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終結詐騙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那個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的故事。
一個中國老太太,60歲時終於掙夠了錢買了一套房子。一個美國老太太,60歲時終於還清了購房的貨款,而她已經在這房子裡面住了30年了。
故事雖然簡短,但是卻流傳甚廣,因為很多商家——特別是房產界、金融界從業人員,都在反覆用這個故事給客戶洗腦:要想當下活得舒坦,就要學會透支未來。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美國老太太奉為偶像,對老一輩「有錢就存起來」的做法嗤之以鼻,開始了負債前行的生活。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放貸款已經成為了各大銀行和多個資本的主營業務。
據統計,從2008—2017年10年裡,中國信用卡發卡量從1.42億張,猛漲到5.88億張,增長4倍;信用卡貸款餘額從1582億元增至5.56萬億元,實現35倍增長。
自從2007年國內第一家P2P網貸平臺上線以來,經過12年的發展,各類P2P網貸平臺的數量累計達到6617家,借款人數在2017、2018年均超過2000萬。雖然經過這兩年的整頓,已經有5830家停業及問題平臺,剩餘的787家平臺在今年1-7月仍然為超過1000萬人提供了貸款。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周鴻禕、微博曹國偉、YY李學凌、趣店羅敏這些耳熟能詳的網際網路公司巨頭,旗下也幾乎都有放貸款的業務。花唄、借唄、小米小貸、京東白條……名字雖然各有不同,但業務模式和推廣模式幾乎一模一樣。有人甚至開玩笑說,每年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開完,這些企業家可以留下來開一場「烏鎮網際網路放貸大會」。
十年前,我們還都覺得貸款是一件很嚴肅、很嚴格的事情,最起碼嚴格的背景核查、規範的審核程序是必須要的。但現在,不管你用微信還是支付寶,不管是是刷微博還是刷抖音,不管你是購物還是看新聞,你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放貸款的廣告,以及一鍵貸款的入口。仿佛到處都有錢可以貸,而且只要簡單幾步操作,真的就能馬上貸到幾千到幾十萬不等的數額。
難怪央行前行長周小川在去年11月份的錢塘江論壇上說道:藉助於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費信貸發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過分誘導年輕一代提前消費、借貸消費。這個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金融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人口現象,這個可能會帶來重要的影響。
至於會帶來什麼重要的影響?周小川沒有展開說下去,但是這種影響確實已經悄然發生,並且有了明顯的跡象。
一個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儲蓄率的降低。
據CEIC Data(中國統計資料庫)顯示,中國的總儲蓄率近期峰值出現在2010年,達到51.5%。雖然目前仍處於高位,但卻呈逐年下降態勢,而且幾乎無法再回到以前的峰值。因為,當前年輕一代已經基本接納了「美國老太太」的生活理念,儲蓄意願明顯降低,超前消費成了常態。根據OMD產業報告,38%的90後沒有儲蓄,36%過度消費,只有26%有適當的儲蓄,大部分人自稱「活在當下」。
要知道,中國之所以一直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正是得益於高儲蓄、高投資引領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在當前調結構、補短板以及「一帶一路」等重大投資中,都需要大量的投資,因此,維持較高的儲蓄率非常必要。美國等發達國家目前也都在反思自身高消費、低積累的發展模式並試圖作出改變,如果不能減緩儲蓄率迅速下滑的趨勢,就有可能陷入增長乏力的陷阱。
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就是年輕人生活狀態的窘迫。
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提到,35歲以下的中國年輕一代,平均每人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某求職網站針對39歲以下年輕上班族的調查顯示,27.3%的年輕人正處於「入不敷出」的窘境,更有13.4%的年輕人為「零存族」,即沒有儲蓄。
央行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38.84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7%,這就意味著,每借100元錢,就有1.17元超過半年還沒還上——有可能永遠也還不上了。信用卡70%的用戶正是18-35歲的年輕人。
而網際網路金融的借貸者,90後和00後相加佔比53.05%,超過一半。近三成用戶以貸養貸,5.44%的用戶已經資不抵債。
這些又讓年輕人成為黑灰產業和騙子圍獵的對象。
第一是滋養了規模龐大的催收行業。最近幾天曝光的51信用卡時間,據報導就是因為委託了第三方催收團隊。其實催收外包早已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很多銀行也會將自己的壞帳打折賣給催收團隊。一方面儘量挽回損失,另一方面也能撇掉自己因催收引發的法律風險。
而催收團隊為了自己的利益,那可是無所不用其極。針對學生、白領這些涉世未深的小年輕,一般會通過語言威脅或者爆掉通訊錄(即給通訊錄裡的所有人發信息打電話)等軟暴力進行施壓,很多人身心受到極大摧殘,名譽也基本一敗塗地。而針對那些拒不還錢的「老賴」,他們的手段也會升級,毆打、跟蹤、拘禁等都是常用的手段。
第二是滋生出數量龐大的「套路貸」、「高利貸」團夥。借貸就像是鴉片,只要上了癮,一般很難戒除。而維持借貸生活最便捷的辦法就是「以貸養貸」,靠拆東牆補西牆過日子,這就給了「套路貸」、「高利貸」團夥很大的生存空間。
很多公司利用一些借貸人急需用錢的心理,在借貸合同上設置重重陷阱,忽悠借貸人籤訂,然後再利用法律規則來設置套路,借3000可能要還100萬,甚至把房產都要賠進去。雖然近兩年各地已經開始對「套路貸」嚴加打擊,並列入了掃黑除惡的打擊範疇,但陷入套路貸自殺的新聞還是屢見不鮮。而至於高利貸,更不用說。
第三是催生了套路繁多的借貸詐騙。圍繞著借貸的各類詐騙,最近兩年超乎尋常的瘋漲,排在各地詐騙發案數的前三名。二弟去年曾寫過一篇文章:「史上最全「貸款詐騙」套路盤點,見到任何一個,請馬上遠離!」,對之前的7類借貸詐騙做過詳細盤點,本來以為已經較為全面,但是從今年的發案類型來看,又有一些新的變化。
比如近期針對網貸客戶進行的註銷貸款帳戶詐騙,就較為高發(詳情閱讀「獨家曝光最新真實詐騙錄音,受害大學畢業生人均被騙4.5萬元」)。這些騙子不知道從哪裡得知了這些貸款客戶的信息,一個個打電話說要幫忙註銷貸款帳戶,否則會影響徵信,而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還真就按要求進行了操作,結果自己卡上所有的錢基本都騙光,又在各大平臺貸了一大筆款,陷入網貸的漩渦無法自拔。
聽說,美國老太太的故事有了新的結尾,據CNN、路透社的報導,俄亥俄州90高齡的老太太艾迪波爾克在自己的房子裡住了38年,她沒有想到會在晚年遇到次貸危機,因為還不起房貸面臨被驅逐出房子的窘境,最後她選擇了飲彈自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僅用於公益傳播
聯繫 合作 投稿郵箱:antifrau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