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環案啟示錄——「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2020-08-26 五俠說書
  1. 背負殺人罪名近27年
  2. 羈押牢獄9778天
  3. 高牆內,每周一封的手寫申訴信,年年不斷。
  4. 高牆外,識字不多的前妻一刻不停地上訴奔波。
  5. 張玉環終於等來了無罪釋放的判決。

不知安放在哪裡的雙手

還好,是張玉環本人親自聽到的這個判決,而不是家屬在墳前燒「過去」的,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而張玉環的申訴之路也因他的「無罪釋放」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各大視頻網站的評論區下,我也看到了自己感興趣的一面——「人性的光輝」。

張玉環前妻宋小女這二十年來的上訴、奔波,照顧孩子,孝敬公婆等行為,也被人看在眼裡;而她現任的老公也會幫著一起奔走,全力支持她的「營救」前夫行動。於是評論區下各種「相信真情」「相信人間」「偉大女性」等留言越來越多,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宋小女的努力,理解了她當年的不容易,也發現了這個識字不多的質樸女人的「不平凡」之處。

樸實而堅毅的女人

這就有意思了,一般認為,人接受的教育越高,知識越豐富,懂的越多,這個人的品德相應就會越高尚,才會有人們常說的各種優秀品質;反之則沒有。但宋小女的例子和近來各種豪門恩怨,似乎顛覆了這種認知,反而更接近一句古話——「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關於這個情況,舉例說明,就好理解得多了。

明朝末期,滿清崛起,實力一步步壯大,與中央政府的摩擦也一步步升級,最後終於演變成我打你一拳,你踹我一腳的暴力衝突。松錦之戰後,據說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洪承疇(也是崇禎帝老師)被俘殉國,崇禎皇帝悲痛萬分,親自給洪承疇寫了一篇祭文,大肆祭奠,表彰他的以死保節,忠君愛國。並樹立其為全國典型,好好地宣揚了一把。

不好意思皇上,微臣剃頭了。

結果,事實就是這麼無情,這面大張旗鼓地給洪承疇辦葬禮,哭得驚天動地,那面他老人家已經搖身一變,成了皇太極身邊的寵臣,替滿清辦事了。差點兒沒把崇禎皇帝氣死,我這兒紙都給你燒過去了,結果你沒死,你對得起我燒的那些紙嗎?這件事也成為了明末的一個大烏龍,更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

而大家茶餘飯後的笑談還有另外一個,那就是當時的文壇領袖錢謙益的故事。公元1645年,清軍攻到南京城下,柳如是勸錢謙益跟他一起投水殉國,以保名節,錢謙益也答應了。於是兩個人選了一個黃道吉日,準備以死明志。此時的錢謙益很貼心,自己在前,讓柳如是在後;馬上就要跳的時候,錢謙益說:「等等,我先試試水溫。」試完之後說:「哎呀,水太涼,咱們改天再跳吧。」於是就回去了,這一手打得柳如是猝不及防,都看傻眼了,沒聽說過還帶這麼玩兒的。

水太涼,咱們改天再跳吧。

洪承疇也好,錢謙益也罷,一個是帝王之師,一個是文壇領袖。肯定都是飽讀詩書,學識淵博之人,也應該品格高尚才是,為什麼連出了兩次讓人啼笑皆非的「殉國」鬧劇呢?

正是因為他們飽讀詩書,所以知道的多,擁有的多,想的多,自然牽掛也多。放不下高官厚祿,離不開華服美女,捨不得山珍海味,丟不掉金銀財寶,等等等等。總之一句話: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但最終總是要放下點什麼,要不然太累了,那放下什麼才好呢?摸摸嬌妻,戴戴烏紗,穿穿華服,飲飲美酒,這些有形有質的東西都愛不釋手,實在是放不下。最後還是放下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吧,比如信仰、良心、友情、道德等。

這就是「負心多是讀書人」的原因,「他們」放不下的太多,於是一層層遮蔽了雙眼,也就失去了本真。而對於那些所謂的「屠狗輩」,也就是現在的無產階級,他們知道的少,得到的少,想的少,當然,放不下的也就少。反而能夠更灑脫,自在,活出真性情,保留「人」的良心與本真。

