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認同中推進立德樹人實踐

2020-12-27 人民網

原標題:在情感認同中推進立德樹人實踐

今年2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意見明確了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職責,包括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增強研究生社會責任感、指導研究生恪守學術道德規範、優化研究生培養條件、注重對研究生人文關懷七個方面。在今年9月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研究生導師踐行立德樹人,從理性認同到行為認同,是將立德樹人外化於行的過程,而情感認同則是立德樹人內化於心的過程。研究生導師對立德樹人的情感認同,將對立德樹人的實際成效產生重要影響,直接影響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質量。

情感是對客觀事物與自身所結成的某種關係的態度。個體與他人或其他群體進行相異、相似的比較後產生積極的、肯定性的情感,進而模仿、吸收為自身成就客觀目標的驅動力,這一感情、心理、行為上的同化過程即為情感認同。在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實踐中,情感認同具有選擇、驅動和矯正這三方面的作用。

情感認同的選擇作用。情感認同誘發的積極情緒既可能影響人們認可事物時的判斷標準,也可能影響其抉擇過程。在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實踐中,一旦實現了研究生「五育」教育等目標,將激發其內心積極的情感,迸發出積極參與的願望,反之就會產生消極情緒,甚至躲避工作過程中的要求。因此,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門要創設有利於調動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工作積極性的環境,讓研究生導師在積極心態的驅使下產生良好的工作情感。

情感認同的驅動作用。情感認同是人們實現價值追求的動力,即行為主體一旦對某種事物有了「情」,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相應的態度、行為。研究生導師能否對立德樹人實踐工作產生共鳴,不可避免地會依賴於個體的情感好惡。要將立德樹人規範轉化為導師的教育自覺,就必須有感興趣、可接受等積極的情感體驗做支撐,在此基礎上使得立德樹人規範要求成為研究生導師的信念並為之做出不懈努力。

情感認同的矯正作用。無論是對責任的認知,還是教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都是對導師意志力的一種考驗。通過情感認同的矯正作用,可以消除不良情緒,使得研究生導師以一種健康穩定、積極向上的心態投身到立德樹人的教育實踐活動中。

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情感認同,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培養高層次研究生人才,除了必要的硬體條件之外,文化軟實力和育人生態環境也是導師做好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影響要素。一所大學的文化品位主要來自於師生的精神風貌。現在部分高校瞄準排行榜辦學的功利色彩,以及研究生培養中一味追求科研成果數量的做法,對導師立德樹人的情感認同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為了進一步增強導師的情感認同,必須完善高校的育人生態環境,建立以人才培養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和支撐保障系統。

增強導師的情感體驗。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人們如果在向某項目標接近的過程中以及達成該目標後曾獲得一種或多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那麼此類情感記憶會促使其在今後的同類情境中選取類似的目標。導師對立德樹人的情感認同要在實踐中經過價值判斷、經歷情感體驗才能實現。在價值判斷中,學校對導師的育人評價及激勵政策往往是導師思考的依據。一方面,對立德樹人工作業績突出的導師予以獎勵,包括精神激勵和必要的物質獎勵。比如,在績效評價、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另一方面,對違背職業道德、背離立德樹人規範的導師進行必要的懲戒。

