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傳遞重磅信息,對當下未來都有意義

2020-12-16 人民日報

2月27日上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會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回溯非典廣州經驗,介紹廣醫疫情防治特色和經驗,並回答了一些熱點問題。

毫無疑問,作為疫情發生以來最受大眾關注的人物之一,鍾南山院士的每一次關於疫情的表態都會引發人們的熱議。之所以如此,緣於鍾院士在專業上的精深造詣,也與其嚴謹求實的風格密切相關。

鍾院士的最新表態再次引發關注自然不讓人意外,而且據媒體報導,鍾院士的這次最新表態內容豐富,「傳遞了大量重磅信息」,其引來網友刷屏幾乎在情理之中。

鍾院士的表態傳遞了哪些重磅信息?

一方面,在一些複雜疑難的問題上,鍾院士根據自己團隊的研究,給出了自己的結論。病毒溯源全球關注,鍾南山在通氣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未必發源於中國。會後又補充說,從科研的角度看,「首先發現」和「發源」不能畫上等號,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疫情是來自國外,只有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有了結果,才可能回答這個問題。

儘管不同角度的聽眾可能會對鍾院士的這一判斷作出各取所需的解讀,但作為一個科學家,鍾院士的審慎求真的精神卻無法被遮蔽。病毒溯源原本就是一個艱難的科研過程,作為非專業人士,與其急於從科學家那裡聽到自己希望聽到的信息,不如給科學家安靜的環境,讓他們潛心鑽研和解答。

另一方面,鍾院士對既往防疫史進行了復盤,並結合切身的經驗,針對當下戰疫和未來防疫乃至抗疫的國際合作提供了不少建議。

「要進一步加強對突發性傳染病持續性科學研究」、「CDC地位一定要提高,而且一定要有行政權」,作為專業權威,鍾院士的這些建議是否合理,採納這些建議是否有助於補齊公共衛生事業的短板,相信有關部門一定會進行認真研判。

眾所周知,目前中國的新增病例已經少於國外新增病例。種種跡象顯示抗疫的全球合作迫在眉睫。鍾院士期盼與各國學者合作,同時又列出了廣州抗疫的三大經驗,即「控制上遊,預防好、早發現、早隔離,就可以避免大暴發」,「應將病人收治在定點醫院」,「重症病人,必須綜合學科救治,而不是單純進行傳染病救治」。病毒不會區分國界,世界抗疫理當精誠合作守望相助,廣州經驗的共享會是一段佳話。

當然,對普通人來說,鍾院士的最新表態中最讓人振奮的應該是他對疫情結束時間的預測,「因為有國家強力幹預和群防群控意識」,「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前不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經對中國戰疫給予高度評價,並動情地表示:「我衷心感謝所有正在承受著日常生活上的不便、放棄了很多享樂的中國人民,這是他們為了遏制病毒傳播所作出的犧牲,是對全人類的偉大貢獻。」是的,病毒的肆虐讓很多平常的快樂都變得遙不可及,人們渴望回歸正常的生活。而在戰疫曙光初現的當下,鍾院士的預測無疑起到了傳遞更大信心的作用。

自然,預測始終只是預測,哪怕身為專業權威,鍾院士的預測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自從疫情發生以來,相關的各種預測就一直沒有缺過。

但不論作何預測,戰疫必將勝利的結果肯定沒有懸念;也不論預測疫情將於何時結束,誰也不會否認,當前仍然是戰疫的關鍵時期。其實就在鍾院士樂觀預測疫情有望在4月底結束之際,又同時表示「現在是最艱難的時候」,因為原來採用高水平的防控措施,才使病例減少,「防控措施一旦放鬆,就很可能出現新的傳染病例」。

