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 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

2021-02-08 江淳獨步


愛因斯坦與泰戈爾

教育,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學習,更重要是對生命的尊重。(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佚名)

一位美國教師在中國某醫學院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位男士在海邊散步,注意到沙灘的淺水窪裡,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

被困的小魚儘管近在海邊,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然而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裡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小魚就會幹涸而死。

這位男士突然發現海邊有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從淺水窪裡撿起小魚,扔回大海。

男士禁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還大海。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

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

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教師來到學校,他就會交給那位教師一封信。信中寫道:

親愛的老師,我親眼看到人類不應該見到的情景:

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

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有人性的人。

只有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為有人性的人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價值。

很顯然,人類有獸性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靈魂得到鍛鍊,克服獸性而轉化向天使的一面。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單純的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

這是教育久遠而宏大的終極旨趣。否則,你擁有的知識愈多,對人類,對生命的危害愈大。

在這方面的教訓太沉痛了:

李政道博士的一位弟子盧剛,因論文獎落選,嫉恨、失望困繞著的他,竟然開槍打死了4位太空物理學家,繼而仇殺了自己的獲獎同學。

河南宣化一位16歲少年劉某因與女友吵架,竟然喪心病狂地開著轎車朝行人一路碾軋,致使2死13傷。

時下,我們的學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學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養成,以致於有些學生對生命、對世事愈來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

所以,一位日本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要培養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這種情懷就是在乎沙灘上每一條小魚的生命的男駭所擁有的情懷。

否則,視小魚如草芥,給鮮花以蹂躪,即使其道德評分或許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價值。

對人的尊重,對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曉生命的不可重複性。人不應無端地剝奪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級的生命。

當一個人對低級的生物或動物毫無憐愛之情時,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級的生命嗎?

相反,當一個人充滿了對小草、小魚生命的關懷時,對於高級的生命、對於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嗎?

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

一個對外部世界冷漠無情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一個由許多對生活、對生命無動於衷的人組成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作為教育者,也許有許多具體的工作要做,有許多具體的課業要抓,但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人文情懷,其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乃是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良知。

相關焦點

  • 教育的目的:尊重生命
    小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還大海。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
  • 正教育 | 教育者,要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良知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 《大學》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有一篇文章叫《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文中說:「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大學》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為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便被埋沒了。」
  • 人本教育:尊重生命本能、挖掘生命潛能
    那我們就需要去了解、探究生命的本源!中華偉大的先祖和聖哲們,用他們證悟了的智慧給我們對生命的探索做了詳盡的闡述!我們需要的是去連結、去傳承這個智慧!以來幫助我們解構生命,我們才能夠真正地【以人為本】!  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尊重生命的本能、挖掘生命的潛能!否則我們將在錯誤的教育路上狂奔!
  • 論教育的終極目的——渭南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黨總支書記劉子毓講...
    第一,談以德為先,關於做真人的教育。教師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是第一位的。這需要教師修養良好的師德,具備深厚的文化修養,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第二,談愛是教育的靈魂。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的愛,既包括愛崗位、愛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們在平常的工作中,對美的教育還有所欠缺。
  • 教育的目的:生命、生活、生長
    教育的目的:生命 生活 生長 《教育的目的》是英國教育家弗雷德·諾思·懷特海關於教育的經典著述,成書於1929年,全書每個篇章都是精品,可謂字字珠璣,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深刻教育思想,即便在今天看來,仍然閃耀著不朽的智慧光芒。
  • 教育的目的:生命生活生長
    [教育大家談]教育的目的:生命,生活,生長作文|
  • 沒了生命,教育還有什麼意義?
    基本出現了兩個極端,極少數會學習能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學習和心理情緒都管理的特別好,疫情不僅幾乎沒影響,而且加深了與父母的連接,親和了家庭關係。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學習壓力絲毫沒有減少,親子關係惡化,甚至頻現自殘、互殘和自殺現象。心痛、震驚,於是就有了今天與大家分享這個主題的衝動。毋庸置疑,不管任何形式的教育,不管任何藉口,不能尊重生命,甚至沒了生命,教育還有什麼意義?
  • 教育要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讓生命更有意義
    在蔡元培先生看來,這三者都沒有超軼政治,是「現象世界(此岸世界)的教育」,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只有世界觀、美育主義,「為超軼政治之教育」,是「實體世界(彼岸世界)的教育」,其意義在於體現了對人的終極關懷,關注人的發展,著力培養人的信仰、人格、情操,「循思想自由言論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學一宗門之教義梏其心」,促進人思想獨立、精神自由,這才是教育的「最終之鵠的」。
  • 教育的最高境界:培養對生命的良知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教師來到學校,他就會交給那位教師一封信。
  • 教育的最高境界,培養對生命的良知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 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 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是核心
    近年來,生命教育等名詞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在青少年群體中,開展相關教育是否必要、教學內容如何設置、教育開展現狀如何?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位校內外專家和研究人士。  生命教育知識更像一個工具、一部字典  張偉從事殯葬工作已有8年,對於生命教育的意義,他有著獨到見解。
  • 教育的最終目的——自我教育
    自我總結與自我反思的合力,就是自我教育。是自我教育讓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是自我教育成就了現在的我們。從個人成長的角度考量,「自我教育」正是教育的終極目的,其道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能夠激發孩子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實現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
  • 尊重生命 學會生存 健康生活
    疫情對學校教育產生巨大衝擊,也讓我們產生許多反思,其中之一就是要抓緊補齊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短板。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者之間具有一定的邏輯關係,生命教育是前提,生存教育是關鍵,生活教育則是目的。
  • 從理解生命到「尊重生命」,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孩子明白生命的意義
    二、「不尊重生命」的原因「不尊重生命」的原因有很多,都沒有把寵物的生命。就算是家裡養了寵物的家庭,很多都沒有把寵物真正的當作是自己家裡一員,只是一個「玩具」而已。① 生命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會有「不尊重生命」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沒有一個生命的教育,孩子的表現和家長有著很大的關係,家長對孩子沒有進行一個生命的教育,就會讓孩子從小對於生命沒有一個概念,對於寵物來說,沒有把寵物當作一個獨立的生命。
  • 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又是什麼?
    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教育。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受過教育的標準。理察·萊文:「大學有義務幫助社會,讓這個社會像大學一樣,成為一個每個人都有機會充分實現自己潛力的地方」。
  • 生命教育:喚醒靈魂,成為自己
    其後,我國大陸的生命教育發展也極為迅速,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生命教育與西方國家不同,它主要針對的是如今經濟發達的社會過於追求「技術理性」和「工具理性」,最終導致「價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的萎縮和喪失。聽起來貌似很學術,臺灣生命教育專家孫效智解釋道:生命教育是用來解決生命的根基問題,也就是「人為何而活?如何生活?
  • 懂尊重、講規矩,這些才是對男孩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長最為關注的事情,然而,一些避重就輕的教育方式,往往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危害,甚至會讓自己的孩子做出有害他人的事情。相比於女孩來說,男孩的自我保護能力要更高一些,他們在面對某些突發狀況時,也會有更好的防禦能力,因此,這就使家長在教育男孩和女孩上會出現一些差別。而下面要說的,就是針對男孩的教育方面,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是學習嗎?
  • 但漢國: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生命教育實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報告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成為他自己,「變成他自己」。現代教育的實質在於追求良好的生活質量。這就說明,教育是使人成為「他自己」。讓人成為他自己就是尊重人的自身生命,充分發展並完善其自身潛在的自然素質、社會素質和心理素質。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
  •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教育」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