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教育」:立德樹人的實踐路徑

2020-12-20 中國青年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貴州代表團審議時特別指出,貴州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有獨特優勢,要繼續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創造出新的經驗。

貴州省的修文縣,就是一個充滿著思想魅力、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傳統文化中著名的「知行合一」思想就發源於此地。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陽明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之一。王陽明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對弟子提出的『立志、勤學、改過、責善』的要求,揭示了一個人提升思想道德修養的方式與途徑,對於今天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創新、提高實效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修文縣政協秘書長,修文中學、修文一中工作指導組組長,教育局原局長袁曜說。

修文縣教育局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積極探索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良知教育」,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尋找立德樹人實踐路徑方面走出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後發趕超」的新路。

立志勤學,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這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的經典名句,激勵著修文學子立志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夫學,莫先於立志」……走進修文一中,刻於牆上的這些名言警句,告訴學生們立志的重要性。

在修文中學,每學期開學初都要開展「立志」活動,每個學生在莊重的儀式下「立志」。立志活動與學生儀容儀表、文明禮儀、言談舉止、學習習慣等結合起來,學校要進行「考德」。修文一中則開設了「生涯規劃立志」課,每年9月開學,起始年級學生要舉行立志會,通常會邀請學生家長一同參加,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立志宣言、立志卡,學校將之收集整理存檔,用目標引領學生成長,用遠大志向引領學生成人成才。

修文縣教育局副局長謝福貴介紹:「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立志的內涵也有所不同,具體就是童蒙養正(幼兒園及小學)、少年立志(初中)、青年樹觀(高中)、成年修心(成人)。」修文縣教育局良知教育研發中心卿建鵬等老師介紹:在幼兒園和小學,主要讓學生學習《示憲兒》及《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經典語錄和傳統故事,結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引導學生立志「做好人」,要求學生懂孝悌、講誠信、講文明、懂禮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初中階段讓學生學習相關著作和傳統文化經典「四書五經」,結合《中小學生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勤奮學習,確立人生目標和樹立遠大理想,立志「做君子」;高中階段讓學生學習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的歷史故事,以及諸葛亮、嶽飛、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偉大人物故事和感動中國人物故事,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國學經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熱愛祖國,永遠跟黨走的志向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功立業的宏願;成人階段,則學習《孟子》《大學》《中庸》《傳習錄》《道德經》等傳統文化經典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內容,體悟「天人合一」等哲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歷史眼光和洞察力,引導教師和家長修身立德,立志在教育這片廣闊的沃土中建功立業。

「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鬥者』、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這是修文縣整體推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標。」袁曜說。

立德修身,激發學生向善的內在動力

走進修文縣任何一所幼兒園或小學,都能感受到濃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氛圍。這種文化氛圍,不僅表現在學校的雕像、展示欄、走廊等建築設計上,更浸潤到了學校的課程建設中。

據了解,修文縣全縣中小學三年級及以上年級均開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教學計劃、教材、教師、課表和課時均得到了落實。各校開發了各具特色的「良知教育」校本課程,如久長小學的《陽明文化進校園讀本》,扎佐二小的《聖地心芽》,實驗小學的《陽明家訓》《執行課堂》,實驗二小吟唱版的《示憲兒》,還有修文一中的《知行冊》《傳習錄》等,共計有13種之多。

「陽明先生提倡通過內省和知行合一的方式,提升自我道德修養,他主張通過『改過、責善』等途徑,喚醒受教育者的良知良能,使其自省、自修、自足。自省與改過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培根修心、向美向善的過程。」修文縣教育局局長兼修文一中校長劉麗萍說。

每天早晨,在久長小學的教室裡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們手捧講義夾,端身正坐,眼睛平視,齊聲誦讀國學經典。在修文一中和修文中學,除了每周安排一節正課外,還有晨讀暮省課:每天早自習前的15分鐘,高中「良知班」的學生誦讀王陽明經典文段或經典古詩文句段,七年級學生每天學習一條《論語》;每天晚自習結束前15分鐘,學生要對一天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和反思,填寫人手一冊的「幸福日誌」,每日「打卡」,檢視自己是否做到「不說謊、不抱怨、盡己責、讀書明理……」學校還鼓勵學生寫學習心得,並通過網絡傳送至北京大學,由北京大學一批大學生志願者進行評改並反饋意見。