行百裡者半九十,越臨近成功,越需要韌勁。哪怕春蕾謝盡,心花也將綻放,這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天。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從《最後一片藤葉》的符號意義,解讀疫情下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這就是小說的結尾,在幽默諷刺與嬉笑怒罵之間, 傳遞著人間的正能量。他們三人本是天涯淪落人,但一人有難,另外兩人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都散發出了人性的光輝,演繹了小人物之間的真、善、美。蘇艾就像冬日裡的陽光一樣溫暖,老貝爾曼就像寒夜裡的篝火那樣明亮,他燃燒了自己,點亮了瓊珊活下去的希望。
  • 新冠源頭有結果了?中國外交部亮明態度,鍾南山院士重磅發聲
    隨著科學家的不斷探索,這一問題的答案也日益清晰,對於新冠源頭的結果,許多人都保持著巨大的好奇。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義大利醫療機構發布了最新的一則報告,在這一報告表示,新冠病毒並不是由中國傳入全世界的。據悉,這病毒早在2019年就已經在義大利出現並傳播。
  • 當下一個新冠肺炎來臨時,誰會是鍾南山的接班人?
    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快速在我國得到控制,有一個人居功至偉,那就是我們的英雄——鍾南山院士。鍾老今年已經84歲高齡,我們不禁要問:當下一個新冠肺炎爆發,誰會是鍾老的接班人呢?因為李蘭娟院士已經和鍾老一樣都是中流砥柱般的醫學泰鬥。李院士在抗擊「非典」和新冠肺炎中的表現足以說明她的能力。李院士和鍾院士兩人是搭檔,各有各自擅長的領域。
  • 《開學第一課》9.1播出 鍾南山、張伯禮等抗疫「最強天團」開講
    「這次疫情中,有太多關於生命的、關於健康的、關於精神層面的價值和意義,都是我們需要傳遞給孩子的。我們要把這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轉化成重要的成長資源。」央視綜合頻道製片人、《開學第一課》總導演田梅告訴記者,除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加入了生命教育、衛生健康教育、國防教育,以及傳統文化教育,「這是一個綜合性的課堂。」
  • 社交信息傳遞,從IM走向EM
    本文作者將從社交信息傳遞角度來分析:當下IM社交產品面臨的問題及EM社交產品的市場機會,希望對你有幫助。我們使用IM社交產品輸出和獲取社交信息,通過社交信息的流轉,建立起我們所需的社交網絡。通過對微信用戶的調查發現:30天內沒有聯繫過的好友比例佔到好友總數的91.4%。微信的高覆蓋率讓聯絡變得越來越方便,可為什麼好友間的聯繫卻越來越少呢?
  • 鍾南山的手印紋路,你看懂了嗎?
    3月18日,發布會上的鐘南山院士剛剛走出發布會場的他,略顯疲憊,但問明記者來意之後,他立刻欣然應允,慷慨獻出他的一雙手印。這位為武漢流過淚、為李文亮動過情的84歲老人認為,這種紀念方式非常有意義。因為所有在抗疫前線用生命守護生命的醫護人員,都值得這樣的禮遇。
  • 鍾南山的兒子,憑什麼用奢侈品愛馬仕?
    有網友發問: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有多少人還會一如既往記得這位老人?多數人的天性,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但時隔17年,他依然像一顆定心丸,在最危急的時刻出現在公眾面前,熬到雙眼血絲密布依舊目光灼灼,傳遞著必勝的信念。每當鍾南山院士的名字掛在熱搜榜上,我們心裡莫名就有一種安定感。
  • 鍾南山、施一公、鄧亞萍等宣傳大使,傳遞廣州馬拉松正能量
    1.鍾南山、施一公、鄧亞萍等宣傳大使,傳遞廣州馬拉松正能量 12月13日上午,「奔跑中國」系列賽事、世界田聯、中國田協「雙金」賽事——2020廣州馬拉松賽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鳴槍起跑,共有約2萬名選手參賽,比賽只設全程馬拉松項目。
  • 我們修行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我非常感恩阿卡西記錄,在我閱讀阿卡西記錄的時候,阿卡西記錄不斷的告訴我要活著當下,因為只有當下才是實相,我們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我們只有現在,此時此刻!阿卡西記錄與其他的任何靈性以及修行的最大區別就是不斷的能夠尋找到答案,讓你的生命有答案,你的所有的問題有答案,這個是阿卡西記錄最好玩的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有卡點,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時空中,當我們打開了阿卡西記錄的時候,她就會給到我們非常明確的一個指令,這個就是阿卡西記錄透過阿卡西記錄的閱讀師需要傳遞的信息,並且其準!我就會在這樣的阿卡西記錄的閱讀中與案主一起成長。
  • 道德經:人生的終極智慧就是活在當下,關注過去與未來毫無意義
    這句話也被好多人所熟知,意思是千裡的遠行都是從腳下一步步實現完成的,這是一種「道」的智慧,也是一種順應自然的智慧,而順應自然會更容易獲得其成功,而那些違反道而行事的人常常會困於囹圄。我們人生之路漫漫,有的人易困於過去,有的人著眼於未來,而當下常常讓人忽略、遺忘。但是正是當下才是對人們更加重要的,過去的事情已經不可追,而未來的事情通常都是由當下所決定的。
