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往往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不逼一下自己的孩子,你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很多家長常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家的孩子相比較,當著孩子的面,不給孩子留一點尊嚴,說其他家孩子怎麼怎麼的好,就是比自己的孩子強,自己的孩子幹什麼都不行,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往往這樣的,家長還不知道自己給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傷害。
家長自己還沉醉在言語中,卻不知在孩子的內心紮上了一個病根,這個病根會隨著成長慢慢的長大,等到以後一定程度上的時候,結果開花,等孩子到一定的年齡段的時候,就會徹底爆發。我們一般稱之為這個年齡段為青春期。
為什麼家長的言語對一個孩子來說會如此的可怕?
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逼迫往往是有限度的,你在逼迫孩子的同時就應該清楚,超出孩子的接受範圍就相當於精神虐殺,孩子不僅不會接受而且還會學會積累,這個時候的家長可能不知道,一直覺得孩子可能會贊同,但是孩子心裡的種子已經開始種下了。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條熱議,說是一款遊戲的誕生,成為了很多家長的首選,玩這款遊戲的大部分都是家長或者成年人,玩過的人都認同起一件事,我們的教育觀念是錯的。
這款中國式成長遊戲,是一款「模擬中國家長撫養孩子成長」的遊戲。玩家在裡面所扮演的是一位中國式家長,通過將遊戲中的孩子撫養長大,並一直到孩子結婚生子。就是這樣一次次的撫養,並沒有給家長帶來什麼開心的結果,反之,帶來的卻是更多的反思。
一位玩這款遊戲的家長觀測後說:「我在玩這場遊戲時,直到孩子上初中後,孩子就自殺了,上面所展現的是孩子因承受不住家長所帶來的壓力,被迫自殺。」
怎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
首先,好的情緒才能給孩子好的教育。
孩子的內心是很敏感的,父母情緒的絲毫變化他們都能感知到。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他們最依賴的人。在孩子幼兒時期,經常會關注父母的情緒,比如,孩子任性哭鬧時,常常會偷偷觀看家長的表情,一步步試探父母的底線。父母擁有一個好的心情對孩子是很有好處的。開明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孩子會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不必事事都徵求家長的意見,這樣成長的孩子一定會獨立自主,人生會走得長遠寬廣。但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冷臉相對,就會使孩子變得自卑敏感。
其次,鼓勵支持孩子。
許多家長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經常愛說,你看人家怎麼怎麼樣,你怎麼不如人家。家長在說這句話時,請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別人家的父母。世界上沒有一摸一樣的孩子,也不會有一摸一樣的父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父母要善於挖掘孩子的發亮點,鼓勵孩子去做嘗試。一個男孩成績越來越差,每次拿到成績單時,他都害怕看到父親失望的眼神。
有一次考試,男孩考了倒數第一,他懷著忐忑的心情將成績單拿給父親,父親看後開心地對兒子說:「兒子,我真為你感到開心」。男孩聽後覺得父親在諷刺他。父親接著說:「孩子,跑在最後邊的人,還有什麼負擔去擔心別人超過呢。所以,你只要往前跑,就一定會有進步。」男孩聽了父親的話開始努力學習,成績一次比一次好。
最後,允許孩子犯錯。
犯錯是孩子的天性,因為年齡小,他們的生活經驗缺乏,在家長眼中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由孩子來做可能會出現誤差。在孩子出現錯誤時,家長總是很生氣,他們希望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因此,希望通過發火讓孩子記住教訓。但是這樣做的後果,這會讓給孩子造成壓力,使他們害怕膽怯,以至於以後做事都會畏手畏腳。
總結:好的教育培養優秀的孩子,錯誤的教育耽誤孩子的一生。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優秀的人,關鍵是看父母如何教育,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