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三允許」「三不許」,父母要做到

2020-10-20 叮噹派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怎樣才能做個好父母?父母怎樣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國際兒童學習研究泰鬥級專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這本書中提出:

高手父母與普通父母的根本區別在於:你是園丁,還是木匠。

將成長中的孩子當成小花小樹園丁式父母致力於為孩子們搭建健康的成長環境,剪裁孩子發展中的問題,但基本上是支持孩子隨著內心本性去發展的。這種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都有較好的前途。

木匠式的父母,他們就是製作木製工藝一般,按照事先制定的圖紙來對木頭進行雕刻、塑造,就像按照自己事先的規劃一般去培養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計劃去發展。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高手父母」(園丁式父母)?

需要父母做到」三允許」,即給予孩子適當支持,「三不許」,即剪裁孩子問題。

1、允許洗不好碗、拖不好地,但不允許生活不能自理

據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的孩子每天做家務的時間遠遠落後美國、韓國、法國等其他國家。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孩子不用承擔做家務的任務?

通常大多數獨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和小公主,為人父母的捨不得讓他們受一丁點兒苦,唯一督促他們的就是在上幼兒園時好好玩兒,上了學的孩子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而做家務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近半數(46.7%)家長經常會代替孩子勞動;41.4%的家長明確認為孩子不做或幾乎不做家務。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還記得曾經刷爆朋友圈的「番茄炒蛋」視頻嗎?

在這部名為《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碗番茄炒蛋》的視頻中,來美留學的中國男生伊恩因為朋友聚餐,需要每人做一道家鄉特色菜。最簡單也最基礎的番茄炒蛋,順理成章的成了伊恩的首選。

但即使是如此簡單的菜,男生還是被「該先放番茄還是先放雞蛋」給難住了。於是,他拿起手機向遠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求助。

為了教會笨拙的兒子做番茄炒蛋,爸媽凌晨4點從被窩裡爬起來,錄視頻直播教學。媽媽一邊炒菜一邊口述步驟,爸爸則負責錄視頻發消息。

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在三人的合作下,這道番茄炒蛋終於完成了。

這則營銷視頻感動了萬千網友,「想到了自己的爸媽,好想哭呀!」卻沒有感動叮噹派好習慣,因為我們看到的不是感動,而是「巨嬰」。

一個成年人,竟然連最簡單的番茄炒蛋都不會做,遇到問題了不懂得自己上網搜索解決,還只是一味地找媽媽,這不是巨嬰是什麼?

而造成這種巨嬰現象的,是父母從小對他的溺愛。

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生!

每一位成功的人都不是父母"寵"出來的,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很重要。

孩子剛開始體驗家務勞動,可能出現洗碗摔破碗、洗衣服把肥皂水倒一地、掃地掃不乾淨........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

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問題!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責任感的培養都會與做家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讓孩子做家務,儘量從小事做起,比如讓孩子撿起地上的東西和讓他掃房間,哪個能更容易讓孩子採取行動?答案當然是撿起地上的東西更容易。所以越是小的家務事,越能激起孩子做家務的興趣,然後家長再逐步地引領,將來可以承擔更多的家務。

每一位成功的人都不是父母"寵"出來的,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很重要,為了培養做家務的興趣,需要家長放手,讓孩子做家務從小事開始,逐步喜歡做家務,讓孩子懂得替父母承擔家庭的責任,長大以後才能懂得感恩和孝順父母,才能成為一個有愛心、有擔當的人,所有這些才是比成績更重要的,更應該是父母要認真對待的。

2、 允許情緒表達,不許用壞情緒傷人

每個人隨時都會產生各種情緒,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挫折、打擊,因而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

父母要允許孩子在悲傷難過的時候表達出情緒,比如哭泣、傾訴,因為如果硬逼著讓孩子堅強,會讓他越來越脆弱。

但不許孩子任自己的壞情緒泛濫,而做出傷人的事。

近日,在湖北武漢地鐵裡,一位母親由於一時疏忽乘錯了地鐵,耽誤了女兒的行程。下車後,女兒便對母親不停的抱怨,最後,生氣的女孩當眾連踹了母親6腳,就連當時有好心人勸阻,也被女孩動起了手。

在《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效的22個情緒管理定律》裡有句這樣的話:

如果放縱或餵養壞情緒,最後的結果是傷己、傷人、傷心、傷身。

那麼孩子發脾氣,家長該怎么正確處理呢?


