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以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和被日軍殖民統治的首爾為大背景,講述了一個驚險刺激的暗殺故事。影片中環環相扣的諜戰情節、跌宕起伏的人物命和炫目震撼的槍戰場面交相輝映,並運用多種虛實結合的手法還原了歷史。
崔東勳作為韓國70後導演的領軍人物,其作品向來以格局大、人物多著稱,加之貫穿其中的喜劇元素,使得他被許多韓國民眾譽為「最了解觀眾口味」的導演之一。優質導演帶領的頂尖製作團隊,加上全智賢、李政宰和河正宇領銜的頂流明星配置,使本片自帶熱度和話題。但作為一部細膩又厚重的劇情動作片,《暗殺》最突出的成就卻不在於其講述故事的能力,也並其非轟動激烈的戰爭場面,而是對人物複雜性的刻畫。在社會動蕩的黑暗歲月裡,不同的價值觀導致了不同的人生選擇,從而也決定了不同的人生走向。
一段1911年的歷史暗殺事件拉開了影片的序幕,並引出了本片的關鍵性人物——失去了一根手指的特工廉錫鎮。當他再次出現時,也伴隨著一個新的秘密任務。表面上,他組織了一個暗殺小隊,幫助韓國政府刺殺日本高官和日派議員。而暗地裡,他不但將消息透露給了日本軍方,還私下僱傭殺手,想要偷襲暗殺小隊的成員。廉錫鎮的雙重身份無疑是本片的導火線,由此引出的環環相扣的暗殺行動,讓擁有「上帝視角」俯瞰全局的觀眾也時刻保持著精神緊張,既希望日本軍閥可以儘快的被刺殺成功,又希望暗殺小隊可以安全的虎口脫險,在多方勢力都對背後敵情全然不知的情況下,劇情慢慢被推向了高潮。
影片最大的亮點,是三名主角都擁有難以抉擇的雙重身份,也正是這樣的雙向選擇,讓每個角色的人物形象都更加飽滿豐富。韓國特工廉錫鎮,曾是忠心耿耿的獨立軍成員,卻為了在亂世中謀生存,向日本軍閥低了頭。美女殺手安玉允,本是單槍匹馬的狙擊手,卻在見到與自己長相相同的雙胞胎姐妹後,變成了一個受血緣牽絆的普通女孩。還有亮點人物夏威夷,先是在咖啡廳與安玉允邂逅,假扮夫妻、贈送圍巾,為日後的再相逢埋下了伏筆。隨著劇情的發展,暗殺任務的失敗、小隊成員的損傷,完成任務的機會越來越渺茫,但執著勇敢的安玉允感化了夏威夷,讓他從一個僱傭殺手變成了暗殺小隊的一員,這一轉變看似毫無懸念,卻是全片最加難能可貴的選擇。
戰爭與災難面前,人性面臨著最真實的挑戰,影片中不僅有投機取巧的雙面間諜、視死如歸的革命戰士、未曾站隊的個體殺手,還真實地刻畫出許多小人物的生存狀態。有人為了升官發財不惜犧牲妻女、有人看似貪生怕死卻在緊要關頭臨危不懼,還有人明明可以保住性命,卻自始至終站在隊友身邊直到拼盡最後一口氣…影片沒有慷慨激昂的口號,也不刻意渲染催人淚下的氛圍,導演用最平實的視聽語言將愛國情感傳達給了觀眾,正所謂於無聲處聽驚雷,一切盡在不言中。
影片最後,時間來到韓國光復以後,16年前的暗殺任務被重新執行,「韓奸」廉錫鎮被亂槍打死之前被問到為何要出賣同志,他那句像極玩笑的「我沒想到會解放啊」道出了戰爭年代人們的無奈與悲哀。沒有戰爭,就沒有傷害,可當戰爭機器被啟動時,又有誰會想到之後的這些呢?被拽入戰爭泥潭的人無法選擇,而發動戰爭的人也從來不會考慮以後。
現如今,韓國「歐巴」引領著時代潮流,源源不斷帥氣新鮮的面孔使人們眼前一亮並樂在其中。此時,又有多少人能記起當年那些用生命守護國家的民族革命英雄?或許這就是《暗殺》這樣題材沉重的歷史劇情電影,在這個浮華繚亂的時代存在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