在2020年年底或2021年年初,成為全球最大的直播平臺。 今天,已經是直播雙雄的快手、抖音,對天鴿、歡聚、陌陌形成的是空前的降維打擊,一面吸走用戶、主播、一面吸走巨額打賞。
  • 估值接近5個B站、4個陌陌、3個微博,快手真的這麼值錢嗎?
    在二級市場上,目前還沒有一家可與快手完全對標的短視頻公司,一級市場投資者及二級市場分析師更偏向於將快手和陌陌、騰訊音樂等以直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公司,以及BiliBili、微博等社區型公司做對比。 據《晚點LatePost》報導,此輪融資由騰訊領投,老股東紅杉和3家新股東博裕資本、雲鋒基金和淡馬錫跟投。 「本輪融資總金額將達到30億美元,其中騰訊投資20億。」這也讓騰訊繼續穩坐快手第一大機構股東之位,騰訊本輪投後持股比例接近20%。按照投後估值和騰訊所佔比例,騰訊這輪所拿到新股大約在7%左右。
  • 騰訊坐「快」觀「虎鬥」
    鬥魚上市後,我怎麼看?媒體報導常見的幾個錯誤這裡先糾正一下:1、鬥魚不是「頭部主流直播平臺最後一個上市玩家」。至少,周鴻禕是不同意的,花椒還沒上市呢。鬥魚上市前直播行業有「上市五虎」:9158、YY、陌陌(雖然唐巖不認為陌陌是地道直播公司)、虎牙和映客,現在,有直播上市六雄。
  • 明星也現身直播帶貨,直播行業真的賺錢嗎?
    經過多輪洗牌,目前在運營的遊戲直播平臺主要包括虎牙、鬥魚、B站、網易CC直播,企鵝電競等。虎牙、鬥魚兩家頭部平臺在2019年分別實現直播收入79.76和66.17億元,同增79.53%和110.26%,兩者合計佔據遊戲直播70.13%的份額,形成雙寡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