我除了殺狗刀,別的一無所有。

他們可以為了別人的一杯濁酒傾盡所有作為回報,哪怕是自己的性命,因為你看得起「我」,值得「我」以命相酬。也可以為了自己心中的「死理」,幾十年如一日,堅韌不拔。就像張玉環前妻宋小女一樣,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前夫」是冤枉的,他不該背負這個汙名,受這個罪;這不公平,自己要替他討個說法,就是這麼樸實,這麼倔強,同時,也這麼簡單。

所以,要想大概率交到真心朋友,要從「無產者」中找,因為他們除了對人對事的一片赤誠之外,別無所有。這也是蔣介石識人交友法則中的重要一點——「交人於未發跡之時。」待到他人功成名就的時候說要跟他交朋友,對方的第一反應就是:你是不是有什麼企圖?要從我這裡得到什麼好處?這樣的朋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會跟你掏心掏肺,他也不敢掏心掏肺。所以還是省省吧,別讓自己太累,也別讓別人對你嚴加防備。

這就是我對「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解讀,應該還是有些道理的。

最後,關於張玉環,還有一個喜憂參半的消息,據說律師會替他申請高達700萬人民幣的賠償。如果成真的話,這算是對27年冤獄的一個小小的補償,二是可以保證他安享晚年,不必再為錢而奔波,是個好事。

但讓人擔心的是,以張玉環現在的狀況,他是沒有辦法駕馭這麼一大筆錢的。過去的27年他已經見識到了社會的不公正,真不希望剩下的幾十年,因為這一大筆賠償款,讓他再見識到人性的醜惡。畢竟在金錢的誘惑下,人們也是很容易暴露「劣根性」的。

試看剛剛去世不久的賭王何鴻燊,還未入土為安(據說是今年沒有合適下葬的良辰吉日),家裡各個房頭為了遺產的事,早就各顯神通,忙得不亦樂乎了,還哪有一點「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人」的意思?

還有,在星光大道一炮而紅的大衣哥朱之文,錢有了,名聲有了,煩惱也有了。裡裡外外借出去那麼多錢,據說都打了水漂了。更有甚者,一個老太太拿著自己的鋪蓋住在朱之文家門口,不借錢給她看病就不走了,他那麼有錢,憑啥不借給俺!而且,朱之文每天家裡一堆蒼蠅,跟在他屁股後面拍照、錄像,趕都趕不走。

我家一年四季都有蒼蠅,太奇怪了。

所以,「天降」巨款的張玉環也可能會面臨類似,甚至是更奇葩的問題,因為錢的魔力太大了。這對於一個與社會脫節27年的人來說,無疑是應付不來的,這種情況最好不要出現。當然,希望是我烏鴉嘴胡說了,畢竟這個男人遇到的坎坷太大,已經承受不住任何的風吹草動了。

