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北京東西城將疏解人口33萬

2020-12-20 央廣網

  本市建設用地將首次實現負增長

  「十三五」期間東西城人口疏解33萬

  本報記者 曹政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本市今年該如何走?在昨天晚上的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諮詢活動中,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根據最新制定的規劃,本市建設用地將在「十三五」期間首次實現負增長,減掉約100平方公裡。此外,在老城重組方面,東西城將疏解33萬人口;在行政副中心建設方面,規劃的與中心城相連的多條道路也將加快建設。

  城鄉建設用地減至2800平方公裡

  近期,北京城的總體規劃將迎來十年「大修」。記者昨天從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諮詢活動中了解到,北京市總規調整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不過,具體發布時間尚未確定。

  「這次總規調整中,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體現了『減量的規劃』、『存量的規劃』和『限量的規劃』。」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說。

  減量方面,一大亮點就是北京城鄉建設用地將首次實現負增長。當前,北京的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大約為2900平方公裡左右。王飛透露,按照現在制定的具體目標,在「十三五」期間,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將從2900平方公裡左右壓減到2800平方公裡;而在遠期,將從2800平方公裡進一步壓減到2700平方公裡以下。

  王飛介紹,根據此前統計,北京建設用地之所以增長過快,主要問題還是出在集體建設用地增長過快。「減量主要針對集體建設用地,避免增長規模過快。」他說。

  存量方面,則是要用好存量,提高用地效率,調整結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京的產業用地比例太高,而在未來會進行調整,有可能將其調整為生活用地、生態用地。

  限量方面,則是要限制建設規模,北京將資源環境為剛性紅線倒推限量,不能再盲目搞招商引資、盲目搞建設,一定會考慮到資源環境,更要從治理大城市病的角度出發。

  東西城發展圍繞三大功能

  對於東西城來說,未來則將更強調「強化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老城重組」。王飛說,未來東西城的發展,肯定會突出這三大功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騰退的空間將用來補充、優化這三大功能。

  實際上,通過功能疏解,要實現的是引導人口向外轉移。據他介紹,「十三五」期間,東西城將疏解33萬居住人口。「預計東西城的疏解目標共計66萬人,其中在『十三五』期間的疏解任務就佔了一半。」

  此外,舊城保護方面,也有多項規劃或政策跟上,包括街巷胡同恢復老北京味道;中軸線整治恢復傳統秩序;還有不少古建築的「壇廟系統」成體系地保護、整體細化恢復視覺走廊;同時,也會加強舊城的管理和治理,特別是停車、拆牆打洞、違規地下室等諸多問題。

  規劃多條道路連接通州

  對於備受關注的行政副中心,昨天也有了最新消息。

  「通州的規劃正在重新編制,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王飛透露,行政副中心的定位並非憑空而來,此前已經經過十多年的論證。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通州的定位更加明確。隨之而來,通州的規模、布局、建設標準也都有了不小的變化。

  「通州人口將從90萬人增長到130萬人左右。」他說,在帶動疏解上,通州未來會有更好的生態環境,配套更好的醫療、教育服務資源,自然就起到吸引的作用。

  定位變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將隨之跟進。目前本市的建設與規劃上,廣渠路二期將一路高架進通州,而地鐵7號線也開工東延至通州。實際上,未來還會有一批項目陸續跟上。昨天,市規劃委主任黃豔也表示,進出通州的道路此前已經納入規劃中,而隨著行政副中心的建設,未來道路交通方面會明顯加快建設。「在軌道交通方面,還會有其他計劃。」

  與此同時,通州在北京未來發展上,還會有更重要的作用。王飛說,通州將更好地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帶動中心城功能疏解。

