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地圖」:東西城合併,中央政務區還遠嗎?

2020-12-18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導

「作為北京市的少先隊員,我深深地知道,北京緊挨著首都……」情景喜劇《我愛我家》20年前的「神預言」竟成了現實。1月11日上午,北京市四大班子在位於通州區的新址揭牌,這意味著北京市級機關正式搬遷到城市副中心。

而在北京市政府搬遷前一周,國務院正式批覆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隨之,首都核心區規劃也有了重大進展。1月15日下午,在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總規劃師施衛良宣布,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規自委聯合東、西兩個城區共同編制,兩個區不再單獨編制分區規劃。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競爭力中心主任倪鵬飛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舉措有利於打破行政分割,將政務功能在整個政務區內統籌規劃和布局,不僅有利於資源優化,更有利於各種行政及其配套功能的耦合,有利於提升行政運行效率。

在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王暉看來,東西城率先開始共同編制首都核心區,是為成立中央政務區作準備的,而這一消息有可能會在今年10月份正式對外公布。屆時,北京城的地圖或許將需要重新繪製。

中央政務區來了

說起成立中央政務區,在許多人眼中這已經不是一個「新聞」。

2016年,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提出推進東西城合併,建立專門服務於中央和國家的北京政務中心區,成為一個以中央政務服務為主導功能的首都核心功能區。「中央政務區」的提法首次進入大眾視野。

兩年後,這一提議中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已經進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下稱《規劃》),包括了東城區和西城區共92.5平方公裡的範圍。《規劃》對首都核心區的定位是:核心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

而去年11月16日,在北京市級機關首批啟動東遷通州之後,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來到東西城進行考察工作,要求把全力服務保障首都功能作為核心區工作的全部要義,為中央政務營造更好環境,強調核心區必須堅持一本規劃、一個標準、一套政策。這一表述也引起了輿論對於是否會有「中央政務區」的猜測。

王暉認為,中央政務區類似於美國的華盛頓,將會直接由中央管轄。功能上除了政治功能以外,也以歷史文化保護為主;產業結構方面,西城區主要是總部金融,東城區主要是文化創意產業,第三產業都在90%以上,同中央政務區基本是匹配的,不會有太大變化。

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對於中央政務區的範圍劃定最初有三個方案:一個是東西城合併;另一個是二環再向外擴展半環,劃入2.5環左右的範圍;最後一個則是三環內全都劃入。目前雖然具體的範圍還沒有確定,但東西城共同編制首都核心區規劃,已經開始為10月份宣布出臺中央政務區做準備。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不管是東西城劃為中央政務區還是東西城合併,類似的傳聞都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實際上在北京的新總規裡,明確東西城是城市核心區,基於這個定位,城市核心區裡在產業和一些相應的公共服務上都是在做減法,更多地賦予核心區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的功能。

特殊的「加減法」

儘管「中央政務區」還沒有最後明確,但首都核心區確實在進行特殊的「加減法」。

毫無疑問的是,整個北京都在做「減法」。北京是全國第一個提出實施減量發展的城市,2018年完成了全市城鄉建設用地年度減量30平方公裡以上任務,2019年的目標仍然是減量30平方公裡以上。不過,核心區對減量的控制更為嚴格。根據北京市政府發布的《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東西城地區除了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和文物保護區改造以外,已經禁止新建房地產開發經營中的住宅類項目,禁止新建酒店、寫字樓等大型公建項目,禁止新設醫院、門診部和診所,禁止新建擴建批發業。

做加法的則是城市綠化和街區的精細化管理。去年9月北京規土委發布的《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設計導則》要求尊重並保持老城內的街巷胡同格局和空間尺度,原則上不再拓寬老城內現有街道,通過城市更新修補街道肌理,利用綠化景觀手段優化街道尺度。

記者發現,過去一年間,北京核心區確實新增了不少「微公園」。例如,2017年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上的紀曉嵐故居門外建成了京韻園微公園,一年後,馬路對過的街上也拆掉了原有的酒店、水果超市、餐飲小店,修建了一個類似的微型公園;東城區磁器口地鐵站出口附近一片閒置多年的空地,也進行了綠化和景觀設計。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高大偉表示,2018年全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6.9萬畝、城市綠地710公頃。2019年將繼續推進城市森林、公園綠地建設。

在管理上,核心區將以街區為單元,進行精細化管理。東城近日宣布17個街道將劃分為82個一級街區,西城去年9月已經開始劃分為101個街區,未來將通過城市設計、街區設計、街區修補和有機更新,實現城市風貌的和諧統一。例如西琉璃廠街區,已經拆除了80餘處、近1000平米違建,規劃停車位156個、非機動車停放區64處,在街區胡同內打造22處微更新景觀。

