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育 | 教育者,要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良知

2020-09-03 齊齊哈爾信息工程學校


精彩導讀

作為教育者,也許有許多具體的工作要做,有許多具體的課業要抓,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人文情懷,其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乃是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良知。

教育,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學習,更重要是對生命的尊重。

一位美國教師在中國某醫學院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位男士在海邊散步,注意到沙灘的淺水窪裡,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被困的小魚儘管近在海邊,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然而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裡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小魚就會幹涸而死。

這位男士突然發現海邊有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從淺水窪裡撿起小魚,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還大海。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教師來到學校,他就會交給那位教師一封信,信中寫道:「親愛的老師,我親眼看到人類不應該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為有人性的人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價值。

很顯然,人類有獸性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靈魂得到鍛鍊,克服獸性而轉化向天使的一面。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單純的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這是教育久遠而宏大的終極旨趣。否則,你擁有的知識愈多,對人類,對生命的危害愈大。

在這方面的教訓太沉痛了:李政道博士的一位高足,因論文獎落選,嫉恨、失望困擾著的他,竟然開槍打死了4位太空物理學家,繼而仇殺了自己的獲獎同學。河南宣化一位16歲少年劉某因與女友吵架,竟然喪心病狂地開著轎車朝行人一路碾軋,致使2死13傷。

時下,我們的學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學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養成,以致於有些學生對生命、對世事愈來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

所以,一位日本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培養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這種情懷就是在乎沙灘上每一條小魚的生命的男孩所擁有的情懷。否則,視小魚如草芥,給鮮花以蹂躪,即使其道德評分或許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價值。

對人的尊重,對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曉生命的不可重複性。人不應無端地剝奪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級的生命。

當一個人對低級的生物或動物毫無憐愛之情時,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級的生命嗎?反之,當一個人充滿了對小草、小魚生命的關懷時,對於高級的生命、對於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嗎?

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 一個對外部世界冷漠無情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一個由許多對生活、對生命無動於衷的人組成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作為教育者,也許有許多具體的工作要做,有許多具體的課業要抓,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人文情懷,其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乃是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良知。


