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張飛死於小兵之手,是自己作死?劉備一語道破

2020-12-25 縱橫國史

在《三國志·張飛傳》中記載,章武元年(221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出兵伐吳,張飛率萬人軍隊從閬中出發與劉備會於江州,臨發,為其帳下將官張達、範強(疆)所殺,劉備聞張飛的營都督有表報時,連內容都沒看,就說,「噫,飛死矣」。從劉備這句話中,劉備早就知道,張飛遲早有一天會被部下殺害,因此聽到報喪時只說了句「不好!張飛一定死了」。既有意料之中的準備心理,又夾雜著驚訝之情,更多估計是痛苦到說不出其他言語吧。

史書上記載,張飛的猝然離世,情如兄弟的劉備早就洞察通透,並常常告誡張飛說「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是張飛始終沒有悔改過來。劉備認為張飛一方面刑罰過甚,另一方面不愛惜士兵,與關羽愛惜士兵相反,同時還常常把受到自己處罰的人或者說與自己有過節的人放在身邊使用,可謂是養虎為患,自取禍害。因此在劉備伐吳時張飛在臨出發時便被部下所殺。陳壽評價認為張飛之死是因為他「不恤小人」,即張飛不關心和體貼下屬,最終導致「以短取敗」,純屬是咎由自取(原文「理數之常也」)。

實際上,張飛之死可概括為八個字:性格問題和用人方式(治軍方式)。但總結起來,實際上就兩個字:性格。

根據「木桶原理」,劣勢決定了一個事物的發展方向。張飛性格上的缺陷,加上他不能明辨左右,用人不當,成為他猝然離世的直接原因。由於張飛性格暴虐,不愛惜士兵,治軍甚嚴格,即劉備說的「刑殺過差」,鞭笞士兵,長期積累,士兵必會積怨甚深,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實際上,早在張飛221年被殺的25年前,張飛這個問題就暴露了。

在《英雄記》中記載這樣一件事:「布水陸東下,軍到下邳西四十裡。備中郎將丹楊許耽夜遣司馬章誑來詣布,言『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丹楊兵有千人屯西白門城內,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復更生。將軍兵向城西門,丹楊軍便開門內將軍矣』。布遂夜進,晨到城下。天明,丹楊兵悉開門內布兵。布於門上坐,步騎放火,大破益德兵,獲備妻子軍資及部曲將吏士家口」。

這個故事大意說呂布帥軍水陸並進偷襲下邳,劉備的中郎將許耽夜間派遣他的司馬(漢大將軍、將軍、校尉的屬官)章誑跟呂布說張飛和下邳守相曹豹內鬥,張飛殺了曹豹,城裡打亂,人心惶惶不安定,許耽有丹楊兵上千人駐守下邳城西白門,聽說呂布來了全軍上下都非常高興如獲再生一樣,如果呂布的軍隊開到城西門去,丹楊軍就會作為內應打開城門接納呂布。呂布果然連夜進軍西門,天亮時丹楊軍就開城門接納了呂布,呂布大破了張飛守軍,俘獲劉備妻子、軍需物資及部下將官和下人等。

根據《三國志》的《呂布傳》、《先主傳》記載,上述故事歷史上發生在興平二年(195年)曹操巨野之戰擊敗呂布,呂布投奔徐州的劉備,建安元年(196年)劉備帶兵東出攻袁術,派張飛守下邳,呂布趁機襲擊下邳,張飛因與下邳相曹豹有矛盾,想殺了曹豹,曹豹反叛暗中通呂布,致使張飛戰敗。這個故事有兩處道出了張飛今後將因自己的短處遇害:1.張飛與曹豹「共爭」,想殺了曹豹;2.丹楊兵上下見呂布來襲如獲重生。為什麼說這兩點已經道明張飛今後必死於部下之手呢?其實大家再多問兩個問題就很清楚了:1.張飛為什麼會與曹豹鬧矛盾,然後要殺了曹豹?2.丹楊兵上下(從將領到士兵)為什麼見呂布來襲取下邳會覺得如獲重生一樣?