東城區規土分局局長邵培表示,街區更新工作將注重保護傳統風貌,保護胡同、四合院的肌理,改善居住條件,改善市政基礎設施和便民設施。

未來的北京城地圖

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規劃》時指出把握好「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提升、「一核」與「兩翼」的關係,履行好首都的基本職責;其中,「一核」指的是首都核心區,而「兩翼」則是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疏解轉移非首都功能,引導北京人口隨功能疏解、有序轉移。

除了「一核」壯大外,「兩翼」也都從頂層設計階段轉向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

在北京市級行政中心遷入前,副中心辦公區一期經過3年建設後已經基本竣工交用。後續建設也在逐步進行中,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指出,要抓好行政辦公區後續工程建設,規劃建設約11平方公裡的城市森林公園,規劃建設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文化設施,大力推進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運河商務區、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素芳也表示,2019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將集中推動交通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信息化和智慧城市、產業等領域240餘項重大工程,當年計劃完成投資750億元左右。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國內考察的第一站,就來到了河北雄安新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雄安新區設立近兩年來,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1+N」規劃體系基本建立。其中,「1」是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國務院已經正式批覆;「N」是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這四個綜合性規劃,另外加上26個專項規劃,目前第一批已經出臺了12個。

「雄安新區起步區規劃才30平方公裡,寸土寸金,所以可能並不會像有些人認為建設得這麼快,還是很謹慎的,也不應該做得太快。」王暉表示。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目前已完成11萬畝「千年秀林」建設,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經建成並且投入使用,連通北京和雄安的京雄城際鐵路的雄安站已經於去年年底開工建設,預計於2020年底投入使用。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日前也表示,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序幕已經拉開,很快會轉入開發建設的新階段。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第五個年頭裡,將交出一份怎樣的歷史答卷,未來的北京能否擺脫大城市病的困擾輕裝上陣,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秦嶺 主編:公培佳

