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在新片區探索允許外籍當事人使用英語參加訴訟

2020-12-12 新京報網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今天(12月27日),最高法發布《關於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其中提到,探索允許外籍當事人使用英語參加訴訟;對國際投資、反恐反分裂等刑事案件妥善審理,堅持罪刑法定。


《新片區意見》在國際商事審判運行機制方面作出了諸多規定:在新片區探索港、澳、臺人士擔任人民陪審員、發揮調解職能;探索允許外籍當事人使用英語參加訴訟活動;準確適用中外法律、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尊重國際通行商貿規則;鼓勵建立專家委員參與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在域外法查明過程中充分發揮專家作用。


並且,要求推動建立引入國際知名第三方鑑定機構機制;在更大範圍內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支持律師為新片區創新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


在新片區仲裁制度改革方面,《新片區意見》表示,支持經登記備案的境外仲裁機構在新片區就國際商事、海事、投資等領域發生的民商事糾紛開展仲裁業務。


依法支持和保障中外當事人在仲裁前和仲裁中的財產保全、證據保全、行為保全等臨時措施的申請和執行,依法對仲裁裁決進行司法審查,支持上海打造成為亞太仲裁中心。


此外,支持新片區內註冊的企業之間約定在特定地點、按照特定仲裁規則、由特定人員對有關爭議進行仲裁。探索司法支持國際投資領域爭端解決機制的方法與途徑。


在刑事審判方面,依法妥善審理國際投資、國際貿易、跨國金融、網絡、生態環境、文化安全、人員進出、反恐反分裂、公共秩序等領域的刑事案件,防範和打擊各類破壞阻礙新片區建設的刑事犯罪,堅持罪刑法定,嚴格辦案程序,精準適用刑事法律。


