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校園欺凌,之前腦海裡還停留在小學及以上的孩子才會發生。直到發現在小區裡,年僅4、5歲的孩子就開始出現的心機girl、霸王男,發現他們已然是個小江湖。這倒是給之前一直處於職場,從不用心觀察孩子世界的我,上了一課。
幼兒園階段的欺凌對孩子來說,埋藏的是根。比小學及以上的欺凌更可怕
津寶是個善良且固執的孩子,善良源於從不會傷害別的小朋友,看到別的小朋友被傷害她也會主動伸手相助;固執源於她會把一直玩的小姐姐告訴她「我們是最好的朋友」這句話,牢牢記住,以至於,當這個小姐姐在別的小朋友面前冷落、諷刺、故意邊緣化她時,會不理解的覺得委屈和憤怒。
「心機girl」,我第一次把這個詞不由得和這個年齡段,還是幼兒園孩子的群體,牽扯到了一起,居然也那麼的貼切。
當看到津寶委屈、不解的哭喊著追小姐姐問「我們還是不是好朋友?」而小姐姐躲閃、不理的時候,我真的不覺得,這位心機小姐姐的行為天真無邪。也隱約同時看到了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對不給自己尊嚴,自己也沒尊嚴的追著對方求證那一刻,作為母親的我,真是恨鐵不成鋼。
面對津寶委屈的大哭,恨不得把那個心機girl好好教訓一頓,但更恨自己孩子一廂情願的不爭氣。忍著怒火,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可不是嘛:善良、無原則、無底線的善良,被一次次的欺騙、對方求原諒後再次愚善。就是我啊。正如《我的前半生》羅子君離婚離得毫無尊嚴,想不通自己的丈夫也想不會是凌玲,居然還去凌玲家裡蹲點求溝通的時候,被閨蜜打醒;被她老媽的一句「你活了半輩子,難道不知道人心叵測嗎?!」打醒…
教養,或許是從小學會的對人性洞察與理解後依然可以自我保護的能力
我想和羅子君一樣的單純的女人很多,這些羅子君們,應該是一路走來,沒遭遇什麼坎坷的人情世故和生活的挫敗。事實上,江湖,從4、5歲,幼兒園階段就開始了。這時候,孩子們之間的衝突已然不只是停留在你搶了我的玩具,我推你一把的膚淺動作層面。他們的智力深度,已經可以觸到精神踐踏的領域。與其說是智力深度,我倒是覺得,用人性,更準確。孩子群裡,霸王男、心機girl的行為特點,如果不是先天的,那麼後天,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是此種行為背後最直接的根源了。看,還是人性,那點事!「這點事」成人世界裡,司空見慣了。不過,映射到這麼大點的孩子群體,說實話,怎麼想怎麼想不通。這是孩子的悲哀?還是家長的悲哀?還是社會的悲哀?
不過,記得我小學時候身邊的心機girl和霸王男,後來混的都不咋樣。也是,這個物質豐富的大環境,誰都不傻。吃虧是福的道理,估計這些看似聰明的「人尖」都不理解。
如果女兒被心機girl精神欺凌,你會怎麼辦?
如果他們只有4、5歲呢?
如果孩子跟你說「某某欺負我」
你會一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我們都是好朋友」打發了嗎?
還是陪著孩子安靜下來,問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是 與你分享有趣、有用、有料的育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