相關焦點

  • 北京核心城區公布人口上限:東西城未來5年疏解30萬
    重點是散租住人、存在安全隱患和違法違規使用的普通地下室,同時計劃將剩餘的39處散租住人人防工程全部整治關停,涉及面積4萬平方米。  另外,「十三五」期間,西城區將重點對47項直管公房類不可移動文物進行騰退保護,建築面積達53800平米。
  • 2020年北京東西城還要疏解7萬人?有你嗎?進來了解下
    2016年開始北京城六區就開始啟動疏解人口計劃,東西城更是重中之重。 我翻譯一下就是從2016年開始,東西城區的人口不但不能再增加了,而且還要分別減少13.7萬和19.4萬人口,東城區每年減少2.74萬人,西城區每年減少3.88萬人,合起來平均每年疏解不到7萬人。 7萬人是啥概念呢?用16節的高鐵去拉,至少需要運輸38趟,相當於一個人口不多的邊遠小縣城的人口。
  • 北京公積金新政,再次決心疏解!環京或將迎來春天!
    從公積金貸款層面上來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疏解要求,這應該是很新鮮的事情,但也說明北京疏解壓力越來越重了。   根據相關信息透露,11月份東西城即將展開大疏解行動,除了啟動北京市政府的搬遷之外,同時還將清理內城戶口,安排東西城統一規劃設計。
  • 北京最大一次「人口疏解潮」要來了?
    1月24日,根據「人民雄安網」的報導:十四五期間,北京將支持部分中央在京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高等學校等向雄安新區有序轉移。
  • 北京戶籍將不得隨意遷入東西城?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高大偉表示,2018年全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6.9萬畝、城市綠地710公頃。2019年將繼續推進城市森林、公園綠地建設。   在管理上,核心區將以街區為單元,進行精細化管理。
  • 北京「新地圖」:東西城合併,中央政務區還遠嗎?
    在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王暉看來,東西城率先開始共同編制首都核心區,是為成立中央政務區作準備的,而這一消息有可能會在今年10月份正式對外公布。屆時,北京城的地圖或許將需要重新繪製。2016年,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提出推進東西城合併,建立專門服務於中央和國家的北京政務中心區,成為一個以中央政務服務為主導功能的首都核心功能區。「中央政務區」的提法首次進入大眾視野。
  • 中央政務區規劃中,為什麼最大的贏家卻是北京5-7環?
    A,人口會不斷減少。 2019年末東西城的常住人口為193.1萬,到2035年減少到170萬左右,到2050年進一步下降至155萬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東西城的人口下降已經開始:2018年末東西城的常住人口為200.1萬,2019年末已下降至193.1萬,2019年這一年向外疏解了超過7萬人,因為這一年的人口減少了7萬,而這一年肯定還有進來的人。 不過東西城常住人口量在減少的同時,人口素質或質量應該在不斷提高。
  • 教育資源疏解:盤點北京正在外遷的大學
    北京人口在減少?各區增減不一,部分地區將增加30%以上 一文中介紹了北京未來的人口變化趨勢。北京未來人口變化的核心點,就是從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六區向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疏解人口。人民大學目前在海澱區中關村大街,通州新校區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市政府東側。通州校區一期項目建設面積58.3萬平方米,將建設圖書館、學院學部樓、公共實驗中心及公共教學樓等。
  • 北京疏解人口的一個關鍵問題:違建中的蟻族如何疏解?
    在北京疏解過程中,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就是,居住在北京違建的蟻族,將如何安置?從情感上面來看,蟻族是一群不容易的年輕人,也代表著年輕人的奮鬥。違建,本身是違法建築,需要清除。蟻族常見的生活方式然而,從社會正常發展和北京疏解的角度來說,北京的違建和蟻族都是應當被疏解的。應當疏解這個前提是確定的,需要討論的只是蟻族人群應當如何疏解?
  • 衛計委十三五期間我國超大和特大城市人口將增長
    人民網北京11月11日電 今日下午,國家衛計委就《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5)》舉行發布會。衛計委流動人口司司長王謙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人口繼續向沿江、沿海、鐵路沿線地區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還會由於人口的遷入繼續增長。
  • 通州副中心130萬的人口規劃量太少?親,這相當於今天浦東兩倍的人口...
    130萬讓不少人大呼不理解:人口太少了。 實際上,這是個誤解:切記,副中心在通州,但不等同於通州。 也就是說,130萬的常住人口規劃量對應的是副中心155平方公裡的地域,而不是906平方公裡的通州。事實上,副中心規劃中已說得非常明確:「將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控制在0.9萬人/平方公裡以內。」
  • 北京市舉行「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新聞發布會
    其中,「紅線約束」指標是首次設立,主要是考慮到「十三五」時期,聚集大量人口、投入大量要素、消耗大量資源的舊路子已經走不通了,北京要實現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的重大轉變,自覺運用「紅線倒逼」的思維,推動形成內涵式集約發展的新路子,這也充分體現出我們對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決心。
  • 東西城部分幼兒園試點半日班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將採取多種方式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園,支持小學開辦附屬幼兒園  新京報訊 (記者黃穎)為給剛入園的兒童適應期,減少他們入園後的分離焦慮,目前東西城部分幼兒園正在試點半日班,以滿足多樣化的學前教育需求。
  • 2020年北京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圖)
    昨天,北京團媒體開放活動吸引了眾多記者前來採訪,記者在有限的時間內,向代表們提出一個個熱點問題。
  • 贛州114.3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江南都市報訊 江西日報記者陳化先報導:12月15日,省政府新聞辦、省扶貧辦、贛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決戰脫貧攻堅·江西省『十三五』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第一場暨贛州專場發布會在南昌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贛州114.3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02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出列。
  • 北京各區分區規劃編制已基本完成 城六區常住人口兩年減少74萬
    》指出,從評估結果看,北京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27項主要指標中,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慢於進度要求,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指標需要加快工作進度,其餘已提前完成或達到進度要求。城六區常住人口兩年減少74萬報告顯示,2017年常住人口規模為2170.7萬人,比2016年減少2.2萬人,自1997年以來首次實現負增長。
  • 北京十三五衛生計生發展規劃發布 兒童醫院婦產醫院將增新址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全面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北京的衛生工作。 北京8家三甲醫院將增新院區 《規劃》顯示,目前北京90家三級醫院(不含駐京部隊醫院和武警醫院)分布在核心區的佔25.8%,空間分布不合理,加劇了中心城區人口密集、交通擁堵、環境壓力大等社會問題。為此,「十三五」期間首都功能核心區不再批准建立設置床位的醫療機構,不再批准增加醫療機構床位和建設規模。
  • 獨家解讀:東西城學位嚴重不足,北京繼西城多校後又有大事件
    今年是北京市20年來入學人數最多的年份,適齡兒童首次突破20萬。幼升小、小升初學位缺口7.5萬,解決辦法是先滿足「有學上」,再談「上好學」。東城區10天已有10500人報名,已突破東城區最大接收能力,預計到月底將達到15200人,學位淨差4700個。
  • 北京高校,或將「離開」北京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及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北京市教委下發文件規定,「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不再擴大高等教育的辦學規模,並支持在京高校外遷,加快推進中心城區高校向郊區疏解。響應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戰略的號召,2020年7月23日,北京吉利學院率先遷出北京落戶成都,西部又添一所應用研究型民辦大學,而吉利學院原校址則移交北京大學使用,大大緩解了了北大的辦學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