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統與變量,美國主流媒體「挺希倒特」背後)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孫浩) 盤點2016年最吸引媒體和受眾的新聞,美國總統選舉肯定上榜。從政治、經濟到娛樂、八卦,與大選有關的真真假假從頭至尾不斷轟炸著美國乃至全球的眼球和神經。
講真,怎麼感覺有這麼多人圍觀美國大選?既出於候選人的知名度、話題性、爭議性乃至娛樂性,源自美國的權重性和美國社會的深層次問題,也要拜陣容龐大、高度發達、掌握強大話語權的美國媒體所賜。
更耐人尋味的是,當陣營分立的傳統遇上川普這個「變量」,一眾主流媒體也迅速成為大選風暴一枚重要的「風向標」。
【選邊站隊乃傳統】
10月31日,誕生於英國、定位於全球的《金融時報》成為最新發表社論支持希拉蕊的主流紙媒——在大選投票日前一周,在聯邦調查局宣布重啟希拉蕊「郵件門」調查之後。轉眼看看美國主流媒體,與這家友邦百年老報持有相似立場的陣容空前壯大。
且看紙媒方面:截至10月初,在美國發行量前100名的報紙中,50餘家表態支持希拉蕊,一家表態反對川普,兩家支持自由黨總統候選人加裡·詹森,只有《拉斯維加斯評論報》表態支持川普,其他未表態或表態兩者皆不支持。
從政治傾向的傳統來看,在發達的美國媒體大軍之中,具有自由派傾向的媒體佔了大多數,民主黨支持者盤踞的可不僅僅是新聞界的「半壁江山」。這也不是什麼新現象。
一家媒體主要受眾的政治傾向就很能說明問題。據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的研究結果,在一條從「左」至「右」的橫軸上,從紙媒大戶《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到後起之秀網絡媒體《赫芬頓郵報》、Politico新聞網,再到NBC、ABC、CBS、CNN等廣播電視網和有線電視臺以及MSNBC這個人稱「最自由派」的電視臺,密密麻麻分布在傾向於自由派的橫軸左側,而只有老牌媒體福克斯新聞臺、網絡新秀Blaze等幾家媒體分布在傾向於保守派的橫軸右側。
這種政治傾向格局構築了今年主流媒體看似「一邊倒」支持希拉蕊、反對川普的「底色」。
最旗幟鮮明的站隊動作就是通過社論表態背書某位候選人。以大報為例,縱然社評部與新聞部分開運營——遇上有「實錘」的醜聞該報還得報,但社論仍代表著自家媒體在輿論風暴中的立場。
比如,在希拉蕊對陣川普的兩黨對決階段,《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分別於9月底和10月中旬發表社論為希拉蕊背書。前者稱之所以選擇希拉蕊乃是因為其「才智、經驗、剛強、勇氣」,後者開篇就直言「希拉蕊有潛力成為傑出總統,我們毫不猶豫支持她」。言辭可都毫不含糊。
【面對「川普變量」】
從今年特色而言,「川普現象」可以說重新定義了大選的方方面面,包括媒體層面。就數量而言,說川普是最招美國主流媒體反感的總統候選人也並不為過。
政治立場中間稍偏左、34年來從未通過社論選邊站隊的全美發行量第一大報《今日美國報》此番也按捺不住,通過社論批評川普「不適合做總統」,還稱其為「蠱惑民心的危險政客」,「無論怎麼投票,就是不要選唐納·川普」。
儘管這家報紙沒有直接背書希拉蕊,但其解釋頗具代表性——兩害相權至少莫取其重。
「江湖地位」較高的《大西洋月刊》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發行160年來第三次在一場總統選舉中表態站隊,選擇的背書對象是希拉蕊,而社論標題卻是《反對唐納·川普》。
《金融時報》則在其背書表態中則寫道,儘管希拉蕊「不被大多數選民信賴」,「但她明顯比每天都在展示著自己傲慢、分裂性、粗鄙的川普更能勝任」。
川普11月1日在競選造勢活動中,被媒體所拍攝。(新華社/法新)
令川普陣營「親者哭、仇者笑」的是,《亞利桑那共和報》《辛辛那提問詢報》《達拉斯晨報》等保守派傾向的地方大報,這一次也鮮有地背叛傳統,在兩黨對決階段倒戈支持希拉蕊。讓他們做出這一可能得罪各自固有讀者群體決定的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川普本人的個人風格和競選定位。
媒體偏幫希拉蕊、媒體迫害我、他們合起夥來操縱大選……從競選活動、接受訪問到推特帳戶,川普本人、親友團及競選團隊一遍又一遍重複著這些抱怨,越近終點,喊得越多。
這中間,既有說辭,也有真情;既有新聞界以自由派居多之故,也有川普個人風格所致。今年負面選戰之中,醜聞、謠言、陰謀論、汙言穢語層出不窮,而川普這一邊可謂「貢獻良多」。
據皮尤研究中心10月中旬一項民調結果,針對今年候選人無禮言論特別多的現象,有60%受訪登記選民認為媒體還是應重點報導——內心戲或許是,候選人的真面目總得知道吧?
但有意思的是,川普支持者中,倒是僅有49%認為媒體應重點報導無禮言論,另有53%認為川普的媒體曝光率過高。
看來任誰都明白,關注度不等於支持率。
【媒體公信力受牽連】
選戰甚囂塵上,報導不追也不行。但民眾對政治的反感和對負面新聞的「審醜疲勞」,立即反映到對媒體的觀感上。
據民調機構蓋洛普公司9月中旬發布的調查結果,今年僅有32%受訪美國民眾表示對媒體「非常」或「比較」信任,這一比例刷新歷史低點,比上一年下降了8個百分點。
就數據而言,今年拉低比例的最大原因就是僅有14%受訪共和黨支持者信任媒體,比去年銳降18個百分點——他們的感受,也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媒體的傾向性。反觀民主黨支持者,51%信任媒體;獨立選民中,30%信任媒體。
自蓋洛普公司1972年首度展開這項調查以來,主流媒體的公信力整體一直呈下降趨勢;自1997年每年例行展開這項調查以來,2005年前基本上在50%至55%之間浮動,2005年後均在40%至50%之間浮動。
但值得關注的一個趨勢是,每逢大選年,主流媒體的公信力都會進一步下跌,隨後再小有回升。
【社交媒體另一番光景】
當然,若把目光投向網絡空間、社交媒體,會立即發現一片與主流媒體如此不同的戰場。
如果說所謂「川普主義」在大嘴狂言的瓶子裡裝進反建制路線、反全球化主義、種族主義、民粹主義等內容而招致主流媒體反感,他通過同樣旗幟所召喚出巨大的「憤怒力量」不僅幫助其贏得黨內預選,至今仍在社交媒體上有著不可小覷的活躍度。
這種力量能否將川普送進白宮,11月8日投票之日見分曉。而倘若希拉蕊如願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她又將如何面對這種力量?恐怕還要四年才有答案。(完)
(原標題:傳統與變量,美國主流媒體「挺希倒特」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