修文中學建立了「知行講堂」,每月開展一次全校道德講堂活動,每周各班開展一次道德活動,班級師生輪流進行故事分享。

修文縣的各中學,多數建立了優秀傳統文化學生社團,通過社團活動的形式學習國學經典。一位社團成員在參加貴陽市政協的諮政協商會時發言,談了她學習的體會:「從開始的不理解、滿心疑問與好奇,到漸漸拋棄原來糟糕的學習習慣,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從被良知的力量感染和推動,到慢慢懂得『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一次次遇見更好的自己……」

自我修養的提高,不正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嗎?

不忘初心,建設大愛良師隊伍

每天登錄「良知教育」APP學習平臺打卡學習,已經成為修文縣教師生活的常態。修文縣共有2470名教師註冊並分成121個學習小組,定時進行線上學習。在線下,則通過專題研修計劃,邀請各類專家開設講座,培訓教育管理幹部、校長和教師,集中開展學習活動。

修文縣提出「修心修文」計劃,讓教師修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中華文化經典和西方名著,通過誦讀原文、自我體悟,同時輔以線上導讀、交流分享等方式,提高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養,做有大愛、有良知的好校長、好教師。2019年,修文縣啟動實施了「良知種子培訓計劃」,在全縣各學校遴選108名「良知教育」種子教師,樹立「良知教育」榜樣。

立德樹人,教師要先立德。採訪中,修文縣教育部門相關領導並不諱言:一些教師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社會環境下,感到工作壓力大、缺乏成就感,出現職業倦怠;還有少數教師在追逐物質利益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忘了立志從教的初心,甚至產生了一些過激的行為。但是推行「良知教育」後,教師們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陽明先生「心即理,向內求」「責善從己開始」「天下無不可化之人」等思想感化,從「利己小我」走向「利他大我」,教師們工作的原動力被激發,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教學上也更注意換位思考了,比如一位班主任老師說:「以前學生不做作業,我總覺得是他們的問題,老是想著怎麼去對付他們,現在我才意識到是我自己的作業布置沒有分層,不盡合理。」