火車站乘坐2路、27路到

信息工程學校站下車

打車到「新28中東,錦湖名苑北門」

信息工程學校下車


24小時諮詢電話18003626999

學校地址:建華區春江路6號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最高境界:培養對生命的良知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教師來到學校,他就會交給那位教師一封信。
  • 教育的最高境界,培養對生命的良知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 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 教育的目的:尊重生命
    小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還大海。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
  • 尊重生命, 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
    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靈魂得到鍛鍊,克服獸性而轉化向天使的一面。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單純的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這是教育久遠而宏大的終極旨趣。否則,你擁有的知識愈多,對人類,對生命的危害愈大。
  • 【教育就是心靈的喚醒】
    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學生的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幫助學生找到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孟子曰:&34; 教育指的是能增長人的知識、增加人的技能、鍛鍊人的體能、發展人的智力、影響人的思想的活動。 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把社會經驗傳遞給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再來推動社會的進步。是為了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自我發展之路。 教育應該是創造條件,促使學生與外界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不斷成熟和發展,使受教育者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的人格,使其具有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
  • 大學生信仰教育: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一個人,不管他是怎樣玩世不恭,只要他還有感動,就說明他還有良知;只要還有感動,即使他遭遇逆境,也絕不願放棄做人的尊嚴。是的,學會感動,就會備覺人生的溫馨和人性的美好。  教育不能沒有感動,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者應該用自己的感動喚醒學生的感動。
  • 教育的本質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點燃心火,是喚醒靈魂
    教育就是喚醒受教育者做人的良知,喚醒他們求知的欲望,培植他們高尚的道德。做人比做事重要,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教育同樣有其自身的規律,有其自身的法律法規。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立德樹人,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們都要做人有底線,做事講原則,行動守規矩,為人做榜樣。
  • 教育要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讓生命更有意義
    一百年後的今天,仍有無數教育者在踐行這樣的「最終之鵠的」,胸懷著教育夢之教育者,曾感到過寂寞,也曾遭人冷落,夢想卻從未湮滅;胸懷著教育夢之教育者,仍在「培養真善美的活人」,「千教萬教教做真人」……47中地處素有廣州「矽谷」之稱的五山高校群,周圍匯集著華工、華農、中科院地化所、省農科院等56所高校和科研單位,遠離浮躁喧雜的鬧市,賦有人文內涵,育人氛圍濃厚,是一片靜心讀書和修身養性的淨土
  • 生命教育:喚醒靈魂,成為自己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正心正舉」公眾號)文丨大胯「生命教育」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J.D.Waiters在1968年提出的,當時是為了解決青少年吸毒成癮的問題。即使是這樣,著名學者馮建軍提醒我們依然要避免兩個誤區:首先,並不是說「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或是環境教育」等不是生命教育,它依然是生命教育的組成部分,但僅限於此,並不能解決生命的根基問題,其次,教育並不都是利於人的發展的,也不能把所有教育都看成生命教育。
  • 新安中學(集團)第一實驗學校 用生命教育喚醒生命的意義
    教育家顧明遠說過:「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新中一實校長、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袁衛星表示,生命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題中之義,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環節,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朝向,是解決青少年個體生命現實問題的必要途徑,其本質是一種喚醒,對生命感、價值感的喚醒;是一種建構,對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的建構。
  • 肖川:生命教育強調什麼
    生命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遠遠不只是人的智力勞動過程,也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動的一部分。缺乏內在動力和情感支持的腦力勞動極易導致人的疲勞。喚醒、激發、提升學生對於成長的渴望,享受智力勞動的快樂,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的著力點。
  • 「良知教育」:立德樹人的實踐路徑
    立志活動與學生儀容儀表、文明禮儀、言談舉止、學習習慣等結合起來,學校要進行「考德」。修文一中則開設了「生涯規劃立志」課,每年9月開學,起始年級學生要舉行立志會,通常會邀請學生家長一同參加,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立志宣言、立志卡,學校將之收集整理存檔,用目標引領學生成長,用遠大志向引領學生成人成才。
  • 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一個人,不管他是怎樣玩世不恭,只要他還有感動,就說明他還有良知;只要還有感動,即使他遭遇逆境,也絕不願放棄做人的尊嚴。是的,學會感動,就會備覺人生的溫馨和人性的美好。     教育不能沒有感動,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者應該用自己的感動喚醒學生的感動。
  • 輕生的背後,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回到近來發生的幾起學生跳樓事故,學生們的行為不正體現了他們對生命的不珍惜嗎?生死之外無大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惜他們未能深刻意識到這些。在情緒崩潰之際,在積鬱難以排洩之際,他們選擇了放棄生命。令人痛心,也令人警醒。
  • 疫情喚醒教育最本質的思考——生命教育
    開學之際,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學校紛紛開始網絡授課模式,讓學生在家裡上課。這個特殊的假期必將成為每一位學生的難忘經歷,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藉此機會,我們是否可以教給學生一些什麼?相比課本裡的知識,我想此次疫情防控才是最佳教材,恰好喚醒我們對教育最本質的思考——生命教育。
  • 卡爾·雅斯貝爾斯:教育是對生命的體驗
    我覺得好的教育總是會以喚醒學生的精神世界為首要任務的,這樣的教育才是回到每一個人的。不同的文化,通過不同的個體存在而使每一個人產生對整體的認識。每一個人自身的現實與世界連成一體,其在何種程度上能夠成為他自己,往往與世界的清晰與豐富程度成正相關。這當中,批判與反思顯得尤為重要,這批判與反思往往又是指向自己的,而且不只是指向他者。
  • 為人處世婉曲也是良知 | 同修082
    我心中欣喜,是因為詩詞的浸潤讓學生知書達禮,而班級一起玩飛花令的盛況,讓我們開心並且收穫著。讓學生的高中生活不貧瘠,讓學生的高中生活多幾分高雅,或許便是致良知。 樊瑞    陽光控股教育集團 今日晨誦《寄希淵書》。
  • 佛教:一個小故事,喚醒正在造惡業的人們,尊重生命、關愛生命
    今天便為大家分享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小故事,希望以此喚醒正在造惡業的人們,要懂得尊重生命、關愛生命。02世間萬物皆平等春秋時期的李當心禪師一向過著雲遊天下的行腳生活,他以普度眾生為己任,以發菩提心提煉內在的禪定功夫,希望證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成佛境界。
  • 教育的最高境界!(震撼人心)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 尊重生命 學會生存 健康生活
    我國2010年頒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這一綱領性文件的貫徹和實施,使得我國學校的生命教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生命教育即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於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係,學會積極地生存、健康地生活與獨立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