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記載了張飛怒鞭督郵的故事,原文摘錄如下:
卻說張飛飲了數杯悶酒,乘馬從館驛前過,見五六十個老人,皆在門前痛哭。飛問其故,眾老人答曰:"督郵逼勒縣吏,欲害劉公;我等皆來苦告,不得放入,反遭把門人趕打!"張飛大怒,睜圓環眼,咬碎鋼牙,滾鞍下馬,逕入館驛,把門人那裡阻擋得住,直奔後堂,見督郵正坐廳上,將縣吏綁倒在地。飛大喝:"害民賊!認得我麼?"督郵未及開言,早被張飛揪住頭髮,扯出館驛,直到縣前馬樁上縛住;攀下柳條,去督郵兩腿上著力鞭打,一連打折柳條十數枝。——《三國演義》
其大致情節為:劉關張三兄弟討伐黃巾賊寇立下大功,若論功行賞足以拜將封侯,但是劉備乃一介草民,在朝廷中又沒有關係,也沒有出錢去賄賂把持朝政的十常侍,所以朝廷只是象徵性給了劉備一個小小的安喜縣尉(秦、漢制度,與縣丞同為縣令佐官,掌治安捕盜之事,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縣公安局局長),劉備並沒有因此怨恨朝廷,欣然赴任。
劉備到了安喜縣不久,朝廷準備裁撤因為討伐黃巾的軍功而被任命的官員。(有人會問了,朝廷這不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卸磨殺驢麼?原當初朝廷封賞有軍功的官員之時,很多人為了能夠得到更高的官位而虛報戰功,而且不少因為軍功而被任命的官員根本不懂政治,朝廷是為了淘汰這部分人,沒有虛報戰功,又勤政的人,朝廷是不會罷免的。當然,朝廷政策是好的,但是執行起來卻出了很大的問題。)朝廷派遣督郵來考察劉備,這位督郵仗著自己是朝廷派遣來的,非常囂張。
一來到安喜縣,他就叫來劉備,盛氣凌人地詢問劉備的家世,劉備坦然回答說他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因為軍功被任命為縣尉的。督郵聽見以後,冷笑道:「劉備你真是太大膽了,居然敢冒充大漢皇室的後代!」隨後便喝退了劉備。劉備退出以後,身邊的侍從告訴劉備說,督郵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你沒有出錢賄賂他,並不是因為你說你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劉備聞言嘆道:「你看我上任以來,沒有拿過百姓一分錢,我哪有什麼東西可以賄賂他呀!我去求見督郵說明情況,希望他能夠放過我。」於是劉備再次求見督郵,但是督郵因為沒收到劉備的賄賂,一直拒而不見,劉備多次求見督郵,督郵都不肯與劉備見面。
過了幾天,張飛出門時看到一位老者跪在縣衙前,他急忙扶起老者,詢問他為什麼要跪在這裡。原來是督郵因為沒有收到劉備賄賂而對劉備懷恨在心,遂威脅百姓污衊劉備,以給劉備治罪,但是劉備愛民如子,把安喜縣治理得很好,是百姓心中難得的好官,安喜百姓不但不願意配合督郵誣陷劉備,反而想要告訴劉備這一情況,於是督郵讓人打他們。張飛得知督郵的陰謀以後十分生氣,直接衝進去把督郵抓了起來,他把督郵綁在樹上,用柳條鞭笞督郵,柳條都被打斷了好幾根,督郵被打的遍體鱗傷,哀嚎不斷。劉備得知此事以後,急忙讓張飛放下督郵,關羽,張飛都想殺了督郵,但是劉備心慈手軟,見督郵求饒便不忍殺害,再加上考慮到督郵畢竟是朝廷命官,如果殺了他會牽連安喜百姓,於是讓張飛放過督郵,為了不使百姓受到牽連,劉備將官印掛到督郵脖子上,離開了安喜縣。
歷史上怒鞭督郵的其實另有其人,據《三國志》記載,怒鞭督郵的是劉備而非張飛,只是羅貫中為了突出張飛的莽撞和劉備的寬厚,將劉備鞭笞督郵的事跡移花接木到了張飛身上,原文摘錄如下:
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三國志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