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高峰村村舍一幅幅栩栩如生的3D壁畫在網絡引起了關注,這些漂亮的壁畫不僅僅裝扮了山村,更印證了高峰村在東西部協助扶貧中逆襲的一步步腳印。
高峰村
結對兩年 貧困村整村脫貧兩年前的高峰村是典型的國家級一類貧困村和貴州省深度貧困村。沿河縣中界鄉高峰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楊虹向記者介紹,高峰村村民全部散居在海拔1100米的山坡上,當地石漠化嚴重、水資源缺乏,村民種植小麥、玉米和薯類等傳統農作物為生,年輕人們紛紛外出務工。
《關於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後明確蘇州市「一對一」結對幫扶銅仁市,張家港市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結成幫扶對子,2018年3月,張家港市善港村與高峰村籤訂整村幫扶協議,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高峰村。
村裡一戶村民的牆體上繪製了一個3D書櫥
兩年,高峰村脫貧攻堅隊的工作人員們擼起袖子加油幹,善港村駐村工作隊和本地幹部一道幫該村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張家港善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技術支持,投資500萬元建成了有機農業產業園,種起了靈芝、日本陽光玫瑰、愛媛紅美人橘子、法國無花果等20個高端果樹品種。
隨後,高峰生態養殖場、高峰生態有機茶葉公園等項目也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高峰村依託這些產業一改貧窮落後的面貌。舊貌換新顏 小山村還要吃旅遊飯
「現在我們可以說是四季有花、四季有果。」楊虹指揮長高興的告訴記者,兩地幹部和村民們經過兩年的努力,戴在高峰村祖祖輩輩人頭上的貧困帽被摘除了,村民收入明顯改善,村裡環境大幅度提升。
蜂蜜養殖是高峰村產業之一,牆體繪製靈感就來源於此
昔日的高峰村村裡垃圾遍地、汙水橫流。於是,從善港村黨委書記開始,隊員們人手一把掃帚,開始清掃整治高峰村的衛生環境。還從張家港運來了幾千盆鮮花,把整個村子裝點成一個大花園。
兩年下來,高峰村腳下是一條條通村水泥路連接各家各戶,整潔乾淨。山下特色生態農業產業園和山上的有機茶園產業更為這個曾經「無處下腳」山村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讓我們的村民既能吃上產業飯又能吃上旅遊飯。」楊虹指揮長告訴記者,產業有了,環境好了,怎麼讓高峰村民們在產業的帶動下發展鄉村旅遊成了工作隊思考的問題。村支兩委經過多次討論,大家得出的結論是:高峰村要以農業產業為基礎發展鄉村旅遊,農旅一體化發展。3D壁畫打造網紅村「通過3D壁畫來打造鄉村旅遊」,楊虹告訴記者,村支兩委和善崗村駐村幹部經過討論制定了方案,確立了以展現主旋律為主同時兼顧土家族風情、高峰產業、卡通互為一體的創作方案,打造3D網紅村,從而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栩栩如生的3D壁畫
為此,駐村工作隊專門從南京美術學院請來創作團隊,村裡出想法,團隊出方案,在村道兩側的民房外牆上繪製3D壁畫。壁畫創作團隊的李歡老師坦言,高峰村的創作確實給他們提出了新的課題。原來,李歡老師的團隊做過的類似項目均在城區,牆面平整,容易施工。更為重要的是,根據高峰村村委及工作隊的方案,要將山村多個路口、牆面上的畫與山村特色結合起來,如何做到體現主旋律的同時更能反映出高峰村新面貌。為此,李歡老師帶著團隊的15名工作人員進入高峰村,隊員們認真根據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他們沒事就和老百姓拉家常,從中獲得更多信息和靈感。
團隊根據村民描述繪製在村口的3D壁畫,牛
「村口的牛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李歡老師說,在與當地的幾位長輩的交流中得知,高峰村村民們多年前養了一種肥碩生猛的牛,很受當地老百姓喜歡,但現在這種牛幾乎不再養殖。之後,李歡老師按照當地村民描述,創作了村口的3D壁畫。就這樣,團隊歷時三個月,設計師在居民樓上創作了蜂巢、戲水兒童等3D牆繪,彩繪牆面21個,房屋牆面塗色5000多平方米,高峰村成了名副其實的3D網紅村。據了解,自東西部扶貧協作正式啟動以來,在沿河自治縣委、縣政府的全力推動下,高峰村與張家港市善港村結成了結對幫扶對子。兩年的時間,建成了中界鎮佔地面積最大的村委會會議室。流轉土地600多畝,建立大棚57個,集中發展水果番茄、草莓、美國金瓜、日本網紋瓜、歐美雜交葡萄等高端水果,培育了靈芝,種植了茶葉,養殖了鵪鶉,栽上了野百合……
產業的發展在沿河自治縣村中位居前列。高峰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楊虹表示,2014年高峰村貧困發生率為34.56%。2019年底高峰村全面脫貧,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000元,貧困人口清零,整村退出貧困行列。2年多來,善港村駐村工作隊和本地幹部一道,在脫貧攻堅一線用心用情用力工作,精準選擇產業,在石旮旯裡創造了「奇蹟」,打造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高峰樣板」。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廖尚海
編輯 帥宗林
編審 閔捷 羅瑋
【來源:貴州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