修文縣教育局組織的各項線上線下學習活動,都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以及《教條示龍場諸生》《拔本塞源論》《教約》等陽明先生原文。久長幼兒園、實驗小學、修文二中等學校,還邀請教育專家開辦家長講座,以陽明先生家訓為藍本,引導家長立良知家訓家規。經過學習,家長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了,家校關係更加和諧了。「家長們由支持幼兒教育小學化,轉為支持發掘幼兒潛質、提高綜合素養。他們積極參加親子活動,80%以上的家庭能做到親子閱讀,良好的家園關係正助推幼兒園朝正確方向和更高目標發展。」在去年召開的貴陽市教育大會上,修文縣久長幼兒園園長田慶菊作為唯一的教師代表,發言談到「良知教育」帶來的變化時這樣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結合,煥發出巨大的生命力。讓我們找到了從分數教育轉向立德樹人的路徑。」袁曜說。目前,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已成為修文縣教育特色,「良知教育」更是修文教育的一張名片,修文一中成為貴州省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全國十餘省份近百所學校參與「良知教育」實踐探索,全國各地學生團體紛紛奔赴修文縣陽明文化研修基地開展「良知夏令營」等活動,修文縣以「良知教育」為著力點,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一條可推廣的路徑。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03日第11版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知行合一 立德樹人
    2010年以來,修文縣教育局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積極探索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陽明文化開展「良知教育」,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尋找立德樹人實踐路徑方面走出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後發趕超」的新路。立志勤學,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 立德樹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旨歸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鮮明地回答了當代教育工作「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同時指明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旨歸。基於對立德樹人價值命題的解析,找尋其價值實踐路徑,是促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發展的迫切需要。
  • 在情感認同中推進立德樹人實踐
    原標題:在情感認同中推進立德樹人實踐 今年2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意見明確了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職責,包括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增強研究生社會責任感、指導研究生恪守學術道德規範、優化研究生培養條件、注重對研究生人文關懷七個方面。
  • 看壽光羊口初中教育創新實踐:立德樹人引領下的「順適教育」新生態
    山東省壽光市羊口鎮初級中學創新總結的「順適教育」是在立德樹人思想引領下開展的一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如何面對差異和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創建面向每一個人、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是擺在學校和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
  •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到天立教育開講,分享立德樹人的實踐...
    在成都天立學校,石中英還以《深入學習總書記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重要論述》為主題,給現場200多位校長教師帶來了一場專題報告會,此外,石中英還與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秘書長楊東、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羅清紅、成都市郫都區教育局局長鄧志民、成都天立學校總校長楊昭濤圍繞「教育的初心與使命」展開對話,從理論研究、政府管理、民辦教育實踐等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探討。
  • 立德樹人:跨越「知」與「行」的距離
    也許正因如此,所以現有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中缺少將共同目標轉化為共同責任、共同標準、共同行動的方法和路徑,從而導致「知」與「行」不一。4.立德樹人「知行合一」的路徑探索一是讓豐富而均衡的資源全方位支撐起共同的立德樹人理想。
  • 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維度
    原標題: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維度   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是立德樹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教育該如何立德樹人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改革創新,堅持育人為本,統籌各種教育資源,協同努力。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優秀傳統。我國教育歷來重視做人的教育,特別強調人的道德主體精神的弘揚,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禮記·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並且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認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
  • 立德樹人,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
    「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故此,本次論壇為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立德樹人,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為主題,探討新時代基礎教育如何整體優化教育過程,以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沒有科學的過程,就沒有科學的教育。
  • 把好立德樹人的育人「生命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青島大學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將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對標育人工作新形勢新要求,積極探索育人新方法新實踐,融教師育人、課程育人、專業育人、文化育人、學生思政於一體,創新構建「一二三四五」育人體系,推動育人工作在體系創新中實現實踐新轉變。
  • 立德樹人為中國教育鑄魂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立德樹人重要地位不斷凸顯。新時代以來,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得以確認。
  •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基礎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基礎 2016年10月10日 15:46:52  來源:中國臺灣網   近日有新聞報導一些女大學生為了錢財陷入了裸貸風波
  • 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報告對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論斷,其中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首次提出,是我黨的重大政治宣示,令人精神振奮,倍受鼓舞。
  •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將「立德樹人」的定位置於「全面發展」之上,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豐富和發展黨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是對黨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的重大發展,是黨的教育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具有以下三個層面的深刻含義:  一是立德樹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質,是對教育本質的最新認識。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認識。
  • 立德樹人:民辦高校的立身之本
    資料圖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辦高等院校共同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立德樹人同樣是其立身之本。近年來,民辦高校在實踐立德樹人方面進行了諸多嘗試,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
    教育的根本任務,離不開「立德樹人」四個字。《資治通鑑·周紀一》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也是在強調,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千百年來,雖然對「傳道授業解惑」的理解,不同的時代各有側重,但是,教育承載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偉大使命卻從來沒有改變。「德高為師,身正為範」。
  • 【體會】: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在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提出,對「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提出了具體要求,對「立什麼德」和「樹什麼人」給出了明確指示,意義重大而深遠。  對「立德樹人」需要正確理解  常言說,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
  • 趙作斌:構建大學素質教育新模式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個突出」擦亮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鮮明底色 為了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武昌理工學院緊扣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立德樹人、學生全面發展和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新時代教育如何立德樹人
    【摘要】新時代我國將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切實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到實處,就要找準立德樹人的基點,興師德、育師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引導青年學生加強自我修養。
  • 立德樹人何以實現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也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導向和實踐指南。因此,我們試圖從「知」「意」「行」三個層面認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過程。   立德樹人何以必然   立德樹人是必然之選。《資治通鑑·周紀一》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