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今天(12月27日),最高法發布《關於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其中提到,探索允許外籍當事人使用英語參加訴訟;對國際投資、反恐反分裂等刑事案件妥善審理,堅持罪刑法定。
《新片區意見》在國際商事審判運行機制方面作出了諸多規定:在新片區探索港、澳、臺人士擔任人民陪審員、發揮調解職能;探索允許外籍當事人使用英語參加訴訟活動;準確適用中外法律、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尊重國際通行商貿規則;鼓勵建立專家委員參與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在域外法查明過程中充分發揮專家作用。
並且,要求推動建立引入國際知名第三方鑑定機構機制;在更大範圍內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支持律師為新片區創新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
在新片區仲裁制度改革方面,《新片區意見》表示,支持經登記備案的境外仲裁機構在新片區就國際商事、海事、投資等領域發生的民商事糾紛開展仲裁業務。
依法支持和保障中外當事人在仲裁前和仲裁中的財產保全、證據保全、行為保全等臨時措施的申請和執行,依法對仲裁裁決進行司法審查,支持上海打造成為亞太仲裁中心。
此外,支持新片區內註冊的企業之間約定在特定地點、按照特定仲裁規則、由特定人員對有關爭議進行仲裁。探索司法支持國際投資領域爭端解決機制的方法與途徑。
在刑事審判方面,依法妥善審理國際投資、國際貿易、跨國金融、網絡、生態環境、文化安全、人員進出、反恐反分裂、公共秩序等領域的刑事案件,防範和打擊各類破壞阻礙新片區建設的刑事犯罪,堅持罪刑法定,嚴格辦案程序,精準適用刑事法律。
新京報記者 王俊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