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2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齊東向 經濟日報
希臘神話主要講述的是
奧林匹斯山上諸神的傳奇故事。
諸神有神性的一面,更有人性的一面,
因此,希臘神話更可以當作塵世寓言來讀。
我們比較熟悉的是希臘神話中的愛情典故。
一說起愛情,
人們容易想到拿著箭的、
可愛的小胖孩兒丘比特。
丘比特其實出自羅馬神話,
是希臘神話中小愛神厄洛斯的拉丁文譯名,
被羅馬人借用了。
話說厄洛斯是愛神與戰神的孩子,
一個蒙著眼睛的小男孩,
背上有一對翅膀,
手中拿著金制和鉛制的兩種箭,
到處亂飛亂射,
被金箭射中了的男女產生的是愛情,
被鉛箭射中了的男女則會拒絕愛情。
厄洛斯的形象很有意思——
他是戰神與愛神的孩子,
象徵愛情本來就有戰鬥的因素;
箭是殺人的武器,
說明愛情是使人受傷,
甚至要命的東西;
小愛神是盲目的,
愛情也因此有了某種非理性、盲目性和隨機性;
小愛神扇動的翅膀,
似乎暗示著愛情的變幻無常;
小愛神永遠長不大,
於是愛情就成了一種天真純真的遊戲,
或是一種不能成熟的激情;……
總之,在這個超萌的小胖孩兒身上,
可以找到有關愛情的許多深刻特徵。
柏拉圖的《對話錄》中
曾引用了一個希臘神話,
講的是愛情的起因——
據說從前的人類是四眼四臂四腿,能力強大,
以致於萬神之王宙斯都感到害怕。
於是他把這些人一分兩半,
分散在世間各處。
被分開的人力量大減,
但所謂的愛情也就產生了。
你想,一個完整的人被分成兩半,
免不了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想重新聚合在一起。
一旦找到了,
便互相擁抱再不肯放手,
就是要恢復從前的完整統一,
醫治好別離的傷痛。
(至於又分開了的,可能因為不是原裝的。)
希臘神話中對愛情的描寫從來直接明朗、毫不扭捏作態,
但總是離不開傷痛的特徵。
比如,主宰愛與美的阿佛洛狄忒,
是奧林匹斯山上最美的女神之一,
在那場間接引發特洛伊戰爭的「金蘋果杯選美大賽」中,
她是冠軍。
參賽選手還有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
一個有著赫赫威權,
一個有著卓越智慧,
卻也來爭奪這份「誰最美」的虛榮,
有趣兒且耐人尋味。
拿到金蘋果的阿佛洛狄忒豔冠群芳,
丈夫竟是奧林匹斯山上最醜陋且跛一足的男士——火神赫菲斯託斯。
這可上哪兒講理去?
或許,古希臘人就想說明,
愛情與婚姻是兩回事。
但是愛神畢竟是愛神,
不和諧的婚姻並未埋沒她對愛情的渴望。
有一次阿佛洛狄忒與厄洛斯玩耍,
不小心被金箭劃傷,
於是愛上了美少年阿都尼。
阿都尼並不動心,
可最後又被吃醋的戰神唆使野豬撞死。
阿佛洛狄忒痛不欲生,運用神力,
阿都尼的血泊中生出了一片美麗的白頭翁花。
再如,太陽神阿波羅愛上了露水仙女達佛涅,
但太陽追露水,自然徒勞。
苦追之下,無奈的仙女變成了一株月桂樹,
於是阿波羅將月桂定為自己的聖樹。
太陽神還追求過人間少女瑪耳珀薩,
但少女並不嚮往長生不老與永遠的愛情,
她寧願愛一個凡人,
「我是凡人,想念人間的憂傷」。
倒是有一個仙女克呂提厄愛上了阿波羅,
但阿波羅不理不睬,
仙女坐在地上,
憂傷的眼睛追隨著天空中的太陽神,
東來西去,最後化成了向陽花。
類似的故事還有,
俄耳浦斯尋妻、排簫的來歷、桑葚為什麼是紅的,
……無不始於痛、終於痛,飽含著淚和血。
真正愛過的人都知道,
愛的確像一種傷痛,
有著利箭穿心的滋味。
而強烈的愛又往往是單向的,
可能完全得不到回報。
況且,愛情經常是源於激情,
既謂激情,就難以穩定和持久。
阿拉貢曾說:「愛情總是不幸的。」
這正好說明愛情的悲劇性。
然而也正是這悲傷、這創痛,
才增添了愛情的魔力。
試想,
如果每一次愛情都信手拈來,都天長地久,
那還有什麼意思?!
好比銀河上修了公路,
牛郎織女結束了兩地分居,
一個美好的傳說也就此死亡了。
永恆美的愛情,
永遠在茫茫銀河之上,
恰如梁祝,正是因為同入墳墓才得以永生。
從這意義上說,
是傷痛成全了愛情,
讓人更覺愛情的可貴,盪氣迴腸。
馬克思說:「希臘神話是人類美麗童年的詩,具有不朽的魅力。
……那是人類藝術的一種規範,是高不可及的範本。」
現代人能製造出《霍比特人》《指環王》的魔幻大片,
卻很難媲美幾千年前,
那一個個簡單樸素
卻極其深邃優美的故事了!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ID:jjrbwx)
作者:齊東向
編輯:王荊陽
審核:閆偉奇
監製:喬申穎
本文內容系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往事清零
未來可期
這是2020年
我跟你說的第238個晚安
原標題:《神的愛情也是人間煙火》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