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於活成了美國人的樣子,卻不知不覺陷入了重重陷阱

2020-12-13 界面新聞

文|終結詐騙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那個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的故事。

一個中國老太太,60歲時終於掙夠了錢買了一套房子。一個美國老太太,60歲時終於還清了購房的貨款,而她已經在這房子裡面住了30年了。

故事雖然簡短,但是卻流傳甚廣,因為很多商家——特別是房產界、金融界從業人員,都在反覆用這個故事給客戶洗腦:要想當下活得舒坦,就要學會透支未來。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美國老太太奉為偶像,對老一輩「有錢就存起來」的做法嗤之以鼻,開始了負債前行的生活。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放貸款已經成為了各大銀行和多個資本的主營業務。

據統計,從2008—2017年10年裡,中國信用卡發卡量從1.42億張,猛漲到5.88億張,增長4倍;信用卡貸款餘額從1582億元增至5.56萬億元,實現35倍增長。

自從2007年國內第一家P2P網貸平臺上線以來,經過12年的發展,各類P2P網貸平臺的數量累計達到6617家,借款人數在2017、2018年均超過2000萬。雖然經過這兩年的整頓,已經有5830家停業及問題平臺,剩餘的787家平臺在今年1-7月仍然為超過1000萬人提供了貸款。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周鴻禕、微博曹國偉、YY李學凌、趣店羅敏這些耳熟能詳的網際網路公司巨頭,旗下也幾乎都有放貸款的業務。花唄、借唄、小米小貸、京東白條……名字雖然各有不同,但業務模式和推廣模式幾乎一模一樣。有人甚至開玩笑說,每年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開完,這些企業家可以留下來開一場「烏鎮網際網路放貸大會」。

十年前,我們還都覺得貸款是一件很嚴肅、很嚴格的事情,最起碼嚴格的背景核查、規範的審核程序是必須要的。但現在,不管你用微信還是支付寶,不管是是刷微博還是刷抖音,不管你是購物還是看新聞,你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放貸款的廣告,以及一鍵貸款的入口。仿佛到處都有錢可以貸,而且只要簡單幾步操作,真的就能馬上貸到幾千到幾十萬不等的數額。

難怪央行前行長周小川在去年11月份的錢塘江論壇上說道:藉助於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費信貸發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過分誘導年輕一代提前消費、借貸消費。這個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金融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人口現象,這個可能會帶來重要的影響。

至於會帶來什麼重要的影響?周小川沒有展開說下去,但是這種影響確實已經悄然發生,並且有了明顯的跡象。

一個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儲蓄率的降低。

據CEIC Data(中國統計資料庫)顯示,中國的總儲蓄率近期峰值出現在2010年,達到51.5%。雖然目前仍處於高位,但卻呈逐年下降態勢,而且幾乎無法再回到以前的峰值。因為,當前年輕一代已經基本接納了「美國老太太」的生活理念,儲蓄意願明顯降低,超前消費成了常態。根據OMD產業報告,38%的90後沒有儲蓄,36%過度消費,只有26%有適當的儲蓄,大部分人自稱「活在當下」。

要知道,中國之所以一直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正是得益於高儲蓄、高投資引領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在當前調結構、補短板以及「一帶一路」等重大投資中,都需要大量的投資,因此,維持較高的儲蓄率非常必要。美國等發達國家目前也都在反思自身高消費、低積累的發展模式並試圖作出改變,如果不能減緩儲蓄率迅速下滑的趨勢,就有可能陷入增長乏力的陷阱。

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就是年輕人生活狀態的窘迫。

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提到,35歲以下的中國年輕一代,平均每人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某求職網站針對39歲以下年輕上班族的調查顯示,27.3%的年輕人正處於「入不敷出」的窘境,更有13.4%的年輕人為「零存族」,即沒有儲蓄。

央行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38.84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7%,這就意味著,每借100元錢,就有1.17元超過半年還沒還上——有可能永遠也還不上了。信用卡70%的用戶正是18-35歲的年輕人。