顯然,答案就是劉皇叔說的:刑殺過甚和鞭笞健兒。即不愛惜部下,常與部下有矛盾,士兵都怕他,但又把這些有過節的人留在身邊所用。綜上所述,其實張飛之死,從他自身原因查找,歸根結底就是性格問題。

當然,從當時突然被張達、範強殺害張飛的時間點及劉備伐吳事件緣起判斷,張飛被殺應該與關羽被東吳所殺有關係。即本就性格暴虐的張飛知道自己二哥被殺後,念及三兄弟情誼,脾氣更加暴虐,對待士兵更加嚴酷兇狠,不下都受不了,因而在其出兵伐吳時臨時發難,殺了張飛。

這個問題,大概也是為啥劉備在第二次駐紮下邳時讓的是關羽守,同時佔領漢中時,讓官職爵位不如張飛的魏延做漢中太守的原因。因為張飛這種暴怒性格和喜歡用有過節的人在身邊做事的治軍方式,鎮守漢中,涉及自己身家性命這種重任,是不適宜交給張飛這種性格的人來做的,即便是情如兄弟。

相關焦點

  • 三國中,劉備得知張飛死後卻只說了四字,原因只在張飛咎由自取?
    三國中,劉備得知張飛死後卻只說了四字,原因只在張飛咎由自取?小編在一本書上看到的,劉備在聽到關羽被殺後,那是一蹶不振,聲淚俱下,嫉妒悲傷,但是呢,後來聽到張飛死了以後,好像就說了四個字,這四個字是:「噫,飛死矣」?而且反應不及關羽被殺,說實話,他們是多少年的結拜兄弟了,在我們眼中,就算不是親兄弟,也勝似親兄弟啊,為什麼劉備對待關羽和對待張飛的態度不一樣呢?
  • 除了五虎將,劉備還曾錯過的四大猛將
    五虎將一說最早出自《三國志平話》,指劉備麾下的五員猛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根據陳壽的《三國志》記載:黃忠公元220年就病逝了,有的文獻記載他活了75歲,歲數是不小了;關羽死於219年,在麥城外被孫權軍隊所執,不久被孫權所殺;張飛死於221年,伐吳之前被部將所殺;趙雲死於229年,是病逝的。
  • 三國第一猛將,與劉備有個共同點,為什麼卻成為了小人?
    文/小冷三國亂世之中,能徵善戰,武藝高強的武將有很多,比如劉備手下的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再比如曹操手下的一些武將--許褚,典韋,夏侯惇等。關羽劇照不過,一說到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很多人都會想到呂布,民間更有傳說:一呂二馬三典韋, 四關五趙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無論是在三國演義中,還是在三國正史上,呂布都可以稱得上是第一猛將。在三國演義中,呂布一人大戰關羽,張飛,劉備三人,呂布依然不落下風,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呂布「擅長弓馬,臂力過人。」
  • 三國武將一對一單挑,誰能打敗張飛?或許只有他能一戰
    但是,呂布也有懼怕之人,這個人就是張飛。這二人一共面對面交手四次,而張飛也是越戰越勇,每次的戰績都有進步。反觀呂布,則是越戰越敗,戰況也是每況愈下,到了下邳之戰時,他與高順聯手車輪戰都被張飛擊退,這也是呂布這一生中唯一一次單挑被擊敗。雖說呂布敗績難堪,但是在三國所有猛將中,也只有呂布一個人以一對二,且對方還是排名靠前的猛將,然而張飛還沒有達到這一成就。
  • 呂布是三國演義第一猛將,除了張飛,能擋住他百餘合的只有這四位
    除了羅貫中的評價,呂布自己打出來的戰績也是無可超越的;比如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其獨自與關羽、張飛三十合戰平;濮陽城獨戰典韋與許褚不落下風,被六將夾擊全身而退;與曹魏大將夏侯惇單挑,數合之間將其擊敗;等等……呂布三國第一猛將的頭銜,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爭議的。
  • 三國時期讓猛將張飛真心尊重的人,除了這三人,其他都是浮雲