在《正面管教孩子》這本書中提到:孩子之所以會發脾氣,是因為他們難以對自己情緒背後的問題進行表達,因為這已經超過了他們自身的溝通能力。

所以家長在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首先要讓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和脾氣,通過家長的提問和梳理,讓孩子明白自己在下次遇到同樣情況的時候,應該如何正確的進行表達。

因為在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情緒,他們可能只是因為看到了某個喜歡的東西,但不知道該如何說出來,所以會表現出耍脾氣的樣子。

因此,家長如果能夠儘早地幫助孩子認識到這個問題,將會解決孩子的許多情緒問題。

案例:

6歲的圓圓主動幫媽媽收拾衣服,她發現自己總是沒辦法把衣服疊的像媽媽那麼整齊,試了幾次,一直不成功,她把衣服一扔就哭了。

性格分析:活潑型

圓圓是活潑型性格的孩子,她活潑開朗,主動性很強,願意幫媽媽幹活,但是活潑型孩子情緒變化快,且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為看到媽媽疊的好,自己疊不好,就開始哭,好事變壞事。

解決方法:引導宣洩

活潑型孩子哭鬧,常常只是需要發洩情緒,這時家長不要總想著馬上制止哭鬧,應該適當讓孩子發洩情緒後,再引導孩子思考、嘗試怎麼解決問題。

3、允許犯錯,但不許推卸責任

孩子的天性決定了孩子喜歡到處探索,所以孩子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孩子也在犯錯當中不斷成長,所以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

簡·尼爾森也說過: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時機,如何對待錯誤比犯的錯更重要。

孩子犯了錯誤,父母該怎樣對待呢?

危害最大的做法;父母縱容孩子推卸責任。

父母在對待孩子的錯誤,給孩子帶來危害最大的一種做法是:縱容孩子推卸責任,很多父母出於維護孩子的心理,以「他還是個孩子」為藉口幫孩子開脫責任。

如今網絡上各種熊孩子的新聞屢見不鮮,上電梯時亂按按鈕,在火鍋店裡隨意奔跑,這些熊孩子對周圍人造成的困擾可見一斑。然而每每在公共場合有人出面制止熊孩子的惡作劇時,總會有熊家長出沒,一句「他只是個孩子」似乎就可以遮掩掉所有的過錯了。

孩子犯了錯,父母不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幫助他推卸、逃避責任,只會縱容他一錯再錯,最終害了自己。

正確的做法:讓孩子承擔後果,培養責任心

教育家盧梭說過: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要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過失或者錯誤帶來的後果,從而去彌補錯誤,才能強化孩子的責任意識。

而責任心,對孩子至關重要。

正如培根曾說:「責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種子,它若早早地播種在孩子的心田裡,將會收穫一生一世的幸福。」

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在孩子犯錯以後,父母批評和指正不是首要任務,而是要先讓孩子去承擔責任和彌補自己造成的過失,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5月21日,江蘇宿遷一名7歲男孩放學後在家玩耍時將墨水,從自家7樓潑下,3樓到6樓住戶全都遭了殃。
樓下鄰居上來詢問,孩子的媽媽陳女士才發現孩子闖了禍。

隨後,她帶著孩子到樓下挨家挨戶道歉,並把被墨汁染色的衣物拿回家與闖禍的兒子一起手洗
陳女士說:這樣做是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墨汁很不好洗,自己手都搓紅了。有些洗不乾淨的就買新的賠給鄰居」

另外,她已經找專業人士進行清洗外牆,並讓兒子站在太陽底下,看著整個清洗過程。

「孩子曬得臉都通紅了,我一點也沒對他留情,現在他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網友看到後紛紛為陳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點讚」

「這個教育方法很好」
「父母太優秀了」
「給孩子補上一堂課」

……

其實,陳女士的做法就是很好的鼓勵孩子承擔責任的方法。如果連自己童年這麼微小的錯誤都不敢承認,那麼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怎麼能夠負更大的責任呢?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師,就是母親和父親。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的責任重大,「三允許」「三不許」,父母要做到了,一定可以培養一個有出息的孩子。