而網際網路金融的借貸者,90後和00後相加佔比53.05%,超過一半。近三成用戶以貸養貸,5.44%的用戶已經資不抵債。

這些又讓年輕人成為黑灰產業和騙子圍獵的對象。

第一是滋養了規模龐大的催收行業。最近幾天曝光的51信用卡時間,據報導就是因為委託了第三方催收團隊。其實催收外包早已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很多銀行也會將自己的壞帳打折賣給催收團隊。一方面儘量挽回損失,另一方面也能撇掉自己因催收引發的法律風險。

而催收團隊為了自己的利益,那可是無所不用其極。針對學生、白領這些涉世未深的小年輕,一般會通過語言威脅或者爆掉通訊錄(即給通訊錄裡的所有人發信息打電話)等軟暴力進行施壓,很多人身心受到極大摧殘,名譽也基本一敗塗地。而針對那些拒不還錢的「老賴」,他們的手段也會升級,毆打、跟蹤、拘禁等都是常用的手段。

第二是滋生出數量龐大的「套路貸」、「高利貸」團夥。借貸就像是鴉片,只要上了癮,一般很難戒除。而維持借貸生活最便捷的辦法就是「以貸養貸」,靠拆東牆補西牆過日子,這就給了「套路貸」、「高利貸」團夥很大的生存空間。

很多公司利用一些借貸人急需用錢的心理,在借貸合同上設置重重陷阱,忽悠借貸人籤訂,然後再利用法律規則來設置套路,借3000可能要還100萬,甚至把房產都要賠進去。雖然近兩年各地已經開始對「套路貸」嚴加打擊,並列入了掃黑除惡的打擊範疇,但陷入套路貸自殺的新聞還是屢見不鮮。而至於高利貸,更不用說。

第三是催生了套路繁多的借貸詐騙。圍繞著借貸的各類詐騙,最近兩年超乎尋常的瘋漲,排在各地詐騙發案數的前三名。二弟去年曾寫過一篇文章:「史上最全「貸款詐騙」套路盤點,見到任何一個,請馬上遠離!」,對之前的7類借貸詐騙做過詳細盤點,本來以為已經較為全面,但是從今年的發案類型來看,又有一些新的變化。

比如近期針對網貸客戶進行的註銷貸款帳戶詐騙,就較為高發(詳情閱讀「獨家曝光最新真實詐騙錄音,受害大學畢業生人均被騙4.5萬元」)。這些騙子不知道從哪裡得知了這些貸款客戶的信息,一個個打電話說要幫忙註銷貸款帳戶,否則會影響徵信,而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還真就按要求進行了操作,結果自己卡上所有的錢基本都騙光,又在各大平臺貸了一大筆款,陷入網貸的漩渦無法自拔。

聽說,美國老太太的故事有了新的結尾,據CNN、路透社的報導,俄亥俄州90高齡的老太太艾迪波爾克在自己的房子裡住了38年,她沒有想到會在晚年遇到次貸危機,因為還不起房貸面臨被驅逐出房子的窘境,最後她選擇了飲彈自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僅用於公益傳播

