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友一生一起走,誰先脫單誰是狗」是現在比較流行的網絡語,展示了我們現在都十分注重兄弟情義,說到義氣,大家不難想到桃園三結義的好兄弟,關羽、張飛和劉備是歷史上著名的好哥們,後來張飛不幸被殺,劉備說的話卻讓人質疑他們之間的友情。三國中,劉備得知張飛死後卻只說了四字,原因只在張飛咎由自取?
小編在一本書上看到的,劉備在聽到關羽被殺後,那是一蹶不振,聲淚俱下,嫉妒悲傷,但是呢,後來聽到張飛死了以後,好像就說了四個字,這四個字是:「噫,飛死矣」?而且反應不及關羽被殺,說實話,他們是多少年的結拜兄弟了,在我們眼中,就算不是親兄弟,也勝似親兄弟啊,為什麼劉備對待關羽和對待張飛的態度不一樣呢?
劉備和關羽、張飛是桃園結義三個兄弟,親如手足,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三個人白手起家,跟著劉備一起創業。那個年代資源缺乏,有遠大的志向。這種誓言也深入劉關張心中,但是在日後的相處中關羽給劉備的感覺就是穩重,講義氣,武藝高強,實實難有敵手。劉備貴為主公,關羽是劉備的一員猛將。
相信很多喜歡劉備的人,除了喜歡他的仁義,也就是喜歡他的堅持不懈的精神了。到死還不忘自己的夢想,一輩子為了夢想而奮鬥著。當然和他一起前進的,還有兩個弟弟,那就是關羽和張飛,當時在三個人都志趣相投的情況下,他們二人帶上自己所有的家當,跟了這個一無所有的劉備。當然劉備對他們的感情,自是不用說,食在一桌,睡在一榻,不得不說,三個兄弟的感情實在太好,令很多親兄弟都自愧不如。
關羽在荊州敗亡,是突如其來的死訊。對於劉備來說不異晴天霹靂,想劉備奔波數十年,直到晚年才打下蜀漢基業,而漢室復興亦是指日可待。然而東吳選擇此時背盟,導致關羽兵敗身亡,國恨、家仇,再加結義之情,此時關羽之亡,不單是折卻手足結義之情,漢室復興大業更是受挫,對於年過六旬的劉備來說,所承受的打擊自然是難以形容的,有任何表現也不足為奇。
張飛如此勇猛,一將可擋百萬軍,但是死的卻很狗血很憋屈,他是死於自己暴躁的脾氣。得知關公被害,一心想報仇,但是卻很急躁。只要士兵有過失就打,甚至有的士兵都打死了。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連劉備都勸他:「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
但是也許是太心急,也許是本來就是如此的脾性。在進軍的途中,張飛時常苛打官兵。有兩個小兵只犯了一點點的錯誤,就差點被張飛要了命。後來又有人犯錯的時候,因為害怕張飛的懲罰,於是就心想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殺了張飛吧。張飛這個人好飲酒,那天也是大醉,於是這兩個人就把張飛的頭顱割了下來。但是當劉備知道張飛的死訊之後,非但沒哭,反而驚奇的反問:「張飛死了?」劉備的這個態度,還是很值得玩味的。