END

相關焦點

  • 優秀孩子的培養,父母要注重這三點
    優秀的孩子,像一束光那樣耀眼,讓人移不開目光。可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孩子如此優秀時,對著自己的娃卻只剩下滿心恨鐵不成鋼的焦慮。事實上優秀的孩子,並不是從一出生就優秀,優秀的背後往往還隱藏著良好的家庭養育。而良好的家庭養育,一般父母都會注重以下幾點。
  • 父母注重從三方面修煉自己,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作為父母,如果面對孩子存在的上述問題感到焦慮,不妨和我一起閱讀《王霄老師的5堂幸福課》這本書,父母需要與孩子共同成長,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並接納生活的本來面目,學會與家人連接並從自己做出改變,最後帶著愛放手,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養育女孩,父母培養孩子做到「三個保持」,會讓孩子更出色
    雖說女孩乖巧、聽話,但父母養育女孩,也面臨著很多考驗,怎樣才能更好地養育好女孩呢?《養育女孩》一書中有一句話:在養育女孩的路上,溫和而堅定地教給女孩一些規矩和紀律,讓他們擁有抵禦風險的能力,是父母要掌握的必修課。
  • 有女孩的家庭,這三點做錯了,恐怕將難養出優秀的女兒
    並且不少家長在孩子沒出生的時候,都很期待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出生。而那些有女兒的家庭,那都把家裡所有的寵愛都給了這個女孩,可謂是把女孩當作小公主一樣寵著,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幸福快樂的成長。但是很多有女兒的家庭,都會因為一些錯誤的教育方式,無法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一個優秀有氣質的獨立女孩。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出現了下面這幾種錯誤,那麼就要及時改正了。否則很可能不會將女兒培養成獨立優秀的新時代女性。
  • 父母做對這三點,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我們怎麼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簡·尼爾森博士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指出,孩子的性情和基因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和養育環境的關係更大。高情商的品質,是長期愛的滋養的養育結果,不是刻意說教練習的成果。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對孩子發過脾氣,無論是兩三歲還是七八歲,甚至是十幾歲,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身心俱疲,但是孩子似乎都不領情。其實這是我們運用了錯誤的養育方式,管教的精髓在於教而不是管,我們管的太多反而讓孩子與我們的預期漸行漸遠。和善,表明的是你對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尊重,並強調教給孩子有價值的技能。
  • 怎樣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家長應該做到這三點
    怎樣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家長應該做到這三點!一個有主見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功,現在很多家長總是想要自己的孩子可以乖巧聽話,覺得這樣的孩子更好管教,但是過度的乖巧聽話,會讓孩子喪失主見,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以後會有很大的影響。
  • 不優秀的父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嗎?
    不優秀的父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嗎?在開始論述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說說為什麼在教育孩子這個事情上,會有截然相悖的兩種觀點,一方認為家長必須要做好自己,提升自己,才有資格教好孩子;另一方則認為應該尊重孩子的個體獨立性,不過多幹涉孩子的天性。
  • 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莫言: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
    莫言的母親其實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但是不知道任何教育理念的她,卻清醒的知道一定要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做一個好人,為此她言傳身教,把自己捨不得吃的半盤餃子分給貧窮可憐的乞丐老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莫言。
  • 僅靠鼓勵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父母適當懲戒不可少:注意做到四點
    ,因為總有家長帶著孩子找上門要「說法」。浩浩以前和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被父母接到身邊也就三四個月的時間,卻將小區內比他小的小朋友欺負了一個遍——搶小朋友玩具、推倒小朋友、向小朋友扔東西。可以說,整個小區的家長看到浩浩,都會帶著孩子遠離他。為此,浩浩爸和浩浩媽也沒少吵架:浩浩爸主張「不行就揍一頓,揍到他不敢欺負人為止」,浩浩媽主張「有話好好說,理解和鼓勵為主。」
  • 一個控制欲強的女人真能毀三代嗎?理清這三點,輕鬆養出優秀孩子
    借用知乎上一個高贊問答:一個女人真的能毀三代嗎?網友的回答無外乎圍繞自己的媽媽、外婆、婆婆或者奶奶用怎樣強勢的姿態,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從小號令子女,不給子女留隱私空間,剝奪子女個人成長的自由。一個網友崩潰的吐槽自己的父母比病毒都可怕:衣服要穿媽媽挑的;什麼話應該怎麼說,什麼話不應該說;父母說的話不許反駁
  • 父母須知:如何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看看洛克菲勒教育孩子的三句話