聯繫 合作 投稿郵箱:antifraud@126.com

相關焦點

  • 不知不覺我們都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我們所有的不甘,其實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明明想改變,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與懶惰之心。幹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明明想做很多事情,卻總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明明說好只玩十分鐘的手機,可總是一玩就玩好幾個小時。
  • 人到中年,終於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是的啊,二十年前的他最討厭的人,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油膩、禿頭、活得像鹹魚一樣的中年男人了。沒想到二十年後,他就成了這個樣子。但大哥並不覺得自己討厭,他覺得現在的自己挺好的,不需要什麼高大上的夢想,也過得挺快活。
  • 第五人格:「最強求生者」終於加強,卻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在這樣尷尬的局面下鹿頭終於等來了加強的調整,不可謂驚豔但至少給了他更能夠適應當前版本的機會,只不過感慨的是他也終於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還要從技能的調整說起。新增實體能力「陷阱」鹿頭班恩可原地布置陷阱,求生者踩中陷阱會被禁錮15秒,求生者可拆除布置在空地上的陷阱,也可幫助受困的隊友加速脫離陷阱的禁錮,班恩能看到逃脫陷阱禁錮的求生者輪廓5秒。場景內至多只能存在10個陷阱,超出上限後最先布置的陷阱將自動損毀。
  • 我們終將活成自己討厭的人……嗎?
    「我終於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我的母親很要強,從小到大,媽媽容不得我犯一點錯,也不許我有一點自己的想法,都要聽她的。結婚後,我發誓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做一個耐心、有愛的媽媽。諷刺的是,我發現我的脾氣跟我媽一樣,易怒,控制欲強,說話陰陽怪氣。孩子小小的錯誤,突然會讓我感到血往頭頂湧,怒不可遏,就和當年媽媽扔我花盆時一模一樣……」哇咔咔……這說的不正是我嗎?
  • 人到了中年,大多都活成了,當初自己討厭的樣子
    ,而是那麼的冷酷和無情,人到了中年,都活成了自己最想要活的年紀,卻還是沒有活成那個當初自己最喜歡的樣子。面對著這紛紛擾擾的世界,我們看見了太多的殘酷和冷漠,所以知道了我們為什麼要去學會堅強,如果不去堅強,又如何去抵擋外面的風雨呢?那個時候的我們,已經沒有了家的庇護和所有人的同情。而這樣一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社會裡面,所有的感情,在利益的面前都顯得是那麼的蒼白和虛偽,所以我們也只有靠自己的那份倔強。
  • 孩子終將活成我們嘴裡描述的樣子
    我教了三十幾年的書,當了三十幾年的班主任,最清楚「學困生」心裡都有個最痛恨的人,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中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是全球公認的。這類家長沒有活成他的上輩人期待的樣子,生活上、工作上有著諸多的不如意,又深感無力回天。愛子心切的他們,真的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努力,重蹈自己的覆轍。這句話裡滿含的是自己的痛悔和對孩子的期待。也有一些家長,自身非常優秀,可能因為全力去拼自己的人生,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現狀讓一貫追求完美的他們難以接受。
  • 應聘者陷入重重陷阱
    每年的「3·15」,我們都不餘遺力,用媒體的力量推動更加透明、公平、合規的消費市場,我們曾戳穿4S店各種維修保養黑幕,揭露各種商家設下的消費貸陷阱……,然而在打造一流上海購物環境的路上,依然有不少不法商家,試圖以套路的形式坑蒙拐騙。
  • 山西大學副校長:山西陷入「貧困循環陷阱」等多重陷阱
    楊軍:改革開放最初30年,中國經濟像一輛「自行車」,屬於「兩輪驅動」,也就是低成本(人力、土地、政策等要素)和加工出口,實現了經濟的飛躍式發展。2008年之後,中國經濟逐漸變換成一輛 「小轎車」,屬於「四輪驅動」,向創新驅動、消費驅動、投資驅動和出口驅動的模式轉變。  山西經濟呢,則像一輛「獨輪車」,是一煤獨大、「一輪驅動」的獨輪發展模式,嚴重受制於外部經濟形勢。
  • 什麼樣的愛情讓人愜意?活成彼此想要的樣子
    那麼,什麼樣的愛情讓人感到愜意呢?答案就是在愛情當中,兩個人活成彼此想要的樣子。有人的地方就有爭吵,愛情中當然也不可能沒有爭吵。爭吵不可怕,可怕的是藏在心裡不說。若是在愛情當中,能夠像小孩子般喜歡就笑,想哭就哭,無憂隨性的話,這樣不僅愛情是自然隨心的,而且彼此的心也是自然無邪。可事實上,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 終於,我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女人們說,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周圍全是需要自己照顧的人。如果想要擁有自己的事業,必須要比男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們為所有人而活,卻唯獨很難活出自己。曾經說要勇敢做自己,絕不向命運低頭的我們,還不是硬生生地被生活磨平了稜角,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 如何避免自己陷入虛假知識的陷阱
    學會速讀後,很容易陷入虛假知識的陷阱。對於自己熟知的領域,速讀可以快速掌握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框架、大概內容。這是因為當我們有足夠的基礎後, 很容易只通過閱讀書本中的目錄、總結與我們已有的認知相結合,造成一種很快讀完一本書的假象。
