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喜歡隨大流?別誤會,這裡面隱含著重要的生存哲學

2020-12-11 愚石看人生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景,一條街道過去,大多的飯店都少人駐足,只有其中一家人潮來往、座無虛席。此時你可能會說顧客的多少自有其道理,他們花了錢必然會選擇物美價廉的所在。

你這樣說也許沒錯,可是如果此時又過來一個人,即使他並不知道各飯店的好壞,但他仍然如你所想一般,寧願跟隨眾人去人多的飯店排隊,也不去別的無人問津的飯店就餐。

再比如,許多步入社會的青年漸漸放棄理想,開始執著於現實,而自覺胸懷大志的你,不甘心隨波逐流,依然堅持自我。可是除非你能及時採摘到勝利的果實,否則你遲早會被無數前僕後繼被同化的人所同化。到後來你也許會後悔自己當初的固執,羨慕起那些一開始就跟隨大眾腳步的人。

儘管兩個例子並不相同,第一個例子中的後來人幾乎是毫不猶豫地隨了大流,而第二個例子中那些不斷被同化的人,也許經過或多或少的掙扎才逐漸放棄原來的堅持,但他們殊途同歸,最終都匯入了大眾的潮流。

人為什麼會這麼甘願隨大流呢?讓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證明人們之所以如此的合理性。

人生的走向就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所有的人由於生存導向的必然性,最終都會順應趨勢,用最省力的方式隨著大河的方向向前奔跑。

這其中處於不同水位的人就如同享有不同資源的人群一樣,被各自的範圍包裹在其中。

然而人的向上的天性使得人總會渴望得到更好的位置。有些人因為運氣好,就像被石頭激起的浪花,輕易的擺脫了先前的束縛,進入到心儀的位置。

其他的人也在奮爭著,然而個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當他們企圖掙脫自己所處人群的限制時,就像逆流而行的小船,大多都在不斷的衝撞中傷痕累累,最終不得不放棄。

到最後成功越位的人是如此之少,而失敗的典型遍地都是。於是吸取教訓的後來人不但自己會死心塌地的故步自封,還會極力強迫其他不聽話的年輕人放棄自己的企圖。

這就是第二個例子中人們隨大流的原因。隨著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人們遇到類似的事便不再勞心費力的一一考證,於是乾脆只以人群而定,用眾人的選擇作為評判的依據。這就是第一個例子中後來的人之所以如此的緣由。

現在我們回頭再仔細看這兩個例子,便會發現他們的共同點:捨棄也許會有的小錯,選擇更可能正確的大對。

雖然兩個例子中後來人的隨大流也許會錯,但眾人的篩選其實已經保證了他們隨大流得到的好處大於其壞處。

假如不這樣,去就餐的人非要去一個人少的飯店,也許偶然間他會遇到一家被眾人忽略的合適地方,但在大多情況下他能找到的概率絕不會高,這樣一來他不僅會吃到不好的飯菜,也可能花更多的錢。

假如不這樣,每一個堅持理想的人,無論情況如何都堅持到底,那除了少數能成功的幾個人外,更多的人必將陷入尷尬的境地,陷入貧苦的深淵。

於是在紛繁複雜的人世中,負責判斷一切的大腦便會根據歷來的經驗,適當的減輕大腦的壓力,依據眾人的反應作為自己選擇的依據,而將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