走過路過,請點個「關注」再滑過,萬分感謝!!!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古語,說得有道理嗎?
    看了一篇文章報導頗有趣意,有位作者在文章中開玩笑寫道,是不是天底下人人對於「讀書人」這一群體都會抱有一種莫名的偏見。為何一聊到讀書人的時候,人們的評價永遠都是什麼 「百無一用是書生」,「負心多為讀書人」等等,好像只要身為讀書人,就理應要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批判一樣,給人一點好感都沒有。
  • 俗語「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該怎樣理解?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這句俗語實際上是一副對聯,出自明代末年的著名學者曹學佺(1574年——1646年)之手,是他在廣西做官期間
  • 為什麼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民間流傳著許多讀起來朗朗上口的俗話,因為意思淺近、又概括了世情道理而被大家廣為接受,比如這句「仗義每多屠狗輩」。
  •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學歷和文化的「恩怨糾纏」
    而儒家經典中,更多的是關乎大義、秩序、價值等修身方面的內容,單純的知識反而不多。在當時,儒家學說就是道德標準;而讀書人開口子曰閉口聖人說,確實在文盲遍地的年代建立了不可磨滅的道德形象,數千年來形成巨大的思維慣性。如我的外婆,一輩子沒讀過書,不識字;但她口中只稱呼兩種人為 「先生」——教師和醫生,這個稱呼裡帶有巨大的敬意,而這種敬意應該來自於她成長的年代裡的社會整體氛圍。
  • 仗義每逢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儒林外史》周進的故事
    不知道有多少從事卑賤職業的人,他們沒什麼文化,卻做了很仗義的事;又不知道有多少知識份子,他們滿口仁義道德,卻道貌岸然,做出背信棄義的事,為此明代詩人曹學佺寫了一副著名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儒林外史》裡也有這樣的故事。
  •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背後有什麼故事?
    前言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古語云「負心多是讀書人」該怎麼理解?為啥一定是讀書人?這個古語是一副對聯,上下聯是:「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逕入廳事,有二聯,一云:「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一云:「金欲兩千酬漂母;鞭須六百撻平王。」先生為之驚然。徘徊間,徐五已回。與語,甚契洽,因定交。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屠戶:徐五。曹石倉先生即曹學佺,是明代官員、著名的學者、藏書家。文中的對聯是他自己創作的,還是如同故事中所說,是在別人那裡看到的,不得而知。
  • 俗語:仗義每多屠狗輩,究竟是說什麼意思?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
    俗語:仗義每多屠狗輩,究竟是說什麼意思?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文/紫衣煮酒論史可能很多朋友看到「仗義每多屠狗輩」這句話,都會認為是小編要說「桂林狗肉節」和「愛狗人士」的話題。仗義每多屠狗輩,這句話究竟是說什麼意思呢,其實它的下一句才是精華。
  • 「仗義每多屠狗輩」,班主任被調離學校,「學渣」送行引老師感慨
    班主任被調離學校,「學渣」送行引老師感慨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老師接到了調令,要前往其他學校繼續教學工作,這也就意味著自己要離開這批教導多日的孩子們了。孩子們在得知這件事情之後也很傷心,畢竟日久生情,相處了這麼長時間,他們也捨不得老師離開。就在老師出發之前,有些孩子就前往老師辦公室,給老師送行。
  •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
    在中國歷代的《名句》中,「罵讀書人最狠」是流傳數百年的「名對」。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那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事實上,這個「榮譽」本身就是加工版。其《原版》出自明末文學家趙學吉的《至屠夫徐五家見懸此聯》首詩。巴黎陣營狗苟貪心,猿,猿,義理半屠狗一代,陰心大部分是讀書人。
  • 南懷瑾: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本文內容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作者:南懷瑾「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窮人才會同情窮人,痛苦中人才會同情痛苦的人屠狗輩就是殺豬殺狗的,沒讀過什麼書。知識分子知識高,思想解釋就越多,不願意做的時候,會刻意加以解釋。知識低的人不會解釋,朋友嘛,怎麼不去?為朋友沒有理由不去,他思想不複雜。細細體悟這些話,正是走在大度看世界、從容過生活的光明大道上!人只有求助於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沒有可靠的人,連你的父母、你的兒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如果自己不站起來,指望別人、依賴別人,永遠是沒有出息的人。
  •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哈工大一位研究生,成為這句話的活標本。話說在著名學府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十七公寓,有位暖心的宿管阿姨,深受同學們喜愛。白巖松曾說:「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並非看他的學歷有多高。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關於文化,作家梁曉聲概括了四句話: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 仗義每多屠狗輩,說英雄誰是英雄,古龍筆下幾個令人淚奔的小人物
    別人覺得應該成親的時候,他就成了親,別人覺得應該生兒育女的時候,他就不多不少生了兩個。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他的太太很賢惠菜燒得很好,所以馬方中一天比一天發福,到了中年後,已是個不大不小的胖子。仗義每多屠狗輩,說英雄誰是英雄?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無悔的大丈夫。
  •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為何煙花之地多出才情絕豔的女子?
    古人說「英雄每多屠狗輩,自古俠女出風塵。」意思是:有仗義精神的,多是底層人民,相反知識分子大都明哲保身,不肯挺身而出。真正知道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大概就是風塵女子,她們閱人無數,比一般女子更懂得比較,所以她們更有俠義精神。這第一句出自明代曹學佺著名的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