  • 「我,二本畢業,今年奔三,卻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那些小時候喊著當科學家、當航天員的夢想小孩們,卻在大學畢業,社會中工作幾年的年輕人,卻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就被改造的面目全非。我問過5位年輕人,發現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早已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清爽和富有活力:「我,二本畢業,今年奔三,卻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 梅根王妃:從好萊塢到肯辛頓宮,她終於活成了女人最喜歡的樣子
    婚禮現場布置成浪漫的哆啦A夢風格,羨煞了天下無數少女心啊。一提起皇室婚禮,我們的印象可能是奢華、隆重、尊貴,這可以充分滿足大眾的好奇心。5月19日,哈裡王子和梅根在溫莎堡聖喬治教堂舉行英國皇家婚禮。英國王室作為當今現存最悠久的王室,保留了很多傳統的禮儀習俗。
  • 結婚十年,我終於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最恨的不是別人竟是自己
    他說,「沐青,你知道嗎,我覺得自己終於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了」。我看著他因淚水而渾濁的雙眼,微微發福的隆起的小腹,竟不知該如何安慰他。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是容易的,能活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都沒有活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但是也還算可以,至少活成了自己能接受的模樣。還有極少一部分最可悲的,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 讀書筆記:《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直面普遍人的誠意之作,闡釋生活本來的樣子。書中的話題,涵蓋戀愛、婚姻、交友、家庭、事業等諸多方面。論述清晰透徹,讀起來生動有趣,是一本經得起驗證的女性之書。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幸福。說什麼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或許會覺得很空,或許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該怎樣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只要自己變得更優秀,那就是自己想要的。作者白蘭花Michelia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對於人生、關於成長、男女兩性關係的個人觀點,看法。屬於散文隨筆式的清新情感勵志文章。
  • 《葉羅麗》:金王子最愛的人身份終於揭曉,卻不是我們想像的樣子
    《葉羅麗》:金王子最愛的人身份終於揭曉,卻不是我們想像的樣子《精靈夢葉羅麗》熱播至今,我們看到了友情、愛情的蛻變,但是其中也是有很多神秘色彩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金王子和她的戀人,金王子深愛的戀人一直都是謎一般的存在
  • 知乎,做不了自己,卻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
    也正因為如此,在許多用戶看來,知乎早已不再是曾經那個純粹的知乎,就像成年人最後都不得不像生活低頭,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一樣,知乎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跑越快,它也在離那個最好的知乎越來越遠。知乎的商業化之路知乎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知乎了!
  • 我活成了她的樣子
    伸好我自己的被子之後,我就上了一次小便,天有點冷,我穿的很少,看見映在樓上牆上的我的影子,我竟然想起了母親走路佝僂著後背,蹣跚緩慢的樣子,此時的我竟然像極了她。 人到中年四十歲的我,在此刻,竟然這樣想起了母親一顰一笑的樣子,我發現我很多時候竟然是母親的翻版。性格,說話的聲音,哈哈大笑的爽朗的笑聲,以及我忍不住罵孩子的口頭禪都如出一轍。
  • 娛樂遊戲是如何毀掉我們的自律,我們是否已深陷美國的奶頭樂陷阱
    作者|鼎盛視訊「奶頭樂」的設計者布熱津斯基,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大戰略家。他揚言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十幾億中國人中了圈套,陷在「奶頭樂」的陷阱中不能自拔。那麼「奶頭樂」陰謀是如何被醞釀出來的呢?這個世界上,將有20%的人佔有80%的資源,而80%的人會被「邊緣化」。屆時,有可能會發生馬克思在100年前所謂的你死我活的階級衝突,那可怎麼辦?這時,「奶頭樂」理論出場了。
  • 美國布下陷阱,法國人掉進去了,中國人……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田飛龍】在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日益陷入「持久戰」之際,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原鍋爐部負責人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先生與法國著名記者馬修·阿倫合作出版了《美國陷阱》一書,中信出版集團第一時間組織翻譯並推出了相應的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