這就是大腦的生存哲學,也是我們人類的生存哲學。

相關焦點

  • 曖昧,才是日本人的生存哲學
    英美文化十分在意中心和邊緣的區分,他們覺得人的實質是重要的,表象(即模樣)是不重要的。實質有真理的意思,表象則表示虛假。在不曖昧的西方人看來,叫人模樣,大概類似於說對方是個假人。對於英美人來說,每個人都是顆糖炒慄子。 糖炒慄子裡面是重要的,殼不重要,被叫糖炒慄子殼,沒有人會開心,被叫糖炒慄子仁才開心,好吃。
  • 看懂兩個猶太故事,徹悟猶太人很重要的一條生存哲學,受益匪淺!
    以下分享兩個猶太故事,看懂這兩個猶太故事,徹悟猶太人很重要的一條生存哲學,提升你的生存智慧,受益匪淺!這條生存哲學就是——平衡,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中庸」。故事一這個故事出自《猶太法典》,說是有兩個男子被人追殺,他們沒命地往山上逃,最後來到一個斷崖邊,沒有橋,只有一條繩子通到對岸,沒有其他路好走,他們已經走投無路了。於是,倆人便決定沿著這條繩子走過去。
  • 人為什麼要思考哲學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不思考哲學的問題,日子仍然可以一天一天的過下去?有些人卻會一直去思考哲學的問題,思考不出來結果就不能安心地活著?為什麼要思考哲學問題,那些看似無用的問題,真的帶給我們怎麼樣的好處或是便利嗎?然而大部分的人並不需要去成為哲學家,就擁有各自的解答了。
  • 天下之道論到極致,百姓的柴米油鹽,總結豆豆筆下的生存哲學
    電視劇《天道》裡面丁元英講過的一句話:天下之道論到極致,百姓的柴米油鹽;人間冷暖論到極致,男人和女人的一個情字。這說的是生存的一個區間,物質基礎和精神追求。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生存哲學,生存哲學的基礎是物質生活的保障。
  • 聽說懂哲學的人都很厲害,怎樣讓自己喜歡上哲學?
    喜歡上哪一類型的文化,這個是不能去強迫的,只能跟隨自己的愛好,經歷,心境的變化去發自內心由衷的喜歡。對於自己真心不愛,但又強迫去喜歡和學習的東西,又哪裡能夠看得進去呢,也是沒有心情去深入理解與專研的。哲學,是一門深入思考的學科,他不僅僅限定在人生哲學裡,還有很多職場、社交、宇宙等等方面的哲學。但一般情況下我們大多數一說到的哲學,便讓人想到的是有關人生哲理方面的。哲學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厲害?那是因為哲學無所不包,它包括了人們是怎麼來的?要去往哪裡?生存的意義是什麼?究竟還有沒有下一世?是否有靈魂和記憶?
  • 喜歡心理學和哲學的人在生活中為什麼顯得幼稚?
    喜歡心理學和哲學的人在境界上顯得深邃,但在生活中為什麼顯得幼稚?這是網友的一個熱門提問,也成功勾起了我的興趣,我會想:我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題主想表達的疑問是:對於喜歡心理學、哲學的人來說,當談論到比較深的問題時,他們會展示出淵博的學識與獨到的見解,但哲學與心理學並沒有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甚至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他們顯得比較幼稚。這是為什麼?這裡的「幼稚」不帶貶義。
  • 人為什麼喜歡並建造花園?丨花園裡的哲學
    人為什麼喜歡並建造花園?這一現象反映了人類對寧靜、祥和以及平衡的需要,因為人類總是處於死亡命運與永生渴望的永恆矛盾之中。花園不僅代表了一種世界觀和社會構想,同時還表達了一種對生活理想和道德模式的追求。如果對花園的歷史還有興趣,讀者朋友可以翻開聖地牙哥·貝魯埃特的這本《花園裡的哲學》,書裡還有很多關於花園的奇聞異事。《花園裡的哲學》不單介紹了古往今來花園在哲學生活中的地位,文末的附錄也頗值得一讀。據說貝魯埃特自己就建了一座小花園,親自除草、鏟土、修枝、耕耙,之後用這粗造變硬的雙手寫下了此書。
  • 裝修別輕易「隨大流」,這6個地方跟風做,現在想想都後悔!
    對於沒有經驗的裝修新手來說,參考大數人的選擇似乎是個不錯的方法。實際上以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一次裝修來看,別輕易「隨大流」,家裡這6個地方跟風做,現在想想都後悔!1.網上好多人都在說新風系統好,除了可以維持室內空氣新鮮外,還可以時刻保持通風狀態,大大減輕家裡新裝修甲醛帶來的危害。
  • 那些活得很鮮活的人都沒有隨大流
    那些活得很鮮活的人都沒有隨大流作者 | 薩德一直在聽著歌寫東西,但是我發現我喜歡的歌手都那麼與眾不同。在學校時經常看小說,現在想起來那些寫出好小說的人,他們的文字總是很特別。隨大流,是一種最容易的活法。幾乎你不用任何努力,就可以過上隨大流的生活:上學、工作、結婚、老去,沒有什麼故事,也沒有什麼不足。
  • 從克爾凱郭爾生存論存在主義哲學,看哲學的生活倫理化轉向
    在其著作當中,克爾凱郭爾本人說,生存是一場鬥爭,它既充滿悲情,同時又顯得很滑稽。說他充滿悲情,是因為這鬥爭是無止境的,他衝著無限而去且不會終結,而這一點正是最高程度的情志。說他滑稽,則是因為這鬥爭本身就是一個矛盾,在這其中,所提出的生存的明確指示,就是有限的人在時間當中活著的狀態。
