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日照日報社 日照日報 收錄於話題#青春追夢人15個
青春追夢人(第49期)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
「我是學計算機的,畢業後為了生計,踏入了物業服務行業。」9月3日,六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義念笑著說。
2005年,大學還沒畢業的張義念,趁著暑假、寒假,在國內一家有名的物管企業兼職,賺取生活費。
兩年的接觸,讓張義念喜歡上了物業服務行業。2007年畢業後,他便直接入職,成為了正式員工。
「當時就職的公司,主要從事高校的物業管理服務,而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學校通下水道。」張義念回憶說。
每天穿梭於學校的廁所,一天下來張義念渾身又髒又臭,雖說和學校裡的孩子年紀相差不大,但卻從沒有人主動和他打招呼。
強烈的落差,讓張義念有了一絲絲的失落。
「當時最強烈的想法,就是我要好好幹,去好一點的部門。」張義念笑了笑說,「不怕你們笑話,我想哪怕去修個電線也比通下水道強。」
可這一幹,就是三年。
但也正是這三年,讓領導看到了張義念的吃苦耐勞,很快他被提拔到淄博分公司,做保安主管。
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領著一群60多歲的大爺,當時沒有一個人服從張義念的指揮。
也是那個時候,張義念發現物業服務中存在的漏洞,並進一步改善。
2011年,張義念又被提拔到濟南分公司,做了公寓主管。當時,公司鼓勵在職員工兼職創業,張義念基於本職工作的性質,創建了校園購物網,賺了第一桶金。
2012年,公司把張義念派回日照,擔任某小區物業項目經理。
回到了家鄉,張義念仍不「安分」,想著繼續創業。沒多久,他和幾名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成立了一家小公司,摸索著做點生意。
2017年,張義念從原公司正式辭職,同年,山東六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
「六享社區服務綜合體」便是該公司打造的核心服務平臺,這家集物業增值服務、生活消費服務、資產運營為一體的科技企業,是張義念在物業管理行業蟄伏了11年,用心打造的心血。
在此邏輯下,成立僅3年的山東六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自主開發了六享生活區塊鏈應用系統、物業零交費系統、社區山泉項目、社區商盟項目、社區綜合服務亭等服務項目,與海恆物業、恆佳物業、海納物業等40餘家物業公司達成長期性戰略合作,將社區周邊300餘家商鋪納入商盟項目,通過線上服務,致力於創造社區新生活。
而在創業初期,張義念可沒有現在一帆風順。
「我們最開始,是通過純淨水設備進社區吸引用戶的。」張義念告訴記者,他們的第一臺設備就落戶在水晶花園小區。
「推廣初期,我們有天晚上接到客戶電話,說機器不出水了,抓緊修修。」張義念回憶說,當時正趕上下大雪,他和公司的另一個同事,因為對機器內部的構造不熟悉,一邊給技術人員打電話,一邊百度,在雪地裡站了兩個多小時,直到深夜才完工。
公司成立之初,包括張義念在內,只有7人,為了節約成本,他們每人都開過貨車去社區送水。
「開轎車是老司機,開貨車還真不行,當年有好幾次都開進溝裡。」張義念笑著說。也正是當時的經歷,讓張義念明白專業事專業的人來幹,這也給他手下的人足夠的空間去發揮特長。
現在,登錄「六享生活」小程序下單購物,通過「物業費抵免系統」支付不僅能省錢,還能減免物業費。更有意義的是,你的每一筆消費,都會產生「扶貧款」幫助貧困戶脫貧,可謂「一舉多贏。」
記者注意到,就在最近,該公司與市聯社達成初步合作,共建「城鄉金橋」工程——市聯社聯繫有關貧困村負責提供農副產品,公司通過在社區建立服務綜合體幫其銷售產品,實現「一村一品一社區、一戶一單一扶貧」的精準農產品銷售渠道,實現農民與市民共贏,共築城鄉互通金色橋梁。
「目前,我們還與東港區申莊子、莒縣趙家石河等5個村確立了幫扶關係,平臺利用區塊鏈應用技術將消費者的每筆消費分解後拿出來幫助這5個村的貧困戶,逢年過節發放禮品,或者物質捐助。」張義念說。
「未來,通過這一平臺,我們將建立社區居民資料庫,將居民消費習慣及特點全部納入,以便更精準服務居民,為智慧城市建設加油助力。」對於下一步,張義念已經有了新計劃。
往期推薦
全媒體記者 王郡媛 路傑
原標題:《從通下水道的物業工到成立自己的公司,他用十一年華麗「蛻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