相關焦點

  • 中央政務區呼之欲出!北京戶籍將不得隨意遷入東西城?
    中央政務區來了   說起成立中央政務區,在許多人眼中這已經不是一個「新聞」。   2016年,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提出推進東西城合併,建立專門服務於中央和國家的北京政務中心區,成為一個以中央政務服務為主導功能的首都核心功能區。
  • 連玉明:「中央政務區」重在加快老城重組
    近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編制了《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在北京規自委網站上公示。1月份,北京市級行政中心告別核心區,正式遷入城市副中心。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一核兩翼」城市新骨架的建設進入新階段。日前結束的北京市兩會釋放消息:屬於首都功能核心區的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將不再分別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
  • 中央政務區規劃中,為什麼最大的贏家卻是北京5-7環?
    中央政務區的核心功能是保障中央政務功能的正常運轉,相當於打造北京城內的華盛頓。 哪些地方要做減法? 中央政務區的發展主邏輯是「減量發展」,下面這些地方會做減法。
  • 京發改委:老城重組不等於設中央政務區
    北京兩會期間有委員建議,將東城區、西城區合併,設立全新的中央政務區。近日,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就此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優化重組」與「設立中央政務區」並不是一個概念。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豔亦表示,未來北京市中心城將重點圍繞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開展疏解遷移轉型工作。
  • 當前是設立中央政務區難得的歷史機遇 ——專訪北京國際城市發展...
    東西城合併,現在的條件和時機更加成熟中國新聞周刊:在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你認為中央政務區應該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如何分工?因此,雄安新區既不是「首都副中心」,也不是「陪都」,而是與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互補發展的城市功能新區,承擔著優化「大首都」功能布局的功能。不同於中央政務區,雄安新區在集中承載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時,還承擔著打造新增長極、支撐京津冀全面崛起的重要經濟功能。
  •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送審 「中央政務區」呼之欲出?
    說法很多,比如,近期北京頻頻出臺限購政策一方面在打壓飛漲的房價,另一方面是在為「中央政務區」出臺做準備;再比如,東、西城有可能進一步合併,成立傳說中的「中央政務區」或「首都特區」,凡此種種。  在未來尚未到來之前,想像是沒有邊界的。但是,過程中的正本清源還是需要的。
  • 民進北京市委建議設立中央政務區 選址北京北部
    特約記者 張夢潔 北京報導隨著北京城市總體定位的調整,呼籲建立中央政務區的聲音也越來越高。1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近日民進北京市委編印了《關於在北京建立北部新區(中央政務區)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在北京北部建立北部新區,作為中央政務區。據建議起草人之一民進北京市委委員楊光介紹,這份建議「已經通過其他渠道上報中央」。
  • 北京「千年大計」有望迎來第三波,傳說中的「中央政務區」呼之欲出!
    今天國內最大的新聞是:北京的「千年大計」有望迎來第三波,傳說中的「中央政務區」呼之欲出!自中央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有意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來,北京大事不斷。先是宣布在通州建設城市副中心,後又宣布在保定的雄縣、安新縣、容城縣建立雄安新區,這兩大決策都被稱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 中央政務區真的來了,主角即將登場
    日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已經審定,並將上報中央。規劃方案提出,北京將構建「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這意味著中央政務區或將浮出水面。中央政務區-規劃所謂「中央政務區」,從表面上看,最早是由城市專家、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提出的。
  • 騰出一個新首都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近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編制了《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在北京規自委網站上公示。1月份,北京市級行政中心告別核心區,正式遷入城市副中心。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一核兩翼」城市新骨架的建設進入新階段。
  • 北京3環內會成為中央政務區,對房價影響有多大
    房姐屬於實戰派只說對你最有用的操作和建議關注「北京房姐」微信公眾號,加入知識星球"北京買房" 進行提問,有問必答,全程指導。以下精華問答來自北京房姐知識星球。提問:房姐好,聽聞二環或三環內會成為中央政務區,宣布後對其中及周圍房價會產生什麼影響?
  • 政協建言推進北京行政區劃合併 打造中央政務區
    政協建言「十三五」:推進行政區劃合併  議政聚焦城市病,建議細化各區縣功能定位,探索「職住雙疏解」新路徑;規劃綱要初稿近期完成還有委員建議應儘快推進行政區劃合併等。  據了解,北京市編制「十三五」規劃的總體考慮,是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並解決好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的問題,2020年時北京「大城市病」能得到緩解。目前規劃正在起草,近期會形成規劃綱要初稿。
  • 同仁小學和南師附小中央路小學和北京東路小學 要合併?
    昨天,有家長在網上發帖稱,同仁小學要和南師附小合併。接著又有家長跟帖,說中央路小學要和北京東路小學合併。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的確有四校布局調整的說法,但目前教育部門並沒有正式發文公布合併信息。究竟並不並,本月能見分曉。
  • 中央政務區?雄安歸北京?看看權威說法吧
    (原標題:中央政務區?雄安歸北京?看看權威說法吧)
  • 還建房這麼便宜值得買嗎?聽內行人一說,才知道有這個問題
    我和愛人在北京每人手裡一套房,無購房名額了,需要賣了現在房產,我的在海澱清河小營價值800萬左右,愛人的在朝陽價值300萬左右。想問問您看看還有什麼推薦的地方嗎?一方面想解決兩個孩子上學問題,方便可靠,另外就是改善居住環境,四居居住。之前也看了觀承別墅的合院,稍微有點偏貴,學校比較遠。期望是有個合院這樣的房子。有院子,空間還比較舒服。,或者您看看還有什麼別的參考推薦的。
  • 北京東路小學合併中央路小學南師附小合併同仁小學
    原標題:北京東路小學合併中央路小學南師附小合併同仁小學   中國江蘇網5月11日訊 「沒想到我們突然會變成北小學區生,真是太驚喜了!」中央路小學的家長最近一直在群裡討論這一消息,大家興奮極了。
  • 北京公積金新政,再次決心疏解!環京或將迎來春天!
    從公積金貸款層面上來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疏解要求,這應該是很新鮮的事情,但也說明北京疏解壓力越來越重了。   根據相關信息透露,11月份東西城即將展開大疏解行動,除了啟動北京市政府的搬遷之外,同時還將清理內城戶口,安排東西城統一規劃設計。
  • 北京「新地圖」:東西城合併 機場臨空經濟區出世!-中國網地產
    的生態示範區打造「疏密有致,點軸串聯」的空間韻律 海澱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服務保障中央政務功能的重要地區
  • 「十三五」期間北京東西城將疏解人口33萬
    減量方面,一大亮點就是北京城鄉建設用地將首次實現負增長。當前,北京的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大約為2900平方公裡左右。王飛透露,按照現在制定的具體目標,在「十三五」期間,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將從2900平方公裡左右壓減到2800平方公裡;而在遠期,將從2800平方公裡進一步壓減到2700平方公裡以下。
  • 研報精選:中央特區或加速落地 主要受益標的——金融街和北京城建
    京津冀一體化遠期規劃,簡單說,應該是:中央特區是中央政府和中央部委所在地,通州副中心是北京市功能所在地,雄安新區除了本身的七大任務,應該是部委直屬企業及部分央企所在地。   最值得關注的,與地產有關的後續政策和衍生性機會可能主要是,或將推動北京中央特區建設,主要受益標的——金融街(000402,股吧)和北京城建(600266,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