  • 喜歡心理學、哲學的人生活中都很幼稚?!
    因為我們是個做心理科普的公眾號嘛,所以先來看看心理這塊兒:@謝謝:有很多人說出原因了,我再補充一點吧,是大家比較忽略的,得明白一點: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心理學和哲學之後,才變得讓人感覺生活中很幼稚。可是有一天我發現了一個隱秘的小門,居然,居然有個地下室!從這個時候開始一切都改變了,因為我既無法假裝它不存在,又沒有勇氣一下子清理所有的陰暗。就好像艾利斯穿越兔子洞,即使可能通向的是光明,過程卻是那樣辛苦。有的人會說無知是福,遲鈍是福,可以少經歷很多痛苦。也許是的吧,但是有的人就有這樣一種天性,他們敏感又脆弱,他們追求真實,所以做不到對陰暗視而不見。
  • 別誤會這些英文(十)
    3.4.相關閱讀別誤會這些英文(九)別誤會這些英文(八)別誤會這些英文(七)別誤會這些英文(六)別誤會這些英文(五)別誤會這些英文(四)別誤會這些英文(三)別誤會這些英文(二)別誤會這些英文的意思(一)
  • 別誤會這些英文(九)
    我在手機裡常存的兩部美劇,一部是《老友記》一部是《人人都愛雷蒙德》,我的朋友問我這兩部是不是太老了,其實《生活大爆炸》和《破產姐妹》我也在追,學些最新的美語,不過這兩部一個是強調年輕人的社會生活,一個是強調家庭生活,我發現裡面的句子確實實用性超強,我看過18遍老友記,現在正在第19遍,仍然沒有停下來的感覺,每一次都發現新的句子是我過去沒懂的。
  • 哲學繪本推薦:抓住「哲學啟蒙期」,解決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比如海為什麼是藍色的?天為什麼這麼大?為什麼人要長大?等一系列問題,而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回答孩子的這些問題的,甚至還有父母感到不耐煩。孩子愛問為什麼,其實是孩子智力不斷發展得體現,父母不懂得如何回答不要緊,千萬不要用不耐煩敷衍的態度去應對孩子。孩子總是提問題,是思想啟蒙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父母要抓住孩子的"哲學啟蒙期",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世界。
  • 孩子這3個行為不是"頑皮",而是高智商的徵兆,家長別誤會了
    調皮的孩子,簡直是父母心目中的混世魔王,他們安靜不下來,喜歡嘰嘰喳喳、喜歡頂嘴。有的孩子還喜歡拆家,玩具到了他們手裡,過不了幾分鐘就會被拆成零件。於是乎,這孩子的這些行為,很多家長誤會是頑皮。那麼各位父母有沒有想過,其實孩子某些行為不是"頑皮",而是高智商的徵兆呢?
  • 女人這樣對你,其實是告訴你「我喜歡你」,別誤會了
    當她有這三個表現的時候,說明她在說「我喜歡你。」女人這樣對你,其實是告訴你「我喜歡你」,別誤會了經常和你唱反調,卻又想和你一起很多男人都以為一個女人喜歡自己就會非常聽從自己的話,或者說對我們也會很順從。
  • Fate裡面盛產「碧遲」,斯卡哈:別誤會,我們兩個在房間互相學習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些人很颯,比如說亞瑟王。可愛溫柔的,哪種性格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fate裡面做不到的。小編就來說一下具有「碧遲」屬性美女。伊什塔爾《Fate/Grand Order》裡出現的人物,由於其選擇附身在遠坂凜身上,一直都以她的形象示人。那麼伊什塔爾有哪些很碧遲的行為呢?
  • 被誤會也不喜歡解釋的人,這幾點看得很開
    有些人,即使被誤會了,也不會急於去向對方解釋,讓其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因為,那時雙方幾乎都處於一個極高的情緒點之中,一味地解釋,很可能和對方的誤會一樣,顯得盲目而缺乏客觀性。而且,即使當時自己的觀點正確,想要改變一個處於那種情緒狀態的人的想法,也是難上加難。
  • 「別誤會」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別誤會,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don't get me wrong 別誤會,別誤解我Don't get me wrong - I'd love to別誤會——我確實想來,但是我下個禮拜太忙了。Don't get me wrong, I appreciate everything your mother has done for us—but it's time for her to get her own place.
  • 別再說連古人都抄襲了,這裡面有些誤會
    從浙江滿分高考作文也能看出來,高密度的引用,不管讀者看得累不累,閱卷老師還是很喜歡的。引用和抄襲間的界限,其實牽扯到一個問題:寫文章的人如何在文章中處理他人的言論觀點?確實,引用了他人的言論觀點一定要註明,在中國這是從晚清才開始的。這不是說,過去的讀書人就崇尚做複讀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