激發導師的社會責任感。研究生導師對自己立德樹人第一責任人的理性認知,是產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基礎。研究生導師既要從專業角度引導研究生了解學術前沿,創造性開展科研,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又要引導研究生在學術活動中增強學術誠信,遵守學術規範。導師還必須帶領研究生走向社會實踐,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成長,在師生科研互動中成才,在服務人民與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者系河海大學學科建設處助理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維度
    原標題: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維度   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是立德樹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立德樹人何以實現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也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導向和實踐指南。因此,我們試圖從「知」「意」「行」三個層面認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過程。   立德樹人何以必然   立德樹人是必然之選。《資治通鑑·周紀一》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
  • 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何在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這一論斷明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關鍵」地位,強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責任擔當。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的各環節、各方面都要圍繞這一目標來設計和行動。
  • VR技術與立德樹人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意義
    國學文化是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立德樹人的根本,是踐行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國學教育的承上啟下,沿襲與傳承不只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更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讓民族精神得以延續,提升文化認同感,以及民族自信心。立德樹人是現行社會教育的根本,以加快教育現代化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 釐清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德」的含義
    學術界對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和實施方法有過很多討論,對立德樹人之「德」的含義,大都是從道德品質層面進行界定,認為主要是指道德。釐清「立德樹人」基本內涵特別是「德」的含義,不僅是值得探索的理論與學術問題,更是關係到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實踐問題。理解立德樹人的「德」,要立足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高度,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
  • 「立德樹人」呼喚有情感、有專業素養的教師
    「立德樹人」呼喚有情感、有專業素養的教師 2018-04-18 來源:教育部 國家督學、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園長 崔利玲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 在堅守與創新中立德樹人
    原標題:在堅守與創新中立德樹人   【高校黨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開展這次主題教育,是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的迫切需要,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迫切需要,是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的迫切需要。
  • 立德樹人 抓好六大育人途徑 成都市教育局推進德育創新
    「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
  • 「立德樹人」從理念走向實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報告自2016年9月正式向社會發布,爭議之聲從未停息,但是這一概念,包括與核心素養相關的理念,卻在嘈雜的背景中逐步深入人心。有爭議是正常的,一點「雜音」都沒有反而不正常。爭議有利於在理論上廓清認識,在實踐上明確方向。誰都不能否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理念對於推進素質教育、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
  • 立德樹人為中國教育鑄魂
    堅持以明大德、守公德、立私德作為立德樹人的基本內容。立德的根本目的是樹人。人處在與自己、他人、社會、國家、世界的交互中,因此,立德樹人的基本內容應該兼顧國家、社會與個人三大維度。毛澤東在1937年10月為陝北公學成立題詞中寫道,「我們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強調個人為人民、為國家服務的大德。
  • 釐清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德」的含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學術界對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和實施方法有過很多討論,對立德樹人之「德」的含義,大都是從道德品質層面進行界定,認為主要是指道德。釐清「立德樹人」基本內涵特別是「德」的含義,不僅是值得探索的理論與學術問題,更是關係到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實踐問題。理解立德樹人的「德」,要立足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高度,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
  • 立德樹人,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
    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確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教育觀,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最為重要的是加強立德樹人工作統籌,整體優化育人過程,形成育人合力,促進每一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加強立德樹人統籌,整體優化育人工程,既是一個理論課題,同時也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不僅加強需要在國家政策層面作出科學的頂層設計,還需要各地各校在實踐層面堅持不懈地探索。一是要加強五育統籌。
  •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到天立教育開講,分享立德樹人的實踐...
    石中英從四個方面給出可行建議在主題報告會上,石中英圍繞總書記關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相關重要論述進行了詳細闡釋,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產生的背景與定位、內容框架與核心觀點、實踐層面的基本要求,為聽眾帶來了一場充滿哲學思辨的思想盛宴。
  • 「五育並舉」創品牌 立德樹人育新人
    近年來,山東省壽光市羊口中心小學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堅持「五育」並舉的辦學思路,著力解決素質教育如何實現創新發展的實際問題。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學校積極探索多種渠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五育」並舉中健康成長。羊口中心小學認為,只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五育」並舉,在學生心中播種下「五育」的種子,每一個學生一定如小樹舒展新葉,擁抱美好與陽光。
  •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院校人才培養中心環節
    面對嚴峻形勢,軍隊院校應更加重視發揮立德樹人作用,引導學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切實在人才培養中強化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在固根鑄魂問題上抓緊抓實,鍛造學員對黨的絕對忠誠,真正為黨和軍隊培養出一批批德才兼備的堅定舉旗人、優秀帶兵人。
  • 新時代如何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關懷先行。德育實踐要收到應有的效果,應從學生個體的生命體驗與內在精神的發展出發。缺乏情感性是現行德育的機能性缺陷,立德樹人要走出困境,情感應貫穿始終。德育應該具有一種享用的功能,即可使每個個體實現其某種需要、願望,從中體驗到滿足、快樂,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其中幸福感是影響個體道德認知程度的重要道德情感,它直接影響著個體對道德認知的內化和道德行為的養成。
  • 長郡中學校長李素潔:下好課程這盤棋,全面推進立德樹人
    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FFB108107) 「基於現代學校制度下的中小學校管理創新研究與實踐」近十項國家級或省級課題。下好課程這盤棋,全面推進立德樹人文/ 李素潔(長沙市長郡中學)長沙市長郡中學創建於1904年,是當時湖南長沙第一所府屬公立學校。
  • 聚焦評價研究 青島八大峽小學推進立德樹人工程
    自建校以來,青島八大峽小學一直把「立德樹人」作為首要任務,紮實推進「誠信教育」「以海明德」等德育品牌項目,積極「海式少年」德育評價體系建設,提升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持續推進「全員育人」工作,形成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一體化格局。
  • 專家解讀:家庭教育的核心在於立德樹人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於立德樹人  ——《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系列專家解讀之一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王春霞  全國婦聯、教育部等九部門日前發布關於印發《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的通知。
  • 走在行知路上的「太師人」——太原師範學院立德樹人育人實踐的...
    學校秉承 行知統一、造就良師、服務社會 的辦學理念,弘揚以 德育為本、實踐第一、創新教育 為主要內涵的行知精神,並將其貫穿到育人工作的各個環節,涵養生態,厚植優勢,構築了學校較為鮮明的育人特色。」校黨委書記張惠元說。  「大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行知精神是學校蒸蒸日上的精神支撐,也是學校繼續前行奔向未來的強大動力。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所形成的 行知精神 ,已成為興校強校的文化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