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在觸摸手機屏幕時,是否想過一個問題:
我們通過什麼來感知世界?
通過六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重力感。
所謂感覺統合
人體的指揮部—大腦接收到這些信息,然後做出一系列反應,這被稱之為感覺統合。
正常的感覺統合能力讓我們感受美麗的世界、體驗運動的歡樂、融洽的與他人相處。而一旦感覺統合能力出現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障礙,從行為到心理到整個人生,影響十分深遠。
然而,有相當數量的兒童擁有先天性的感覺統合失調問題,這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外界的感知出現了問題,出現認知障礙,對身體的掌控也遜色於其他兒童。因此,感覺統合訓練就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感統訓練#
感覺統合訓練
我們常見的兒童問題如:平衡能力差、書寫困難、觸覺敏感過分防禦、動作協調性差、學習能力差等等,都極有可能與感覺統合能力相關。
孩子出現這些問題需要專業的訓練機構進行分析評估,再由專業的訓練師帶訓,絕不能帶著兒童瞎練一氣。往往外行眼中看到的感覺統合訓練,就是孩子在玩一堆花花綠綠的玩具。非也,其實這裡面涉及到的學科知識相當的博大精深,要遵守人體發育的基本規律,要遵守八大原則,還要根據不同的感覺問題制定不同的策略,每種遊戲、每種器材都要結合的科學的當。這需要非常綜合的知識體系,需要訓練師不斷實踐中總結、升級迭代理論知識。
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幾個在家就可以進行的感統訓練方法
1、互動式投籃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增進與人互動的能力。
訓練要求:家長及孩子輪流投籃,家長投完後把球撿起來給孩子投。
2、雙腳輪流跨過15釐米高的繩
訓練目的: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離地10釐米高,讓孩子雙腳輪流抬高跨過繩子。
3、扶物能單腳站立5秒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扶著椅子或家長手握的棒子單腳站立約5秒。
4、在10釐米寬2米長的地面線條上走保持身體平衡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平衡能力的控制。
訓練要求:在地板上用不黏膠黏一條2米長10釐米寬的線條讓孩子在線條上走。
5、能學青蛙跳20釐米的距離10次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力。
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在地板貼兩條平衡線,成人給孩子示範如何做青蛙跳幾次,然後指導孩子模仿。
6、能左右腿交替倒著鑽過呼啦圈
訓練目的:雙腳的協調能力及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訓練者拿著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後,鼓勵孩子左右腿交替著向後移入呼啦圈內。
7、轉椅遊戲
訓練目的:調解重心與平衡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轉椅內,家長在一旁旋轉椅子,速度逐漸加快。
8、能用勺子把桌球送至約2米外的目的地而桌球不掉下來
訓練目的:增進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強動作企劃能力。
訓練要求:用勺子把桌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