新京報記者 王俊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最高法發布《外商投資法司法解釋》《一帶一路意見二》《新片區...
    一是加強新片區國際商事審判組織建設,創新國際商事審判運行機制。二是支持經登記備案的境外仲裁機構在新片區開展仲裁業務,支持上海建設成為亞太仲裁中心;三是著力推動新片區調解制度創新,積極推動形成調解、仲裁與訴訟相互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為實施高標準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提供法律服務。
  • 最高法: 民事訴訟文書新樣式
    為深入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按照試點工作新要求進一步規範文書樣式,提升文書質量,有效保障當事人合法訴訟權利。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布《關於印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相關訴訟文書樣式〉的通知》(以下簡稱《試點文書樣式》),自2020年11月1日施行。
  • ...國際化 最高法發布《外商投資法司法解釋》等3個司法文件(附全文)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設立新片區的重大戰略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新片區意見》。《新片區意見》聚焦新片區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方面和重點領域,主動對接新片區對人民法院工作提出的新需求,積極為新片區制度創新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更好服務對外開放總體戰略布局。
  • 【法律諮詢】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怎麼辦呢?
    應當追加的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願意參加訴訟,又不放棄實體權利的,仍應追加為共同原告,其不參加訴訟,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依法作出判決。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六條: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 最高法法官李偉:降低維權成本 便利代表人訴訟
    本屆論壇旨在探討如何以新證券法實施為契機,推動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工作開創新局面。論壇以「新證券法特別代表人訴訟實踐」為主題開設專題論壇,重點聚焦代表人訴訟制度,邀請理論界、實務界人士圍繞主題發表真知灼見,分享經驗。
  • 最高法:當事人請求確認合同效力訴訟不屬於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制範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書(2019)最高法知民終944號上訴人(原審原告):陳廣生,男,漢族,住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委託訴訟代理人:張星,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律師。上訴人陳廣生及其委託訴訟代理人張星,被上訴人盈電公司委託訴訟代理人趙紅梅、祖洪霞到庭參加詢問。本案現已審理終結。陳廣生上訴請求:依法撤銷原審判決,指令原審法院重新進行審理或直接改判支持陳廣生的訴訟請求。其主要事實和理由:(一)原審法院關於涉案專利權轉讓生效的認定錯誤。
  • 最高法:規範公益訴訟文書樣式 提升文書質量-中國法院網
    鑑於公益訴訟文書樣式系公益訴訟領域的特殊文書樣式,故在制定本文書樣式時注重與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和2015年《行政訴訟文書樣式(試行)》的銜接。在裁判文書的寫作要求上,本樣式有規定的要適用本樣式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前兩個文書樣式的寫作要求,確保裁判文書撰寫做到格式統一、要素齊全、結構完整、文字規範。  三是注重為實踐保留繼續探索空間。
  • 最高法啟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 印發改革試點方案及...
    文件規定,小額訴訟程序適用於標的額為人民幣5萬元以下的案件,對於標的額在人民幣5萬至10萬元的案件,允許當事人合意選擇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在充分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基礎上,進一步簡化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方式和裁判文書,合理確定小額訴訟案件審限。規範小額訴訟程序與簡易程序、普通程序的轉換適用機制。三是完善簡易程序規則。
  • 淺析當事人不出庭參加訴訟的原因與對策
    一、當事人不到庭參加訴訟的危害性及其原因  當事人不到庭參加訴訟,其社會危害性雖然因個案不同,但是主要表現為致使案件無法調解結案而造成法院調解率偏低,致使案件難以查明事實而無法讓當事人真正息訴,致使案件真實性無法確定而讓虛假訴訟乘虛而入;致使案件訴訟周期偏長而造成司法資源浪費和訴訟成本增加。
  • 離婚案件中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是什麼?
    本離婚律師認為這些權利大致有以下內容:1、原告有權利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請求法院判決解除婚姻關係的權利。被告則有權利應訴,並答辯,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與主張。2、原告有權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原、被告均有權利對夫妻共同財產提出保全的權利。
  • 最高法:虛假民間借貸訴訟的10種行為方式
    最高法觀點一:當事人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借貸關係真實存在,且借貸雙方之間存在關聯關係和人員混同等情形,法院可以認定當事人雙方構成惡意串通,意圖通過虛假訴訟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四)當事人雙方在一定期間內多次參加民間借貸訴訟。虛假民間借貸訴訟案件程序的啟動,多發生在以虛假訴訟一方當事人為被告的另案已經進入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但是財產尚未處置完畢前。當然,實踐中也有部分虛假訴訟案件早於他案進入訴訟程序或執行程序,這種虛假訴訟就更加具有隱蔽性,更不易鑑別。
  • 最高法發布外商投資法司法解釋 聚焦解決合同爭議
    人民網北京12月27日電 12月27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重點聚焦合同爭議的解決,特別是合同效力的確定問題。
  • 15種簡易訴訟文書樣式:​最高法印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相關訴訟文書樣
    ……      (以上寫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稱等基本信息)      原告×××與被告×××……(寫明案由)一案,  本院於××××年××月××日立案後,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依法適用小額訴訟程序。
  • 未來如何防範懲治虛假訴訟?最高法:加大處罰制裁力度
    > 責任編輯:姜雨薇   中新網12月11日電 最高法1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請問虛假訴訟的防治難點有哪些?
  • 論刑事訴訟當事人輔助制度_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根據規定,所謂辯護,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為了反駁控訴,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有利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證據材料,論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應當減輕、免除處罰的訴訟活動。所謂代理,是指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外的當事人或者他們的近親屬、法定代理人,與法律允許擔任訴訟代理人的人訂立協議,代理這些當事人依法進行本來應當由當事人進行的刑事訴訟行為的一種制度。
  • 最高法:民間借貸涉嫌虛假訴訟的認定(含10種行為方式)
    文章來源:法信、法務之家▌最高法觀點:觀點一:當事人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借貸關係真實存在,且借貸雙方之間存在關聯關係和人員混同等情形,法院可以認定當事人雙方構成惡意串通,意圖通過虛假訴訟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上海歐寶公司與遼寧特萊維公司企業借貸糾紛案
  • 最高法案例:禁止反言原則在民商事訴訟活動中的應用
    (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行申3509號民事裁定書)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李新民在二審及再審申請中提出作出被訴強拆行為時未出具書面材料、未告知訴權及起訴期限,其不知涉案房屋系何人、何部門所拆,但該主張與起訴狀內容明顯矛盾,且未能提供證據推翻起訴狀及此前的陳述。根據禁止反言原則,人民法院採信其之前陳述認定其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被訴行政行為,並無不當。
  • 最高法發布民事訴訟文書樣式 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
    最高人民法院修改後民事訴訟法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杜萬華說,也有一些裁判文書格式不規範、要素不齊全、質量有瑕疵,影響司法權威和公信。   據介紹,全國法院目前適用的主要訴訟文書樣式頒布於24年前。20多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民事審判工作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變化,原有文書樣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事人的訴訟需求和司法審判的需要。
  • 最高法:測謊結果不能作為民事訴訟證據
    據最高法8月14日消息,最高法日前發布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訴訟中委託鑑定審查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據@新華視點引述最高法行裝局局長黃文俊介紹,規定明確測謊結果不屬於民訴法規定的合法的證據形式,只能起參考作用,人民法院不予委託鑑定,以避免將測謊結果當作鑑定意見,影響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和司法公正。
  • 最高法判例:單獨對規範性文件提起的訴訟,應如何裁判?
    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行申3581號]行政裁定書的裁判要旨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範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併請求對該規範性文件進行審查。該規定確立了規範性文件一併審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