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建設用地將首次實現負增長
「十三五」期間東西城人口疏解33萬
本報記者 曹政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本市今年該如何走?在昨天晚上的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諮詢活動中,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根據最新制定的規劃,本市建設用地將在「十三五」期間首次實現負增長,減掉約100平方公裡。此外,在老城重組方面,東西城將疏解33萬人口;在行政副中心建設方面,規劃的與中心城相連的多條道路也將加快建設。
城鄉建設用地減至2800平方公裡
近期,北京城的總體規劃將迎來十年「大修」。記者昨天從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諮詢活動中了解到,北京市總規調整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不過,具體發布時間尚未確定。
「這次總規調整中,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體現了『減量的規劃』、『存量的規劃』和『限量的規劃』。」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說。
減量方面,一大亮點就是北京城鄉建設用地將首次實現負增長。當前,北京的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大約為2900平方公裡左右。王飛透露,按照現在制定的具體目標,在「十三五」期間,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將從2900平方公裡左右壓減到2800平方公裡;而在遠期,將從2800平方公裡進一步壓減到2700平方公裡以下。
王飛介紹,根據此前統計,北京建設用地之所以增長過快,主要問題還是出在集體建設用地增長過快。「減量主要針對集體建設用地,避免增長規模過快。」他說。
存量方面,則是要用好存量,提高用地效率,調整結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京的產業用地比例太高,而在未來會進行調整,有可能將其調整為生活用地、生態用地。
限量方面,則是要限制建設規模,北京將資源環境為剛性紅線倒推限量,不能再盲目搞招商引資、盲目搞建設,一定會考慮到資源環境,更要從治理大城市病的角度出發。
東西城發展圍繞三大功能
對於東西城來說,未來則將更強調「強化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老城重組」。王飛說,未來東西城的發展,肯定會突出這三大功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騰退的空間將用來補充、優化這三大功能。
實際上,通過功能疏解,要實現的是引導人口向外轉移。據他介紹,「十三五」期間,東西城將疏解33萬居住人口。「預計東西城的疏解目標共計66萬人,其中在『十三五』期間的疏解任務就佔了一半。」
此外,舊城保護方面,也有多項規劃或政策跟上,包括街巷胡同恢復老北京味道;中軸線整治恢復傳統秩序;還有不少古建築的「壇廟系統」成體系地保護、整體細化恢復視覺走廊;同時,也會加強舊城的管理和治理,特別是停車、拆牆打洞、違規地下室等諸多問題。
規劃多條道路連接通州
對於備受關注的行政副中心,昨天也有了最新消息。
「通州的規劃正在重新編制,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王飛透露,行政副中心的定位並非憑空而來,此前已經經過十多年的論證。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通州的定位更加明確。隨之而來,通州的規模、布局、建設標準也都有了不小的變化。
「通州人口將從90萬人增長到130萬人左右。」他說,在帶動疏解上,通州未來會有更好的生態環境,配套更好的醫療、教育服務資源,自然就起到吸引的作用。
定位變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將隨之跟進。目前本市的建設與規劃上,廣渠路二期將一路高架進通州,而地鐵7號線也開工東延至通州。實際上,未來還會有一批項目陸續跟上。昨天,市規劃委主任黃豔也表示,進出通州的道路此前已經納入規劃中,而隨著行政副中心的建設,未來道路交通方面會明顯加快建設。「在軌道交通方面,還會有其他計劃。」
與此同時,通州在北京未來發展上,還會有更重要的作用。王飛說,通州將更好地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帶動中心城功能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