  • 《鍾南山》紀錄片觀後感評價 鍾南山抗擊疫情故事簡介
    新時代賦予時代英雄以新的內涵,無論是從國家意識形態還是從社會進步發展來看,以鍾南山為代表的當代醫護人員,在此次抗疫中的高光表現堪稱一筆巨大的民族精神財富。所以,紀錄片《鍾南山》在某種意義上描摹的既是大醫精誠、大愛無垠的鐘南山個人,又是臨危不懼、果敢前行、勇鬥疫魔、敬佑生命的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 「鍾南山爺爺為什麼哭了」深圳小學生收到鍾南山回信激動難眠
    8月27日下午,深圳市鹽田區田心小學三(3)班的唐珩越同學收到了鍾南山爺爺的特別來信,這件事引起了廣泛關注。9月1日開學第一天,田心小學抓住這難得的教育契機,開展了以「聽鍾南山爺爺教導,做新時代好少年」為主題,全體隊員共上2020秋季開學典禮第一堂思政大課教育活動。
  • 重磅!在十一學校的開學典禮,鍾南山院士和同學們說了啥
    學校邀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抗疫英雄鍾南山院士為十一學子錄製了一段開學寄語,鍾院士通過視頻表達了對十一學子的殷切期待和衷心祝福。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希望你們要以這些英雄們為榜樣,努力學習,堅定理想,磨鍊意志,鍛鍊體魄,立志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文化、有道德,對社會有貢獻的、能夠為社會作出突出成績的棟梁之才。
  • "放過鍾南山的兒子吧"
    在我國,能把瘟疫「腿」打斷的,有兩位老人。一位是鍾南山院士,另一位是李蘭娟院士。本以為疫情當下,對於他們人們只會感激和敬佩;至少,不會詆毀。有本事拿個諾貝爾獎。第一,這部紀錄片是由美國探索頻道出品;第二,當時拍攝時,新冠肺炎還未出現。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地扣帽子,是不是太過分了一些?更何況他的兒子,在醫學領域和鍾南山一樣有所建樹——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
  • 鍾南山:歐洲未來一周達高峰,但美國很難說
    鍾南山認為,歐洲確診病例未來一周到高峰,但美國很難說,如各國積極防控預計4月疫情控制見效。美國24小時新增超2萬,確診數居全球首位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導,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疫情實時監測系統顯示,截至美東時間3月28日下午6時,美國已經至少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21117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2010例。
  • 全球與本土:探討當下意義 關注青年所思所想——2020「策展與未來...
    在藝術策展實踐當中,全球和本土的關係的處理也特別值得關注,尤其在當下意義重大。在策展語境當中,我們對藝術觀念所賦予的解釋,以及這種個人的能動性與差異性所呈現出的展覽價值、態度和意義也在重塑著觀看者的理解與對全球時代文化多樣性的理解。在實踐與行動當中,如何處理全球蔓延的文化質料和本土文化樣貌的關係,也是我們運作實施策劃時所必須考慮到的問題。
  • 教師節,鍾南山談教師精神:社會因你的存在而美好,才叫有意義
    9月10日教師節,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師節活動上,鍾南山分享教書育人感悟。他說,當醫生的老師有雙重身份,既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人類健康的工程師,「我們既是教師,也是醫生,記住這雙重身份,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鍾院士還表示,希望(廣州醫科大學)南山班的學生畢業後成為有思想、有創造性的臨床工作者或管理者。他堅信「這一輩學生一定會超過我們」。
  • 鍾南山談抗疫,半小時9次被掌聲打斷
    我感覺得到,全國各行各業的人,都在支持我們。」3、「在大義面前,中國人是打不倒的!」4、「因為尊重科學,廣東取得了世界最高的(非典)存活率,96.2%。」5、「我們的政治制度和社會體制是當下最合適、最有活力的。」
  • 《在一起》陳道明將演鍾南山?原來我們都被騙了!耀客傳媒回應!
    《在一起》陳道明將演鍾南山?原來我們都被騙了!耀客傳媒回應!但是這一切都是網友的妄自猜想,在24日晚間,為了進一步證實信息的可靠性,權威的新聞媒體直接撥通了《在一起》的製作公司耀客傳媒,而公司工作人員也直接闢謠說「網上的傳聞不屬實,現在《在一起》這部紀錄片還只是在創作的初期,而劇中的選角工作更是還沒有開始,請大家不要著急!」
  • 「相信未來」濟南站:著眼未來,立足當下
    山東建築大學團委書記範倩、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邵蘭雲以及各學院輔導員老師也蒞臨現場。宋鵬昊老師說,「每天都是過去的未來」,相信未來,更重要的是立足當下。他說,那些大學裡迷茫的同學,就可以採取這種方式,即把眼光放長遠,看到將來,然後去推現在應該做些什麼為未來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