    那麼這個猛將是誰呢? 說起這個人,估計也很少有人會感到陌生,因為他不是別人,他正是關羽的結拜兄弟張飛。張飛對人的尊敬,首先就要說他的結義兄弟劉備和關羽了,縱觀三國演義這個小說,我們可以看到張飛基本上只有劉備和關羽才能夠降得住他,除此之外呢,還有三個人卻是憑他們自己的實力得到了張飛的認可,讓張飛能夠恭恭敬敬誠心誠意的去道歉,並且贏得了張飛的尊重,他們分別是誰呢?
  • 三英戰呂布時,如果劉備不拖後腿,關羽張飛能贏嗎?
    董卓本身也是一名猛將,年輕時可以左右開弓力大於人。當董卓第一次見呂布時都被呂布震懾,隨後絞盡腦汁得到呂布。呂布在虎牢關前連續斬殺方悅、榆涉、武安國三位猛將。後來在中原又生擒夏侯惇、逼退徐晃、樂進。天下人公認呂布有霸王之勇,論單挑無人能敵,這也是就是為何那個時代的諸侯們不願意和呂布交戰的原因。
  • 曹操派六員猛將圍毆呂布,長坂坡之戰,為何不敢圍毆張飛
    這個時候,曹操人多勢眾,呂布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武勇。因此,呂布單槍匹馬,想以自己的武勇抵抗曹操大軍。如果單打獨鬥,曹操的將領都不是呂布的對手。這樣,就正好和了呂布的心願,老奸巨猾的曹操怎麼可能會遂呂布的意。
  • 除了殺死張飛,範疆和張達還能怎麼辦?除此之外,別無他路
    三國演義中,張飛是一員超級猛將,為蜀漢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身為超一流高手的張飛,戰力非常強悍,一般人根本進不了他的身,然而他在自己的軍帳,竟然被手下給襲擊殺害了,一世英雄就這麼糊裡糊塗的死了。那麼作為張飛的手下為何要殺掉張飛呢?除了殺掉張飛,他們沒有其他辦法了嗎?除此之外,別無他路。
  • 劉備張飛都很厭惡呂布,為何關羽和他關係良好?其中原因不簡單
    在這樣的「市場規律」下,這位三國最強猛將後來還與劉、關、張有段交集。 這還不算,張飛用「家奴」來形容呂布乍一看實在有些「文不對題。」因為呂布身高一丈,不但顏值高,還武藝強,堪稱整個三國最強猛將,似乎與家奴挨不上邊。但董卓是獨霸朝綱的奸臣,呂布「助董為虐」,這種是非不分的名將不就是家奴嗎?所以,張三爺罵呂布的話沒毛病,而且簡單粗暴,又一針見血。 當時也許正是張飛的激將法,使得呂布方寸有些亂,最後敗給了三兄弟。
  • 三國成語故事:萬人之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飛傳》,這是作者陳壽對蜀漢猛將關羽和張飛的一句評價。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當初,張飛膽氣過人威武勇猛,僅次於關羽,曹魏謀士程昱等人都稱讚關羽和張飛二人是可以抵抗千軍萬馬的將才。關羽非常關心士卒,但在官僚士大夫面前驕橫傲氣,張飛則敬重有知識有地位的士大夫,但卻不體恤普通士兵。劉備常常告誡張飛說:「你刑罰殺戮過重,天天鞭打士卒,卻令他們繼續呆在你的身邊。你這是取禍招害的行徑啊!」不過,張飛依然我行我素,屢教不改。
  • 此人曾殺龐統、圍張飛,深得劉備喜愛,為何諸葛亮卻將其斬殺?
    之後,他不僅給了劉備自己私藏的益州地圖,還將自己的摯友法正和孟達引薦給劉備,以助劉備拿下益州。 但劉備手下的大將龐統還是認為,"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從權變。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湯、武之道也。若事定之後,報之以義,封為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被他人取耳"。最終,劉備大軍還是西進去往蜀地。
  • 劉備得知關羽被殺,仰天大哭,為什麼聽到張飛死訊,只說了四個字?
    首先從感情上看,關羽之所以會死是因為為了劉備的地盤,雖然沒保住荊州但是關羽確實是戰死。面對昔日與自己同甘苦共患難的兄弟,關羽的死給劉備帶來的傷痛可想而知,而同時又對關羽有一定的內疚,所以劉備才哭的厲害。