    引言: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很優秀,而這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所以說,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的一步。那麼怎樣才能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呢?這也就是要告訴孩子要學會自立。我們終將要長大,不能依賴父母一輩子,讓孩子儘快地獨立自主。父母培養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有能力獨立的生活,而不是讓孩子們萬事都依靠父母,覺得只要父母在,自己就可以什麼都不做。如今有很多父母因為心疼自己的孩子,從小都不讓孩子吃一點苦,所以就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攬下了。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磕了,碰了都會心疼不已。
  • 如何培養出非常優秀的孩子?
    她之所以能取得這麼給力的成就,除了她自身勤奮努力外,最關鍵的還是父母的引導作用。優秀的父母,都是懂得引導孩子健康發展的。魯迅先生在《我們怎樣做父親》一文中指出: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其次要指導,絕不能用前人的「同一模型,無理肯定,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再次是解放,培養他們自主的能力,使他們「成一個獨立的人」。
  • 簡談學堂 | 做到這三點,使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在孩子幼兒時期,經常會關注父母的情緒,比如,孩子任性哭鬧時,常常會偷偷觀看家長的表情,一步步試探父母的底線。父母擁有一個好的心情對孩子是很有好處的。開明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孩子會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不必事事都徵求家長的意見,這樣成長的孩子一定會獨立自主,人生會走得長遠寬廣。但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冷臉相對,就會使孩子變得自卑敏感。
  • 父母「三戒」,戒出優秀孩子!
    每一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他們能夠幸福快樂的成長,獲得美好的未來!孩子美好的未來,從良好的家庭教育開始。良好的家庭教育又來自父母良好的個人修養。所以父母親能夠,戒除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對於孩子的培養有著無比重大的意義。佛家講「戒」,廣為大眾所知的有五戒,十戒,還有《西遊記》裡面的豬八戒。這是佛陀對於一個出家僧侶的言行舉止的基本戒律,也是修行者的基本行為規範。
  • 孩子將來成不成才,絕大部分在父母。看完你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總是跟孩子說「不行」、「禁止」、「不許這樣」,就會覺得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這種控制感能夠讓我們內心感到充實和安全。但是,通過「控制」養育孩子的話,最終只會得到一個焦慮暴躁的自己和一個叛逆而有人格缺陷的孩子。
  • 想讓孩子學會做人,培養孩子的情商很重要,父母要做好三點
    那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怎樣在孩子的生活習慣中養成呢?作為父母,我們是否經常阻礙孩子情商的發展呢?在自己遇到挫折的時候,孩子正好不聽話,這個時候,情緒的迸發一定是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其實,作為父母,在遇見任何問題的時候,孩子的出現一定要平復自己所有的負面情緒,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強,所以,切記在孩子面前流露負面情緒。
  • 思維導圖丨越焦慮的父母,越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這些現象相信很多家庭中都曾經出現過,看似普通,實則是父母焦慮的表現,雖然每個家長出發點都是關心孩子,但是北大心理學教授指出:這樣的焦慮行為對孩子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越是這樣焦慮的家長,越是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 做到這三點,讓孩子更好的聽取父母的建議
    「不許在沙發上跳上跳下,好好坐著!」 「不許和妹妹搶玩具,你是哥哥,要讓著妹妹!」 周末親戚帶著孩子來做客,5歲的小男孩很可愛,但是也很淘氣。他們一進門,我表姐,也就是孩子的媽媽對孩子的訓斥聲不絕於耳,老實說,聽的我腦仁都疼了。 但是效果真的不好。
  • 如何才能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別想多了,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應該這樣做:1、培養孩子獨立我們都知道,每個女性做了媽媽後,就會認為他們是「超人」,擁有著萬能的能力。孩子哭了,哪裡不舒服,媽媽就會出現首次,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同時,也有很多家庭,喪偶式婚姻,丈夫在一旁看著不說話,不管教,讓媽媽變得更難。這時候的媽媽,眼裡心裡全部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對於孩子進行一切,媽媽都親力親為。但是學生如果中國家中的媽媽十分能幹,那麼這個孩子學習就不那麼的「能幹」,孩子會依賴自己的母親,因為他們還有媽媽幫自己。這樣的家長行為,實際上是不利於提高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 怎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首先家長要知道,六歲以前對孩子加以引導
    孩子六歲以前是世界公認的教育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孩子處在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家長一定要把握住機會,培養孩子各種良好習慣。許多父母也很清楚這個問題,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優秀的品質,以使孩子成為優秀的人。若是這段時期,孩子接受到優良的教育,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將來孩子一定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