  • 同樣是左右手的關羽和張飛,關羽死劉備大哭,張飛死反不哭道四字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要數兄弟之情的事情當然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桃園三結義的張飛,關羽和劉備了,在人們看來,著三個人是真正的兄弟,也是後人學習的一個榜樣,在一生之中如果有這樣兄弟情誼為自己兩肋插刀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是值得許多的人十分羨慕的一個情誼的。
  • 張飛就是因為脾氣暴躁而亡!
    你們知道張飛是怎麼死的嗎?張飛是《三國演義》裡有名的虎將,武力可以殺進三國武將排行榜前10,打了不少勝仗。曾經在長坂坡一聲怒吼嚇退了曹操的百萬大軍,直接導致曹操身邊的一名將領夏侯傑墜馬而死。就是這樣的一名猛將,他不是死在戰場上,不是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兩個手下,範江和張達二人在睡夢中被割去了頭顱,更直接點說張飛他是死在自己手裡,死於自己的暴脾氣。
  • 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歷史上是實有其事的!
    我不知道這些專家是怎麼讀書的,《三國志 關羽傳》中明確記載: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 桃園三結義,劉備只排行老二,那為啥關羽張飛都叫他大哥?
    桃園三結義中劉備是大哥,關羽是老二,張飛是老三。不過據史書記載,論年齡實際上劉備不是三個人中最大的,關羽是老大,他只能排第二,那有什麼歷史依據呢?陳壽在《三國志》中明確記載:劉備死於章武三年,時年六十三歲。關羽和張飛史書記載不詳,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寫的是,關羽死於建安二四年,時年58。張飛在劉備稱帝後,也就是公元221年,被部下殘忍殺害,時年55歲。
  • 劉備得知張飛死訊,輕聲說了4字,此時諸葛亮徹底看清劉備真面目
    荊州是蜀漢的龍興之地,蜀漢集團的武將、謀臣大多都出身於荊州,地區也對蜀漢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劉備在這一年終於做好的戰爭準備,親率3萬大軍從成都進軍荊州,命令張飛率領率領2萬大軍從閬中進軍荊州,兩軍在巫縣會和。張飛和關羽兄弟情深,一直沒能從陰影中走出來,此前一直借酒消愁,好不容易振作精神卻沒有改掉酗酒的毛病。
  • 劉備一生錯過兩員猛將,一人可保江山,一人可定天下_田豫
    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東漢末年,天下三分,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中,劉備最會收買人心。劉備作為一個大男人,哭戲卻是演得最好,爐火純青。有人說,劉備的江山就是哭出來的,正是他的眼淚,讓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心甘情願地為他效力,最終開創蜀漢江山,成就帝王基業。
  • 劉備派張飛打馬超,如果讓趙雲出戰,結果會是如何?
    張飛在三國中是以勇武出名的猛將,呂布「素知飛勇」,在他醉酒之時都沒敢妄動張飛,一洗前恥。三國中張飛與馬超的對戰是一大精彩看點,劉備派出張飛與馬超作戰是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決定的,但是當時趙雲也是劉備麾下一員大將,而且是「常勝將軍」,若是當時派出趙雲出戰,結果會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